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念家乡 文/姚元福

水月楼主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想念家乡</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5px;">文/姚元福</b></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仲春季节,因同事家中有事,邀我帮忙,与他一起回到阔别四十余年不经常回去的鱼台家乡。小住几日,更加勾起了我时常梦萦想念家乡的欲望…… </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想念家乡,想念她的安静和慈祥。</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坐在砖墙垒成的院子里,或树下,或墙角,或其他任何一个地方,喧嚣和热闹都躺在远远的他处。身边只有枯藤老树,只有栖居着雀儿的颓檐废棚和布满荒草的断壁残墙。鼓噪的昏鸦吵闹着归宿,展翅盘桓的云燕吟唱着入巢,风穿窗棂,雨落枝头,鸡啼狗吠,蝶舞虫鸣……。一年四季,自然界的歌咏妙音此起彼伏从不间断。原来,家乡的安静并非是无声的。</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倚在一堵宽厚的墙上,或就地躺在松软的草丛中,或裸露的土地上,心情充溢着一种回归的感觉,一种偎依在母亲怀抱的感觉。树叶轻轻划过脸庞,分明是母亲用纤细的手指在轻轻抚摸着我永远也不会长高的头顶。祖先留传下的农舍老屋,俨然是一位饱经风霜,仍用宽阔的胸膛为儿孙遮蔽风雨的严慈长者。恍惚中,他是那样的庄严肃穆,那样的和蔼慈祥。 </p><p>&nbsp;&nbsp;&nbsp;&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有一日,阴霾迷雾,雾气障天,世界缩小到了只剩下院落中一棵年迈的国槐。有一日,漫天飞雪,原驰腊像,院里堆银砌玉,犹如一座晶莹剔透的迷宫。有一日,雷霆万钧,急风暴雨,忽而云开日出,艳阳高照,满天满地都是太阳那火辣辣的威光。有一日,和风细雨,春光无限,满地的野花异卉争相斗妍展姿,绽放得叫人心惊肉跳。数不尽的日子里,那些冬去春来的轮回中,家乡应该记得,有一个人,有一个在外漂泊的人,一次次地匆匆走来又匆匆离去,停泊和投靠在这一处避风的港湾。</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一进院门,心便有一份安稳和踏实感。有一条分界线似的,只要一迈过她,便有一股清纯之气迎面扑来,悠远浑厚,自然安逸。于是时间也像放慢了脚步,就恰似电影中的慢镜头。心不必在外跳得那样快,神亦不必显得那么慌张,完全可以放下紧张的心情,把自己的举动仔细地观看一番,每一份愤懑和妄想,每一个期盼与彷徨。总之,把自己的那颗心晾在院内的阳光下,摊摆得一览无余。故乡的安静,并非是与世隔绝的。&nbsp; 儿时的安静家园,是由于宅外的四周和心中的空旷,致使一个无措的灵魂,竟不期而至地徘徊到他生命的起点。记得我在那院落中走来走去,在那儿呆坐、张望、吃喝、安歇。有时也暗自祈求和叹息,在那盘土坯垒成的炕上睡了又醒,醒了又睡,有时睡不着觉就想:天生我才必有用,保不准日后还有出头日,这念头不觉得自语出声,如天籁之音,空谷回荡。</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谁?这人是谁?我,是我,这人不是别人。</p> <p>  我常常站在门口向大街上晒太阳的那些既熟悉又陌生的脸孔张望,怎么也不会相信自己的眼睛,才眨巴了几下眼的工夫,人怎么说变就变了呢?粉嘟嘟的小脸,水灵灵的大眼,咋一下就换成了蔫不啦叽的模样。昨天我在街上看到的那一群人,和眼下的这一帮连在了一块?揉揉眼睛我仔细地看他们,看他们究竟有什么触霉的特征,或者还有什么不祥的兆头,赴西天之旅莫非还有什么歧路?在审视他们的过程中,我蓦然觉悟到自己忽略了自己,于是我便有了放弃的心情。一刹间,我仿佛变得不复在,有了一种消失意味,惟有一缕轻飘飘的残魂在家园里游荡。于是乎,感觉到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如沐甘霖。是的,我听见了先人那来自亘古的喘息声,瞬间又还原为恒久而空旷的肃静。恒久,肃静,并非死寂,细细辨来,骚动的灵魂仍在他存在的空间鲜活。</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清晰地记得:在祖宗留下的那张八仙桌上,我铺下了一张纸,一张什么字迹也没有的白纸,觉得有一些藏在心头的话确实需要记录下来。那是何日?我的确给遗忘了,只记得当时有一点轻松和快慰。不去考虑什么词句,亦无推敲什么技巧,也不去想事后有什么用场,只是写,一个劲地写,尽情地倾吐心中的淤积、苦闷、烦恼,当然也有兴致、乐趣和快感。只是在徘徊了多年后,当我再次回眸时才发现:写作是一个人沿着零的线状在不停的转圈,起点既是终点,终点亦为起点,只不过后边的脚印重复着前边的脚印而已。</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想念家乡,回忆家园,就是不断地回望起点。放弃了官欲,还有物欲、它欲。眼前可真是不成样子了一一狗头安角,猪鼻插葱,野味冠王,羊肉称帝,万物之灵的人呢?名人,能人,强人,英雄辈出。可当一回到乡下,一回到家园,他们早已放弃了昔日面孔。仅仅弹指一挥间,安静地草木葱郁,生机盎然。土地需要你用华丽的语言去恭维他吗?万物需要你气熏烟燎地去供奉它吗?废话!再看看村内的那些老槐树,历经无数个寒去暑来,仍就镇定自若,泰然处世,不为流光掠影所迷恋。我曾注意到风雨中它们的不屈,时光里他们的坚强,但在想念它们的时候,更看重的则是它们的柔弱美德。在我的心目中,柔弱并非是软弱的变异,软弱通常会拉大旗作虎皮,台上英雄无畏,幕后汗浸衣衫。柔弱,是诚信者敬慕神灵的虔诚,谛聆神命的形态。.静静地想想看,倘若老槐树无雨自洁,无风自动,岂不令人感到可怕至极?假若平地生出许多房屋来,那八成进入了童话世界。</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几百个月圆月缺的光阴里,多少个日行月走的阴阳交替,许多事都随历史长河流走,唯有浓荫下庇护着的那个叫作家乡的自然村落还留存着我所有的美好记忆,随时提醒着那悠远的过去,有一个瑰丽无比的蓝色之梦。</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有人告诉我,曾到乡下的家园找过我,并称那并非是一块清静之地。有时我也产生过怀疑:我还是家乡人吗?家园里还有我吗?有无之间,关键在人为,虽说中间有一条无形的界线,只要靠信念贴近和迈过,就会有一种清纯之风扑面而来。</p><p><br></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现在,我虽已不在那个叫作家乡的地方栖身生活,而家乡却装进了我的灵台,流进了我的血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