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新疆,那么熟悉的名字,我当然没去过,那里充满神秘,充满诱惑,做梦也想去看看,去体验那里的风土人情,去领略那里的自然风光,亲口尝一尝当地的羊肉串,吃一吃新疆的哈密瓜。听说那里,谈吐,爽直风趣,风情,朴实无华,玩乐,随心所欲,一切都是那么至情至性。</h3> <h3> 于是2019年9月,我满怀憧憬的来到新疆的一所小学当老师。第一次走进教室,五十多张天真可爱的小脸呈现在眼前,眼神中是对小学生活的期待。更是对于陌生环境的好奇心,从看见他们的第一眼开始,我就被他们的可爱征服了,我已经深深陷入他们天真无邪的笑脸中。同时见到他们的当天,这些孩子也分了班,虽然分班了我仍然能够每天看到他们,因为两个一年级的语文老师都是我。但是与此同时,我的挑战也来了,那就是当班主任,这对于刚刚走出大学校门的我来说,犹如晴天霹雳般的考验。</h3> <h3> 我为了能够很快和他们熟悉,我走进学生中去,和他们一起做操,一起踢毽子,一起在操场堆雪人,帮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和学习困惑。熟悉学生的同时,也赢得了信任,慢慢地他们对于我也就没有了刚开始的陌生感。他们也就不再对我产生恐惧感了。这时我才想起那句:到学生中去,才能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他们是我在教师生涯迎来的第一份挑战。我牢记带班法宝,有事没事,到学生中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h3> <h3> 课堂上,是他们的老师,从“a o e”开始,教他们发音说话;课下,我喜欢和他们一起踢毽子、做游戏。“亲其师”,“信其道”。学生的“亲”和“信”是开展工作的“金钥匙”,校园生活是简单美好的,我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忘不了,第一次给他们上课手足无措的样子;忘不了家长的各种质疑声。经常因为家长的各种质疑而躲在宿舍里哭。刚刚步入校门当老师的时候,真的很在乎家长的看法。忍受不了来自家长的任何质疑。后来我慢慢的明白,我应该尽快长大,内心强大,才能教学生学会坚强,才能更好的传授他们知识。</h3> <h3> 年轻的肩膀不知如何担起这份重任,我给自己制定了学习计划,除了每天反复看课件,每天坚持学习网上那些授课的方法,而且为了提高业务能力,除了学习理论,我还向老教师请教,积极探索激发学生兴趣,寻找适合他们的教学方法。我记得课本有一课是讲《春节童谣》,给学生讲“春节”的习俗,学生完全无法理解,因为班上的孩子都是哈萨克族,习俗上与传统的春节习俗不同,于是我找各种的视频和图片让他们理解,可是他们还是无法深刻的理解。我想,丰富的语言一定是在生活中习得的,必须有家长的配合。于是,我给每个学生的家长布置了一项任务:在网上搜一些春节的习俗,与孩子一起演绎春节的景象。能配合我完成的家长很少。</h3> <h3> 随之而来的是更糟糕的情况:课堂上哭闹的、乱跑的、敲桌子的、扔衣服脱鞋子的,有的像小兔子,一转眼就离开了老师的视线;一个月过去了,仍没法按常规上课。第一次真的觉得当老师很难。整整一个月,白天喊哑了嗓子,晚上被恶梦惊醒。我动摇了:能不能胜任这个班主任?要不要继续当班主任?我开始怀疑自己。</h3> <h3> 多少个静静的深夜,反躬自省:这些孩子真的没有办法改变吗?教师爱学生是没有选择的,聪明可爱的孩子谁都喜欢,顽劣不羁的孩子更需要爱呀!我选择了坚持。于是我每天早到校晚离校,争取更多时间和孩子在一起。陪他们熟悉教室、熟悉同学、熟悉学校,手把手地教他们写字,多数孩子没有整理书包的习惯,书包里乱七八糟的。我每天到校的第一件事就是检查书包。晚上,我仔细回想每一位孩子的进步点和不足点,很快掌握了每个孩子的情况。</h3> <h3>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看到了孩子们的变化:他们上课不下位了,知道抬头看老师了,知道了整理书包,知道了垃圾不能随地扔,知道了见到老师要问好……陪伴他们的日子,我发现了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即使像萤火虫一样微弱的光,也带给我希望和感动。在他们发生冲突时,给情绪失控的孩子一个拥抱,给哭的满眼泪水的孩子擦干泪水,用双手温暖孩子冻得发红的耳朵,轻轻抚摸生病孩子的额头……老师的爱,孩子感受得到。</h3> <h3> 慢慢地,我发现下课了,他们会缠着我继续讲故事;有节日了会送自己画的画给我;放学了,会跟在我身后不停地说:“老师,再见”。我发现,吵闹的他们安静了,孩子们开始依赖我了,跟着我读古诗,虽然发音不清晰;孩子们知道排队了,虽然站不成行,高矮不齐。</h3> <h3>但是我觉得仅有这些是不够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孩子认知能力低,接受能力差,“起立、坐好、举手”这样简单的动作,需要反复示范,单个纠正。我把《小学生行为规范》的内容做成课件,一条条讲给孩子听。让他们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我开始规范课堂教学,多数孩子语言表达能力差,听不懂普通话,语言交流困难。我教他们从认读自己的姓名开始,到认读同学的姓名,逐渐认读常见水果、蔬菜和食品名称。随时随地教他们识字,让他们感觉识字是件好玩的事。孩子们学习起点低,学得慢,忘得快。教学过程中,牢记“潜能优先”的原则,对每个孩子提出不同的要求,不断地进行总结和反思,寻找适合他们的最佳方案。精心设计每节课:呈现什么内容,是孩子需要的?用何种方式呈现,他们容易接受?开展什么活动,以什么方式开展,能保障每个孩子参与互动……</h3> <h3>一种以生活为核心的“快乐语文”课堂,让孩子在感知、体验和参与中,积累了语言,发展了思维。我希望我的语文课堂是丰富多彩的,我会让他们扮演小猴子,和孩子们一起诵读《猴子捞月》;我常对孩子说的一句话是“没事,慢慢来。”我想让孩子知道,语文学习是优雅从容的,是诗情画意的。</h3> <h3>每天早晨的古诗颂读,成了迎接新一天的固定仪式。即使是阴雨天,琅琅的诵读声,就是教室里的一道暖阳。“教育是一个灵魂感动另一个灵魂”,没有感动就没有教育。付出爱的同时,也收获了太多感动。第一次听他们对我说“老师,您辛苦了”,我很感动,第一次看到他们认真画画送给我的样子,这一切都是我和孩子们一同走过的日子,是孩子们的成长,更是我的成长。未来的日子,我会牢记一位教师的使命,不忘初心,一如既往,爱教育,爱孩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