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兰奶奶的草帽》绘本分析和阅读思考

全会耶🍡

<p>一、绘本内容分析</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玉兰奶奶的草帽》讲述了一位老奶奶弄丢了孙子送的草帽,在梦境中寻找草帽时遇到了一直小怪兽,小怪兽把她变回了小女孩,他们一起经历了一段奇妙的旅程,当她醒来时,孙子就在她的床边,准备带她一起去旅行。</p><p> (一)图片分析</p><p> 1.&nbsp;画面艺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绘本采取布艺拼贴和绘画结合的方式,为读者呈现出极具立体感的画面。总的来说,画面大背景基本采取绘画的方式,人物的衣帽都用布贴画,画面上的点缀和细节巧妙地结合布贴画和绘画,给人一种真实的场景感,仿佛真的置身于奶奶的卧室中或是大海边。</p><p><br></p> <p>  2.人物造型</p><p> 老奶奶的造型勾画的比较圆润,矮矮的、胖胖的身子,大大的脑袋,以及找不到帽子时摸摸头、着急地往外走的神态动作,都呈现出一个可爱、亲切的老人形象。</p><p> 当老奶奶变回小女孩时,裙子的颜色没有变,但是画面中小女孩的形象在视觉上却比老奶奶显得更高挑。纤瘦的身材、轻盈的步伐与佝偻的老奶奶形成鲜明的对比,刻画出一个活泼可爱充满生机的小姑娘形象。也让人不禁感慨生命从旺盛走向衰败的过程。</p><p>怪兽在脑海中应该是尖牙利齿、张牙舞爪的可怕形象,可是这只怪兽以圆弧形为轮廓,大大圆圆的眼睛,嘴角上扬露出一排整齐的牙齿,给人一种可爱、亲和感。</p> <p>  3.跨页手法</p><p> 多数画面运用了大跨页,跨页水平线的曲直程度传递出不同的氛围。比如小玉兰和怪兽坐在一起看着海面时,画面的线条呈平直状,云和海浪细长而深远,营造出风平浪静的意境,给人静谧祥和的感觉。下一页的跨页水平线瞬间弯曲扭转,包括人物形象的线条也呈现出夸张的扭曲状,刻画出鲨鱼出现惊涛骇浪的感觉,营造了惊悚危急的氛围。但是仔细看怪兽的表情细节确是轻松调皮的样子,与惊险的氛围形成了一个反差,暗示着梦境里的危险都是虚的。</p> <p>1.呈现方式</p><p> 绘本的文字和图像在同一页面呈现,叙事的文字较少、字体小,融入在画面中,作为画面的辅助。画面中怪兽的语气词“O~lulu~”呈现的别具特色。当怪兽在何奶奶对话时,“O~lulu~”从怪兽的嘴巴里传出,字体由小变大由浅变深,仿佛他随意自言自语的话向远处传去。</p> <p>  当怪兽使用魔法的时候,“O~lulu~”在小女孩以及怪兽的手指周围散发开来,仿佛四射的光芒,传递出魔法带来的惊艳效果。</p><p>当怪兽和小女孩遇到鲨鱼从海上飞起来时,“O~lulu~”也跟着天旋地转,增强了图像视觉之外的感受联想,仿佛让人置身其中,听到了怪兽和小女孩的尖叫声。</p> <p>2.文字内涵</p><p> 绘本中有些深层的含义光看画面时或许无法感知,但当细细品读文字时,就能够品读出玉兰奶奶从头到尾的情绪变化。在最开始的文字叙述中,“……每天都戴”、“小孙孙……买的礼物”、“挂在一抬头就能看见的地方”,这些写实的文字都体现出老奶奶对帽子的喜爱程度,也为后面找不到帽子时的焦急做了铺垫。在梦境中寻找草帽的过程中也重复出现“这是小孙孙送给我的礼物”,可见草帽如此重要是因为背后未出现过的小孙子,暗示着老奶奶对小孙子的疼爱和想念之情。</p><p>当老奶奶变成小女孩时,可以看到她的语言频繁出现“太好了”、“哇,太棒了”等发自内心的感叹,说明她此时的心情非常轻松愉快。“我也很想去旅行”、“我还没坐过船”、“我还不知道大海有这么大”等表达也反衬出虽然这是个穿着时髦的奶奶,但她是一个一直一个人住在小镇上的孤独的奶奶,活了很久却也依然有很多很多事没来得及、没有机会去做。</p><p> 当魔法消失,年轻的模样不复存在时,玉兰奶奶没有失落,而是说“这可不行,我必须拿回我的草帽”,依然是一心想要取回那顶帽子,在爬梯子时,“要是小孙孙在就好了”,可见玉兰奶奶内心最深处想要的依然是子孙的爱和陪伴。</p> <p>二、绘本价值与幼儿经验分析</p><p> 1.文学价值</p><p> 该绘本以梦境贯穿,用夸张和虚拟的手法搭建了想象与创造的平台。比如帽子竟然挂在了月亮上,梯子竟能直直地升到天上,月亮竟能飞快变圆……这些绘本内容都能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想象和创造体验。《指南》中指出要在阅读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和创造能力,看到老奶奶搭梯子的画面时,我就想起跟孩子们一起看《月亮的味道》时,他们也说搭个梯子就能尝到月亮的味道了。对于本班幼儿来说,当他们遇到充满想象力的绘本时,他们就会沉浸其中,也任由自己天马行空。但是有时他们也会分不清想象和现实,比如在一起看《子儿吐吐》、《1只小猪和100只狼》时,他们就会误把主人公的想象当作现实发生的事。所以,我们可以借助绘本在保护孩子想象力的同时,也可发展他们的质疑能力。</p><p> 2.艺术价值</p><p> 绘本中的绘画艺术在绘本和阅读中承载着重要的美学价值,能让幼儿在欣赏中进行审美体验,在模仿中进行创造学习。《玉兰奶奶的草帽》中采用的布贴画是中国传统民间常见的手工艺术之一。《指南》中指出要让幼儿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接触多种艺术作品,来丰富他的审美体验。布贴画在绘本中比较少见,因此这种新颖的艺术形式能够吸引孩子。对于我们班的孩子来说,在上学期开展的《时尚新柯桥》主题中,认识了各种各样的布,也尝试过布贴画。然而在主题开展中,由于我们班两位老师都是非柯桥人,对布也不是很了解,给孩子的经验可能并不全面。通过这一绘本,我们可以在宅家期间利用班里80%以上家长工作与布相关的资源,让幼儿充分体验布贴画、布艺,在玩的过程中,对布有更深入的认识。</p><p> 3.社会价值</p><p> 绘本中的社会核心价值便是对祖辈的“爱和陪伴”,指向《指南》中关心和尊重他人这一目标。另外,绘本中老人变年轻人的逆生长魔法也暗含着生长发育逐渐衰败的生命教育。对于本班幼儿来说,中班上《我和祖辈》对祖辈做过一些调查,但当问到想送祖辈什么礼物,孩子会脱口而出送一个“奥特曼”、送一辆“小汽车”,而调查祖辈的心愿时,却都是“希望孩子平平安安”……在自我中心的阶段,孩子们更多时候他们都把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给予的爱认为是一件理所当然的事,对于祖辈的衰老也觉得是正常的或是从没在意过。最近孩子都在家,许多父母复工,都是祖辈在陪伴孩子。因此可以借助这本绘本生发系列课程,培养孩子的移情能力,懂得关爱祖辈。</p> <p>三、课程设想</p><p>(一)家中互动及回园提升路径</p> <p>(二)给家长的建议</p><p>1.文学表现“故事大王”</p><p>①重点引导幼儿感受玉兰奶奶的情绪变化,追问理由,让孩子形成同理心。</p><p>②引导幼儿在阅读过程中能够联系生活实际,对自己祖辈的小时候以及祖辈的心理需求</p><p>也产生好奇。</p><p>③可以结合之前的儿童诗经验,让孩子把绘本中或唯美或夸张、虚拟的意境创作成儿童诗。</p><p>④与同类绘本比较,引导幼儿分清梦境与现实。</p><p>2.艺术体验“布艺”</p><p>①利用自家的布资源,为孩子提供多种多样的布,不用刻意让孩子记住布的名称,让他在体验布贴画的过程中有丰富的感官体验,根据他的兴趣点慢慢充实他对布文化的认识。</p><p>②从裁剪到缝制,可以从最简单、最基础的、最好处理的布料和成品开始,以培养兴趣为主,多鼓励孩子。</p><p>3.社会情感“我和祖辈”</p><p>①家长要做到尊重长辈,因为幼儿主要通过复制和模仿促进道德心理发展,所以家长要为幼儿移情指向性的发展提供积极的家庭背景。</p><p>②平时习惯了包办代替,现在可以尝试放手,让幼儿体验祖辈的辛勤劳作和一个人时的孤独,这样才可能理解祖辈深层次的需要,提升他的同情心。</p><p>③引导孩子知道为别人做事/送别人礼物应该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做/送对方喜欢的,因此也建议祖辈说说自己的心愿,让孩子明白祖辈的需求。</p><p style="text-align: right;">朱琼哲</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3.12</p><p><br></p>

绘本

祖辈

怪兽

幼儿

画面

孩子

老奶奶

奶奶

草帽

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