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一、上学</h3><h3>1.早餐后,使用肥皂或洗手液,用流动水严格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毛巾擦手,洗手后正确佩戴口罩。</h3><h3>2.入校前在家长的帮助下测量体温,并将学生健康状况报班主任老师。体温超过37.3℃时,及时就诊。</h3><h3>3.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乘坐、校车、私家车上学。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车上物品。</h3><h3>4.进校时,配合学校做好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者进校,体温超过37.3℃的学生,及时就诊。</h3><h3><br></h3><h3>二、上课</h3><h3>1.教室保持通风和卫生清洁。咳嗽、打喷嚏时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注意手卫生。</h3><h3>2.课桌椅保持间距最大化,课中鼓励自主学习,尽量缩小活动范围。</h3><h3>3.体育课上减少运动量,保持适当、适度运动。</h3><h3>三、课间及课外活动</h3><h3>1.在校期间必须佩戴。</h3><h3>2.不在公共场所吐痰,上厕所前后必须洗手。</h3><h3>3.同学之间不宜近距离接触。不到其他班级串门。适当、适度活动。</h3><h3>4.上下楼梯保持适度距离,不触摸楼梯扶手。</h3><h3><br></h3><h3>四、放学</h3><h3>1.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或乘坐、校车、私家车回家;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车上物品。</h3><h3>2.放学后迅速离校回家,不在外逗留。回家后做好消毒事宜。</h3><h3><br></h3><h3><br></h3><h3>一、教师</h3><h3>1.上班前。若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应戴口罩并及时就医,避免带病上班。</h3><h3>2.上下班途中。洗手后佩戴口罩;尽量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建议步行、骑行或乘坐私家车上班;如必须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务必全程佩戴口罩,途中尽量避免用手触摸公共交通工具车上物品。</h3><h3>3.进入校园。进入校门前自觉接受体温检测,体温正常进校门;若体温超过37.3℃,及时到医院就诊。</h3><h3>4.入室办公。保持办公区环境清洁,建议每日至少通风3次,每次30分钟,通风时注意保暖。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多人办公时佩戴口罩。保持勤洗手、多饮水,坚持在进食前、如厕后及时洗手。接待外来人员双方佩戴口罩。</h3><h3>5.教师上课。教师上课必须佩戴口罩,与学生保持一定距离。</h3><h3>6.批阅作业及分发材料。批阅学生作业,分发学生作业、器材、资料及其他用品前后均需洗手,批阅及分发过程中,都需要佩戴口罩。</h3><h3>7.教师课间运动。建议适当、适度活动</h3><h3><br></h3><h3><br></h3><h3><br></h3> <h3>复课防疫期间,做好自我防控,保护好自己</h3> <h3><br></h3><h3>一、日常性预防</h3><h3>1.做好物资储备。学校应储备一定数量的防控物品和物资,如口罩、体温抢、洗手液、消毒设施或消毒剂等,制定物资储备计划,设立临时隔离室。要有专人落实晨午制度、因病缺课登记和追访制度。加强酒精等物资管理,避免安全隐患。</h3><h3>2.组织体温检测。学校密切监测师生健康状态,落实晨午检制度,每日两次检测体温,并做好登记,若体温超过37.3℃,回家观察休息,必要时到医院就诊。</h3><h3>3.开展健康教育。普及呼吸道传染病的防控知识,教育学生打喷嚏时要主动用手肘衣服遮住口鼻,及时洗手,提高防病意识。开展手部卫生教育,培训广大师生掌握七步洗手法。</h3><h3>二、早上进校期间</h3><h3>1.师生入校:门卫保安对所有进入校园的教职工、学生进行体温测量,高于37.3℃的一律不得进校,学校派专人进行处理;开放多通道进校、避免人员拥挤,同时要求所有人员必须佩戴好口罩才能进入校园。</h3><h3>2.外来人员:疫情防控期间,学校要严格管理流动人员进入校园,禁止无关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如外来人员来访,必须经学校同意,登记相关信息、测量体温后,佩戴口罩进入校园,在指定接待室接待。</h3><h3>三、上班上课期间</h3><h3>1.健康宣传教育。学校充分利用微信、广播等平台,利用晨会、班会、体育课、食堂就餐等时间,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宣教,普及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知识。</h3><h3>2.师生集会。学校在疫情防控期间,不组织校内各种大型师生集会(含升旗仪式、跑操、教师例会等),积极参加教育部门或学校组织的线上教学。</h3><h3>3.课间活动。各班级督促学生上、下课期间必须佩戴口罩;课间不得人员聚集,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严禁追逐打闹,建议适当、适度活动;各班级每天上午9点、下午3点各统计一次学生体温情况,上报学校疫情防控领导小组。</h3><h3>4.校园公共场所和设施设备消毒管理</h3><h3>5.废弃口罩收集和消毒。</h3><h3>四、下班放学后</h3><h3>1.对重点场所通风消毒。教室、图书室、食堂、专用教室、办公室、洗手间等区域,要加强通风清洁和定时消毒。做好教学楼走道、厕所、楼梯扶手等重点环节预防性消毒。</h3><h3>2.校车应每日两次进行消毒,学生上车应有序排队;照管员、校车司机进行全天候体温监测,每日三次进行体温记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