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2020爱你爱你,多么充满爱意的数字,却让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在新年伊始就给全国蒙上了一层阴霾,我们师生也无法正常返校开学。在疫情攻坚阶段,沙市特殊教育学校于2月3日启动了特殊时期“空中课堂”的前期准备,从2月10日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沙市特校“空中课堂”顺利开课至今已经九周了,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所有老师参与了从未尝试的网络教学工作,第一次变身主播、第一次挑战线上互动、第一次线上批改、第一次线上检测,这许多的第一次让我们感动,让我们记忆犹新。为了弘扬“敢于担当”的时代精神,展示沙市特教人在疫情防控时期“停课不停学”战场涌现的先进事迹,特校开展了疫情防控时期“我的教育故事”征文评选活动。二十多名一线教师饱含深情的叙述了对学生的牵挂、对教育事业的执著。在这抗击疫情的另一片战场上,沙市特校教师的微光瞬间,也迸发着不平凡的力量。</p><p> 徐韵恬老师是学校的专业英语教师同时也是一位孕妈妈,并且早期还有先兆流产迹象。徐老师非常担忧自己的身体和宝宝的情况,杜绝任何可能危及自身与宝宝的风险,但接到网络教学的任务后,她意识到自己是一名特校教师,怎能放弃心心念念的孩子们呢?她在征文中写道:“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一名特教教师,在如此灾难面前,我想我们要教给学生的不只是文化知识,更要帮助他们克服对疫情的恐惧,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觉得自己没有被抛弃,培养孩子们不向困难低头的勇气和努力积极生活的态度。” </p> <p> 培智组教研组长董燕老师写到:“一根细细的网线,这端是一如既往用亲切话语释放着内心热情的我们,那端是懵懂天真用清澈双眼探寻着未知世界的学生,我们用关爱和责任维系着它,让网络教育畅通无阻,变通途。”组员汤梦琦在文章中有一段话描写到培智组的十二名老师在董燕老师的带领下群策群力攻坚克难:“如何线上教学呢?培智组全体教师不时地在群里热烈讨论该怎么操作,组长董燕老师几乎是一天一个会议,有时利用腾讯云会议,有时利用微信群视频,大家各抒己见。我们首先使用腾讯云会议,发现这个软件容量大,不限加入人数,可以与学生共享视频,能够同步课件进行讲解,但个别学生由爷爷奶奶照顾,加入会议过程不太顺利;后来我们又试着用微信群视频,这个功能操作起来简单方便,但限制人数,一次只能9人加入视频,于是我们采用了两套方案,老师指导家长进行腾讯云会议的操作,老人实在无法进入的用微信群视频,另外班级人数9人及以下的使用微信群视频。解决了线上教学方式后,接下来正式开始上课了。” 两个月过后培智组的老师、学生、家长都体验并适应了网络教育学习新模式的。</p> <p> 高三语文教师邹莉在《不拘疫格育真人》一文中以老师和小孙、小澳的真诚交流为例,表达了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道理。她写道:“课堂集体面授也好,网络线上教学也罢,普校也好,特教也罢,不拘疫情,不论形式,无关距离,当教师的善念初心,穿越时空,撞击生发了孩子灵魂的纯真,引领他们向上成长,就是教育最美丽的事。”</p> <p> 被疫情隔离在海南省的魏艳丽老师接到学校网络授课的通知后,面对各种困难,她用诙谐幽默的口吻记录了自己面对的第一个难题。“接到网络授课的通知,我便积极行动起来。被疫情隔离在省外的我面临两个难题:一是硬件设施不齐,二是对直播类的软件一无所知。为此是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到处搜索“武功秘籍”,终于获得入门攻略。从角落里找来废弃的台式电脑,学习组装,并升级电脑系统。对照攻略下载各类直播入门软件,开启精选模式。如何便于学生操作,又能让教师看到学生的学习状况,更方便互动,最终锁定了腾讯会议,不是广告,它确实能提供丰富的配套工具支持教学。万事具备,只欠东风,台式电脑没有自带的摄像头、麦克风,这些不是问题,用手机再申请一个会议帐号,音频视频妥妥的。预演开始,会议号先发家人群,试着各种调试。直至开始我的第一场直播教学。感谢网络信息发达的现在,让一切皆有可能。”</p> <p> 培智组青年教师汤梦琦也是一位孕妈妈。因为疫情被困在了八岭山,她利用手机和借来的电脑,开始了和学生的“空中课堂”。在网络授课的过程中也不断遇到困难,其中有一段是记录怎样克服自己录制微课时的困难的:“不仅有线上直播课程,我还准备了微课,着手录制微课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录屏软件的选择,如何做到声音和讲解同步,字幕的添加,音乐的插入等等,这些困难在我们沙市特校人面前都是可以克服的。首先我向武汉一位非常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录屏保存文件的问题,后来又在百度上查找字幕添加方法,同时还向我校的何新老师请教音频同步问题。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之后,微课录制总算成功了。”现在距离预产期一个月不到,左侧卧压的胯骨疼,但每天晚上汤老师依然会一一批改学生作业,检查第二天所需课件,教案,给因白天家长不在家无法上网课的同学单独辅导。汤老师说:“这场疫情虽然隔离了我和学生,但无法隔离我对学生的责任,对学生的爱!”</p> <p> 青年教师黄思成不仅担任全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在疫情期间还接到沙市教育局安排的全区中小学鬼步舞以及小学水平阶段教学任务。她在文中写道:“面对鬼步舞这项对我来说全新的舞种,我内心有些彷徨,在万分纠结之后我决定接受这项挑战,自从鬼步舞视频第一期推出以来,很多学生投入到鬼步舞这项运动当中,让我备受鼓舞。这是让我内心从抵触到热爱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学校的“空中课堂”中她根据不同类别的特殊学生特殊情况出发,开设了一系列室内体育视频,让学生在家也能锻炼身体。但是实施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她文中记录着:“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教学方式的改变,也确实遇到了很多的困难。在盲班的课堂中,只能通过语音描述教学的动作过程,经常会发生学生将一个动作错误的理解为另一个动作的情况,怎么办?寻求家长的帮助。纠正动作学生家长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弥补了很多特殊学生网络教学的不足。”黄思成老师感叹:“在此次疫情中,不光是学生,身为老师的我也学到了很多平时无法得到的宝贵经验。”</p> <p> 高三班主任何新老师每天除了为学生们准备详细系统的网络授课内容以满足考试之需外,还做好学生疫情期间高考前的心理疏导工作,特别是像小玲这样有过失败经历的复读生,不断为她加油打气,安抚她焦躁的情绪。他在文中有这样一段:“小玲平时热爱学习,各学科都希望能力争上游,但是数学却是她最大的短板,但她并不气馁,立志把数学成绩赶上来。作为她的数学老师,从开始带她那一刻起,我便与她达成协议,不管她在数学上遇到任何难题,随时都可以找我解决。疫情发生后,虽然不能到校向老师当面请教问题,但是也丝毫未能阻挡她爱学习的热情,多次通过微信向我请教问题,我不厌其烦为她讲解每一道题,不管多晚收到她的消息,我都第一时间回复,文字解释不了就发微课讲解视频,视频还看不明白就直接和她微信视频通过手语交流,确保她能弄懂每个难题。有时候一讨论就不知不觉到了深夜。尽管如此,她每天都会问我一次何时开学,何时考试。从她急切的语言里,我读出了她对学校生活的向往,对学习的深度热爱,对知识的极度渴求。我在安抚她焦虑的同时还告诉她一定踏踏实实完成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这样疫情结束后的高考才会顺利。”</p> <p> 盲班的陈源芳没有被丰满的理想冲昏头脑,也没有被骨感的现实击败。陈老师在《我的第一次“直播”》中详细描写了第一节网课的尴尬后,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现在盲班的孩子们不再是等着老师来讲,而是提前将自己收集的相关资料发到学习群里大家分享。</p> <p> 聋七班的吴志慧老师在《一场疫情让我们有了“度”》一文中用具体事例阐述了:班主任与科任老师交流辅导学生有深度;老师与家长之间互相沟通有温度;家长与孩子之间,孩子与孩子交流更有默契度。</p> <p> 赵格老师近两个月的网络授课,从最开始的懵懂,到慢慢摸索实践,再到现在逐步熟练,总结了很多感悟。完成的《家校合作用心关爱特殊孩子成长——网络教学感悟》一文中谈到:首先网络教学要结合班级实际,多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方式。还要考虑到网络教学要的可操作性,让家校合作共助学生成长。</p> <p> 在这次活动中评委们认真阅读每一篇文章为每一位教师而感动,邹莉、董燕、魏艳丽、徐韵恬、赵格等五位教师的征文脱颖而出被评为一等奖。网络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不管是老师还是学生,我们都在慢慢地去适应,沙市特校秉持“博爱奉献”的教育精神,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点亮每一个教育微光,我们坚信,微光聚爱,终将照亮特校学生心灵、驱赶人间阴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