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就到了2020年4月12日,1974年4月12日,我们响应号召上山下乡,来到易门二街大陆庄15队插队落户,距今已过去46年。 邝伟军、古光辉、刘佩兰、罗玉珍、陈锡洪。 我们知青户一共8个人,3男5女(邝伟军、古光辉、刘文斌、古秀珍、黄彩英、罗玉珍、刘佩兰、陈锡洪)在这个山村开始了一段知青的生活。我们必须自己面对挑水煮饭,养猪喂鸡,种菜砍柴,下地干活。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一段难忘的时光。 罗玉珍、古秀珍、邝伟军、陈锡洪、黄彩英、刘佩兰、毕登富。 我们曾经下乡插队的村庄及我们曾经劳作耕耘的田野。 <p>下乡期间,我们所经历的许多往事,都在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p><p>记得下乡的第二天,我们第一次去六街赶集,我和刘佩兰搭乘队里的马车上路,走到半路的一个弯道时,马车竟然翻了,我们都被摔到路边的麦田里,万幸没有人受伤。从街市买回来了肉和菜,我们美美的吃了一餐。当晚,由于粗心大意,一根点燃的蜡烛引起了女宿舍的一场大火。虽经努力扑救,女宿舍的床上被褥几乎被烧光。事后,三矿知青办给每个女知青送来了一套床上用品。收到救济物资时,我们男知青心里直嘀咕,早知道可以因祸得福,当时我们也把自己的破旧被褥一把火点了。</p> <p>我们自己种菜真不容易,我们有两快菜地,一块在排水溪旁,另一块在我们屋后。我记得种的最好的是茄子,我们从队里的牛圈里挑肥给菜地施肥,当茄子长得不错的时候,一场大雨造成水漫菜地,菜地种的蔬菜全部被水冲没了。屋后的菜地缺水,我们种了些辣椒、南瓜,在瓜藤爬满的时候,不知是谁把椒叶和瓜藤全割掉了,估计是把这些叶子割回去喂自家的猪了。我们种菜的心全凉了,此后我们不再种菜,轮值负责煮饭的就到六街市场买菜。没有菜吃的日子就自己想办法,谁煮饭谁负责,这可就考验煮饭的办事能力啦。当然,我们也会彼此会互相协助,大家一起去完成收获蔬菜的任务。</p> <p>我们住在村子最高的坡上,水井在村子的坡底,每天跳水都要走很长的路。烧柴也很困难,有一次回到里士,刘佩兰的老爸带着我们大家到三号坑的山箐里砍了一天柴,随后矿里的汽车放空上昆明时,就帮我们把柴运到村里。</p> 农村的卫生条件比较差,没有公共厕所,各家各户自己建的厕所就在房屋的旁边,厕所都不分男女,没有正经的门窗,女的去厕所都要打起十二分精神。最困难的是洗澡问题,村里没有冲凉房,我们收工以后只能各自端盆水到房间里抹一下。后来,我们从矿里运回来一些边皮板,在厨房的一角,我们自己搭建了一间冲凉房,解决了我们的迫切需要。 <p>我们养过一头猪,那是专程到绿脿街买回来的,从40多斤的小猪养到180多斤重的大肥猪,猪背都是平的。杀猪的时候几个人都按不住。那天,我们知青的部分家长还专程来到村子里帮忙,同时,村领导及左邻右舍也都来了。我们煮了一大锅的肉,大家大口喝酒,大快朵颐。炼了一大缸的猪油,还晒了许多腊肉,这改善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生活。</p> 农村没有什么文化生活,最重要的文化生活,就是附件的铁厂或是二街放露天电影。我们知青户有一把吉他,每天傍晚吉他的琴声就如高山流水,优美动听,引人入胜,,,,,, 2014年4月12日,我们部分里士分矿学校毕业的下乡知青,在下乡40周年之际,大家相约探访曾下乡插队的乡村:二街和水桥 来到我们插队的村子—易门二街大陆庄15生产队。 这位热情接待我们的是村子里的好友毕登富。 在村子里的好友毕登富家做客。 与村里的好友及其家人合影留念。 村里熟悉的角落。 顺小巷寻找我们下乡时住过的地方。 我们下乡住的房屋现在已经荒芜,门前杂草丛生。 在我们住的房屋大门合影。 指认村里熟悉的每一个地方。 同是大陆庄村16生产队的知青来到以前住的房屋。 大陆庄村16生产队的知青杨手平,胡瑞嫦。 这是16生产队知青住的地方。 与往日朝夕相处的村民的合影。 二街乡政府在乡政府食堂设宴接待我们。 <p>这是在二街乡政府门前合影。</p><p>后排左起:冯云、李梦龙、尹志斌、吴其忠、钟家元、杨手平、(毕登富村干部)。</p><p>中排左起:彭台湘、陈桂兰、曾惠云、何久梅、陈锡洪、梁燕娜、罗玉珍、黄辉文、黄彩英、王锡辉、(村干部两人)。</p><p>前排左起:谭小军、冯清萍、胡瑞嫦、刘佩兰、熊壁云、古秀珍、邝伟军、黄辉强。</p><p><br></p> 2020年4月12日,是我们知青下乡插队46周年的日子,在此祝愿各位当年的知青们身体健康!生活愉快!青春常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