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继和荣誉証书集

继和

<p>二零二零年四月十四日</p> <p class="ql-block">张继和,男、汉族,高中文化,中共党员。生于1955年8月19日,农历乙未年八月初一。系乐都区高庙镇西村人。1973年6月,毕业于乐都县第二中学。毕业后回乡务农。</p><p class="ql-block"> 1976年2月28日参加工作,在乐都县广播站担任机线员,1985年2月至8月在武汉大学无线电信息工程系学习培训,1992年初但任广播电视局有线广播电视事业股股长,1994年10月任广播电视局有线广播电视台负责人,2001年10月任广播电视局工会主席、社会管理股股长。2005年取得了广播电视工程师任职资格,2008年受到了国家广电总局的通报表彰。2015年8月退休。</p><p class="ql-block"> 感恩!热恋这方皇天厚土,笔耕不辍,勤学励志书写人生真谛,钟爱民俗和诗词、楹联文化,是我一生追求的文学梦。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青海省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北上广文学》签约作家。曾于2014年至2017年先后内部出版了《实用民俗录》《实用民俗录-续集》《张继和对联作品选》《联墨飘香(張继和诗联作品集)》《張继和实用诗联作品集》。楹联诗词作品散见于部分网络平台和报刊杂志书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耆年感怀</p><p>◎张继和</p><p>六六年华风雨外;</p><p>重重往事笑谈中。</p> <p class="ql-block">海东日报</p><p class="ql-block">2022-01-12 12:21</p><p class="ql-block">《海东日报》隆重推出“社区新闻”</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联墨飘香生雅韵</p><p class="ql-block">□本报记者 雪归</p><p class="ql-block">这几天,海东市乐都区古城西社区的张继和老先生有点忙。他自己整理和编写了100副春联、50副婚庆楹联、50副“家文化”中堂联,精心制作后发在美篇上。他发现,美篇是一款非常好用的图文编辑工具,能发100张图片,可以任意添加文字描述、背景音乐和视频,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像公众号一样写出图文并茂的文章。他原是想自己留作资料的,没想到发出来后,点击量都在四五千不说,还有许多留言。有的人说,他是诗苑的勤奋耕耘者;有的人认为这些楹联很雅致、很新颖,并于第一时间进行收藏;有的人还主动打赏送花。</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继和生于1955年8月,是乐都区高庙镇西村人,如今居住在古城大街的广电家属楼院。40多年前,高中毕业后回乡务农的他,因为热爱文艺被村委会抽调进西村文艺宣传队。第二年,他参加了工作,在原乐都县广播站担任机线员,后在武汉大学无线电信息工程系学习培训,1992年开始担任乐都广播电视局有线广播电视事业股股长,1994年担任乐都广播电视局有线广播电视台负责人,2001年10月起担任乐都广播电视局工会主席、社会管理股股长;2005年取得了广播电视工程师任职资格。因为工作勤恳踏实,业绩突出,张继和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2008年,因为在境外卫视整治工作中表现突出,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全国境外卫星电视传播秩序整治工作先进个人”。</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退休后赋闲在家的张继和,在2014年至2015年期间,先后出版了《实用民俗录》和《实用民俗录续集》,受到了广大民俗爱好者的好评。随后他又创作、搜集、整理、编写了《张继和对联作品选》,供大家参阅。</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继和对联作品选》第一部和第二部共编入对联3700余副、诗词40多首,包括春联、情景联、生意开张联、竖柱上梁联、匾额、律诗等,部分楹联诗词已在《诗词之友》《青海楹联报》《河湟》等报刊上发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钟爱民俗和诗词、楹联文化的张继和,现为中国楹联学会、中华诗词学会、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青海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张继和对联作品选》第一部是他在加入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和青海省楹联学会会员后创作的作品,第二部是他多年来创作、搜集、整理的民间、网络等资料汇编而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民盟中央美术院青海分院秘书长、中国楹联学会理事、西宁印社副社长付贵宁和张继和认识于2016年夏天,那时正忙于筹备成立青海省楹联学会。张继和将他编著的三册自印书籍赠送给付贵宁。这三册民俗书籍涉猎面之广、实用价值之高令付贵宁惊叹,当他了解到张继和勤奋好学,特别是对民俗、楹联情有独钟,对张继和肃然生敬,为《张继和对联作品选》作序并题写书名。</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张继和老先生告诉记者,逢年过节的时候,我国民间都有悬挂或粘贴楹联的风俗习惯。楹联是一种传统文化,这种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几乎与古老的文化同时产生,深深地扎根在中华大地上。作为土生土长的乐都人,他见证了乐都日新月异的变化,也为生活在这个时代感到幸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联墨飘香生雅韵。在张继和老先生身上,老一辈文人对传统文化的执着与热爱可见一斑。他告诉记者,接下来,他还将创作一些乔迁开业联等比较实用的楹联,以充实晚年生活。</p> <p class="ql-block">《2020对联中国》年度最佳作品奖</p><p class="ql-block">黄河灯</p><p class="ql-block">青海·张继和</p><p class="ql-block">黄河九曲,香烟袅袅,灯阵悠悠,龙飞凤舞乾坤月;</p><p class="ql-block">青海千秋,碧水绵绵,花枝灼灼,星转幡飘华夏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