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红马甲”的防疫战记

flyingdao

<p>  我相信即便是多年以后,步入退休生活,也依然会对过去这70余天的工作生活记忆犹新。庚子年的这个春节太需要被我们铭记了,从来没有想到躺在家里不外出是最被祖国需要的一种生活方式。每天看着疫情的变化揪心,看着逆行者的背影泪目,基辛格说得好:中国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今年我们见到了很多最勇敢的人,他们分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奔赴同一个目的地——抗疫一线,甚至有些勇士永远的长眠于此。</p><p>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英雄梦,被祖国保护我们是幸运的,但一腔热血还是希望被祖国需要。接到火车站执勤的任务时,我处于兴奋的状态,值此国家困难之际,可以有用武之地了,身后是我们的家园,守护“她”的平安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伴着不安的情绪,来自对病毒未知的恐惧和防护用品稀缺的担忧,但行动上却没有丝毫的犹豫,有人白衣执甲毅然逆行于战疫一线,就必须有人挺身而出在防疫战线上守护好家园和她们用生命拼出来的战果。</p><p><br></p> <p>  第一天执勤,24趟班次,直到今天我依然清晰的记得。我们的护具就只有口罩,各种款式的口罩,20个“红马甲”在川流的乘客中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并逐渐熟悉着分检乘客的工作,从他们的眼神中我能看到“不安”看到“畏怯”,但没有擅离职守者,我为他们而骄傲。</p> <p>第二次执勤是一个二十四小时的班,集体的力量充分的展示出来,负责后勤的同志跑遍全城为值班的志愿者采购防护用品,没有防护服就买来加厚雨衣,没有乳胶手套就采购橡胶手套,帐篷、军大衣、一次性鞋套、酒精、方便面、矿泉水,只要“一线”用得着的物资都会陆续的出现在我们的身边,这给值班的同志们以极大的鼓舞。这一天对于我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在分检乘客的工作中,我悄然迎来了又一个生日——一个很有纪念意义的生日。凌晨两点,在检完这一班最后一位乘客后,大家可以有晚班唯一的三个小时休息时间来等待下一班列车,我踱步在空旷的站前广场,看着候车楼顶上闪亮的“银川”二字,思绪万千……</p> <p>  23个无眠的值守夜晚,我们分检了数以万计的抵银乘客。从查验身份证和车票,登记分检乘客信息,送达集中观察点,到转乘人员的送站;从一个队伍值守24小时,到三个队伍12小时轮换;从一个单位独立值守,到两个单位配合工作,再到四个单位协作分工,我们在实践中逐步的完善工作流程和组织形式,也逐步的见证着我们伟大祖国在这场“疫情阻击战”中的每一个阶段性胜利。“雪中送炭”比“锦上添花”更能体现存在的价值,在这场“阻击战”中,从带班领导到职工,体现了超出平时工作状态的闪光点。有主动“请战”的;有“轻伤不下火线”的;有等待三个多小时,凌晨四点把乘客送到高速出口而晚上无法休息的;2月8日午夜的一班车,获悉有两位与“密切接触者”同在一个车厢的乘客需要送达集中观察点,我们两位职工没有任何犹豫,在做了必要的防护措施后,踏上了运送的大巴……记得一次在分配完工作后当班领导不无遗憾的说到:我们的工作虽然在尽可能的完善,但是比起有些发达地区的做法还是缺少了一些人性化,每一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尽力做到工作完善无遗漏,并在积极的思考怎么有效的提升工作效率。虽然有些乘客对于我们的工作表示了不支持和抱怨,还起了一些小的冲突,但是大部分乘客还是表达了善意和理解,有一个64年的男乘客在检完他的身份证和车票后不但说了声谢谢还对我们鞠了一躬,我立即扶住了他的胳膊表达我们对他的谢谢,这一刻我们很欣慰,因为我们的付出是值得的。还有一件小事令我印象非常深刻:有一次早晨交接班后,我坐在广场的花坛边等待处理一些遗留的问题,这时有一位外地乘客拖着行李箱在广场上观望了片刻,径直的走向我,期间有好几个人拦着问她去哪,她都低着头一闪而过,我详细的告诉她取票进站的事,她对我表达了谢意,她信任我(是因为我帅吗,呵呵!肯定不是啊!),是因为她信任我身上的这件志愿者红马甲!</p> <p>  记得有人问我“疫情过后你最想看到什么”,我回答“现在只能看到人的笑眼,疫情过后我最想看到人们彼此真诚的完整的笑脸”。我们坚信这次疫情防控斗争会以中国人民取得全面胜利而结束,但还不是现在。无数的“白衣”战士冲锋在“战疫”一线,流血流汗打出了一片晴空,他们被人称为英勇的“逆行者”,无数个“红马甲”愿做他们身后的红色“守护者”,守护着各自的使命,守护着来之不易的胜果,守护着胜利到来的那一天,守护着彼此真诚的“笑脸”!!!!</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