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复村缅怀

老兔子

<h3>中复村(古名钟屋村),位于福建长汀县与连城县交界处,曾经的偏僻村庄,称为"红军长征第一村",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此启程。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这片红色区域是保护瑞金中央苏区政府所在地的东面门户,而中复村旁边的松毛岭则是中央苏区东部的最后一道保卫屏障。</h3> <h3>松毛岭战役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最后一役。在朱德、林彪、聂荣臻、罗炳辉、蔡树藩、杨成武、耿飚等红军将领的指挥下,与国民党东路部队激战七天七夜,终于为中央红军能顺利突围长征赢得时间上的准备。此役极为惨烈,红军将士付出牺牲近万人的代价。并且因为时间紧迫,红军撤离后直接进行战略转移,因此很多红军战士的尸骨都来不及收埋。▽</h3><h3><br></h3> <h3>松毛岭,英雄山,"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悲壮莫过于此。</h3> <h3>当地村民自发组织上山收集掩埋红军战士尸骨。</h3> <h3>中复村里的观寿公祠,曾设为松毛岭战役朱德的指挥部。1934年9月30日,中央红军第九军团长征出发前举行的誓师大会,就在公祠前的广场召开。因此,实际上的长征起点,就从这里开始。</h3> <h3>中国共产党的发展从此以后虽然经历了许多更加艰难曲折的过程,但丝毫动摇不了共产党人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不怕牺牲的革命精神。万里转移,曙光就在前头。</h3> <h3>中央红军九军团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起点一零公里处。</h3> <h3>长汀籍将军涂通今题书的"红军长征第一村"</h3> <h3>全程走完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老红军、红军医学博士、长寿将军涂通今。</h3> <h3>村中古道一红军街</h3> <h3>村中的亭桥一红军桥</h3> <h3>红军桥上也是松毛岭战役期间的红军征兵处。</h3> <h3>中复村一红色的沃土,不仅记忆着悲壮激烈的战斗场景,也记忆着万千劳苦大众坚定忠诚地保卫红色政权的动人情景和事跡。而其中一位老红军钟根基的典型故事,尤其感人至深。</h3> <h3>当年在这座红军桥上,钟根基同村里的16名青年农民一起踊跃报名参加了红军。他们知道革命道路上的艰难困苦,甚至随时都有牺牲生命的可能。因此,出发前他们十七个人一道跪地立誓:能活着回来的人,就必须为牺牲了的人的父母尽孝。</h3> <h3>当年踊跃参加红军的十七位热血青年,最后只剩下了钟根基一个人活着回来。</h3> <h3>经历了万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洗礼的钟根基已经是一名正团级的军官了。但他却在功成名就、前途无量的时刻,作出一个令人难以置信,而他却终生无悔的抉择一回到中复村当农民。为的是能够就近照顾十六位烈士兄弟的父母,并一直践行送终孝子之责。沉隐于村野的老红军,后来竟然被一些人误认为是从事卑贱职业的"扛丧工"。钟根基因为二十年前的一诺,抛弃自损个人的一切利益前程,惊人之举时人无谁能与之比肩!先人以"季布无二诺,侯赢重一言"来褒颂豪俊信义之士,但他们比之钟根基老人还是逊色许多的,因为老人家所承诺的对象是为了人类翻身解放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啊。</h3> <h3>老红军钟根基在临终前一番话更感人肺腑:"我死后,请让我把军功章全部带走。因为这些军功章是我十七位兄弟用生命换来的,我要回去还给他们"。老人家一生真正的伟大,绝对的光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他有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和革命者坚忍执着的意志,也传承着中华文化中"信与义"的精神。我想,即使像程婴(史记-赵世家记载)这样的豪杰若九泉之下有知,也会感慨万千,自叹不如!因为像钟根基这样的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才具有最高的境界。</h3> <h3>到红色的土地上缅怀革命先烈,瞻仰革命遗迹,对于培养我们的家国情怀和感恩的心,提升我们为实现中国梦的使命感,都有着现实的意义。</h3> <h3>中复村,欢迎你的到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