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 喜欢蔷薇花。</p><p><br></p><p> 如果说杜鹃花属于山野 ,那蔷薇花就属于乡间田野。在我金沙江边的故乡,春末夏初,溪畔篱边的蔷薇花开了,有红有白。最多的是白蔷薇 ,白蔷薇枝条长满倒钩的刺,单瓣的花酒杯大小,我以为,这是蔷薇属的野花,和刺泡儿(学名叫覆盆子)一样,在故乡的河畔溪边随处可见。真正意义上的蔷薇花是红色带粉的,朵有小碗大,花色艳丽,乡村人家种了作篱笆的。</p><p><br></p><p><br></p> <p><br></p><p> 在我家下面不远就是我们村的小学校。学校没有围墙,校园旁边一条小溪,溪水流经一个圆形的池塘,塘边有一株蔷薇,碗口粗的老藤攀缘在一棵核桃树上,春末夏初,开满鲜花,小小的校园氤氲在蔷薇花的香气里。我在这个学校念完小学和附设初中。记得小学时,每当蔷薇花开的时候,学校常常组织春游或远足,最远的一次,是在四年级时去三十多里外的一个叫木瓜寨的小学,住了两个晚上,我们和那个小学的老师和学生联欢,比赛了篮球。那是九岁的我第一次出远门,也是我人生的最难忘的记忆。</p><p><br></p><p> 上世纪九十年代,学校搬到了公路边新盖的校园里,老学校的房子卖了,核桃树和蔷薇花也荡然无存。</p><p><br></p><p><br></p> <p><br></p><p> 蔷薇花有很多品类,玫瑰和月季也应该属于蔷薇类的,花色也多种多样。</p><p><br></p><p><br></p> <p><br></p><p> 在蔷薇属的花里,最喜欢的是十姊妹花。</p><p><br></p><p> 十姊妹花,蔷薇属,也叫七姊妹花,一枝多蕾,盛开时繁花似锦,朵小,色艳。喜欢此花,有着一段难忘的记忆。</p><p><br></p><p><br></p> <p><br></p><p> 记得四五岁吧,还没有上学,我一个人在家门口的溪边玩水,一个小女孩,背着书包上学路过,她给我一朵花,玫红色的,她微笑着先让我闻了闻花的幽香,才把花放在我的手心里,然后走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这种鲜艳的小朵的蔷薇花。这花娇媚的颜色,竟然让幼小的我感到一种凄艳的美,后来,好像无言的约定,每天我都会得到一朵她送的花,直到那个春天结束。</p><p><br></p><p> 后来,我知道这种花叫十姊妹花,给我花的小姑娘叫阿姐灿。阿姐灿是离我们家仅隔了一片田野的,一个叫艾可落的纳西族村的人,瓜子脸,白白净净的,是她花一般的微笑和花一样的美丽,给了我人生最初的对十姊妹花的温馨记忆,还有她后来的际遇,是我写这个美篇并名其为《十姊妹花》的缘由。</p><p><br></p><p><br></p> <p><br></p><p> 当我进小学读书时,阿姐灿已经辍学了。后来听说她疯了。她的疯病时好时坏,那时候在我们边远的乡村,没有医院收治精神病人,也没有医生会医治这种病 ,她的家人也只能听天由命。我初中毕业后 ,先是放马,后来又到公社水库当民工 ,阿姐灿竟然也被生产队派来当民工,这时她的病似乎好了 ,见我,依然还是微笑着 ,只是话少了,工休时我们打扑克 ,她默默地在旁边缝鞋垫。可是,在第二年的夏天她又犯病了 ,犯病了的阿姐灿爱自言自语,有时会无端地骂人,见我,也只是裂裂嘴 ,后来她回家了 。</p><p><br></p><p> 我后来参加了七七年冬天的高考,七八年春天离开水库,离开故乡格子,就没有再见过阿姐灿 ,只知道她后来嫁给了江对面属于香格里拉的车竹村 ,生了两个儿子,还都成器。再后来听说她终于走了。</p><p><br></p><p><br></p> <p><br></p><p> 有一年春节回老家,我专门去阿姐灿家,她家的北屋后面有个小花园,花园靠墙的三面有石砌的花坛,有一棵宝珠山茶和一棵玉兰,正值花期,一红一白,点亮了整个后园。东边的花坛有一株香橼,结满了大大小小的果实,说来惭愧,小时候我们一群孩子曾经爬上墙头偷过香橼,只是没能拧下来,听见开门声就逃跑了。香橼树旁边就是一蓬十姊妹花,只是新春时节,花未含苞,只能想象花季少女时的阿姐灿上学前摘花的情景和给我花朵时的温馨记忆……</p><p><br></p><p><br></p> <p><br></p><p> 艾可落是个纳西族村 ,二十来户人家,只是阿姐灿家有花园 ,位置也最好,解放后划为富农 ,她和弟弟妹妹都没有读完小学,都说得疯病的是极为聪明的人,我想这也许就是她得病的原因吧。</p><p><br></p><p><br></p> <p><br></p><p> 还真有金色的蔷薇花,记得八十年代初,是我读大二的时候,在街边的地摊上买到一本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小32开,繁体字,很薄,装帧简单。是书名吸引了我 :蔷薇, 还是金色的,随手一翻,让我惊喜不已 ,这竟然是一本讲写作的书。那时的我,正迷恋于写作,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用优美的散文笔调,从作品的构思,素材的选择,语言的锤炼和细节的描写等方面,用一些生动的故事把难以捉摸的创作理论深入浅出的讲述出来,给予初入此道者以极大的启发和帮助。</p><p><br></p><p> </p> <p><br></p><p> 丽江纳西族似乎和蔷薇花有缘,在大研古城 ,清明节前后,到处都可以看到盛开的蔷薇花。</p><p><br></p><p><br></p> <p><br></p><p> 这是丽江古城大石桥边的一株蔷薇花 ,记得十来岁时第一次来丽江,就见过她开花的样子。五十多年了,今春依然盛开如许。看那盘旋扭曲的老藤,应该是数百年前所植的文物级的古董了。</p><p><br></p><p><br></p> <p><br></p><p> 古城人家大门前的蔷薇。</p><p><br></p><p><br></p> <p><br></p><p> 深巷中的蔷薇花。</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 关不住的春色。</p><p><br></p><p><br></p> <p><br></p><p> 老井边的蔷薇。</p><p><br></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君到丽江见,人家尽枕河。</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三月的丽江,街边河畔,蔷薇花芬芳了古城,也明媚了季节……</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p><p><br></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小桥,流水,蔷薇花。</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 为什么吐槽的人越多 ,丽江越热闹?因为不管什么时候,什么季节 ,美到极致的丽江都会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感受。</p><p><br></p><p><br></p> <p><br></p><p> 仅仅就花而言,丽江有誉为“环球第一枝的”万朵山茶 ,有称为“樱花之王”的数百年的古樱花树 ,喇嘛寺里上百年的十里香花比比皆是,古城中的蔷薇,哪一棵不是百年前的老藤。</p><p><br></p><p><br></p> <p><br></p><p> 蔷薇盛开的篱墙让我想起唐代诗人高骈的诗句:</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水晶簾动微风起,</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一架蔷薇满院香。</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在丽江北面的有些新街上,两边都是蔷薇花。</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p><br></p><p> 这是位于大研古城七一街星火巷的,我的曾经的姨妈家 ,1977年冬天的高考,我就住在这里 ,是姨妈每天给我做好吃的,鼓励我好好考试。托老人家的福,我考上了大学 。整个七八十年代我们每次来丽江都住在姨妈家,如今,我的姨妈和姨爹早已离开了人世, 表姐们也先后搬离了老宅,房子也卖给了李姓的本家。只有门房上的蔷薇花年年自开自落。</p><p><br></p><p> 出姨妈家大门的左手边 就是古城著名的‘激沙沙’,纳西语为水冒出来的意思。激沙沙的水从姨妈家的大门口流过。</p><p><br></p><p><br></p> <p><br></p><p> 激沙沙的水是从一户人家里流出来的,原来有一个水池分流溪水,这是池子上面的蔷薇花。</p><p><br></p><p><br></p> <p><br></p><p> 说到我的姨妈 ,在故乡的下格子,有我一个远房姨奶,那是在我很小的时候,曾经照顾和关爱过我的姨姥和姨奶。记得出姨奶家的后门外,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棵梅子,一棵梨,一蓬慈竹,一张水懒碓,一蓬金银花。当然,还有一大蓬蔷薇花。我曾经在一篇叫《故园》的小说里写到两位老人和这个后园。如今,我的姨奶和姨姥早已进了天国,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的表叔和表弟们盖新房 ,不仅铲除了这些花木果树,连老房子也拆了,所谓的故园已经面目全非。</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年年岁岁,花开花落,记忆里的所有物事,早已随远去的岁月消逝不见了。只有蔷薇花,在晚春的时光里,依然绽放得如此热烈,如此的美艳……</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p><br></p> <p><br></p><p> 粉得娇艳。</p><p><br></p><p><br></p> <p><br></p><p> 红得耀眼。</p><p><br></p><p><br></p> <p><br></p><p> 开得太肆无忌惮了。</p><p><br></p><p><br></p> <p><br></p><p> 有节制的开放才是最美的。</p><p><br></p><p><br></p><p><br></p><p><br></p> <p><br></p><p> 庚子(2020年)清明,我们又回到了金沙江边的故乡格子,当本家亲戚都上山去扫墓祭拜后,我一个人来到艾可落 ,想再去看看阿姐灿家的那蓬十姊妹花。见到她家有人出入 ,就冒然进去 ,见到了阿姐灿的几位堂姐妹在厨房里做饭,原来,自从2017年开始,玉龙县规定清明节不准在山上的墓地里烧火做饭,因此本家亲戚就轮流在家里做饭 ,今年轮到阿姐灿家,她的弟弟玉福哥上山扫墓去了,好在家中的人都认识,说明来意 ,有人领着我进了花园 ,山茶和玉兰还在,只是已经过了花期 ,香橼树没有了,十姊妹花也没有了,花园也很久没有打理了,面对有些荒凉破败的花园,我怅然若失,连用手机拍几张照片的心情也没有了。作别了她们,在路上回首拍下了这一张照片。(画面中间就是阿姐灿家)</p><p><br></p><p><br></p> <p><br></p><p> 艾可落村。</p><p><br></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十姊妹花。</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 特别说明,部分照片来自于网络,感谢所有拍摄者。</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