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初心 我爱一中 (92)

宋彦云

<p>  …… 宋彦云大姐"高三1班创作组美篇"的阅读量当日就已经过千,可见影响力度之大。美篇凝聚集体之力,各讲校园往事,格调清新,别具一格。</p><p> 摘自:</p><p> 校友群管理组 征文活动工作组</p><p> 2O2O年5月11日</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 1, 1);"> 66届高三1班的念想</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作者</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牛明顺 冯荣身 卢玉珍 申子为 张素霞</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宋彦云 李荣花 胡瑞新 焦 平 韩晓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按姓氏笔画排列)</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高三1、2班同学欢送贾国强参军入伍。1965.2.9</b></p><p><br></p> <p>  1963年我们初中毕业考入石家庄市第一中学。那一年,石家庄市贯彻河北省教育工作有关指示精神,印发了市中小学“小宝塔”规划,在“小宝塔”内,确立了一批包括石家庄一中在内的重点中小学。后称“小宝塔学校”。据有老教育工作者回忆,石家庄地区(包括石家庄市)确立了8所重点高中,石家庄市一中、二中、师大附中、女中、正定中学、辛集中学、行唐中学、藁城中学。其中石家庄市一中、二中,正定中学,辛集中学被确定为“宝塔尖”。我们有幸站在了河北省高中教育的宝塔尖上。</p><p> 1966年我们完成了高中学业,一心备战高考,六月三号完成了高考志愿填写。当天人民日报发表“彻底砸烂旧的高考制度”的文章,学校的文化大革命开始,高考取消了。我们又在校经历了停课搞运动、大串联、军训、到农村、工厂劳动锻炼、回校复课,直至1968.4.16日才陆续离校。</p><p> 一中5年的学习生活,我们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导下,恩师们的辛勤培育下,德智体全面发展,成长、成熟、进步,青涩少年成为了有志青年,在一中的5年为我们步入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50年来,我们不论身在何处,魂牵梦绕,念念不忘的是母校之情,老师之恩,同窗之谊。</p> <p><br></p><p><br></p><p> <b style="font-size: 20px;">1966届61班(高三.1班)名单</b></p><p>卢玉珍 齐书平 齐元平 李荣花 申永明 宋彦云 焦 平 王顺龄 牛明顺 李瑞彩 国玉英 陶全贵 张素霞 李瑞娟 任仲文 郭清明 张俊同 张玉章 王治国 王喜春 田树圈 刘会军 冯瑞芳 赵玉华 赵增芳 陈贵堂 罗增海 张松梅 薄宗菊 韩晓民 马允和 冯荣身 赵恕平 杜银芳 王栓子 胡瑞新 张正芬 申子为 李国营 王世平 张绍芳。</p><p> 入校共41人,其中男生25人,女生16人。罗增海高一转学,毕业时40人。</p> <p><b style="font-size: 20px;">全班41名同学来自1市7县。</b></p><p><br></p><p>1.石家庄市23人</p><p>齐书平 李国营 宋彦云 申子为 李荣花 王顺龄 张玉章 齐元平 韩晓民 赵玉华 张松梅 杜银芳 赵增芳 薄宗菊 张正芬 张绍芳 马允和王志国 郭清明任仲文 王世平王栓子 王喜春</p><p>2.晋县4人</p><p> 冯荣身 张俊同 李瑞娟 李瑞彩</p><p>3.新乐3人</p><p> 牛明顺 张素霞 陶全贵 </p><p>4.深泽3人</p><p> 刘会军 田树圈 国玉英 </p><p>5.平山1人</p><p> 陈贵堂</p><p>6.井陉2人</p><p> 胡瑞新 卢玉珍</p><p>7.灵寿4人</p><p> 焦平 申永明 赵恕平 罗增海</p><p>8.栾城1人</p><p> 冯瑞芳</p> <p><b style="font-size: 20px;">校领导</b>:</p><p>校长:袁毓英</p><p>副校长:廉子衡 王毅修 金振江 肖远淑</p><p>党总支书记:李经志 袁毓英</p><p>党总支副书记:刘国成</p><p>团委书记:刘国成</p><p>团委副书记:胡明顺 李振宗</p><p>教导处主任:申竹箴</p><p>教导处副主任:刘银山 谢淑华</p><p>总务处主任:程化民 李月歧</p><p>总务处副主任:邵秉仁</p> <p><b style="font-size: 20px;">班主任老师:</b></p><p>王俊飞 陈天位 纪乘风 崔治滨</p><p><br></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任课老师:</b></p><p>语文:李云生 王宗泽</p><p>数学:</p><p>华罗庚(曾专程来石给我们讲《统筹学》)</p><p>王立翰 戴月芳 崔治滨 蔡茂生 范芝荣 </p><p>俄语:羅四维 王冰冰 张未江 王清湖</p><p> 叶寄兰</p><p>物理:王俊飞 陈天位 牛鸿瑞 </p><p>化学:张玉衡</p><p>生物:袁崇贤</p><p>政治: 纪乘风 刘瑞庭 谈逮</p><p>体育: 谷长发 郭文兰 杨其昌</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64年5月校领导与第十八届学生会委员合影。</b></p><p><b style="font-size: 20px;">前排左3起依次是校领导李振宗、李经志、袁毓英、廉子衡、王毅修。</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同学们的点滴回忆</b></p> <p><br></p><p> 李云生老师说:“我教你们是为了不教你们,要学会自巳学习。”</p><p> ——申子为</p> <p><b style="font-size: 20px;">张东锁同学珍藏的李云生老师的墨宝</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校医裴家骧大夫是一个书法爱好者,时任石家庄市书法协会理事,经常和同样喜欢书法的同学交流。</b></p><p><b style="font-size: 20px;">张东锁珍藏了他的书法作品。</b></p> <p>  印象深的是王立翰老师下雨天穿着雨衣进教室,他可以一节课不动手,告诉我们翻到第几页,第几题,然后开始背着读这道题,让我们去理解去解读。我那时特佩服他,特爱上他的课。所以有时间我就去做几何题。他画图不用尺子圆规等工具,画得特精致。</p><p> ——李荣花</p><p><br></p><p> 我印象比较深王立翰是教立体几何的,每天就拿着一支粉笔上课画立体图特精制。</p><p> ——张素霞</p><p><br></p> <p>  张玉衡老师的化学课列图表的教学方法特别好。他的知识列表就像一串串“葡萄”,一提一大串,知识点又好记,又记得牢。后来我上大学就用这种方法组织记忆知识,在任教师时,也用这种方法教学生。我受益终生。</p><p> ——宋彦云</p> <p>  班主任崔治滨老师给我们唱毛主席诗词“答友人”等歌曲,我们都陶醉在老师深情悠扬的歌声中,那优美的旋律至今仍在我们心中回荡。</p><p>“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p><p> ——宋彦云</p><p><br></p><p> 我印象中崔治滨和其他几位老师在音乐课堂里高唱《冰山上来客》的主题歌,崔老师嘹亮的嗓音回荡着在校园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为什么这样红……”。</p><p> ——申子为</p> <p>  一中的大通铺宿舍,每天清晨"当——当——当——”起床钟响过后,大喇叭紧接着开始放音乐,印象最深的一首歌,只记得前两句歌词:“我们像双翼的神马,奔驰在草原上”,这歌词伴着激动人心的音乐,让我们精神振奋,鼓舞着我们满怀激情地投入一天紧张的学习生活。现在想起来这首歌的旋律依然回响在耳畔。</p><p> ——卢玉珍</p> <p>  张玉衡老师每天吸烟两盒多,在大家鼓励下,决心忌烟,结果因肺病住院。我们去医院看他,发现他又在吸烟。一问,才知道是因为一下子停止吸烟,肺不适应,造成急性肺炎,很危险。张老师告诉我们干什么都要有度这个道理,我记忆很深刻。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举一反三,干什么都不能绝对,要有度,要循序渐进,要顺其自然,不走极端。</p><p> —— 胡瑞新</p> <p>  我记不清是64年还是65年我得了烂尾炎,住省四院做手术。因家远,没告诉父母,是同学们每天放学后到医院看我,还给我带好吃的,问寒问暖。我感觉很温暖,很幸福。我爱我的班,更爱我的同学!</p><p> ——焦平</p> <p>  66年我们到郊区小马村参加劳动,3月8日那天凌晨,我们几个女生在老百姓的炕上正睡得香甜时,土炕把我们搖醒了,突然听到窗户“忽烈忽烈"的震动声,我们都不知道干什么呢?抬起头来问"这是怎么了",卢玉珍不紧不慢地说"地震呢",我们一群傻乎乎的小丫头不知什么是地震,接着又乎乎地睡着了,真是无知者无畏啊!</p><p> 早饭后学校就马上把我们招回了。</p><p> ——张素霞</p> <p>  语文老师王宗泽中等个,瘦瘦的,背略驼,腰略弯。据说他是解放前的北京辅仁大学毕业,知识渊博,讲课栩栩如生。他讲的课外读物《女人的长发》,至今还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現:“……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个身穿破衣烂衫的女人,拖着长长的长发,在泥泞的路上艰难的走着,……”</p><p> 此课仿佛就在昨天,太生动啦!</p><p> ——李瑞娟</p> <p><b style="font-size: 20px;">张东锁同学珍藏的王宗泽老师墨宝</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这两幅是王宗泽老师的,隶书行书各一幅,王老师字仁甫。</span></p> <p>  申竹箴老师指挥的全校毛主席诗词联唱,大气恢宏。我们班唱的那首歌记不清了,只记得大家站在台上紧张,激动,都看着指挥。至今场景难忘。</p><p> ——李荣花</p><p> 申竹箴老师在大礼堂指挥年级大合唱,全校同学为之倾倒。</p><p> ——宋彦云</p><p> 我们高二年级时的大合唱是在阶梯教室里,由申竹箴老师指挥,崔治滨老师领唱。唱的好像是有"黄河大合唱"、"洪湖水浪打浪",那个气势非常宏伟,歌声非常嘹亮!现在想起来还余音未了!好想年轻气盛的当年啊!</p><p> ——张素霞</p> <p>  班主任崔治滨老师不仅是我心中一辈子的恩师,他还是我尊老的榜样。崔老师母亲那时年事已高且双目失明,行动不便,生活难以自理。师母高志华那时还在天津工作,崔老师工作上很要强,他既要做好了工作,又把老母亲的生活起居照管的妥妥当当,对老母亲非常孝敬。崔老师还经常蹬缝纫机缝缝连连,其辛劳可想而知。但崔老师从来都是满脸微笑,快乐阳光。</p><p> 他还喜欢唱歌打篮球,记忆深刻的是他那一曲“莫斯科郊外的晚上”。篮球场上他和纪乘风老师年轻又有活力的身影在我脑海里印象太深刻了。课外活动时间,篮球场上老师们经常打友谊赛,他们每投入一个精彩的好球,都会被围观的同学们报以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五十多年过去了,但依稀还是昨天。我还记得崔老师儿子出生时我们好多同学窃窃私语替老师欢喜……去年我和老伴去看望崔老师,他和师母虽已都显老,但身体都还硬朗,气色也不错。只是乐于清静,不再喜欢聚会热闹,故虽我执意邀他参加我们66届高三l、2班部分同学们的聚会,他始终也未应允。成为我们心中的缺憾,不过顺其自然,倒是完美。今借美篇祝健在的老师们和同学们健康长寿。</p><p> 一一冯荣身</p> <p> 郭文兰老师早晨领操多,我记得、她虽个子小但很有气魄,站在操埸的指揮台上:“同学们注意了,立正!向前看齐!”声音宏响,记忆犹新。</p><p> —— 焦平</p> <p>  我们66届共招了160名学生,市区和周边县各80名,我的初中是当时井陉县一中,尽管老师们也很优秀,但迈进石家庄市一中,我感觉自己像井底之蛙——见识太少了,我这个山里来的(李云生老师曾在课堂上幽默的叫我"山里来的回答问题”)有幸在石家庄一中度过我的高中阶段,遇到那么多顶呱呱的老师和同学们,这是我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p><p> ——卢玉珍</p> <p>  叶寄兰老师任我们高三1班的俄语课。她中等个,留着齐肩的烫发,南方口音,衣着美观大气,讲课时头爱稍微仰着,非常平易近人的一个老师。</p><p> 上课时她板书整洁,口齿清楚,单词,语法,课文讲得清清楚楚。听她朗读课文是一种美的享受。辅导自习课时,她会俯下身子回答每个同学的疑难问题。正因为我遇到了叶老师,我的俄语课学得非常轻松!我喜欢叶寄兰老师!</p><p> ——张俊同</p> <p>  陈天位老师是一个好班主任,好老师,为人正派,关心同学,平易近人…</p><p> ——张俊同</p> <p>  班主任王俊飞老师朴素朴实,虽然教我们时间不长,但给我的印象很深。他参加我们小组的个人总结会,听了我的个人总结后,和我个别谈话。殷切教导我看问题要全面,不要太绝对。当时我说起自己的缺点时,就像是个大坏蛋。现在想起来真是可笑至极。在以后的工作中,每当遇到对人的评价时,我就会想起王老师的谆谆教诲。</p><p> ——宋彦云</p> <p>  张玉衡老师在我心中是一位可亲可敬的长者。他教学严谨,幽默风趣,同学们都很爱听他的课。我记得他教我们背化学元素表时,提醒我们怎么找规律找窍门,所以很快就能背熟。而且他待人很热情,即使毕业后同学们找到他,他也主动帮忙。他还很关心同学,我都不记得他什么时候到过我家,可毕业好几年后,他见到我还问我你家还在那里住吗?你妈妈身体好吗?老太太人很好。说的我很感动,那么多年他还记得。</p><p> ——李荣花</p> <p>  刘瑞庭老师教我们班政治课时间不长,真正认识刘老师还是在我们一中老高三群中。刘老师身患重病,87岁高龄(比我们年长13岁),家住北京,却十分关注我们。我们排练国庆70周年舞蹈节目的照片,她多次收集、整理、制作,亲自打印,从北京寄来,不断给我们支持鼓舞,成为我们的精神食粮。刘瑞庭老师会玩微信,会用电脑,会制作影集……网名就叫“好学”,经常参加各种社会活动,生活丰富多彩。刘老师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令我们十分钦佩!也让我们十分汗颜!刘老师热爱生活、阳光进取的生活态度是我们的好榜样!我们热爱、敬佩刘瑞庭老师!</p><p> ——宋彦云</p> <p>  王清湖老师是我刚入学的俄语老师,长得白白净净,个子又高又瘦,标准的一个学者的样子。他俄语水平很高,口语非常棒,完全比得上一个老外!</p><p> 刚上高一时,我和张淑稳被分到高一2班(按外语分数分的快慢班,1.2班是快班)。王老师教2班俄语课,他上课时几乎全用俄语教学。我和淑稳俄语学的都不错,但在初中时练口语和听力差(我称是晋县俄语),所以听课非常吃力。王老师为提高我们的口语和听力几乎每节课都让我站起来回答问题,用俄语问“你懂吗?”我回答不懂。我还站着,老师说你“以孝得罗斯”(俄语,再重复一次)。没过多会,老师又说“得瓦里希张俊同,拂斯大奇”(张俊同同学请站起来回答问题)…反反复复地提问,重复,站起来,坐下。因为听不懂,所以精神压力非常大,觉得全班同学都在看我,非常紧张和害羞(刚从农村来),我想我完了,朽木不可雕也!</p><p> 大概两个月左右,我和淑稳找到了有关领导,要求调到慢班,学校为此进行了一次全年级俄语通考,结果我的成绩96分。领导问我为什么要求调班?我说我上课听不懂跟不上。后来我和淑稳调到了高一4班,再后来,重新分班,我分到了高三一班。</p><p> ——张俊同</p> <p>  张未江老师和师母住在儿子购买的别墅区,时不时侍弄一下小菜园,安享晚年。老师的健康长寿,幸福安康,是学生们的最大心愿!</p> <p><b style="font-size: 20px;">高三一班同学相册</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冯荣身珍藏的一中录取通知书</b></p><p><br></p> <p><b style="font-size: 20px;">高三一班团支部于1966年“五四”青年节被共青团石家庄市委命名为“四好”团支部,为学校争了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冯荣身获得国家三级运动员称号,在市运动会跳高夺冠,被评为国防体育运动积极分子,是我们班的骄傲。</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我们每年都要去农村参加麦收和秋收劳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纪乘风老师、王懋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劳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崔治滨老师带着高三一班的部分班干部及同学去平山南滚龙沟村参观学习时的合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王懋老师、李云生老师、纪乘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劳动</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欢送俄语实习老师</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俄语话剧《刘胡兰》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66年的高考梦1977年圆</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中45周年校庆和张玉衡老师合影</b></p> <p><b>一中45周年校庆和谈逮老师合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1998年,离校30周年师生聚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天涯今比邻,同学情谊深。</b></p><p><b style="font-size: 20px;">北京张玉章,韩晓民,胡瑞新,南京申子为在北京相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九月重阳聚码头,</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 &nbsp; &nbsp; &nbsp; 四十五年再聚首。</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 &nbsp; &nbsp; &nbsp; 青春夕阳且追忆,</b></p><p><b style="font-size: 20px;">&nbsp; &nbsp; &nbsp; &nbsp; 无悔人生尽风流。</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田警惕</b></p><p><b style="font-size: 20px;">2013.10月韩晓民从北京来石家庄和部分同学相聚,并赠送《韩晓民诗词选》。</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我班同学出生基本是1945年——1948年。2011年已是花甲之年。</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8.10宋彦云赴京和北京同学张玉章、胡瑞新、韩晓民、李荣花小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8.5.12,离校50周年重聚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亲亲热热一家人,2018.5.12游月季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盛开的月季花前的帅哥棒棒哒!</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8.5.12游月季园花花们的风采。幕后导演是一位先生陈贵堂。</b></p> <p><b style="font-size: 20px;">申子为从南京专程来石参加50周年聚会,并给同学们赠送自己的画作。兼做摄影师的申子为忙得不亦乐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8.11.24一中给我们补发1966年高中毕业证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一中高中毕业证的补发申请寄托着莘莘学子的母校情怀。在宋彦云、卢玉珍、张俊同、张素霞、李荣花、李瑞娟、焦平等同学的积极倡导组织下终于一个不能少,拿到了全班40人的毕业证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冯荣身,刘会军专程从晋县,深泽来到母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欢天喜地回母校</b></p> <p><b style="font-size: 20px;">领到了迟到52年的毕业证书</b></p> <p><b style="font-size: 20px;">在母校留个影</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9.11,3终于和张松梅取得联系,在海悦天地相聚,把毕业证书交到她手中。</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李荣花和宋彦云把毕业证书送到国玉英家里。宋彦云和田树圈相约街头交接。张素霞、赵增芳到世纪公园海棠舞蹈队找宋彦云领取……</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9.3和张正芬取得联系,小聚庆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9.08.11给从北京回来的李荣花接风</b></p> <p><b style="font-size: 20px;">2019.9.22海棠依旧老校友群在美味苑召开国庆70周年联欢会</b></p> <p><b style="font-size: 20px;">情不自禁高呼祖国万岁</b></p> <p>  离开母校52年了,风华正茂的峥嵘岁月已成过去,母校已换新颜,有的尊师已经故去,11名同学也已经离我们而去。但是曾经的一中岁月永远留在我们心中,成为心灵深处的一份甜蜜。那昨夜的星辰依然闪烁!</p> <p>后记:</p><p> 制作美篇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许多同学的热情支持和帮助:</p><p> 三班郗望夫妇不辞辛苦专程送来校志供我们参考并积极提出建议,亲自指导;四班翟景昌积极主动的提供欢送贾国强入伍照片和说明;张东锁提供了珍贵的老师墨宝照片;李瑞娟、张俊同提供了真切的回忆美文;领取毕业证的照片大部分是从张俊同制作的影集中截图,张俊同还提供任课老师资料;赵增芳帮助确认老照片中的同学姓名;有的资料来自同学们的美篇记载……对同学们的热情支持与帮助,我们制作组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我们虽然查阅了一些资料,但毕竟是对往事的回忆,难免有误和不尽如人意之处,敬请同学们指正和补充。在此致以深深谢意!</p><p> 一一美篇制作组</p><p> 2020年4月</p>

老师

同学

我们

一中

宋彦云

俄语

张俊同

高三

张素霞

冯荣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