绽放的春蕾(1970.3~72.1)-乌海一中

马秀英

内蒙古乌海市第一中学.初中.1970 <p>  沙漠、黄河、桌子山、甘德尔山、现代化高楼大厦, 衬托出了内蒙古乌海市的基本轮廓。</p><p> 最灵动的乌海人呢? 以及早期乌海人的青葱岁月? 请听当奶奶的我,讲那过去的故事……。</p><p><br></p><p> 光阴易逝,悄然已经化为足迹,千言万语都是抹不去的回忆。</p><p> “学生时代最幸福”。这是上初中时,数学课及音乐课的张乃清老师常对学生们讲的一句话。</p><p> </p> 1、入学~三连一排 1970年3月1日,我们这群少年从海勃湾市的各个小学聚集到第一中学,开始了为期两年的初中生涯。<br>  那时候正处在文革中期,在“备战,备荒”的指引下,海勃湾市第一中学实行的是军事化编制,我们这个初中班被编制成“三连一排”,而我,有幸成为这个排的一员。<div><br>  当时的我们正处在少年与青年之间的过渡期,像春天的蓓蕾一样,躁动于蓄势待发。</div><div> 虽说心理发育刚开始摆脱童年的幼稚与天真,但这一时期也是人生中的黄金时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树立理想和抱负,形成品质、素质、奠定人一生事业基础的时期。<br>  没有编导的人生就此开始,许多有趣的故事至今难忘。</div> <p>  我们这个排刚入学时共有学生50人,中途退学的学生有7人,其中男生2人,{宋建强,杨传贵):女生有5人,(贺凤英,刘和平,裴大宝,白丽梅,智淑兰),中途转来一名男学生(白利中),毕业时共有44名学生。照毕业照时,其中有两名同学,李钟和贾培英缺席。<br></p><p> 这张毕业照无比珍贵,它记录了我们师生的情谊,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回忆。</p> <p>  三连一排的班主任有两任,第一个班主任是姬重荣老师,带了我们一个学期。</p><p> 第二个班主任是杨寅兴老师,一直把我们带到初中毕业。两任老师都专心致志,认真负责,为了教学事业辛勤劳碌,尤其是杨老师,对学生有时温柔,有时很严肃,在两年初中时期,老师和同学们结下了深厚的感情。</p> 2、1970年海勃湾一中的建筑布局 <p>  当时的海勃湾市第一中学建筑格局为,有两栋二层楼房,一栋是坐东朝西的教学楼,另一栋是坐南朝北的学生寝室楼。</p><p> 再往东有教师们居住的家属房,东北拐角有学生食堂,北面有大礼堂和几排平房教室,整个建筑为长方形的格局,像四合院一样,中间是操场,是学生做操上体育课及活动的场地。</p> <p>  这张珍贵的老照片,背景是海一中的学生宿舍楼。(右第一人,张海岩。中间,赵兰涛)</p> 3、课堂.俄语.达瓦里希 记得在上第一节俄语课时,代课的杨老师一走上讲台,说的第一句话就是“达瓦里希,千萍“,这时千萍同学从座位上站起来,用茫然无助的眼光看着杨老师,而同学们的目光也齐聚在杨老师的身上。<div>  那时候虽然不知道这句俄语是什么意思,但好奇、新鲜的感觉出现在同学们的眼中,这时候杨老师用爽朗响亮的声音,向同学们讲,为什么学俄语呢?因为中苏边境的“珍宝岛”战爭刚结束一年,中苏关系比较紧张,一旦战争打起来,俘虏了苏修士兵,可以用俄语向苏兵喊“放下武器缴枪不杀”哦!原来是这个原因要学习俄语的。“达瓦里希,哈了少”,至此俄语成了我们主学的外语课。</div> 课堂.历史.什么叫历史呢? 初中二年级增加了历史课,由班主任杨老师代课,杨老师的带课方法是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然后在循循善诱。<div>  第一节历史课,杨老师先不讲课,而是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从今天开始上历史课,有哪个同学知道什么叫历史”?同学们听杨老师提问,个个面面相觑。</div><div> 这时有着小文人之称的张海岩同学站起来回答“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阶级斗争一些阶级胜利了,一些阶级消灭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张海岩同学用毛主席的话回答了杨老师的提问。</div><div> 听到回答,杨老师用赞许的语气说,张海岩同学回答的非常好,而且能用毛主席的话来回答,可见张海岩同学学习毛主席思想用功呀,能活学活用,同学们都要在学习上有个钻劲,遇到难题就会迎刃而解啦,这堂历史课如今仍历历在目。</div> 课堂.政治.纲举目张.拎起衣领 政治课是由张子芳老师给代课,张子芳老师年轻漂亮,讲课的声音特别迷人,而且上课风格,幽默风趣,当时的我们都暗暗羡慕,并且想以张老师为今后的努力方向。<div>  记得有一节课的内容是学毛主席的语录“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围绕着这个题目,张老师让同学们自由发挥理解,开始课堂提问,“为什么抓住纲就会纲举目张?点名让杨志强同学回答,因杨志强同学是我们这个排的朗读课代表,而且曾受过代课张老师的委托,给我们辅导过一节数学课,深得各位老师和同学们的喜欢,获得“小老师、小才子“的称号,面对张老师的提问,杨志强同学回答“我的理解是,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打个比方,一件上衣只要是抓住了领子,那么这件衣服便不会散乱,如果抓住袖子,或者衣服的下摆,那么的结果便是散乱,脱拉,松懈,所以说路线是纲,纲是这件衣服的领子"。</div><div> 听到杨志强同学的回答,张子芳老师对杨志强举的例子是赞不绝口,而同学们对这个解译也都通俗易懂,哇!不愧是小才子呀。时至今日,我仍记忆犹新。</div> 4、学工.制肥皂.制教具.制砖坯 刚入学的学工课,即是组建校办小工厂。我们排校办小工厂位于学生寝室楼西北角底楼的一间房屋,小工厂生产的产品让各个排自选。<div>  一开始我们排选择的项目就是做肥皂,做肥皂需要有原材料,这种原材料需要各种猪牛羊的骨头,然后将骨头熬制出油,油里兑入碱液后,倒入模具里,冷却后既成。所以老师发动学生收集各种骨头,搜集骨头,谈何容易,计划经济的年代,吃肉要票证供应,一家一个月供应的肉不够塞牙缝,哪里有骨头?搜集不到骨头?这个项目便放弃了。</div><div> 可小工厂要办,只好另选项目,便又选择了做黑板擦,做黑板擦也要有原料呀,这个原材料就是羊毛毡,同学们又到处搜集羊毛毡的碎片,拿到学校交到小工厂里做黑板擦,小工厂是由班里几位个头大的男生组成,其中有个男生叫张恩林,女同学们私底下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老野猪”,另一个是<b>排长张志英外号“猪蹄子”</b>,(两个同学的外号由来,得益于捡猪骨头做肥皂而起的),黑板擦终于做成了,而且全校都在用,为此我们排就被选中了先进排。</div><div> 得到了荣誉称号后,三连一排的师生们的干劲更足了,紧接着另一项劳动课开始了,因学校要盖防空洞,需要砖,于是脱土坯便成了我们的另一项任务。脱土坯虽然它的工序并不复杂,但是劳动强度大,所以从事这项劳动都是以男生为主,女生为辅,一开始同学们都不会干。</div><div> 但三连一排有能人呀,宋建强同学会干,只见他挽起裤腿,指点同学们拿起铁锹,将粘土一锹一锹推在一起,粘土中间留个坑,将水放在中间坑里,然后把粘土反复摔打搅拌,把泥巴和起来闷上待用。然后拿起模具,放在沙堆旁手捧细沙,倒入模具内,前后左右来回晃动,使细沙附在模具各个角落,双手挖出一块泥,在地上反复摔打,然后使劲将泥巴摔入模具的格子中,再往模子四边使劲按,将四个角落都塞满,拿起一块整齐的木板,将模具多余的泥巴刮平,起身猫腰端起装满泥巴的模具,反手扣在平整的场地上,嘿!脱出来的土坯竟然整整齐齐的,沒有漏洞,整个脱坯过程舒展利落,同学们都看呆了。</div> 5、学农.同吃住同劳动.永生难忘 <p>  为了解农民的辛苦,磨炼我们的意志,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我们排由杨寅兴老师带队,开始了为期一个星期的驻点学农劳动,由于驻点劳动不便回家,我们每个人都带上卧具,衣服等洗漱用品及生活必需品,乘坐解放牌大卡车从学校出发,驶上了乡村道路,对于我们大多数同学来说都是第一次来农村,看见什么都觉得新鲜好奇。</p><p> 最后,汽车驶进了一个村落,这就是我们的目的地,<b>五一农场新地生产队</b>。下车后生产队长把我们带到一栋坐南朝北的生产队活动及办公场所,安排男生住在西面的小礼堂,女生住在东面的一间办公室。大家统一睡地铺,地上铺上一层稻草,每一个同学将自己带来的被褥铺在稻草上。办公室的南面有一眼水井,我们的洗漱生活用水需要我们从井里打水。</p><p> 我第一次看到水井,感觉挺好奇的,走到井边打水,水面离井口约三米来深,我使劲摇辘轳,沒想到咕咚一声,把桶掉在井里了,这可怎么办?把我吓哭了,这时到井边打水的一个女农民安慰我说,沒事,不用急,大人们不注意,如掌握不好要领,桶也会往井里掉,有专用捞桶钩子,我捞一下就行啦。</p><p> 农村的早晨空气新鲜极了,吸上一口都觉得清新滋润,太阳从东边冉冉升起,那日出的美景,在城里很难见到的,鸡鸣狗吠,鸟语雁飞,黄河绿地,好一派田园风光。</p><p> 开始劳动了,劳动的项目就是干各种农活,包括:往地里送肥料,给刚开始开花的黄瓜、柿子小花上沾农药,防止小花掉落不结果,生产队长向我们介绍了干活的要领,并且亲自示范和注意事项,老师给我们划片分组,男生负责推车给地里送肥料,女生负责往小车上装肥料,刚开始装粪车同学们也不怕臭,连干带玩的挺开心,男生虽然大多数个头比女生矮,但干活劲头特别足,尤其是赵兰涛同学个子虽小,干活却抢到前面,连装车带推车,穿过松软的土地,越过田间地垅,把粪车拉到地里,这样来回一趟下来,汗流浃背了,别的同学也不甘落后,你追我赶的好热闹,而且在休息的时间不忘嘻笑打闹。</p><p> 张众卿同学比较调皮捣蛋,他从地里捉到虫子,专门往胆子小的女生身上扔,吓得女同学直叫唤,在欢笑中结束了一天的劳动,同学们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住地,虽然睡在地铺上,但依旧睡得挺香的。</p> 学农.忆苦思甜.孙艳巧化危机 有一天吃饭时却看到同学们一个个苦着脸,原来今天的伙食是玉米面窝窝头(俗称小高楼),莱是水煮白菜老帮子,菜里面沒盐沒油,窝窝头还能吃得下,毕竟在家也吃吗,可是水煮白菜老帮子实在难以下咽,男生还勉强吃得下,可是好几个女生吃了一口就不吃了,包括我在内直嚷嚷这是什么饭菜呀?<div>  这时老师告诉我们今天吃忆苦思甜饭,目的是让同学们体检一下过去旧社会老百姓吃糠咽莱的苦日子,听到老师的话,我们排的大姐姐排长彭翠花,同学们管她叫大老彭,对同学们说“赶快吃吧,别浪费了,这毕竟是劳动人民的心血呀”。</div><div> 孙艳同学接着说,咱们知足吧,沒让咱们吃糠,只让咱们咽莱,而且这菜还是家莱,<b>不是野菜,咱们还占便宜了!</b>听到大老彭和孙艳同学的调侃,同学们都不说话了,毕竟经过强体力劳动,也大大促进了消化功能,一顿忆苦思甜饭就被同学们消灭掉了。</div> 学农.不辞辛苦的李淑珍 由于几天的重体力劳动,伙食又不好,好多女同学有点坚持不住了,想改善伙食。<div>  一天午休时,李淑珍和刘喜芝同学自告奋勇的去邻队的供销社去替女同学们买点心吃,俩人顶着烈日,走了将近一个多小时,来到供销社的小卖部,点心买到了,但李淑珍同学由于在高温环境下远行,<b>曝晒过久突然晕倒了</b>,小卖部的售货员一看李淑珍这种情况,便说这个同学中暑了,扶着李淑珍到阴凉处坐下,给倒了一杯水让李淑珍喝下,李淑珍休息了一会,感觉好一些,由于下午还要劳动,自己强行挣扎着一步一挪,又和刘喜芝同学返回住地。</div><div> 我们都无法想象李淑珍同学家境生活优越,是自小娇生惯养的一个女孩子,是怎样依靠着顽强的精神,战胜了自己的疾病,为同学们奉献了爱心,同时也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div> 6、备战.土坯烧砖.挖壕.凿山洞 “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这是70年代毛主席的最高指示,挖防空洞,用于抵御外来侵略,于是整个华夏大地都行动起来了,海勃湾市也不例外。<div>  全市都在挖,要把挖出来的防空洞连起来,一直通向东山里。然后在壕沟里用砖垒成窑洞形的拱顶,最后将壕沟填平,防空洞就算完工。海勃湾一中挖防空洞的地址在老师家属房的南面。</div><div> 我们这群学生也被分配到了任务,去挖壕沟,在挖壕沟时,全排同学自带铁锹和镐头,扛在肩上,来到挖壕沟的地方,老师交代了一些注意安全的事项后,全排同学开始挥锹挖起来,刚开始一锹一锹挖得挺起劲,在往后壕沟越挖越深,挖出来的土往上面扔都扔不上去了,我们还是一群没长大的孩子,真的累了。</div> 备战.凿山洞运石渣.美味烧饼 防空洞一直连到东山上,要在东山这个石头山开凿山洞。岩石非常坚硬,必须施行爆破,而爆破下来的碎石必须及时清理,以免影响进度。而清理碎石的任务又成了我们备战的一项课题。<div>  第一次清理碎石是<b>开山第一炮的碎石</b>,老师给我们讲了开山第一炮的重大意义,我们能成为开山笫一炮的劳动者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了动员后我们开始运碎石,在劳动的过程中我们第一次看到地质勘测仪器感到特别好奇,忍不住上仪器上观看,看到山下红楼广场上人头攒动,原来是公安部门正在召开审判大会,看到广场上的情景,我们不由得赞叹这仪器好神奇呀,居然能看到离我们那么远的地方。</div><div> 第二次清理碎石是在晚上,防空洞己经掘进很深了,透过电灯的亮光,可以看到打山洞的工人师傅正在全神贯注的操作着风钻,钻头打在石头上那哒哒的声音振耳欲聋,在岩石上打出孔来,装上炸药点火爆破后,洞内尘雾弥漫,等烟雾散后,清理地面,扒碴清碴。我们的任务就是清碴,往洞外运碴,我们三个人一个小组,从洞里装上碎石后,推着小车,穿过山洞将碎石卸在山洞外面的山下。</div><div> 这次劳动干了一晚上,累了困意袭来我找了一个山洞的拐角处,不管地上有多么潮湿和咯人,倒头就睡,睡一会又起来继续干活,而别的同学则在山洞外的一间小屋子闲谈,饿了有同工人们一样的待遇,烧饼填肚子,吃着烧饼感觉美滋滋的。直到今天,我们还可以说,当年的备战,我们也是尽了一点微薄之力呀!</div> 7、课外活动.“小铁人”精神 ”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时传祥精神也发生在我们三连一排这个先进集体中。<div>  因我们排是全校的先进排,得到这个称号是不容易的,需要我们作出各种努力,所以时传祥这样的人物也会出现在我们这个集体中。这样的人物就是我们排的赵兰涛同学,同学们亲切的称呼他叫“小铁人",这个小铁人可不简单呀。</div><div> 在一次课外活动中,他发现学校的旱厕快满了,给师生们带来不便,于是带领了近一半同学进行掏粪作业。掏粪这个活別说让我们干了,离老远闻到味都受不了,还要近身去掏粪,简值是太不可思议了,更不可思议的是赵兰涛同学带头进行掏粪,因他个头小,拿着一个大勺子,掏起来挺费劲的,一不小心,掏粪的勺子掉在粪坑里了。</div><div> 没有了工具同学们看他怎么办?没想到<b>小铁人一下子跳进粪坑里</b>捡起掏粪勺子,没有上来,竟然在粪坑里一勺一勺往外舀,直到把粪坑里的粪掏干净才罢手。 </div><div> 哇!不愧是小铁人呀,不怕脏,不怕臭,不怕苦,不怕累!是当时赵兰涛同学的精神写照,这件事如果放在今天来讲,简直就是个传奇呀!</div> 课外活动.样板戏汇演比赛 70年代,一场全民学习革命样板戏的高潮,席卷祖国大地,海勃湾一中也不例外,在71年学校组织了一场文艺演出,主演革命样板戏,让每个排自选革命样板戏的节目。<div>  虽然当时广播里,电影里一天到晚在播放样板戏,那时男女老少都能随口而出样板戏的唱腔和背诵经典台词,但是要想让我们这批没有一点基础的学生演京剧并非易事,万事开头难,先从第一件事做起,确定好节目,再进行排练。由于我们沒有演戏的经验,而且又没有道具和设备,只能排一些简单的小唱段和一些小节目。杨老师与同学们商量后决定我们排演三个节目。</div><div> 第一个节目“智取威虎山"片断,献宝图,这段内容讲述了在解放战争时期,杨子荣深入威虎山与座山雕等八大金刚斗智斗勇,最终剿灭了这伙作恶多端的土匪。</div><div> 第二个节目是舞蹈“沙家浜”片断,“十八棵青松”,这段故事讲述了在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十八名伤病员在地下党阿庆嫂和进步群众沙奶奶等人的帮助下,秘密养伤,直至伤愈归队,最终消灭了沙家浜的日伪武装。</div><div> 第三个节目是演小合唱“红灯记"李铁梅的唱段,“都有一颗红亮的心"。</div><div> 节目确定好后挑选演员是关键,尤其是第一个节目“智取威虎山”要求演员唱、念、做、打样样齐全,而京胡是京剧伴奏中的灵魂,其节奏速度要把握的恰到好处,正好我们的班主任杨老师会拉二胡,由杨老师亲自伴奏,节目的成功率就完成了一半,扮演杨子荣的演员挑选了小才子杨志强同学,扮演座山雕的演员挑选了小铁人赵兰涛同学,其他的八大金刚由我们排的八位男生扮演,排练开始了。</div><div> 杨志强同学在课余时间在杨老师的二胡伴奏下一遍一遍学唱腔,练走台步,赵兰涛同学则在练习座山雕的飞腿等。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后,进步非常快。</div><div> 而我们则在努力练习“十八个青松”的舞蹈,由于李铁梅唱的“都有一颗红亮的心”女生们不会唱,李钟同学特意邀请了五排的姜风春同学教我们唱,经过一段时间的排练后,学校在各个排挑选节目后,确定我们排演第一个节目和第二个节目,第三个节目由于别的排也有这个节目,所以我们排就不演这个节目了。</div> 课外活动.智取威虎山.献宝图 <p>  演出是在学校的食堂兼大礼堂进行,到演出的时刻,服装和道具却成了大问题。</p><p>  “智取威虎山”的所有人员的大衣,没有条件具备,只能穿平时的服装,座山雕的宝座则是用几张课桌,课桌上放一把椅子代替。服装和道具的简陋,没有影响我们的演出,却凝聚了全排师生的智慧。</p><p> 演出开始了,随着一声“三爷有令带溜子",杨子荣(杨志强)上场了,只见杨子荣(杨志强)走着台步,转身抬头,踢腿来一个精采亮相,面对全校师生居然不慌不忙,毫不怯场,这时座山雕(赵兰涛)开口问“天王盖地虎”,杨子荣(杨志强)回答“宝塔镇河妖”,一匪徒又问“么哈,么哈”,杨子荣(杨志强)回答“正响午时说话谁也没有家”,座山雕(赵兰涛)又问“脸红什么”,杨子荣(杨志强)回答“精神焕发”,这时座山雕(赵兰涛)站在用课桌垒起来的宝座上,单腿站立,来了一个飞腿转身转了一个360度圈,一只脚踩在椅子上,一只手指着杨子荣(杨志强)又问,“怎么又黄了”,杨子荣(杨志强)不慌不忙的回答“防冷涂的蜡”……。</p><p> 嘿!同学们的演出虽然稚嫩,但演的有模有样,杨志强和赵兰涛同学的舞台念白虽京腔不足,但普通话也别具一格。节目的最后以杨子荣(杨志强)的一曲“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甘洒热血写春秋”结束了。</p> 课外活动.沙家浜.十八棵青松 紧接着第二个节目舞蹈“十八棵青松”同学们上场了,演 “十八棵青松” 新四军的服装是用我们平常穿的灰颜色上衣代替,新四军的红袖章用我们的红卫兵袖章代替。<div>  随着郭建光(杨志强饰)一声“同志们,暴风雨来了”,同学们在舞台上配合默契,认真的表演着“要学那泰山顶上一青松,挺然屹立傲苍穹",……。</div><div> 表演结束了,这两个节目居然得奖了。又给三连一排增添了荣誉。遗憾的是,由于当时没有条件,演出时没有拍照,如果有照片留作纪念,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好的记忆呀!但是曾经风靡一时的革命板板戏的记忆是刻骨铭心的,依然挥之不去。</div> 8、帅哥美女.谈一下,行吗? <p>  1971年的上半年,我们排开展了一场谈心及写小评论活动,师生互谈,男女生互谈,一对一,面对面的谈心活动,我也参与到这场活动中。</p><p> 我记得一节课后,我还没有离开座位,这时朱钢同学坐在我前排王争和同学的座位上,开口就说:“马秀英同学,我想同你<b>谈一下,行吗?</b>”,突如其来的问话,让我一时不知所措。</p><p> 那个年代,男生找男生说话,女生与女生玩耍,没有男女生之间的聊天与活动,封建时代的纲常伦理造成了男女生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这时朱钢同学又继续说,“我想让你给我提一些意见,帮助我进步,朱钢同学的这种坦诚却让我不知怎么回答,我竟然一句话都说不出来,毕竟这是个打破男女同学之间的界限,破除封建思想的一个举动呀!我还在犹豫着,上课铃声响了。</p><p> 杨老师走上讲台对全排同学讲“同学们,开展谈心活动,这个方法很好,这是毛主席讲的,通过谈心活动,可以进行自我批评,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达到加深了解,互相帮助的目的”,怪不得朱钢同学要找我谈心呢,原来是这个原因。在杨老师的引导下,全排热火朝天的谈心活动开始了,同学们互谈,男女生互谈,有些同学还结成了一对一,互帮互学的对子,当然了结对子也仅局限于同性之间哟。</p><p> 事后杨老师又找到我,对我说“马秀英同学,你可以写一篇短小精悍的小评论,我说我不知道怎样写啊?杨老师指点我说,你可以写英雄人物为什么那么勇敢,在生死关头,什么都不怕,又举了几个英雄人物的例子,又说咱们排为什么有的同学遇到困难却害怕,而不能象英雄那样遇到再大的困难不怕呢”?得到老师的启发,于是我写的小评论“敢与怕"贴在教室的墙上了,这时的教室墙上己贴满了同学们写的各种内容的小评论。通过这次活动,男女生之间互不说话的现象得到了改善,出现了同学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尊重的局面。</p><p> 三连一排开展的淡心及小评论活动,所取得的效果得到了全校师生的好评。不由的又回想起男女生互不说话的几件趣事。</p> 帅哥美女.居然,男女同桌! 我们连一共有6个排,其中三连六排的班主任是马春老师,马春老师带的这个排,在排座位时,首先创造了全校的先例。<div>  因马春老师掌握了这个时期学生的特点,男生比较调皮,女生比较安静,男女生基本处于一种朦胧的异性吸引阶段,如果同性坐一桌,有可能在上课时交头接耳,或者搞一些小动作。</div><div> 所以马春老师在安排学生座位时,按男女同桌来排座位,因为男女生坐一起会不好意思讲话,课堂纪律就有保证,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学习。</div><div> 男女同桌! 三连六排的这个做法成了全校的新闻,吸引了<b>好多懵懂年少的学生</b>,每天趴在三连六排的教室外围观……。</div> 帅哥美女.跟男生玩?不害羞! 一次在课间活动时,我同李淑珍,马翠青等女同学在教室外的过道上玩踢毽子的游戏,那时我们没有鸡毛毽子,只能用布袋子代替。<div>  踢毽子的游戏很简单,可以单人踢,也可以几个人玩接力,踢毽子是女孩子们的特长,女孩子的腿天生就比男孩子的腿柔软灵活,我们几个女生兴高采烈的一边踢着,一边数着自己的成绩,好不热闹。</div><div> 这时男同学梁永和和王爭和(注,王爭和是我们排第一个入团的学生),两人看到我们女同学踢毽子踢得挺开心。梁永和便说“带我们玩吧,我们也想踢",想踢吗?那就一块踢吧,我们几个女生说。然后我们就玩接力踢,结果这俩个男生不知怎么掌握方向和力度,往往只踢一下就把布袋子踢飞了。</div><div> 这时从操场上回教室的陈桂英同学看见我们同男生在一块踢布袋,她哄笑不止,推了我一把说<b>你们怎么同男生在玩游戏?不害羞!</b>我解释说,因为我们是红卫兵,红卫兵要带头团结同学,不搞封建思想!</div> 帅哥美女.宝孟和彬彬有礼 哎!我们本应是率性活泼,喜欢群处嬉戏的学生,而被封建时代的纲常伦理所束缚,男女生在一起玩游戏还怕同学取笑,赶紧的做解释。那解释是那么苍白无力呀!<div>  由于我们玩游戏把教室门口堵上了,这时宝孟和同张众卿俩同学要进教室,宝孟和同学对我们说<b>“借光”2字,彬彬有礼</b>。这时张众卿却说,毛猴你还借光呢,要让我一下子就冲进去了。</div> 帅哥美女.嘘……,能给个答案? <p>  即将毕业了,数学考试时,全排同学在课堂上紧张地做考试题,我有一道题不会做,偷偷的问同桌陈桂英。陈桂英摇手示意,她也不会做。那怎么办呢?她向前排的杨志强努努嘴,意思是问小老师呀,得到答案咱俩都沾光呢。</p><p>  我鼓足勇气用笔敲敲前排杨志强的后背。这时杨志强回头看我,我赶紧拿起试卷指了一下这道题不会做,<b>嘘……,能给个答案?</b> 而杨志强回过头又在做他的题,我和陈桂英以为他在给写答案呢,直到考试结束时,也没有等到答案。</p><p> 期未考试,我仅仅考了75分的成绩,虽然当时毕业不以考试成绩为主,哪怕是不及格也能毕业,但是能考个好成绩是多么自豪呀!</p><p> 就在这次毕业考试,我排的刘喜芝同学考试成绩排在女同学第一名,所以我想走个捷径,结果没有机会。不知道杨志强是男女授受不亲,还是装糊涂呢。</p> 帅哥美女.顽皮恶搞,同学情深 一次在课间休息时,突然听到熬春玲同学的大笑声音,同学们不解其意,上前询问,什么事情让你高兴成这个样子?<div>  敖春玲连说带笑的给我们讲,孙艳同学在上课时发现李钟同学身体在不停的晃悠,然后手伸在衣服里挠痒痒,挠完后手从衣服里抓住一个虱子放在嘴里嘎嘣一声将虱子吃掉了,听到这同学们一起哄笑起来,李钟感觉到自己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跑去找杨老师反映。</div><div> 上课了,杨老师走上讲台,没有讲课,而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狠狠的批评了孙艳同学,孙艳同学感到特别委屈,本是一句嘻笑的话却遭到老师的批评,随后找到杨老师诉说委屈,杨老师在课堂上又当着全排同学的面说“那天我在课堂上批评了孙艳同学,我批评的有点过火了”,就这样一场课堂风波以杨老师向孙艳同学道歉后结束了,而同学们也不提这件事了。</div> 9、昔日芳华,悄然离去。 现在男女同学可以无拘无束的说话聊天,把这看成是很正常的交往,没有人在背后嚼舌非议,想起那时的懵懂纯真,它将永远珍藏在我们心中。 <p>  时间过得太快,让人不知所措,如今我们离开初中时代的校园己经整整50年了。</p> 正是这些同学组成了三连一排这个让人难忘的集体,但记忆的容量是有限的,相信我们每一个同学都有着初中时代的美好故事。我们虽然荒废了学业,可我们对党和祖国的热爱,让我们在不同的岗位上默默的奉献着。 10、金秋硕果.享受人生 <p>  在这50年中,同学们虽然在天各一方,但同学们的身影时常浮现在眼前:孙艳同学的聪明美丽,敖春玲同学的开朗活泼,千萍同学的热情大方,马翠青和王淑彩的端庄文雅,李淑珍同学的柔婉贤淑,桑玉芬的贞淑安静,以及张众卿的调皮淘气,李钟的组织协调能力等等……(照片中,王争和依然是党/团代表),这些同学都有着鲜明的个性。</p><p><br></p><p> 现在,我们青春己逝,红颜己苍老,只好想着那曾经觉得美好的时光发呆!只有回忆,永远才是属于我们自己。</p>

同学

老师

我们

杨志强

男生

节目

学生

杨子荣

赵兰涛

淑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