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生肖的故事

.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何为十二生肖—</p><p> “生肖”又叫属相,是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之一。在古代,人们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和时间的更替相结合,创造出了十二生肖的概念,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出生年找到属于自己的生肖。</p> <p>  十二生肖的诞生和古代纪年方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中国古代采用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它源自远古时期人们对天象的观测。天干指的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地支则包括“子、丑、寅、卯、辰、午、未、申、酉、戌、亥”。十个天干和十二个地支相互组合,形成了六十个基本单位。因此,在天干地支纪年法中,每六十年为一轮回,其中每十二年地支会轮回一次。</p> <p>  为了方便记忆和理解,人们用十二种动物来代表十二地支,即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形成了更便于流传的生肖纪年法。在生肖纪年法中,每十二年为一轮回,人们用鼠、牛、虎等动物来纪年,如子年生的人属鼠、巳年生的人属蛇等。据考证,早在先秦时期,完整的生肖纪年体系就形成了。</p> <p>  十二生肖的排序又是如何形成的呢?学者们普遍认为,生肖的排序和这十二种动物的活动时间有关。夜里11点到凌晨1点是一天的第一个时辰,被称为子时,此时老鼠最为活跃,因此老鼠就被认为和地支“子”相配。以此类推,凌晨1点至3点的“丑时”,牛习惯夜间吃草;凌晨3点至5点的“寅时”,老虎开始四处游荡觅食,最为凶猛;凌晨5点至7点是“卯时”,天刚亮,兔子已经开始外出觅食,兔子喜欢吃带有晨露的青草;上午7点到9点为“辰时”,这也正是传说中神龙降雨的时辰;到了9点至11点的“巳时”,地下的蛇开始活跃起来;上午11点至下午1点的“午时”,烈日当头,红鬃烈马的性子就像午时的太阳一样火烈;下午1点至3点的“未时”,是最适合羊吃草的时辰;下午3点至5点是“申时”,此时天气转凉,森林中的猴子开始活跃起来;到了傍晚5点至7点的“酉时”,夜幕降临,活动了一天的鸡开始归巢;晚上7点至9点为“戌时”,是狗看家护院的时候;最后一个时辰是晚上9点至夜里11点的“亥时”,此时万籍俱寂,而十二生肖中的最后一种动物——猪也正在鼾睡。</p> <h3>  十二生肖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论在哪个时代,生肖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重视。人们编织出了许许多多动人的生肖传说,形成了各式各样的生肖习俗,一直到现在,流传了数千年之久的生肖文化还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中华儿女。</h3> <h3>  感谢大家的聆听!</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