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京剧《天女散花》是京剧艺术大家梅兰芳先生早期经常演出的古装戏之一。在第四场“云路”和第六场“散花”中,梅先生挥动彩调,载歌载舞,创造了许多优美的舞台形象,极大的丰富了京剧表演艺术形式。我曾有机会观看天津青年京剧团演出的《天女散花》折子戏,并拍下了以下剧照,与大家分享。</p> <p> 《天女散花》的故事源于佛经。讲的是如来佛忽见瑞云东来,遥知得意弟子维摩洁患病,断定维摩洁要借机宣经释典,便派天女前去检验弟子们的学习情况。天女手提花篮,飘逸而行,来到尘世间低头下望,见维摩洁果然正与众人讲学。随即将满篮鲜花散去,弟子舍利弗满身沾花。众人诧异万分,天女曰:“结习未尽,固花着身;结习尽者,花不着身。”舍利弗自知道行不行,便愈发努力学习。 </p> <p> 当年梅兰芳为了演好《天女散花》,参考了敦煌的各种“飞天”画像,把“飞天”的各种形象运用到剧中天女身上。为了把画中的“飞天”御风而行时身上的饰带被天风吹得飘飘然的形象表现在舞台上,他把天女服装的水袖取消,改用两条长绸,用武戏的基本功,把长绸抖动起来,舞成各种艺术形态;同时用不同唱腔配合表演,皮黄、昆曲兼用,更助舞姿之美。因之,他创造的边唱边舞的“长绸舞”不但更好地烘托了天女御风而行的美妙形象,也为京剧艺术的表演,增添了新的表现手法。这些艺术都在当代演员中得到很好的传承。</p> <p> 天女披的两根绸带成了配合歌舞的重要工具,与一般的线尾子、汗巾、飘带等附着物不同,为要突出它,绸带的长度达到一丈七尺左右,宽一尺二寸,尾端几尺如果不舞的时候,就拖在地上,练成绸带舞动的功夫实非易事。</p> <p> 根据唱腔内容赋予彩带表演的形式。像“遍历大千”、“轻烟过眼”都要用舞带轻飘来表现,“毕钵岩前”就是把带子从双肩上往后一扔,两根带子飘到背后,正面做出象征着高岩的亮相,“云外的须弥山色空四现 ”这句要把带子从上往下耍出螺旋纹的花样,然后再翻起来舞出“回文”“波浪”纹的花样。</p> <p> “八部天龙金光闪 ”,把绸带耍出大圆花,身子在绸带的围绕中,使用武戏的身段“鹞子翻身”,然后把两条带子合而为一,要用巧劲使带子的末端横着飘在空中,斜坠下来,好像一条长龙。</p> <p> 唱到“大鹏负日把神翅展 ”时,把绸带抡出两个像车轮似的花样,双飞在身旁,做出大鹏展翅的形象。</p> <p> 唱起“催祥云驾瑞彩速赴佛场 ”时,两根带子在身后飘荡起来,好像御风而行的样子。</p> <p> 舞台上的天女,载歌载舞,唱腔婉转绵长,舞姿飘逸轻灵,缓歌曼舞、长绸翻飞间,让人只觉如入仙境,似幻亦似真,演出十分成功,受到观众热烈欢迎。照片配的文字是为帮助大家在看剧照的时候对身段可以知其所以然,目的还是体会京剧艺术形象的内涵,欣赏演员深厚的艺术功力。</p><p> 京剧,我们的国粹。她将传达着世世代代华夏儿女的精神与憧憬,在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文化舞台上显现出她那独有的耀眼光辉。</p> <p>附:从“优酷”中找到著名演员丁晓君演出的《天女散花》视频,请大家观赏</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谢 谢 观 看 !</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37, 35, 8);"><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