1949年蒋介石离开上海前最后居住的地方——复兴岛白庐 2020.04.14

海天砥柱

<p>复兴岛距吴淞口6公里,东、南、北三面临黄浦江,西是复兴岛运河,复兴岛呈月牙形,长3.42公里,中部最宽处550米,面积约1.133平方公里,是浦江内唯一的封闭式内陆岛。复兴岛的形成主要是疏浚黄浦江的淤泥堆积而成,初始于1915年,后经1927年到1934的多次填造,遂形成现在的规模。最初称为周家嘴岛,日军占领时改称定海岛,1945年抗战胜利后定名复兴岛。</p> <p>定海路位于上海中心城区东部的杨浦区,东西向跨越复兴岛运河,连接浦西市区的定海路和复兴岛的共青路。(此桥也是我们小时候喜欢玩“滑梯”的地方)</p> <p>桥始建于民国16年(1927年),由上海浚浦局建造,跨复兴岛运河,东连复兴岛浚浦西路(今共青路),西接公共租界定海路,以路名命名。桥体属于钢筋混凝土桥,八孔,中孔弦拱结构,边孔连续U型桥台。桥长93.5米,宽10.5米,整桥酷似今黄浦江上的卢浦大桥微缩版,不过设计建造年代早于卢浦大桥约80年。桥两端各有中英文对照的铭牌一块,系原物,桥栏原有欧式灯柱,现已无存。该桥是轮渡金定线浦西出口往来杨浦腹地的必经之路,也是复兴岛的南端出口。</p> <p>复兴岛上唯一的南北一条路~共青路</p> <p>岛上非常幽静,地铁十二号线可以直接抵达。</p> <p>复兴岛,上海市中心城区内内的一个袖珍岛,小岛静静地、毫不张扬地隐藏在杨浦区的东北角,岛上有一个寂静的小公园“复兴岛公园”。</p> <p>复兴岛公园是复兴岛上目前唯一的景点。复兴岛公园原为上海浚浦局体育会,面积为4.05万平方米。1937年八一三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将全岛划为禁区,改名定海岛,并将体育会花园改建成日本式的庭园,在园中广栽常绿树和球形灌木和樱花。日本投降后,1947年国民党政府将复兴岛交还浚浦局使用,并在花园内建立一块“复兴岛收回纪念碑”(毁于1967年)。解放后由上海市港务局接管。1951年1月,经市政府批准,于当年5月28日对外开放,2009年公园改建,改建后的公园突出了日式风格,公园面积4.19公顷。</p> <p>公园介绍</p> <p>地形图</p> <p>进入得公园,迎面而立的就是“复兴石”;“复兴石”背面篆刻着“复兴岛公园历史”,复兴岛公园初为上海浚浦局外籍员工俱乐部,“一二八”事变后,被日军侵占改作军事头目的别墅。复兴岛公园曾改名为“共青公园”,1977年复沿原名。</p> <p>复兴岛公园中的这座亭子是日式亭子。1937年侵华日军在浚浦局员工俱乐部之北修造一座别墅,供其游憩享乐,并对浚浦局员工俱乐部的园林部分,按日本庭园格式进行改建,采用山水结合形层不正的手法,多栽常绿树木和球形灌木,遍植樱花。</p> <p>园内有一别墅“白庐”,蒋介石离开上海前夜在此住过。</p> <p>公园虽小,却有一座有故事的建筑;一篇鲜为人知的历史;一段和中国现代史有密切关系的经历,它就是“白庐”;这也算是一处与庐山牯岭“美庐”、杭州西湖“澄庐”、上海东平路“爱庐”齐名的蒋氏行宫了,就是这里的白庐当年蒋介石所在的住处。</p> <p>白庐别墅</p> <p>蒋介石从1949年4月26日下午1时许乘军舰“泰康号”驶抵上海复兴岛,接到通知的京沪杭警备总司令汤恩伯等高级将领,早早在码头恭候,兵舰靠岸后忙不迭地上船问候,簇拥着蒋介石上岸。</p> <p>到5月25日乘军舰永远离开上海,蒋氏虽为了安全而主要在舰上住宿,但有时也为少受风浪之苦而留宿复兴岛公园此间的行宫。</p> <p>白庐别墅室内已经看不出任何的历史痕迹了!</p> <p>在复兴岛公园游玩的人少,来白庐的人也少,白庐就这样安静地、安静地待着,这里是历史的一个符号。</p> <p>我在白庐别墅边椅子💺上完成美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