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天老师要带大家走进经典电影《音乐之声》,让我们一起开始欣赏之旅吧!</p> <p>《音乐之声》是由罗伯特·怀斯执导,朱莉·安德鲁斯、克里斯托弗·普卢默、理查德·海顿主演的音乐片,该片于1965年3月29日在英国上映。该片讲述了修女玛丽亚到特拉普上校家当家庭教师,并和上校的7个孩子很快打成一片,上校也渐渐在玛利亚的引导下改变了对孩子们的态度,并与玛利亚之间产生了感情的故事。该片获得了第3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五个奖项。</p> <p>《音乐之声》用音乐唱出自然之声,用音乐诠释着情感,青春与纯真表达着爱,对国家的爱。老师节选了电影中好听的插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聆听吧!</p> <p>《音乐之声》主题曲</p> <p> 当女主人公玛利亚出场后,随即演唱了一段无限深情的“音乐之声”,歌曲中对音乐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了玛利亚的内心世界。这首歌曲出现在片头,由玛利亚在山顶独唱,抒发了自己对故乡、对大自然、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乐曲气息宽广,饱含深情,生动刻画了女主人公的内心世界。</p> <p>插曲《孤独的牧羊人》</p> <p> 伴随着剧情的发展,在家庭教师玛丽亚的指导下,孩子们表演了提线木偶戏《孤独的牧羊人》。乐曲欢快活泼热情幽默。从表面看这是一首提线木偶戏的配乐,然而结合剧情,歌曲以它热烈欢快的气氛衬托出上校一家精彩愉快而又祥和温馨的家庭生活,也反衬出玛利亚带给这个家庭的精彩生活,为两人的最后结合埋下伏笔。</p> <p>插曲《雪绒花》</p> <p>《雪绒花》是上校告别奥地利的歌曲,能够充分体现上校对奥地利的热爱。由于歌曲表达了高尚的爱国情操,并且旋律优美,因为他们认为需要这样一首歌来表现上校对奥地利的热爱。此曲结合了乡村兰德勒舞曲和华尔兹舞曲的特点,使歌曲带有微妙的暗淡色彩,并用轻快的三拍子勾勒出奥地利乡村景色。</p> <p>插曲《do re mi》</p> <p>玛利亚教孩子们初学音乐时的歌曲《哆唻咪》。这首歌曲是由“1 2 3 4 5 6 7 ”最简单自然音阶的骨干音构成,与词的结合几乎是一字一音。乐曲非常简单,也很容易上口,看过这部影片的观众几乎都能够现场跟着哼唱。它与电影中流动的画面相结合,为人们展开了一幅幸福美好的生活图卷。关于这首歌曲,就影片的内容看,因为玛利亚要教的是从没有学过音乐的孩子们,所以音乐必须简单易懂;然而就整部电影音乐的风格来看,这首歌曲则显示出这部电影音乐通俗性的特点。</p> <p> 《音乐之声》来自生活高于生活,它以乐抒情,以乐动人,到处充满阳光气息与温馨浪漫。它把抽象的音符、大自然的美景和人文景观完美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融洽、相互倚托的关系,鼓励人们乐观向上、追求美好、争取自由和享受生活,消除邪恶杂念、达到真善美的理想境界。虽然里面的主要角色都被刻意美化,但丝毫无损主题和形式上的出类拔萃,幽默的对白和情节,更把观众逗得前俯后仰、乐不可支。 《音乐之声》称得上是电影史上绝妙的神来一笔,是一部影响深远的音乐剧作品。</p> <p>同学们:</p><p>《音乐之声》电影中还有很多好听的插曲,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余时间看一看《音乐之声》电影,去听一听里面的插曲哟!下节课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