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天是2020年4月13日,周一,天气晴好。</p><p><br></p><p>周一下午是钟点工吴姐来家做卫生的日子。通常这个时间,我会选择去正大广场御景台的工作室喝茶、写字。</p><p><br></p><p>但自三月底,工作室退租以后,已没有地方可去。所以,今天下午选择出去走走,实际上也有个目标可去。</p><p><br></p><p>前些天,整理旧报纸,看到一个关于“闽越水镇”的报道,也只是随意瞄了一眼,没看内容。以前,有去过一个叫“闽越”什么的地方,是在洪甘路淮安大桥附近,去的有些年了,那时去,还在建设中。而今,我在想,它是不是都已建好了呢!</p><p><br></p><p>没有多想,出门开车,径往淮安大桥方向。到那处,这里路有些变化。没有找到印象中的原路。寻问在当地打扫的清洁工大姐,“会不会知道『闽越水镇』在哪?”答曰:没有这个地方!难道是走错了。当即打开高德地图搜索“闽越水镇”,重新按导航路线来走。</p><p><br></p><p>结果是过淮安大桥往金山方向,又掉头,再过淮安大桥,在三环路上疾驰。导航提示要进『福州南』收费站了,这才感觉有些不对劲,连忙下了匝道回到洪甘路。再去百度搜索“闽越水镇”,才知道那是个地产楼盘,同时也是一个新景区,位置在闽侯竹岐乡,难怪导航提示我要准备进高速收费站呢。</p><p><br></p><p>应该是走错了,闹了个乌龙。可这时候去竹岐,时间似乎不太够了,要改日上午出发会比较好。</p><p><br></p><p>此时车的位置在洪甘路上的荆溪镇光明村附近。想起这处有个南宋抗金名臣(丞相)李纲的墓园,这处早前来过一次,已有些年限了。今天正好带了单反,再去那处看看拍拍吧。</p> <p>▽从洪甘路在“绿洲家园”口转入荆溪大道,经凤翔 · 首邑温泉酒店,再走一段路,就基本接近了目的地。</p> <p>▽这个鱼塘,好些人在此垂钓。也挺佩服这些心思笃定的人,钓鱼是需要耐心的。</p><p><br></p><p>远处的白色建筑,应该是苏宁易购的仓库了。</p> <p>▽此处鱼塘,可以改建成一个滨水的小公园,当然,这需要有一个好的规划。</p> <p>▽看到通往墓地的甬道了,是青石板铺就的石径,两旁立有石马、石羊及石人像。</p> <p>▽石人、石兽(石马、石羊、石虎等)是名门望族才能享受的一种墓葬规格。这些石人、石兽统称为石像生,又称“翁仲”,主要是显示墓主的身份、等级地位,也寓有驱邪、镇墓之作用。从东汉至明清,皆以法律形式規定了石刻的数量和式样。</p> <p>▽武将;</p> <p>▽文官;</p><p><br></p><p>这些墓前的“守卫”,一文一武,左右相对,肃穆静立。</p> <p>李纲(1083年7月27日~1140年2月5日),字伯纪,号梁溪先生,常州无锡人,祖籍福建邵武。两宋之际抗金名臣,民族英雄。</p><p><br></p><p>宋徽宗政和二年(1112年),李纲登进士第,历官至太常少卿。宋钦宗时,授兵部侍郎、尚书右丞。</p><p><br></p><p>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入侵汴京时,任京城四壁守御使,团结军民,击退金兵。但不久即被投降派所排斥。</p><p><br></p><p>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起用为相,曾力图革新内政,仅七十七天即遭罢免。绍兴二年(1132年),复起用为湖南宣抚使兼知潭州,旋即又遭免职。</p><p><br></p><p>他多次上疏陈诉抗金大计,均未被采纳。绍兴十年(1140年)病逝,追赠少师。淳熙十六年(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号“忠定”。</p><p><br></p><p>李纲能诗文,写有不少爱国篇章。亦能词,其咏史之作,形象鲜明生动,风格沉雄劲健。著有《梁溪先生文集》《靖康传信录》《梁溪词》。</p> <p>李纲被罢官后,几起几落,于绍兴八年正月,从江西洪州任上辞回福州,初居南台仓前山天宁寺的松风堂,后移城内东山,曾在鼓山、东山、汤院一带留下吟咏题刻。绍兴九年正月,宋金和约签订,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终年58岁,高宗诏赠少师,柩葬怀安县桐口大嘉山南麓(今闽侯荆溪大嘉山南麓)。</p><p><br></p><p>墓园所在地,闽候县博物馆馆长曾江副研究员认为,李纲墓清代曾两次奉旨修建,也经李纲后裔、广西巡抚李嗣京,清嘉庆贡生陈庚焕,清进士游光绎、吴贤湘,福建巡抚张师诚,诗人郭柏苍、孙寿铭、杨仲愈,清太傅陈宝琛以及葛屿乡李氏后裔先后捐资重修。1961年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并整修墓园、划定文物保护范围及控制地带。</p><p><br></p><p>1998年经曾江馆长提议,得到省旅游局、市文物局等有关单位的重视与支持,李纲墓修复工作从1999年3月开始至2001年3月止,历时二年整修墓园,今李纲墓已具规模,新立有诸多名人名家题跋,如王世襄、史树青、杨仁恺、郑乃珖等;另外还有黄瑞霖亲题的“抗侵功业垂青史,经邦清名留人间”碑刻。</p> <p>▽墓道前的石牌坊,上饰泻水檐,正中额“奉旨重建”,背书“恩荣”,额下横幅“古社稷臣”四个大字,旁题刻“大清乾隆丁卯建,嘉庆庚午重修”。</p> <p>▽头幅;</p> <p>▽中间数幅顺序或许有上下出入,如有阅读,请自行辨别。</p> <p>▽尾幅;</p> <p>▽省级文保;</p> <p>▽墓茔前左右两株参天的大树,不识树种,请教了『形色』APP,是樟树。</p> <p>▽宋朝宰相李纲墓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光明村大嘉山南麓,主体砖石结构,三面围以短垣,下宽上窄,呈喇叭形,造型古朴尊严。坟头砖砌,圆形,隆高,宝顶,具有宋制风格。立墓碑“故忠定公后宋开国丞相李公之茔”。</p><p><br></p><p>墓前有十三级石阶。祭坛旁有光绪三十二年立的碑,高一丈,宽三尺,碑记载李纲生平事迹。墓道两旁分立翁仲、石兽及华表。</p> <p>▽墓园位处大嘉山南麓,墓园四周林木环绕,古树参天,浓荫匝地,葱绿满眼。</p> <p>▽午后的阳光,透过浓密的树枝,将斑驳陆离的光线倾撒在墓园里,四周没有人影,偶尔听见乡间民舍前传出的几声不大的犬吠声。</p><p><br></p><p>早前,这里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墓园环境古意悠然。随之时间的推移和乡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房舍与人烟逐渐多了起来,周遭连接集镇与山间的道路交通也便捷了许多。想来,一直长眠于地上的李丞相,也会感到太过寂寞了,也需要来点烟火气吧,感受下他生前所牵挂的家国民生所发生的巨大变化。</p> <p>▽石牌坊;</p> <p>▽间或栽种的竹林;</p> <p>▽去往大嘉山上的道路;</p> <p>▽墓园前的乡道;</p> <p>▽墓园附近的房舍;</p> <p>▽伟大而崇高的灵魂,从来就是与苍生大众的生死喜怒哀乐密切相连的。居庙堂之高则竭尽忠智,辅佐君王,忧念苍生,造福天下;处江湖之远则忧虑君王,情系国运,忘记自我,万苦不辞。宋代宰相李纲就是这样一位心忧天下、怀抱众生的伟大人物。</p> <p>▽远处,蓝天下,郁郁葱葱的大嘉山。</p> <p>特此说明:介绍李纲及墓园的文字取自网络。</p><p><br></p><p>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p><p><br></p><p>【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