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西藏

风雨同行

<p>  2011年5月28日,飞赴西藏,开始了为期五天的“第三极”之旅。美丽而又神奇的西藏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热情好客的藏族人民也改变了我们以往的想象;古老而又纯朴的民风民俗更使我们深感到藏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神秘;世界屋脊的大好山川,带给我们的是无限的震撼和慨叹;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也使我们感到震惊和刮目……走进西藏!</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行进途中</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天飞翔</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山俯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萨贡嘎机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贡嘎机场岗哨</p><p><br></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贡嘎机场至拉萨市区线路</p><p class="ql-block"><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疑无路</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的天路</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变幻莫测的天气:下雨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变幻莫测的天气:飘雪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拉萨下榻的宾馆院景</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五月的晚上8点50分,日落余晖</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鲁朗小镇——圣洁雪山下的东方瑞士</b></p><p> 鲁朗,位于距林芝地区八一镇80公里左右的川藏路上,海拔3385米坐落在深山老林之中。意为“龙王谷”、“神仙居住的地方”,有“天然氧吧”、“生物基因库”之美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将这里评为“中国最美户外小镇”。</p><p> 鲁朗属于高原温带半湿润气候,是典型的高原山地草甸狭长地带。森林覆盖面积80%以上,周边汇聚了雪山、峡谷、瀑布、森林、雪山、花海等罕见的自然景观。夏季常年温度在20度以下,是避暑度假的好地方。</p><p> 鲁朗这座度假胜地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了西藏的一张新名片。在这座悠闲舒适、充满幸福感的小镇,可以发现散养的牛羊、藏香猪随处可见,它们从容地从你身边走过,可以让人暂且忘记城市的喧嚣与繁杂。</p><p> 在鲁朗小镇的中心,几乎任意一个角度都可以看到海拔7294米的加拉白垒峰,山峰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外侧,与南迦巴瓦峰隔江相望。</p><p> 对于许多经常进藏的人来说,还有一件必须打卡的事情,那就是到鲁朗镇吃传说中的石锅鸡。鲁朗镇很小,但密集了数家小店,家家的菜单上一定都有石锅鸡。所以来到这里,一定不要忘记打卡,感受石锅鸡的醇香与鲜美。</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松赞干布故乡—墨竹工卡 </b></p><p> 公元626年,唐太宗改元“贞观”。大唐繁荣富庶,万国来朝。刚统一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松赞干布派禄东赞向太宗求娶文成公主,经过与其他国家婚使的较量,禄东赞获胜。文成公主前往西藏,一路播撒先进文化和科技……。留下了一段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的美丽佳话。</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工布江达</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工布江达粮食局小憩</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人文名胜</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布达拉宫</b></p><p> 布达拉宫,坐落于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拉萨市区西北玛布日山上,海拔3700米,是世界上海拔最高,集宫殿、城堡和寺院于一体的宏伟建筑,也是西藏最庞大、最完整的古代宫堡建筑群。</p><p>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是藏式古建筑的杰出代表(据说源于桑珠孜宗堡),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是第五套人民币50元纸币背面的风景图案。主体建筑分为白宫和红宫两部分。主楼高117米,外观13层,内为9层。布达拉宫前辟有布达拉宫广场,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城市广场。</p><p> 布达拉宫最初为吐蕃王朝赞普松赞干布为迎娶尺尊公主和文成公主而兴建。1645年(清顺治二年)清朝属国和硕特汗国时期护法王固始汗和格鲁派摄政者索南群培重建布达拉宫之后,成为历代达赖喇嘛冬宫居所,以及重大宗教和政治仪式举办地,也是供奉历世达赖喇嘛灵塔之地,多位达赖喇嘛肉身供奉于此,旧时与驻藏大臣衙门共为统治中心。1988—1994年再次大规模修缮。</p><p> 布达拉宫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圣地,每年至此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不计其数。1961年3月,国务院列其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其为世界文化遗产。是西藏旅游必去的地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铭文石</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立面</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立面(局部)</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立面(局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立面(局部)</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南眺布达拉宫广场</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北望</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东视</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瞰</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夜景</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藏和平解放纪念碑前喷泉</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大昭寺</b></p><p> 大昭寺,又名“祖拉康”、“觉康”(藏语意为佛殿),位于拉萨老城区中心,是一座藏传佛教寺院,是藏王松赞干布建造,拉萨之所以有“圣地”之誉,与这座佛像有关。寺庙最初称“惹萨”,后来惹萨又成为这座城市的名称,并演化成当下的“拉萨”。大昭寺建成后,经过元、明、清历朝屡加修改扩建,才形成了现今的规模。</p><p> 大昭寺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在藏传佛教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大昭寺是西藏现存最辉煌的吐蕃时期的建筑,也是西藏最早的土木结构建筑,并且开创了藏式平川式的寺庙市局规式。环大昭寺内中心的释迦牟尼佛殿一圈称为“囊廓”,环大昭寺外墙一圈称为“八廓”,大昭寺外辐射出的街道叫“八廓街”即八角街。以大昭寺为中心,将布达拉宫、药王山、小昭寺包括进来的一大圈称为“林廓”。这从内到外的三个环型,便是藏民们行转经仪式的路线。</p><p> 大昭寺融合了藏、唐、尼泊尔、印度的建筑风格,成为藏式宗教建筑的千古典范。寺前终日香火缭绕,信徒们虔诚的叩拜在门前的青石地板上留下了等身长头的深深印痕。万盏酥油灯长明,留下了岁月和朝圣者的痕迹。</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朝拜者</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大昭寺金顶建筑群留影</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遥望布达拉宫</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廓街</b></p><p>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市旧城区,是拉萨著名的转经道和商业中心,较完整地保存了古城的传统面貌和居住方式。八廓街原街道只是单一围绕大昭寺的转经道,藏族人称为“圣路”。</p><p> 为了记录考察情况,我在此购买了圆珠笔和笔记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景</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街景</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罗布林卡</b></p><p> 罗布林卡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西藏拉萨西郊。始建于十八世纪40年代(达赖七世),是历代达赖喇嘛消夏理政的地方,是一座典型的藏式风格园林。经过二百多年的扩建,全园占地36万平方米,园内有植物100余种,不仅有拉萨地区常见花木,而且有取自喜马拉雅山南北麓的奇花异草,还有从内地移植或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花卉,堪称高原植物园。</p><p> 建筑以格桑颇章、金色颇章、达登明久颇章为主体,有房374间,是西藏人造园林中规模最大、风景最佳的、古迹最多的园林。罗布林卡意为宝贝园林。</p><p> 罗布林卡被辟为人民公园,也有人戏称罗布林卡是"由一座水塔、两排工艺品商店、以及围绕着动物园的几座宫殿"组成的。</p><p> 罗布林卡四面都有门,东面是正门。康松思轮是正面最醒目的一座阁楼,它原是座汉式小木亭,后改修为观戏楼,东边又加修了一片便于演出的开阔场地,专供达赖喇嘛看戏用。它旁边就是夏布甸拉康,是进行宗教礼仪的场所。</p><p> 解放前,罗布林卡只是达赖和少数达官贵人游乐休息的“夏宫”,解放后,经过修缮,面貌一新,里面有苍松翠柏等树木49种,有牡丹、芍药等名花异草62种,飞禽走兽各类动物15种。园内有修葺工整的花池草坪,玲珑别致的凉亭水榭,还有戏台和木制的桌凳。</p> <p> 绿树成荫下,悠闲的人们。</p> <p>  蓝天白云、亭台楼阁、鲜花倒影,好一副江南美景!</p> <p>  这种小型的寺庙时常可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西藏风-容中尔甲演艺宫</p><p><br></p> <p>  接受容中尔甲艺术团敬献哈达并互动演出</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自然风光</b></p> <p>  <b>尼洋河</b>全长307.5公里,落差2273米。发源于米拉山西侧的错木梁拉,由西向东流经工布江达县,在林芝县的昔嗄村汇入雅鲁藏布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尼洋河中的散牧牦牛</p> <p>  和全程为我们开车的二位藏族兄弟在尼洋河“中流砥柱”处合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拉萨河</b></p><p> 拉萨河,藏语称吉曲,意为“快乐河”、“幸福河”,位于西藏中南部。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北侧的罗布如拉,沿途流经墨竹工卡县、达孜县,最后经过拉萨市,在拉萨市曲水县汇入雅鲁藏布江。拉萨河的干流呈一个巨大的“S”型,从东北向西南伸展,全长568公里,流域面积31760平方公里,是雅鲁藏布江的5大支流之一。拉萨河两岸山峰多在3600-5500米之间,是世界上最高的河流之一。</p><p> 这里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土质较厚,水源充沛,土质较好,流域内拥有丰富的高原动植物以及地热资源,是西藏主要粮食产区之一。</p> <p>  <b>米拉山口</b>,地处拉萨市到墨竹工卡县与林芝地区工布江达县的分界上,这里是拉萨——林芝旅游线上的一个休憩之地。很好玩的地方。</p><p> 米拉山是雅鲁藏布江谷地东西两侧地貌、植被和气候的重要界山,不但是西北边的拉萨河水系与东南面的尼洋河水系的分水岭,也是林芝地区海洋性气候与拉萨地区内陆性气候的自然分野,具有显著的地理分界意义,米拉山以西地区,气候干燥寒冷,而东部地区则是温暖潮湿,植被茂盛。</p><p> 米拉山口,海拔5013米,站在山口,山风劲吹,蓝天白云下,五彩经幡在大地与苍穹之间飘荡摇曳,连地接天,将藏民们虔诚的愿望传达上苍神灵。</p><p> 山口处常年积雪,发育有远古时期冰川活动遗迹,环境宜人。318国道经过此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米拉山服务区</p><p><br></p> <p>  这是藏族朋友全程为我们奔波的两台越野车在米拉山口。</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那根拉山口 </b></p><p> 海拔5190米,有了明显的高反!这是请藏族小姑娘给我拍的一张留影,表情有点痛苦哦!</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伊沟</b></p><p> 南伊沟,位于西藏米林县南部的南伊珞巴民族乡境内,是纳伊普曲峡谷,在喜玛拉雅山脉北麓,距县城有20公里,纵深40多公里。有“藏地药王谷”之称,又有小江南之称,传说藏药始祖宇妥·云丹贡布曾在此地炼丹并行医授徒,是神秘藏医药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南伊沟沟内生态保护完好,气候湿润,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平均海拔2500米,被誉为“中国绿色峰级的森林浴场”,“地球上最高的绿色秘境”该景区既是珞巴族民俗旅游点,又是生态旅游区,游览景观众多。</p><p> 南伊沟总面积达820公顷,气候条件良好,年平均气温8.2℃,年降水量675毫米左右,林中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有造型奇特的各种树木,种子植物720余种。从种群数量看,松科植物占优势,而且古老而高大的“米林云杉王”矗立于扎贡沟内。</p> <p>  由于是中印边界,进入景区前,每个人的身份证都交给边防部队暂时保管。</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区游览指示牌</p><p><br></p> <p>  南伊沟小拐弯处与藏族导游合影</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湍急的南伊河</p><p><br></p> <p>  白云深处便是中印边境——所谓的“麦克马洪线”</p> <p>  这里是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聚居人数最多的地方;民族小吃,别具特色!</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进原始森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千年古木</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走出原始森林</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油菜花开,胜似江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美丽的峡谷平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山雪峰</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南迦巴瓦峰</b></p><p> 南迦巴瓦峰,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念青唐古拉山脉和横断山脉的交会处,是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最高的山,海拔7782米,属于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喜马拉雅山脉最东端。</p><p> 它是西藏最古老的佛教“雍仲本教”的圣地,有“西藏众山之父”之称。同时,紧邻着的雅鲁藏布大峡谷绕着他转了一个马蹄形的弯,随后通向印度洋方向延伸出去。南迦巴瓦峰别称“木卓巴尔山”,其巨大的三角形峰体终年积雪,云雾缭绕,从不轻易露出真面目,所以它也被称为“羞女峰”。</p><p> 南迦巴瓦在藏语中有多种解释,一为“雷电如火燃烧”,一为“直刺天空的长矛',还有一为“天山掉下来的石头”。后一个名字来源于《格萨尔王传》中的“门岭一战”,在这段中将南迦巴瓦峰描绘成“状若长矛,直刺苍穹”。 </p><p> 神山显现,难得一见!藏族同胞说:神在保佑你们!</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嘎定沟风景区</b></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嘎定天佛瀑布</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岩羊石屋</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纳木措</b></p><p> 纳木措,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是西藏第二大湖泊,也是中国第三大的咸水湖。湖面海拔4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面积约1920km2。</p><p> 早期的科学考察认为,纳木措的最大深度为33米,但最近两年对湖泊的重新测量发现,纳木措最深处超过了120米。蓄水量768亿立方米,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p><p> “纳木措”为藏语,蒙古语名称为“腾格里海”,都是“天湖”之意。纳木措是西藏的“三大圣湖”之一。 纳木措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为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景区入口</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与纳木措的牦牛</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湖边祈福</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特产珍宝</b></p> <p>  唐卡(Thang-ga)也叫唐嘎,唐喀,系藏文音译,指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p><p> 唐卡是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p><p> 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较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十余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神奇的虫草</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藏红花</p><p><br></p> <p>  悠闲的牦牛,过往的车辆都要让着牠哦! </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散养的藏香猪</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正宗的藏獒:虎头獒</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世界柏树王</p><p><br></p> <p> 这是用特殊泥土夯实的寺庙“女儿墙”,很是神奇,抗风化、雨水冲涮,堪比水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浓郁的藏族风情纪念品</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美味佳肴</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尝藏家宴</p><p><br></p> <p>  与藏族兄弟同饮一杯,也体验一下在海拔五千米的地方饮酒的感受!</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品尝地道的青稞美酒</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鲁朗石锅鸡</p> <p>  第一次品尝牦牛血肠、生牦牛肉酱、酸牦牛奶,回味无穷,终生难忘!</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民风民俗</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虔诚的信徒,转山朝拜</p><p><br></p> <p>  清晨,在我们下榻的宾馆门前,手持转经筒的藏族同胞,留下长长的身影。</p> <p>生生不息的崇拜</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众人崇拜的阴阳树</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基本建设</b></p> <p>  江苏援建的拉萨江苏路</p> <p>  江苏援建的南京路、金陵路。据介绍江苏所援建的道路,从竣工至今从未修补过,而被广大藏族同胞所赞誉!</p> <p>  身后的进藏列车穿越神山峡谷</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川藏铁路</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林芝市</b></p><p> 林芝,是西藏自治区下辖地级市,古称工布。位于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其西部和西南部分别与拉萨市、山南市相连,西连那曲市嘉黎县、东接昌都市,南部部分区域在藏南地区(印度占据)、缅甸接壤,被称为西藏江南,有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和世界第三深度的峡谷帕隆藏布大峡谷。</p><p> 林芝风景秀丽,很多地带被誉为“西藏江南”,有林芝桃花节,有丰富多彩的南伊沟等。还有被誉为西藏西双版纳的墨脱县和察隅县底部。</p><p> 林芝平均海拔3100米,幅员面积11.7万平方千米,实际控制7.6万平方千米,总人口20.3万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八一镇</b></p><p> 八一镇, 林芝市首府所在的镇,巴宜区辖镇,辖巴果绕村、多布村、公众村、加当嘎村、拉丁嘎村、唐地村、永久村、章麦村、加乃村、巴吉村、尼西村11个行政村。林芝市政府驻地,是林芝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p><p> 曾是一片乱石滩,解放军到此地之后,开始建设,因此叫八一镇。</p><p> 位于西藏林芝市巴宜区中部尼洋河畔,东南邻林芝镇,西邻更章门巴民族乡,南邻布久乡。镇政府驻地海拔2900米。属高原性气候的亚热带气候。全镇面积1291.52平方千米。2017年,共有48733人。</p><p> 是西藏重要的交通枢纽,318国道、拉林高等级公路、省道306通过八一镇。八一镇被列为第二批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p> <p>牦牛广场</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雄鹰景观</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林芝街景</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川藏铁路当雄车站</p><p><br></p> <p>  当雄中学,是当地比较好的建筑。</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当雄兵站</p><p> 曾经是个兵,对兵站情有独钟!</p>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西藏之行,留下了满满的美好回忆,也有些许遗憾!</b></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再见了,美丽的西藏!</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