煜民聊诗词之~东坡《定风波》

书中鱼

<p>元丰五年三月七日,贬谪黄州第三年,也就是在这一年的清明节前后东坡写了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贴》,同月又写了《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p><p>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p> <p>这首词我犹为喜欢,全词沒有怀古思今之痛也无思乡别离之苦,虽与《黄州寒食诗》前后几天所写但风格却迥然不同。词中所写全是当下和身边锁事,雨具被仆人拿走了,同行的朋友们开始报怨天公不作美大雨忽然而至,想停下来找地方避雨,而东坡刚宽慰大家“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鼓励大家继续前行,何妨边吟边唱徐徐前行,雨中漫步欣赏一路美景,上阙二句一出东坡之宏度雅怀便被体现得淋漓尽致。</p> <p>《黄州寒食诗二首》所写“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濛濛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途穷,死灰吹不起”。让人感伤涕泪,一代诗神和豪放词人写的如此伤感落迫与潦倒,不似东坡却似杜工部。</p> <p>只有真正读过《黄州寒食诗》才能理解东坡内心的隐忍与挣扎,只有真正临摹过这幅天下第三行书之后才会与东坡的内心世界对接,走入东坡跌宕起伏气象万千的精神世界。</p> <p>东坡尺牍书法韵味犹妙,厚重而不失灵动古朴而不使豪迈,勤习之有助于理解其诗词意境。</p> <p>每写一次东坡的《定风波》就有一次收获和感悟。</p> <p>第三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下雨天有竹杖和轻便的芒鞋 是最幸运的事了,老天是公平的,虽然没有雨具但至少我们还有可前行的竹杖以及方便雨中行走的“芒鞋",这还有什么可报怨的?东坡逆向思维与平和心境不仅成就了他的诗词,也令他在人生的低落处没有悲观绝望而是越活越潇洒豪迈,没有华盖高冕何惧 “一蓑烟雨任平生”……</p> <p>下阙更是精彩纷呈,“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据他的高足黄庭坚所述,东坡好饮但酒量不好,二三小杯即醉。而醒酒最好的办法就是春风扑面,其非凛冽之西风亦非萧瑟之秋风,不冷不热刚刚好。微冷的春风不但吹醒了苏轼的酒,也吹醒了他的人生和境界……</p> <p>“山头斜照却相迎”一句,就有一些吉人自有天相的意思,山川也仿佛被人不畏风雨的精神力量所打动,喜迎以东坡为首的这样一群风流高士。</p> <p>“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此句为东坡所写词中最得意的两句,所以在两首诗词中同时重复出现,《独觉》为1094年谪居广东惠州所写。</p><p><br></p><p>“瘴雾三年恬不怪,反畏北风生体疥。</p><p>朝来缩颈似寒鸦,焰火生薪聊一快。</p><p>红波翻屋春风起,先生默坐春风里。</p><p>浮空眼缬散云霞,无数心花发桃李。</p><p>悠然独觉午窗明,欲觉犹闻醉鼾声。</p><p>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 。” 十二年一个轮回,此时的东坡已57岁,没有了少年的轻狂和中年的豪迈,人生已渐渐步入晚年,一切的绚烂都归于平淡,无所谓人生的风风雨雨和艳阳高照,无悲无喜,宠辱不惊,人生已入佳境……</p> <p>东坡在元丰五年七月中旬又写了《赤壁赋》,胸襟愈加开阔博大,余亦喜此文故于庚子仲春刊一枚《夜游赤壁》闲章以敬东坡。</p> <p>东坡此词的精神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他集“忠,孝,仁,爱”引而不发的儒家思想与佛家的放下挚念,加之道家的“无为无不为”哲学思想于一身,东坡是中国文化的集大成者和最彻底的实践者与开拓者。</p> <p>东坡精神一直激励着后人,而东坡“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最高的词之境界,可惜王国维先生未把其列入治学的三重境界之中,其实它不但是致学的高境界同时也是至高的人生境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