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柔克刚的人生哲理(44)

孝感天地

<p class="ql-block">公元前496年,吴国征讨越国,阖庐亲率大军前去征战,双方大军在今浙江嘉兴一带打了起来。越国早就知道吴国将要对他们国家采取行动,所以尽早做了准备。那场战斗的确十分残酷,越兵背水一战,誓死相拼,他们派出了自己的敢死队,一共三行,直至吴军阵前,这些敢死队员自己拿着刀砍自己的脖子,吴兵从没有见过这种场面,一个个看得愣了神,越兵就是趁着这种机会突然袭击吴军,吴军阵前一阵混乱,自相践踏,吴军大败,倒退了几十里。吴王在仓皇出逃中腿部被毒箭射中,当天创伤发作而死。就这样,越国通过这种极端的措施救了他们的国家。阖庐临死之前,吩咐立太子夫差为王,他抓住夫差的手,说:“你可一定不能忘记杀父之仇啊!”夫差当了吴王,任命伯嚭为太宰,总理国家大事,伍子胥照样为国家的重要谋臣。他的耳朵里总是回响着父亲临死之前的话,为了让自己牢牢记住父亲的嘱咐,他派了十个人,整天什么事都不要做,就站在他的堂前,当夫差进进出出时,就高叫着夫差的名字,说:“夫差,你忘记了勾践杀父之仇了吗?”就这样,夫差精心治理他的国家,训练他的军队,大量地网罗贤人,经过三年的努力,吴国的力量大增。伍子胥认为时机已成熟,就劝说吴王攻打越国。于是夫差挑了精兵强将,去征讨越国,在夫椒这个地方大败越军。</p> <p class="ql-block">越王勾践带着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夫差率领大队人马追赶上去,夫差在船头亲自击鼓为将士助威,吴兵士气高昂,快速向越兵冲去,团团包围了会稽山。这时,越王勾践觉得大事不好,就急忙和谋臣范蠡和文种商量,勾践对范蠡说:“我后悔当初没有听从你的话,对吴国掉以轻心,才有今天之祸。”范蠡说:“现在说那样的话也救不了越国了,你只有带着礼物到吴国去认罪求和,如果他们不答应,那你只好给人家做奴隶,以求得人家的宽容。”勾践知道事情已经到了这种地步,还有什么可说的呢,只好先派文种带着大量的礼物到吴军中去求和。文种来到吴军阵中,跪在夫差面前,给夫差反复叩头,行臣子之礼,他说:“我奉亡国之君的命令来给大王请安,我冒昧地向你转达勾践的心意,他愿意做你的臣子,他的妻子愿意做你的仆人,为大王日日夜夜服务。”夫差一听,捻着胡须,高兴极了,早就盼望有这一天,越王能给我俯首称臣,那我不就真正成了江南的大王了?就打算同意越王的请求。</p> <p class="ql-block">伍子胥见夫差不言语,知道他在心里已经答应了,吴王是个非常好虚荣的人,又缺乏远见,伍子胥来到了他面前,低声对他说:“寇不可养,敌不可纵,吴国的力量现在并不是很强,如果放弃了这个机会,日后一定会后悔的。况且勾践的为人十分阴险,他表面一套,实际又是一套,现在不除掉他,他一定会报仇的。”夫差听他这么说,也不敢答应了。文种回到了越国,勾践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他将五千残兵败将集中起来,号召他们拼死突围。但是范蠡和文种坚决不同意,他们说,夫差好色,他的太宰伯嚭贪图便宜,不如送一些东西给伯嚭,让他在夫差面前给说说情,再给夫差一些美女,看他的态度是不是改变。勾践认为现在也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只好去试试。那是一个黑沉沉的夜晚,文种肩负特殊使命下了山,他偷偷地来到伯嚭的帐前,送给他许多东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后,伯嚭果然心里很高兴,就答应引见。</p> <p class="ql-block">伯嚭带着文种和许多美女来到了夫差的住处,文种首先向他献上许多美女,这些美女是经过精心挑选的,夫差一看就眉开眼笑,文种心里想,这事成功的可能有七八分了。他跪着说:“勾践听了我汇报,说是大王若是开恩,那么从今以后,我们越国的所有财富都是你的。如果大王不能答应,一定要把我们消灭,勾践将命令所有的人杀死自己的妻子,儿女,将五千将士集中起来,和大王决一死战。”伯嚭也在一旁劝解,他说:“我看勾践这次是有诚意的,如果允许他做我们吴国的臣子,这对我们吴国的霸业也是十分有利的。”实际上,夫差本来就是同意求和的,文种走后,他还为这事懊恼,现在经他们这么一说,夫差自然同意了,就和越国达成协议,退兵而去。大夫伍子胥知道这事已经晚了,他看着向后撤退的大军,眼泪止不住流下来,“吴国不久就会灭亡的”,他的口中呻吟道。勾践从会稽回到国内,就尽心治国,他整天忧心苦思,为国操劳,食不甘,睡不眠,一心致力于复国大业。他将一枚很大的苦胆挂在自己的座位旁边,睡的时候看着它,休闲的时候也打量着它,吃饭之前,先要尝尝这苦胆。他常常提醒自己:“你忘掉了在会稽所受到的耻辱吗?”他亲自纺织,亲自种地,不吃肉食,只吃蔬菜,不穿华丽的衣服,和劳动人一样,就穿粗衣粗衫。他放下国王的架子,谦虚待人。热情地招待四方宾客,所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就有大量有德行有智谋的人回归顺越国。</p> <p class="ql-block">他让范蠡掌握国家大权,范蠡说:“我不适合,军事方面,我可能比文种强一些,但是治理国家,文种比我强得多,我看还是让文种来担此大任吧。”于是,就让文种来担此大权,而范蠡另有大任,他和另外一位大夫到了吴国做人质,这样可以迷惑对方,赢得发展机会。就这样,经过七年,越国的力量大增,越王勾践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就准备向吴国报仇,大夫逢同说:“我看现在还不是时机,吴国目前是诸侯中力量最强的国家之一,我们不能轻易和他相斗,我们只能胜,不能败,凶猛的鸟袭击目标时,一定要善于隐藏他的身体,对吴国也是如此,现在许多国家对吴国都不满,我们可以联合楚、晋、齐三国,吴国的野心很大,如果这三个国家先和吴国交战,我们利用他的疲惫再消灭它。”勾践觉得这一想法很好,就采用了。又过了两年,果不出逢同所料,吴国征讨齐国,伍子胥哭着进谏:”我听说勾践能和老百姓同甘共苦,这个人不除去,一定是我吴国的心头大患,大王真是打错了对象,你应该先去攻打越国。”这时,傲慢无度的夫差哪里能听进去这样的话就攻打齐国,得胜而归,他从战场回来后,讽刺伍子胥:“我要是听你的,在家里睡大觉,哪里会有今天的胜利?”但是,伍子胥非常冷静,他说:“大王不要高兴得太早了。”这句话差点没把这傲慢的国王气死,就大骂伍子胥,说他倚老卖老。伍子胥看到自己一腔报国之愿不能实现,拔刀自杀。幸亏大臣们及时地赶到救了他。这些事情越国人都看在眼里,文种说:“夫差太骄纵了,我们可以试着向他借一些粮食,看他对越国的态度。”勾践认为他的办法不错,就派文种到吴国去,文种来到夫差的面前,以越国遭受粮荒为由,要吴国借一点粮食给他们,夫差觉得这是小事,就准备答应,可是伍子胥却不同意,但是吴王认为他老了,不中用了, 就根本不听他的劝告,借了很多粮食给越国。</p> <p class="ql-block">伍子胥感叹道:“三年后,吴国将会变为一堆废墟。”这话给伯嚭听到了,就在夫差面前说他的坏话。夫差初时还不相信,后来逢同也加入到污蔑他的行列,夫差就信以为真了。他怕伍子胥作乱,就把他派到齐国去。伍子胥感到自己一腔报国愿望不能施展,又想到夫差一定会加害于他,在到齐国之前,就找到他的一个好朋友鲍牧,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他教养。伯嚭等又利用这一问题大做文章,在夫差面前离间他们的关系,夫差听到后就大发雷霆,说:“这老头真要背叛我了。”等到伍子胥从齐国回来,就派人赐给他一把“属镂”剑,让他自己结果自己。伍子胥拿着那把剑,知道他所预料的事到了,他来到夫差面前,大笑不止,夫差被他吓得向后退了几步,颤抖地说:“你死到临头,还笑什么?”伍子胥道:“我笑你这个昏君不明真相,帮助你父亲成了霸业,又拥你为王,你当初要把江山分我一半,我没有接受,可没过多久,你就听信谗言,要加害于我,我老了,死又何足惜,我为我们吴国的未来在心里痛哭。你这个昏君,吴国就毁在了你的手中。”夫差脸色铁青,说:“快快把这个老头拉出去杀了。”伍子胥举起“属镂”剑,喝退了上前来杀他的人,对旁边的下人说:“我死后,把我的眼睛挖下来,挂在都城的东门上,我要亲眼看看越国的将士是怎样开进我心爱的国家的。”说罢,向着自己的胸膛猛地一刺,他躺在了血泊中,一颗伟大的心脏停止了跳动。伍子胥死后,勾践曾经想攻打吴国,范蠡认为时机没有成熟,又过了四年,越国的力量足以跟吴国抗衡了,于是勾践动员了全社会的力量,全民同心,讨伐吴国,以雪国耻。</p> <p class="ql-block">吴国人做梦都没有想到,越国怎么有这么多的军队,勾践率领几十万大军向吴国进发,在骄纵国王夫差的统治下,吴国的军队失去了起码的战斗力,根本就不堪一击,节节败退,越军长驱直入,将吴王夫差一直赶到姑苏山下。现在该吴国求饶了,夫差派大夫公孙雄下山求和,公孙雄比当初文种表现得更加彻底,他全裸着身子,背上背着荆棘,跪在地上向前爬行,一直爬到勾践的面前,说:“无路可走的夫差派我来给他传递他的心里话,他以前得罪了你,他给你赔不是,如今你要是能高抬贵手放我们回去,他一定甘心做你的臣民,一定听从你的任何命令,当初在会稽山上,夫差对你还是不错的,夫差愿意你对他也能像以往一样。”勾践听他这么一说,也动心了,当初人家确实放了我,如果我今天不放了他,这不显得小孩子气了吗,范蠡似乎察觉到了勾践的心思,就说:“难道大王你忘记了你十多年来日日夜夜盼望的事情了吗,难道你忘记了为了复仇,我们国家的千千万万人民所付出的血和汗了吗?今天要是你放了他,将来你将是另一个夫差。”勾践给他说得哑口无言。范蠡这时候走上前面亲自击鼓,对吴国那位裸身的使者说:“你赶快走吧,不然你的命也保不住了。”那使者流着泪走了,勾践感到好像有点于心不忍,就走到那个使者面前,对他说:“你回去转告你家大王,我可以把他安置到甬东,统治一百多户人家。”曾经不可一世的吴国夫差这时就像一个大软蛋,他对来逼他投降的越国使者说:“我老了,不能服侍你们的君王了。”就拔剑自杀了。临死时还在高叫:“我对不起伍子胥,我对不起伍子胥!”让他的手下人把他的脸盖起来,他实在无颜去见伍子胥。越王的部队攻进了吴国的都城,杀了那个无用又好进谗言的伯嚭。从此,吴国灭亡,广阔的南方土地就都是越王的天下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学习典故了解历史,关键要领悟典故的深刻含义,感悟古人的智慧来教育后人。无论古今都需要智慧,没有智慧的人办不成大事。柔和是一种让人生存的高度智慧。而刚强者即是人性的弱点,暴露狂野无智无德的鼠目寸光之辈,难以成就霸业,更难以生存。刚柔对比,明显发现:刚强者死,柔者生;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早在殷商时期,就流传这样一个故事:商容是殷商时期一位很有学问的人,在他生命垂危的时候,老子来到的床前问道:“老师还有什么要教诲弟子的吗?商容张开嘴让老子看,然后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吗?”老子大惑不解地说:“当然还在。”商容又问:“那么我的牙齿还在吗?”老子说:“全落光了。”商容目不转睛地注视老子说:“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老子沉思了一会儿说:“我想过刚易衰,而柔和的长存吧?商容点头笑了笑,对他这个杰出的学生说:“天下的许多道理几乎都在其中了。”</p> <p class="ql-block">之上典故足以证明了夫差失败、勾践成功的原因,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不同的角色。夫差扮演刚强者的国王,不听谋臣五子胥的谏言,刚愎自用,忠奸不分,受奸人伯嚭蛊惑,最终拔剑自杀成为亡国的悲惨下场;而勾践扮演柔弱者的国王,善于听取谋臣范蠡和文种的意见,采用以柔克刚法实现复国的伟大梦想。他们演技高超,成功地扮演刚柔两面人物,为中华民族留下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启示和教训至今,警示人们戒掉刚强养成柔弱。</p> <p class="ql-block">过于刚强的人,就是走向死亡的人;柔弱的人,就是能生存的人。木过强硬则容易断掉,强大之个性,想要居人之上,反过来就败在人之下;柔弱自守之人,反过来就居高在上。“柔和的舌头能折断百骨,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车胎压腿骨折了肌肤仍然完好无损正是刚柔之理。”骨折悟刚柔之道,人生最大的福报。愿我速知一切法;愿我早得智慧眼;愿我速度一切众。</p> <p class="ql-block">刚强者还有这样怪招:别人意见听不进,集体讨论问题总是个人说了算,自以为是,十分骄横唯我独尊,别人说什么都不对,别人讲的句句都是错,而自己所说的句句在理都是对,缺乏民主集中制,大搞一言堂,稍有不顺心就发脾气,将责任推给别人,而自己摇身一变就是一干二净的大好人,事后大小报告向上打,自赞毁他,陷害好人,把老实听话真干的人说得一无是处当作箭靶红心,通过压低别人来提高自己,年年自评先进,这种刚愎自用的人大有人在,殊不知,危害一方。阅人无数,发现这类人的共同特点,就是没有道德修养,源于贪瞋痴慢疑,私心杂念偏重,自欺欺人,但骗不过慧眼。刚强者养成坏习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让人们渐渐失去信心、口服心不服,众叛亲离,无论做什么事都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和支持。做芝麻小事勉强,大事难以做成功,就算做成也难以持久,死到临头方知错,夫差就是典型的案例;而柔弱的人,尊敬所有人,以德为先,善于听取人们的意见,集体事情,集体讨论,集体决定,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制,得民心者得天下,得到人们拥护办成大事,没留有任何后遗症,在位不骄,高而不危,勾践是最好的见证。</p> <p class="ql-block">以柔克刚是成熟老练领导者常用“以不变的柔和,应对万变刚性”的用人谋略。以柔克刚是领导者在用人过程中,面对下属的过激行为,采取理智和冷静的方式,巧妙坚持原则,缓解矛盾的谋略。这里说的“柔”,并不意味着软弱、迁就和退让,而是充分彰显领导者的智慧、机敏、冷静、克制、坚定、沉着和自信。以有原则的、机智的柔软牛绳,去牵着无原则刚强粗暴的牛,就会势如破竹,无往而不胜。典故中勾践采用柔软来克制夫差的刚性,以全方位诠释一胜一负、一生一死的大结局。</p> <p>作者:黄勇哲写于广州</p> <p>2020年4月12日在广州投稿发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