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乡村整合有感

张茂🌴

<p>看🈴并行政村有感</p><p><br></p><p> 看到阳高县人民政府发文合并行政村有感。</p><p> 许夭村,樊夭村合并王官屯村,合并后村名为王官屯村,标志着这两个小山村的村名将永远从中国的地图🗺️上消失,后来人也将不会知道这山青水秀的龙混山下曾经有两个美丽的神话般的小村庄,若有文字记载或许后来人能从共和国的历史长河中找出点有🈶关村庄的传奇性人与事。</p><p> 许夭村坐落在美丽的龙🐉混山下,历史攸久,建村是由南沙岭村北许姓氏,后许姓迁移到南沙岭村,由张姓一直居住,历经几百年,据保存许姓家谱的长辈们讲,许姓是由民代洪洞大槐树🌲移民来到许夭村的。现如今许姓祖坟还在旧许夭村东北方。许姓后人许振国老人曾经在许夭村见到过许夭北部半个山⛰️归属权是南沙岭村的契约。南沙岭村北许家族和杨姓家族居住在堡垒里边,其余各姓氏居住在堡垒外围,说明南沙岭北许和杨姓家族先到的南沙岭村,而许夭村则还比南沙岭村建村早。</p><p> 樊夭村,樊夭村坐落在西山脚下,人口不足100人,耕地不足500亩。</p><p> 村子里住着两姓家族,一姓康,一姓贠,康姓居住时间短,而贠姓则是这个村子的立村人。</p><p> 樊夭村依山傍水,风景优美,是旅游观光的好地方。今天的樊夭村村址,是1972年农业学大大寨年代时,紧靠西山脚下的旧村整体迁移过来的。</p><p> 樊夭村人口虽少,但有“愚公移山”“战天斗地”的精神,40多年前人们硬是利用农闲时一步步地迁移下来的。</p><p><br></p><p> 樊夭村人大搞农田基本建设,用一冬季的时间,利用人工打眼放炮的旧工艺,开山打涵洞200米长,把全长50公里的后山水用大坝截到王夭河沟,然后再在原沙河上打塄造地约100亩。利用洪水澄泥的土办法,使昔日的沙河变成了米粮田,还在地里种植了各种杏果树。</p><p><br></p><p> 原来的土地全是半山坡挂的。使用农家肥畜力车没法走,全部使用毛驴驮,一头驴一次能驮两口袋。秋季粮食成熟了,人工背到沟底才能用畜力车拉运回家。那满山遍野的杏果树,以及樊夭村盛产的天然药材如:黄芩,黄芪,甘草,柴胡,枸杞,茵陈,蒲公英,山茶等等待它们成熟后的运输同样是先人工后机械。</p><p><br></p><p> 70年代以前的樊夭不管新村,还是旧村,村民大多数住着土窑,少有几户有钱人住着瓦房。整个村庄的土地全是黄土地坂,地形虽高但地下水源十分充足,到处有水,这在黄土高源上是少见的。而且水质相当好,和矿泉水一样,清凉可口。怪不得人们常说“人头有血,山头有水”,一点都不假。 </p><p><br></p><p> 樊夭有三宝,“黄土垒墙墙不倒,黄糕山药大皮祆,客人吃住主不恼。”樊夭村人为人处事很憨厚,这和历史有很大关系,旧中国战乱不断,平川一遇战乱过大军,全躲到西山脚下的山坡村庄,所以他们习惯地把躲难的临村人当亲人一样看待,为临村人腾房并户,照顾有加。</p><p><br></p><p> 我爷爷生于战乱年代,为了躲乱方便,把大姑下嫁到樊夭村,把二姑下嫁到许夭村。樊夭村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巩固大后方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p><p><br></p><p> 1945年樊夭村优秀青年康有义,在南沙岭村第一任支部书记杨早,南沙岭村农民协会主席张儒两位干部的介绍下,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入党宣誓选择在康老驴圈。就是在这样艰苦的岁月里,配合西山游击队为巩固大后方,维护当地治安,为前线将士筹集粮食起到了不可磨灭的贡献。</p><p><br></p><p> 全国解放后,康老一直为新樊夭的建设奋斗了一生。新中国成立后,杨早任阳高县宣传部部长。张儒先后在官厅车站,北京铁路局工作,后调到张家口铁路工作,直到离休。</p><p><br></p><p> 樊夭村战天斗地的革命精神成为上世纪六,七,八十年代全县学习的榜样。 </p><p><br></p><p> 小小的山村,留下了太多美好的传奇故事。相传,樊夭村是唐朝巾帼英雄樊梨花征西路上战死的地方,当时为了纪念这位巾帼大元帅,特在旧樊夭村西北建立了一座庙宇,里边用生铁铸造了一尊佛像。一天,看庙人樊敖不甘寂寞背着铁佛准备去长安(今西安市),但路经常胜岭寺院东墙外放下休息时,再也无法背起,自此这尊铁佛一直坐落在长胜岭寺院墙外。寺院主持为铁佛修造了一个小庙宇,直到文革破四旧时,才被打碎运到王官屯通用机械厂用炉化了。据当时参与的前辈们介绍,铁佛足有500斤重,铁佛上还铸造了好多繁体文字。</p><p><br></p><p> 这些历史资料现存大同市文物局, </p><p><br></p><p> 2013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大同市文物局特派专家学者来旧樊夭村西北实地考证,可惜的是只找到了几块方砖。</p><p><br></p><p> 贠姓传说,“贠“字在康熙字典和新华字典中都无此字。就是高科技电脑时代也打不出这个贠字,最近几年才能打出来。就是最早身份证和贠姓工作证上也只有用“员“字代替。贠字在文学应用中配不上用场。那么这个字又是什么来历呢?</p><p><br></p><p> 相传清朝皇帝康熙派兵追杀朝中大臣鳌拜,鳌拜被追到深山老林躲起来了,从此隐姓埋名,把一员大臣的员字,去掉一笔,变成荞麦棱,然后下面加一个自己的名字的同音“贝”字,意思是败到底了。就这样在西山脚下落户,这个地方正是今天的旧樊夭村,当然这只是传说。</p><p><br></p><p> 坐落在旧樊夭村的“慧光寺”是宗教网上注册了的寺院。院内由南沙岭村退休职工许礼大师常年驻守,寺庙内各种神位齐全,造型精致。而且寺院前后左右绿树成荫,是夏季旅游观景的好地方。</p><p> 村内在王官屯镇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大街小巷全部水泥硬化,还配备了太阳能路灯,村容村貌整洁一新。大同市专门委派了第一书记,冯书记蹲点扶贫,2018年底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在村两委领导贠佃生,贠兴的努力下,一举脱贫。</p><p> 2020年樊夭全村500亩土地已规划为整片经济林,主要品种,仁用杏和香白杏。不久这宝风水宝地将是,满山遍野摇钱树。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会给整合后的王官屯村带来足够的经济财富。</p><p>正是:</p><p>祖先辛勤建家园,</p><p>留下文字传后人。</p><p><br></p><p>山青水秀风光好,</p><p>整合乡村利国民。</p><p><br></p><p> 2020.4月</p> <p>图文/张茂。</p><p>2020.4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