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课不停研,线上共成长

巧克力

<p><br></p><p> 又是一年好时节,</p><p> 百花衔露带俏媚,</p><p> 春雨悄然催芬芳,</p><p> 蜂蝶花间忙纷飞。</p> <p><br></p><p><br></p><p> 春天美成陶醉的样子,大地悠哉甩出洒脱的气质。虽然疫情未散,但莘莘学子的求知热情没减,教师们的教研精神更是愈来愈盛。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研,为了进一步做好线上教学,提高线上教学质量,4月13日下午2点,城六校二年级语文组根据预定的教研计划,如期开展线上教研活动,15位语文老师都按时参加了会议。</p><p><br></p> <p><br></p><p><br></p><p> 本次教研活动主要由南门校区的老师发言,陈小燕组长带领大家一起研讨第五单元教学内容,她先从主题和目标上对本单元教学内容作了整体分析。</p> <p><br></p><p><br></p><p> 余亚妍老师对《亡羊补牢》这篇课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识字教学方面,采用多种方法识字,比如:熟字比较识字、熟字加偏旁、形声字识记、语境中识字等等,特别强调多音字“圈”的不同读音。第二,写字教学,她特别强调笔画比较少的“亡”字的书写。第三,理解“亡羊补牢”这个成语的意思。她分为三步教学: 1.解题,通过理解“亡”和“补”的意思,从而理解了“亡羊补牢”的本意。2.抓住重点词句赏析语言和通过对话朗读,理解寓意。3.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生活中类似“亡羊补牢”的事例来理解寓意。</p> <p><br></p><p><br></p><p> 何苗老师对《揠苗助长》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首先,通过初读课文,掌握生字词。然后再读课文,读懂种田人为什么揠苗,怎样揠苗,揠苗的结果是什么。接着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种田人的心情变化,从而感受人物形象,明白寓意。最后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生活中类似“揠苗助长”的事例来获得启示。</p> <p><br></p><p><br></p><p> 陈英老师对《画杨桃》这篇课文“怎样读好对话的语气”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p> 第一,观察对话的特点。出示《小柳树和小枣树》的一组对话,和本课的对话进行对比,孩子们在对比中发现,本课的对话句子中没有出现说话的人,没有说话人的动作、神态(也就是提示语)。第二,观察标点。为什么从“!”变成“?”?教师引导学习课文内容,让孩子们明白在什么情况下说的话,从而让孩子们在语言前面加一些词语(提示语),开始是“果断地、肯定地……说”,当孩子们变换角度观察杨桃后,是“不好意思地、难为情地……说”。这样就让孩子们感悟到了人物的情感变化。第三,多种形式朗读。自己读、同桌读、师生对读、加动作表演读……</p> <p><br></p><p><br></p><p> 陈小燕老师从不同的方面也对《画杨桃》发表了自己的看法。</p><p> 第一,抓住本课中的对比,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1.老师和同学们态度的对比。2.同学们前后的态度对比。3.老师神情的前后对比。第二,抓住课文重点段落获得启示。品析课文第17自然段,让孩子们明白:一要实事求是,二不能随便嘲笑别人。三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有不一样的结果。</p> <p><br></p><p> 冉红梅老师对《小马过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先从文本体裁入手,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再定位本课的教学目标。</p><p> 第一,强调了识字写字的重要性。1.多种方法识记生字。2.易错读音的提醒。3.强调了“愿意”两个字的部首。第二,关注提示语、对话内容、标点、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读出不同的语气。第三,借助词语讲故事,要求孩子把故事讲完整,用自己的话讲故事,不能完全背课文。</p><p><br></p> <p><br></p><p> 黄敏老师谈了自己在线上教学中的一些经验和困惑,打开了大家的话匣子,大家都热烈地讨论了起来……</p> <p><br></p><p> 老师们都踊跃发言,有的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和困惑,有的对疑惑进行了解答,有的分享了自己的宝贵经验……热火朝天地分享研讨,视频会议的不同声音,思维火花的激烈碰撞,助力了我们教师的成长。</p> <p><br></p><p><br></p><p> 最后,张红翼主任作了总结发言。</p><p> 第一,强调识字写字教学的重要性。识字、写字是一二年级的主要任务,孩子们虽然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但老师们仍然不能放松。我们要激发学生自主识字,提高孩子们自主识字的能力;我们要把生字放到词语中去,放到语境中去识字,让孩子们牢牢掌握所学的生字词。</p><p> 第二,落实语文要素。统编教材按双线组元编排内容,每个单元都有明确的语文要素,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办法”,语文要素是“根据课文内容,谈谈简单看法”。这是继二年级上册“读课文,能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的延伸和发展,三年级还安排了专门的寓言单元,提现了语文能力训练的梯度发展。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要贯穿这个要素,让孩子们在教学的过程中大胆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引导孩子不仅要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要联系生活实际来谈。</p><p> 第三,落实其它要素,要注意轻重适当。比如,“借助词语讲故事”、“读好对话的语气”等等,次要的语文要素训练要有提升点,要在学生原有的能力上侧重训练。</p><p> 语文要素的落实要由主到次,要在学生的学习中顺应而生。</p> <p><br></p><p> 疫情阻断了老师们前往工作岗位的步伐,却挡不住我们探讨教学的热情。今日的经验与智慧的分享,是为了明天的教学之路更加顺畅。两节课的教学研讨,大家毫无保留地分享着教学一线的宝贵经验和智慧,实用的策略让大家对于今天的收获不断点赞。</p>

课文

识字

教学

老师

语文

孩子

对话

教研

本课

要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