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农村有农村的乡愁,城市有城市的历史,这就是磨不掉的记忆。</p><p> 离开乡村,在小城已蜗居的久了,却突然发现,虽然在这里生活了将近30年,但这座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仍能时不时地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收获。</p><p> 也许,只要我们有心,在每一次疼痛背后可能都会捡到一颗珍珠。</p><p> 庚子年春节的疫情,让人一直不得不忙碌而充实着,终于可以缓口气的时候,在上班路上又遇到了同样着急的司机,惊险的过程让人后怕,忍着伤受着痛,没有为难对方,但从第二天开始,摔伤的肩膀和右膝严重影响了休息和工作,时间长了,疼痛却愈发加重,只好在家人的劝说下,走进了老张的按摩室。</p><p> 65岁的老张,大名张经亮,自43军转业后一直在宛市前某制药企业。这当然不是此文的重点,关键是这位爱笑的老先生,身世竟然让人大吃一惊。忘了趴在按摩床上的我说出的哪句话,不小心打开了老张的话匣,这位户籍上写着汉族的满族镶黄旗老人的谈话让我惊诧不已。</p> 久居宛城的老市民,可能对于人民公园东侧的“万人坑”和西北角的望仙台都不陌生,但对于张应祥的名字可能了解的并不太多。清光绪《新修南阳县志》是这样记载的:“张应祥,辽东葢州人,顺治三年迁南汝总兵官,南阳数遭寇乱,所在荒残,应祥修城郭、筑庐舍、设营房,掩骸埋胔,剪除叛贼王光泰等,疆宇肃清……”。根自联合街“张家大院”---邮电局家属院的大清王朝南阳的首任总兵张应祥后人老张的自豪开始了。<div> 厉害了我的哥,按摩按出了个南阳总兵啊!</div> 由于明崇祯六年到崇祯十六年,闯王李自成曾先后九次攻打南阳,偌大一个南阳城被铁蹄践踏得只剩下一座空城,这是自隋朝末年朱粲吃南阳后的第二次造成南阳空城。<br> 上一次恶魔朱粲,是在唐高祖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邓州市张村镇冠军村称帝后,从武德元年五月到武德四年四月,一共在南阳盘踞了整3年。当时的南阳城区人口大约4万。这4万“两腿羊便被朱粲牢牢地圈在这座大羊圈里,天天以肉享兵。《新唐书·卷十七》记载,他擎起一条烹熟的人腿,得意洋洋地向他的将士们说。“味之珍者,宁有加人者呼?” 到了朱家王朝,南阳是朱元璋第二十三子唐王朱柽的封地,永乐年间在南阳城内又建造了规模宏大的唐王府,至今依然屹立的王府山便是佐证。当时的南阳城便有四门,东门名延曦,南门名淯阳,西门名永安,北门名博望,成化年间又建造9座郡王府,南阳城内皇亲贵胄,车水马龙,各种商务会馆、公馆,客商纷至沓来。这次,李闯王带着他的造反者把南阳城变成了一堆瓦砾,成群的野狗吃完了死人吃活人,在瓦砾间啃着尸体,叼着白骨,南阳城几无可行之人。到顺治三年(1646年),大清首任南阳总兵张应祥赴任时,为了进城,让士兵们在木笼车里用弓箭或拿着长矛,与大批野狗进行了殊死搏斗。并在玄庙观道士的帮助下,挖万人坑收集尸骨,在在玄庙观的西南角筑高台念经照度鬼魂重生,这就是“望仙台”。如今成了每天众多帅哥美女在登高观望莺歌燕舞的美景所在。在此寻找,还可看到立在望仙台下的“张大将军收瘗枯骨碑”记录了闯王屠城后,张应祥总兵组织玄妙观道士将遇难者收集埋葬于望仙台的过往。 让老张引以自豪的是,他的这位总兵祖上有勇有谋,能征善战,顺治四年,郧阳王光泰连破襄阳、郧阳,处死大批清朝文武官员,并且公然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又率千馀人犯淅川,张总兵在河南巡抚吴景道的支持下一举将其击败,并随多铎转战湖北襄枣一代,迎战南明,后功绩卓著落户南阳,这便有了拱辰台附近的张家大院。 <p> 在老张的记忆里,卧龙岗武侯祠的石像石马便来自于张家祖坟的神道上,还有一部分曾堆放在现在的体育中心以前的火葬场附近,那地方现在成了高档住宅小区以前叫包庄,这且是由紫山迁到兰营水库以后的事,修了水库便自然也都没有了。还记得为张家看坟的人到城里来,还记得卧龙岗上的近门大哥会进城来看望自己的母亲,还记得走到现在的人民路便是那时的野外。</p><p> 老张弟兄姊妹六人,感谢计划生育政策,定居平顶山的姐姐和弟弟 ,当年为了享受到少数民族照顾生二胎的政策,拿着家谱改了户籍上的汉族为满,也正是这次丢了家谱,其余弟兄这么多年还站在汉族里遥望镶黄旗。老张说,曾在卧龙岗上居住的近门大哥一家已定居随州和十堰,为了他们手里的家谱已联系多次,疫情过去就出发,找到家谱找到根,做回满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