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盾师点评:4月12日</p><p><br></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一、海富贵</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p> <p><br></p><p>老师:简直是太漂亮,不得不说:棒极了!</p><p><br></p> <p><br></p><p>老师:这是苏老先生的“之”。</p><p><br></p><p>学生:还是苏先生的好[呲牙]</p><p><br></p> <p><br></p><p>老师:这是你昨天晚上的“之”。对比一下,就看到了进步!</p><p><br></p><p>学生:谢谢老师!</p><p><br></p><p>老师:顿时开悟了吗?如此下去,还了得吗!继续加油!</p><p><br></p><p>谈谈感想吧。</p><p><br></p><p>学生:书法是一个综合能力,一个字就象大海里的一点水而已,我只是看到顔体“之”的捺画很难临,就专门求助于群及您的视频(孙艳红转发的您的视频),同时自己多练了几张纸,但仍然不稳定,时好时坏,见笑了。但体验到咱们群浓浓的暖意和老师们的孜孜不倦的指点,还有老者的勤奋,让更多的学生增加了对书法的兴趣。 </p><p><br></p><p>老师:苏宣池老先生堪称:</p><p> 一字“之”师!</p><p><br></p><p>学生: 其实 “之”的捺画和”通”等字的走字旁是一个写法,所以写好这一捺很重要,对吗?颜体规律?对吗?</p><p><br></p><p>老师:</p><p>一笔“之”师!</p><p><br></p><p>学生: 让老师见笑了,还没有很细的比较过,只是感觉。</p><p>颜体变化太多[呲牙]😁</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二、李爱云</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span></p> <p><br></p><p>老师:大进。继续!</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三、孙艳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 <p><br></p><p>学生:今日作业,请老师指正。非常感谢![玫瑰]</p><p><br></p><p>老师:完美。</p><p><br></p><p>老师:看原帖,撇画没有发力,而且慢慢“送”出去的。看许师的视频。</p><p><br></p><p>老师:如果不是摹写的,脱胎换骨了!</p><p> 即使是摹写的也很棒。</p><p><br></p><p>学生:老师,谢谢老师鼓励,自己写的。好的老师,我再去看许老师视频。这是我临写的。结构还是差点。</p><p><br></p><p>老师:临写的?已经走上了正路。继续!</p><p><br></p><p>学生:谢谢老师,我继续加油。💪</p><p><br></p><p>老师:由此看来,摹写还是有作用的。是不?</p><p><br></p><p>学生:嗯,是的。[太阳]</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四、金时玉</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p> <p><br></p><p>老师:这个作业,总体上不错的,有了一些进步,但进步不大。继续努力加油。你应该写的比这更好的。</p><p><br></p><p>对于作业有两点建议:</p><p>第一个笔法上还不精练。我的感觉你读帖读的不够彻底,或者说读的不够,细节抓的不够。你应该写的比这好,而且要比他人好得多,这是我的期望。今天看到你的字,现在看不应是这个样子,当然这字跟别人比写得不错。</p><p>希望你回看森林老师讲的第四堂课,用千聊直播平台讲的,如何如何读帖,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的再听一次,最好是拿出一个本儿来做笔记。我想你如果是从头到尾再听一遍,也给笔记择其要点,再拿出颜家庙碑的字帖,你会发现一些以前很多没发现的细节。你会感觉到这一个一个宝藏,原来就是大其概过去了,囫囵吞枣儿过去,我认为是这样,是读帖的问题。</p><p><br></p><p>第二,写字写的太熟练了。这个所谓的太熟练了,就是说这个同样的内容,经常写反复写,容易马虎,不容易进一步观察,这又是读帖儿的问题。一瞅一个国字,就知道怎样写了,实际根本就没有细看,已经形成自己的定式了,拿过来一看马上就写。实际上归根结底两个问题是一个问题,就是读帖读的不够。</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五、文丽</span></p><p><br></p><p><br></p> <p><br></p><p>老师:文丽同学优点就不说了。你应该是老师级的,应该换在我的位置了。这个可能是因为颜楷没有写过,有点儿生疏,非常谦虚,非常低调,作为一个普通的学员,在写作业,听我在这讲,实际上是你应该是老师级。对你的要求,不能横向跟其他同学比了。跟刚才那位金时玉同学的道理是一样的。我认为你各种书法理论和技法,都很精通,现在好像差的也是读帖读的不够细致,或者读帖还是不够得法。没有更多可说的,我不知道同不同意我的观点。就字贴认认真真地抠一抠,估计会有重大的提升。</p> <p><br></p><p>老师:细看这几个放大的字,比如说颜真卿的颜字,写的非常好,用笔结构各方面都很好。但我突然看好像用元书纸写的,不是用的毛边纸。元书纸本身就不怎么吃墨,而且用的光面儿,还没有用糙面。如果翻过来用糙面儿写,估计拙味更加浓,如果换成毛边儿纸,可能这字看起来更加厚重,我不知道说的对不对。</p><p><br></p> <p><br></p><p>老师:另外,写这些作业打格儿可不用毛笔,用铅笔打就可以,速度快、直,看起来方便。</p><p>应该说,如果说与其他人比较,字写的相当好了,但是要求更高一些,好吧,请多多理解。</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六、长春</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 <p><br></p><p>老师:这是一位新学生,老新学生,85岁高龄的新学生交上的作业,大家看一下。昨天交的作业我截个图儿问了老先生,老先生说是6×6的,我说你放大10×10或者到12×12左右,看看写字应该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大家看一看是不是更加坦然,是吧,看着字,非常从容,非常大气,是不是啊?这是一个新学生,写到这个程度,让人感觉到很震惊,这已经远远超出写字本身与书法本身这个意义了。</p><p><br></p> <p><br></p><p>老师:向老先生致敬!除了年岁大,这种治学精神令人尊敬以外,字写的也很好,很拙朴,是不是啊?而且这还不是临帖,这是创作,他写的是书论,这老先生看来是满腹经纶啊。</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长春:网名就是真名,无姓。</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老师:进一步说明了,长春,网名就是真名儿,不是网名儿,就叫长春。看这老先生是很尊重我们这些年轻人儿,我也60了哈,但是在老先生面前,我还是孩子的,对我们这种尊敬啊,真是发自内心地让人更加尊敬。谢谢!谢谢老先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span></p> <p><br></p><p>老师:二零二零年四月十二日习作,“习作”两字就不用写。写上日期,写上名字儿就可以了。</p><p>“长”字写的简体字,应该写繁体字,好不好?作业很好,很好!</p><p><br></p> <p><br></p><p>长春:那段话是东晋卫夫人说的,我在杂志上看到的。</p><p><br></p><p>老师:卫夫人是王羲之的老师。她的书论特别好。非常好,向老先生致敬啊!老先生这个创作很好,但是我也希望老先生临贴——以临为本。临帖儿临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创作自然就成了!好不好?临帖相对说更走捷径。书法的捷径就是临帖!</p><p><br></p><p>借此机会,我把这副联儿送给所有的同道和同学:</p><p>书山有路临为径;学海无涯法作舟。</p><p>谢谢各位!</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七、张春雨</span></p><p><br></p> <p><br></p><p>学生笔记上的说明:“结构掌握不好,试试摹写。果然神采不一样。用大笔描的,所以有点不敢按下去。墨还有点洇。感觉缺少点厚重感。字儿还是写不到位。”</p><p><br></p><p>老师:用笔记的形式交的作业,上面写了一段文字说明,认为作业是摹写的。这是蓦写的,果然有点儿神采。自己说笔没有按下去,缺乏一些厚重感。事实上,不是这样的,应该说张春雨同学写字笔法一直很好,所差的是结体上,通过摹写能够纠正结构的偏差,结构问题解决了,你的问题就解决了。现在看,通过摹写,已经很好了。</p><p><br></p><p><br></p> <p><br></p><p>老师:实际上是很厚重很好的。继续摹写。</p><p>我说过关于摹写,摹写突出一个“写”字,不要摹画,摹描。有几种方法,其中一种方法是把字帖裁下单页,用塑封机给塑封,之后把稍微薄一点儿纸,能透下去的纸按上去写,或者是干脆就在那个塑料儿上直接写,是写,照着写,写的不完全一致,没有问题,写下来。</p><p><br></p><p>或者说,字帖蒙上纸,纸还不要透过去,透过去字帖废了。一般来说摹写总是投鼠忌器,就怕字帖弄脏,所以摹写的时候总是放不开手脚,产生了一种不够厚重或者不够准确这个问题。现在看问题都不大。接着摹写,好吧。写的不错。昨天我记得你交的作业,今天与昨天比进步很大。</p> <p><br></p><p>老师:往上翻一下,翻到昨天作业,昨天作业与刚才作业比,是不是今天提升很大一块?自己也能看到吧,其他同学也能看得到。没有对比就没有进步。没有对比就没有自豪啊。</p><p><br></p> <p> </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八、郭亚林</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九、 顾秀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邵艳丽</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一、苏宣城</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二、赵春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老师:这是我初学篆书时的作品,不是好,而是用于对比。</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三、刘伟</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 <p><br></p><p>老师:刘伟的作业,只能说写得太好了,别的什么也不说了,写的太好了,加油儿,继续,不要骄傲啊!</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四、吴孝燕</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br></p><p><br></p> <p><br></p><p>老师:笔法很好,很厚重,也很圆浑。结构不够精准,建议摹写。</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五、周文宽</span></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br></p> <p><br></p><p>老师:周文宽的字写的太棒了,很好很好,没有更多说的,继续努力。</p><p><br></p><p>这个“捺”的笔画的那个豁口,是颜真卿楷书一个标志性笔法。要是写《麻姑仙坛记》就表现更加突出。你已经注意到这个豁口了。但是,有点儿写得太过刻意,显得有点描画的痕迹。希望写的时候更自然一些。</p><p>按照课程安排,以后许老师会慢慢讲到这些东西,大家等待就行。先不用追求这些,等许老师讲的时候再学习,按教学计划学习就行。</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六、贝贝</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 <p><br></p><p>老师:叫贝贝的这位同学,应该说总体上你进步不快。不快的原因 ,我考虑还是方法问题。你很上心,也很勤奋,交的作业很多。虽然我点评的不多,但是我在观察。我感觉笔法上还需要训练。怎么训练呢?我建议,你还是要再练练拉线条的基本功;第二,用摹写的办法来改善你的结构。</p><p>不过这里有很多出彩的地方,除了你刚才发的单拍的字以外,我刚才看了一下这个“并”字写得很精彩,“一撇”和这个悬针竖写的特别漂亮,尤其是最后一笔的悬针竖,精彩到了极点!</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七、杨诚</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 <p><br></p><p>老师:杨诚同学是个十分勤奋、十分用力的一位同学。这个篆书在笔法上,现在看还不够得法。中锋用笔做的还不好,或者说做的远远不够。中锋用笔方面,你还得练基本功。多拉线条,把基本功练扎实。篆书的基本功练扎实之后,再走到这个楷书上来,楷书这个用笔厚重,这个中锋用笔的问题就能够解决。所以说楷书也是随着篆书过来的。你的楷书还需要在笔法上再提高,结构上要更加准确一些。</p><p><br></p><p>另外你交作业,交的是一个通临的作品,是这个家庙碑的头一段,我还不建议你现在通临。你应该是写作业,按着老师留的作业去写。实际上是老师集字,你是在临。</p><p>为什么老师集字,他没让你直接拿贴去写呢?它还是有一些科学道理的。这种安排是煞费苦心的。比如说,这个老师留的作业当中,两页作业中没有一个“辶”旁。他就是讲到哪儿作业留到哪儿。</p><p><br></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老师:实际老师开始留的作业都是精心设计的,一般都有针对性,“一、二、五”等,横竖为主的多。现在增加了点,增加了竖钩儿等等,所以说还有很多复杂的结构没有出现在这个作业里,其实这是一种规律。是老师精心研究的作业,绝不是随便拿过来就让大家写的。这是有步伐、有计划、有时间表、有路线图的。</span></p><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所以严格按照老师的作业去写就足够了。有的同学我跟他建议,我说你可以通临了,那可能是大家起点不一样,或者有的人对事物有的领会的快一些,有的稍微迟钝一些,情况不一样。我建议你,还是按老师留的作业去做。</span></p><p><br></p> <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十八、朱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 <p><br></p><p>老师:这个朱兰的作业,就应该是一个作品了。写的很好,章法布局很好,字的笔法字体结构,包括章法墨色,各方面都很好。还用上了个印,确实不错。</p><p><br></p><p>这有两个小建议:</p><p>第一个是落款,先把时间、年号写在前面,把自己的名字和用印写在后面。</p><p>第二个问题就是廿日、卅日。我们要写廿(niàn)日、卅(sà)日,一般不写二十、三十。</p><p>总体来说写得很好。</p><p><br></p> <p><br></p><p>老师:真好!</p><p><br></p>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总结部分:</span></p><p><br></p><p>这个点评说了很多毛病,提了很多的建议。大家应该能充分理解。一般公益班办起来比较难办,其中有一个是情绪问题。</p><p><br></p><p>很多公益班,我也有过一些经历,甚至说很多公益班,一般是只说好不说不好。就是为了拉人气生怕得罪人,担心人跑了。但是我们这些老师都不这么想,就实事求是,好就是好,有毛病就是有毛病,我们是为了学习,不是为了攒这个人气的。</p><p><br></p><p>一团和气你好我好大家都好,如果那样这个学术氛围不对,治学态度不正确。这也不是咱们一贯作风。那样是不合适的,越是直言相告,可能越能赢得大家的尊重、大家的理解。我们这个群总是有人退出,有人新加进来,总是在495-6人左右,这40多天非常稳定。这是非常可喜的事,一般的公益群还真是做不到的。</p><p><br></p> <p><br></p><p>今天就点评到这儿,希望得到表扬的不要高兴,受到批评了不要气馁,我们携手共进。</p><p><br></p><p><br></p> <p><br></p><p>整理人员:张春雨</p><p>整理时间:4月12日23点</p><p><br></p><p><br></p> <p><br></p><p>许森林老师书法作业示范</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