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王梓铭</p><p>时间:2020.3.15</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繁体古文开始啃)</p><p> 1.圣人的眼光是既是长远的,又是细微的,他既能像围棋手一样推断未来的走向,又能观察生活中极其微小的东西。书上说:夫繁缨,小物也,而孔子惜之,正名,细务也,而孔子先之。证明孔子这样的圣人,眼光长远,又不缺乏生活中的细心。</p><p> 2.很多人说:富不过三代,当皇帝也是一样,周纪中就说:然文武之祀尤绵绵相属。强调了皇帝一代代传下去,通常前三任还不错,因为都是经历过起义战争的,都明白民间疾苦,而越往后的皇帝,享乐就越多,故而一代不如一代,最后都会有人起来反抗,建立新的王朝,在此循环,所以,封建王朝是注定要覆灭的。</p><p><br></p><p><br></p><p>时间:2020.3.16</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礼教是固然重要的,但在特殊情况下,礼教也会碍事,要在礼教和现实之间灵活转换:说吴王寿梦有四个儿子,寿梦死后,大儿子和二儿子相继继位,三子和四子互相推让,最后三子继了位,但是三子也很快去世了,四子认为自己继位实在不符合礼教,于是出逃,就此,吴国灭亡。在在这件事情中,现实比礼教更重要,先将国家延续下去,在考虑礼教才好。生活中也是一样,不要总是坚持一种固执,这种固执终会变成迂腐。</p><p><br></p><p><br></p><p>时间:2020.3.17</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春秋战国,孔子任为全国上下礼崩乐坏,这其实只是一个概括的说法:礼崩乐坏这一事件并不是诸侯挑起的,是从西周末期,周王室越来越不重视礼教,诸侯见此情况,就开始不把周王室放在眼里了,随后,西周被灭,依靠诸侯建立的东周就更不敢对诸侯下命令了,威信扫地。做人也是如此,你要想领导他人,自己必须先做好,先让他人服你,才有能力去领导别人。其次,当一名领导者就不能只顾自己了,举个例子:赵简子的儿子,长相俊美,各人方面几乎无可挑剔,但他的德行不足以服人,故而不能让他当领导者。</p><p><br></p><p><br></p><p><br></p><p>时间:2020.3.18</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在管理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功劳或能力盖过我们领导阶层的人,他们可能会仗着自己功高,就开始狂妄,这就是古代人所说的功高盖主,一般这种情况,皇帝都会随便找个罪名,给予处刑。但韩康子的做法却不一样:智伯向韩康子要土地,智伯人又多,势力又大,给他吧,怕他势力越来越大,不给吧,又怕他把自己推翻,谋事段规说:“智伯这个人刚愎自用,可以给他一片好地盘,让他高傲一阵,这时,他肯定会去讨伐其他大夫,我们就可以趁虚讨伐他。”可以看出,面对比自己强太多的部下,并非只有拒绝和接受,一个看似简单的计谋,有时就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p><p><br></p><p><br></p><p><br></p><p>时间:2020.3.19</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在进行日常工作的时候,一定不要忘记为自己准备好“洞”俗话说狡兔三窟,我们在做的日常的各种工作其实都要为不时之需做准备,历史上众多的,关于时代格局的事情都是由着平常微不足道的小工作改变的,做常见的便是在面临大的危机的时候,平常你做的铺垫,比如说:信任你的人和你信任的人。这些都是在平时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工作中建立起来的,所以说一项工作,作业,不只是表面的意义,我们要通过它,看到更深层次的意义。</p><p><br></p><p><br></p><p>时间:2020.3.20</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有些人在取得一点胜利之后,会自我膨胀,变的刚愎自用,他认为自己有了成功的经验,赢得了更多的竞争筹码,但是你永远不知道这次的胜利能不能成为最终真正的赢家,还是钻进了对手给你设下的圈套。</p><p> 春秋战国发生了一个大事件:三家分晋,其实掌握大权的大夫一共有四人,其中一个是智伯,在韩、赵、魏三家与智家争斗中,三家故意退让并造成大败假象,导致智伯开始轻敌冒进,待智伯钻进了三家设计好的圈套后,三家联手集中兵力,将智伯一举歼灭。</p><p>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事千万不能大意,更不能轻敌,要理性判断轻易取得的成功,分清陷阱还是事实!</p><p><br></p><p><br></p><p>时间:2020.3.21</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孔子说:浚民之膏泽以实之,又因而杀之,其谁与我!”意思是老百姓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东西,都用来填充国库了,再去让他们打仗,去浴血守城,他们怎么会心甘情愿?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鱼肉百姓的官也好,皇帝也好,都不会有好下场,很多的王朝灭亡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不管做什么职业,一切的根本都是为民服务,特别是在政治方面,要将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这样能稳住人心,要吸取古人的经验,正如阿房宫赋中说到: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p><p><br></p><p><br></p><p>时间:2020.3.22</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司马光说:“世上有三种青史留名的人,第一种是有才之人,才胜过德,第二种是有德之人,德胜过才,第三种是德才兼备之人。”先不说最后一种人,第一种人又叫“盛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最出名的便是曹操,也许能打下江山,但不能治理江山,整个元朝便是如此,有能力,但无德。第二种人,才华不够,品行端正,属于独善其身的君子,但是很难成就大事。通过历史,我们知道,单靠德行出名的人很少。所以说,我们的目标就是像孔子一样,既能用品行服人,又有治世之才,这才是真正的圣人。</p><p><br></p><p><br></p><p>时间:2020.3.23</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司马光还说:云梦之竹,天下之劲也,然而不娇柔,不造作,不羽括,则不能入坚。意思大概是:不管你是多么天才,天赋多么强大,不经过雕琢,终究没有前程。就像三字经说的: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之义。也是这个道理。与之相反,如果你没有那样强的天赋,只要靠后天努力,雕琢,你也会成功。没有人只靠天赋就会成功,而努力的人却比那些有天赋的人更容易成功,因为天赋很可能让你骄傲,而不去努力,于是,努力的人便会走的越来越远,而只靠天赋的人却会一直原地踏步。所以说成功是百分之一靠天赋,百分之九十九靠努力!</p><p><br></p><p><br></p><p><br></p><p>时间:2020.3.24</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挑选人才的方法,如果找不到圣人君子以委任,与其找一个小人,不如找一个愚昧无知的人。为什么?因为君子有才他可以用来行善,而小人有才却用它来做恶,而愚昧无知的人,因为智慧不够、力量不足,做恶就像小狗咬人,不会有太大的威胁,也易制服。而小人有才却会无恶不作,他有足够多的阴谋诡计来发挥邪恶,又有足够的力量来施暴,就如同猛虎添翼,这样的人会给社会带来更大的危害,是真正的社会的毒瘤。</p><p><br></p><p><br></p><p>时间:2020.3.25</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通过历史经验,我们发现,除去被农民军推翻,其他朝代的灭亡基本上都是由那些才能很高,但德行较差的人造成的,参考唐朝:当时的节度使朱温推翻了唐朝,朱温这个人打仗非常厉害,但是品行却不怎么样,不太懂礼,是个武夫,于是就可以无视礼节制度,取代唐朝。这些人能够改朝换代的原因可以概括为1.这些人有足够的能力和野心纂位2.因为他们德行欠缺,有足够的胆量取代皇帝;所以在择人时,万万不可被那些眼里没有品德,不懂规矩的人占据了高位,司马光说:“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p><p><br></p><p><br></p><p>王梓铭家庭+王梓铭</p><p>时间:2020.3.26</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 今日读书感想:在一些特定的情况下,并不是要盲目的对上级遵从,因为上级也是人,是人就会犯错,所以要经过自己的判断,自己如果认为这件任务有问题,我认为可以向上级提出意见。从上级的角度讲,如果你指派了一个任务,手下的人没有一个反对,一味地顺从,他你不仅不知道自己有没有错误,也不知道这件事到底对不对。所以在别人对你下达命令时,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判断才行。</p><p><br></p><p><br></p><p>时间:2020.3.27</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读书心得:在诚信这个问题上,其实是不分上下级的,你必须对任何人讲诚信,这样才能巩固你在所有人眼中的地位,千万不可因人而异,因为,不仅仅是高层在关注你,更多的是下属的眼光。</p><p> 例如:魏文侯和一个小官员约打猎,但那天下雨,又正在和大臣喝酒,众人就劝他不用去了,他说: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无一会期哉!”随后,便起身前往。这其实不仅仅是对下属的诚信,更是能震慑那些和自己对立的人。魏文侯守信传出去后,众人皆愿意为其卖命,连之前和他有矛盾的韩赵都开始向其进贡,随后,魏便领先于韩赵了。</p><p> 所以,做事不仅仅从正面考虑它的利弊,尽量以360°的视角全面综合考虑。诚信不仅仅是树立自己的威信,更是对敌人的一种莫大的震慑。</p><p><br></p><p><br></p><p>时间:2020.3.28</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读书心得:当你成为管理阶层时,你的行为就不会是只代表你自己了。有时,一个动作或者一句话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别人误解,从而有损整个集体的形象,更严重的可能让别人对你产生怀疑。</p><p> 例如:春秋时期,魏文侯与大臣听音乐,他对臣子们表达自己对音乐以及乐器的看法,别人都说文侯十分多才多艺,田子方却认为国君最近只顾着研究音乐,忽略了国事。</p><p> 故,在你身处不同位置时,说话做事是要谨慎,不可单纯的只顾自己,不顾及影响。</p><p><br></p><p><br></p><p>时间:2020.3.29</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读书心得:在选拔重要人才的时候,不仅仅是从能力方面来考虑,春秋时期的李克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建议:平时看他亲近哪些人,富裕时看他结交哪些人,显贵时看他举荐哪些人,处于困境时看他不做哪些事,贫穷时看他不要哪些东西,这五点就足够决定人选了,另外,要看他为你举荐的人,比如:最普通的只能当臣子,好一点的可以当亲信,如果可以当你的老师,那么推荐他的人就一定是个更加宝贵的人才了。因为他可以让贤能的人有施展才华的余地,这才是一个好臣子或手下最需要具备的素质。</p><p><br></p><p><br></p><p>时间:2020.3.30</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读书心得: 吴起杀妻求将,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卑劣的求职方法了。大家都认为吴起为了功名利禄不惜杀掉自己的妻子,但还有一个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故事—“乐羊食子”,乍看起来同样残忍。魏国派遣大将军乐羊率领大军进攻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当时正好在中山国,于是中山王想用乐羊的儿子来胁迫乐羊退兵,可是乐羊不为所动。于是,中山王把乐羊的儿子煮熟做成肉汤,然后派人送给乐羊。乐羊知道后,接过肉汤一口气喝掉了。</p><p> 两个故事初看都是杀死了亲人,好像乐羊做的更绝,可是,他们残忍的动机是不一样,原因也更不一样的。乐羊是为了国家,为了完成使命,必须要打下中山国。儿子被敌人所杀,乐羊喝儿子肉做成的汤,是为了震慑敌人,是不得已的、被动的“大义灭亲”。反观吴起,则单纯是为了自我的前程和功名利禄,主动残忍的灭亲。</p><p>所以,这种为了功名利禄,其它什么东西都能看淡和舍得的人,是我们千万要提防的!</p><p><br></p><p>时间:2020.3.31</p><p>书目:《资治通鉴》卷第一 周纪</p><p>读书心得: 历史上有很多的义士,可以为某种理想、某件事或某个人献出生命,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刺客就是义士的一种。比如:聂政刺杀侠累,朱亥杀晋鄙窃符救赵,都为后人传颂。李白亦有诗云: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功与名。统计下来,这些人起初都是没有社会地位的人,就像信陵君、春申君这些伯乐给予他们施展才华的平台,在他们困难时给予尊重和救济,赢得了他们的心。</p><p> 义士在困难时受人滴水之恩,在需要时必涌泉相报,或成为坚实的左膀右臂。反观那些无事献殷勤的人,就必须要小心了,他们必定有所图谋不轨。</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