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属农场知青的珍贵史料

严国基

<p>上海42万多人的第二故乡——上海原市属18家国营农场,已在时间的长河中经过改制重组,不复存在了。但那片天、那块地、那些往事,依然令这些当年的农场知青情结深深。</p><p><br></p> <p>《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史册,在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指导帮助下,在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同仁齐心努力下,在各农场知青联络员支持配合下,以及广大农场知青热情关心下,经过约二年的时间,即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预计今年6、7月份发行)</p><p><br></p> <p>右:上海市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阮显忠</p><p>左:知识青年历史文化丛书编委刘宏海</p><p>(指导帮助《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编辑工作)。</p> <p>《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部分编委会合影(2020.4.10)</p><p>前排右四:李凤吾主编</p><p>前排右三:王贵林执行主编</p> <p>  《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以下简称老照片),是由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组织发起,它是上海知青老照片系列影像资料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老照片指1989年底前的上海市属农场知青照片。</p> <p>上海农场知青网、农场知青网(上海)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凤吾担任了老照片史册主编,王贵林任执行主编。并成立了编委会和若干专业组。为了要留下上海农场知青珍贵的历史资料,经过层层发动、严格筛选、不断完善、反复修改、终于成册,这些老照片较完整地反映了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生活工作学习的真实情况,为历史留下了一份宝贵的史料 。</p> <p>(2018.7.28编委会第一次工作会议)</p> <p>在编辑老照片这本史册的过程中,得到了广大知青朋友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在征集、编辑老照片的过程中,志愿者们无私奉献、乐于奉献,感人故事层出不穷。</p> <p>(无私奉献的志愿者)</p> <p>《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共收录了1300张老照片,画册厚达430页,这是由288位原农场知青提供,涵盖18家上海市属农场,涉及成千上万的农场知青人。这是一部有较高观赏、纪念和收藏价值的史料性文献。本篇试图通过追忆18家农场的过去概况,以慰上海市属农场知青朋友们,为上海市属农场知青老照片的将要出版欢呼叫好!</p> <p>知青老照片除了总序、序、前言、农场简介及后记外共分九个章节。</p> <p>第一章节</p> <p>第二章节</p> <p>第三章节</p> <p>第四章节</p> <p>第五章节</p> <p>第六章节</p> <p>第七章节</p> <p>第八章节</p> <p>第九章节</p> <p>农场老照片/作者:严国基</p><p><br></p><p>农场老照片</p><p>闻香老白酒</p><p>崇明生态岛</p><p>今朝灿烂天</p><p><br></p><p>农场老照片</p><p>飘来芦花情</p><p>奉贤南汇美</p><p>总也看不够</p><p><br></p><p>农场老照片</p><p>刻着芬华诗</p><p>海丰广阔地</p><p>洒落汗和泪</p><p><br></p><p>农场老照片</p><p>结下黄山恋</p><p>茶林香四方</p><p>心祭英雄墓</p><p><br></p><p>农场老照片</p><p>山坡见牛羊</p><p>炼江养牧场</p><p>寄托情与爱</p><p><br></p><p>农场老照片</p><p>有咱青春史</p><p>当年学生娃</p><p>而今步老年</p><p><br></p><p>农场老照片</p><p>已成历史册</p><p>你我知青情</p><p>终身亦难忘</p><p><br></p><p>——祝贺上海市属农场知青老照片即将出版</p><p><br></p> <p>封面</p> <p>上海市属农场的部分概况</p><p><br></p><p>上海的国营农场都是在20世纪50-60年代围垦滩涂创建的。最早的是在1954年9月,在当时的奉贤县和南汇县海边建立了奉贤农场(五四农场)。</p><p>1960年,为了克服当时上海和全国遭遇严重经济困难时期造成的农副食品供应短缺,中共上海市委和市人民委员会,作出了围垦本市海滩荒地,建立城市主要副食品生产基地的决定。成立了上海市围垦总指挥部,组成了以工人、店员、机关干部、知识青年、居民和学生共同参加的围垦大军,奔赴崇明岛、长兴岛、奉贤和南汇县等江海滩涂,投入了围垦造田的创业战斗,建起了一批国营农牧场,奠定了上海农垦事业的基础。</p><p>几十年来,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市各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几代农垦干部职工的艰苦创业,辛勤劳动,开拓奋进,上海农垦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农场经济由单一的农业经济发展成为农工商综合经营,昔日滩涂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新型城镇,农场职工生活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各农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了丰硕成果。</p><p>1966年底,上海农垦职工(指待业知青和复员退伍军人等)有57175人。国家为解决上海市区大批知识青年就业安置,1968年实施了对应届初、高中毕业生上山下乡政策,市属国营农场作为安置市区知青上山下乡的基地,从1968年开始逐年安置市区知青到农场工作,至1978年底,上海农垦各场先后安置市区知青达368778余人。1975年~1978年,各场还按照市里规定,接受了一部分进行劳动考察的对象,其人数规定为当年各场安置知青人数的1~2%,考察三年后,符合条件的才能吸收为农场正式职工。</p> <p>上海市属十八家农场的由来概况</p> <p>1/ 跃进农场</p><p>跃进农场位于崇明岛西北端,总面积20平方公里,可耕地16956亩。</p><p>跃进农场原是新安沙,1960年9月,上海市黄浦区、吴淞区、高教局三个单位围垦,筑江堤13公里,建造了吴淞水间,围地19134亩,1961年1月,先后成立了吴淞.黄浦、高教三个畜牧场,1963年10月三场合并,建立了上海市新安沙农场,1964年秋冬,农场又围垦新安沙的延伸部分一一跃进沙9600亩,1966年10月更名为上海市跃进农场。从1962年10月~1966年10月,先后从市区和川沙、松江、宝山三县招收了3000余知识青年和下放工人、少量青年农民。1968年后累计接收市区初高中毕业生21043人。</p> <p>2/ 新海农场</p><p>新海农场位于崇明岛的西北部,全场面积37平方公里,可耕地32479亩。新海农场原为开沙,于1948年涨成,1951-1958年,附近民自发套圩5次,1958年崇明县委统战部组织工商业者在开沙围地兴办新海畜牧场,1959年经上海市人民委员会批准围垦开沙,来自崇明各个公社共1万余人参加围垦,历时半年建立国营崇明县新海农场。职工主要是人民公社社员。1961年起,陆续接收上海市社会青年和知识青年,1963年7月,农场改隶上海市农垦局,更名为上海市新海农场,1966年至1967年间,曾称向阳农场,1968年7月恢复为上海市新海农场。1990年全场总人口13242人,固定职工8895人,其中,上海知识青年占73%。</p> <p>新海农场四连老照片</p> <p>3/ 红星农场</p><p>红星农场位于崇明岛西北部合隆沙西端,总面积为19.46平方公里,可耕地12680亩。1990年红星农场总人口7507人,职工5719人。</p><p>红星农场原系芦苇滩涂,名日“大同沙”。1960年9月由上海市普陀区组织干部、职工围垦。1961年4月建立普陀区畜牧场,1963年更名为洪西农场,同年12月与1965年3月,长宁区畜牧场第八生产队、卢湾区畜牧场第五生产队和新海农场3个生产队先后划给洪西农场,1966年秋改为红星农场。</p><p><br></p> <p>4/ 长征农场</p><p>长征位于崇明岛北沿公路中北部,总面积23.2平方公里,可耕地19225亩。1990年农场总人口8488人,职工6134人。</p><p>长征农场前身为合隆沙。1960年9月,由上海市长宁、徐汇、卢湾三个区围垦。1961年4月,分别建立畜牧场,1963年11月,合并为合隆沙农场,1966年秋,改名为上海市长征农场。1970年起,农场开始办工业,先后办起了18个场办工厂(其中2个联办厂),7个队办厂。1973年成为自1968年大批知青进场后,上海农垦第一家扭亏为盈的农场。</p> <p>长征农场21连女知青</p> <p>5/ 东风农场</p><p>东风农场1960年2月建场。于上海市崇明岛北沿西部,原称东平农场,1965年10月更名东风农场,面积27.3平方公里,可耕地23647亩。1990年农场总人口13741人,职工10521人。</p><p>60年代以农业为主,兼营牧、副业,1970年起逐步发展场办工业。1979年曾获国务院农垦部嘉奖。1976年该场无线电厂试制成功“786”地震仪触发器,为我国科技事业填补了一项空白。</p><p>1978年,农场扭转了连续亏损18年的局面,当年荣获“上海市先进农场”、“上海市农业先进集体”,1979年被评为“全国农垦系统红旗单位”、“上海市模范单位”。</p> <p>6/长江农场</p><p>长江农场位于崇明岛北沿中部,从1959-1989年先后经历五次围垦,1990年总面积43平方公里,耕地总面积33487亩,总人口19854人,其中,固定职工10895人,85%以上是上海知识青年,是崇明8个市国营农场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p><p>长江农场土地原是东平沙一部分和百万沙一部分。1961年4月,经过围垦先后成立静安区、南市区和市工业机关三个畜牧场。1963年,市农垦局建立后,三个畜牧场合并为百万沙农场。1965年5月,东平农场的东半部一二大队和三大队的部分生产队划给百万沙农场。1966年11月2日,曾名东方红农场,1972年1月,改为长江农场。</p><p>1990年,共有82个基层单位。经过30年的努力,长江农场建设成为一个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服各综合经营的企业。</p> <p>(1974年8月长江农场文艺小分队下连队慰问演出)</p> <p>7/ 前进农场</p><p>前进农场位于崇明中部北沿。前进农场50年代起涨。1961年,上海市轻工业局到崇明围海造田创建畜牧场,翌年,上海市基本建设委员会又在轻工畜牧场东侧围垦,建立建委畜牧场。1963年10月,两场合并建立大新沙农场。1966年10月改名前进农场,面积24.12平方公里。1990年农业有3个分场,工业有18个场办厂,总人口7498人,职工6426人,上海知识青年占95%以上。</p> <p>8/ 前哨农场</p><p>前哨农场前身为东旺沙,1966年1月建场,位于崇明岛最东端,面积19平方公里,可耕地14730亩。农场总人口4350人,职工3661人,90%以上是上海知青。</p><p> 1977年1月,上海知青先后7次登沙围垦,共筑堤27.9公里,完成土方147.2万,围垦土地27800亩。至1990年全场有24个家庭农场、3个知青大队、1个苗圃、1个农机管理站、13个场办工厂和养猪场、养鸡场等单位。</p> <p>9/ 前卫农场</p><p>前卫农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吴淞口外的长兴岛上。1958年冬,为建立副食品生产基地,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在岛的中部,上海市虹口区在岛的东部,华东电业管理局在岛的沿海东南部、上海市物资局、上海市外贸局在岛的西部(后与农民围地调换到东部,上海市商业一局、上海市商业二局在岛的中部围垦海滩,创建农牧场。1963年,归属于上海市农垦局后,虹口区畜牧场、华东电业管理局农场和物资局长兴岛农场、外贸局长兴岛农场、商业一局长兴岛农场合并为上海虹口区畜牧场;1964年,虹口区畜牧场和商业二局农场(又名三高农场)合并为三高农场;1966年,上海市三高农场和上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农场(又名金带沙农场)合并为前卫农场。面积13.1平方公里,可耕地1.1万亩。至1990年,农场总人口7250人,上海知青占85%以上。</p> <p>前卫农场领导班子合影</p> <p>10/ 朝阳农场</p><p>朝阳农场位于原南汇区境内东北部,1990年总面积10.67平方公里,可耕地8235亩亩,总人口3154人,固定职工2183人,上海知识青年504人,占23.1%。</p><p>朝阳农场原是东海农场北片划出的12个连队,4518亩土地,1974年筹建农场,1975年9月30日正式成立,定为朝阳农场。1977~1988年,在朝阳农场外滩涂分六期围海造地,耕地面积增加近1倍。1984年8月,朝阳农场并入东海农场,撤销原场建制,改为东海农场朝阳地区,1985年1月,成立朝阳实业公司,隶属东海农场。1988年7月,恢复朝阳农场建制,与朝阳实业公司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现管辖农业单位7个、工业单位11个、其他直属基层单位10个,共27个。</p> <p>11/ 东海农场</p><p>东海农场,前身为上海市南汇县机耕农场,建于1960年3月5日,隶属原南汇县。1963年12月,划归上海市农垦局管辖,改名为东海农场。1967年初,改名为红卫农场,1968年恢复原名。东海农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可耕地9384亩。1990年总人口6243人,固定职工4196人。其中,上海知识青年1112人,占26.5%。</p><p>东海农场建场后,曾经过三次划分,一次合并。1973年底,将杭州湾北岸(南滩)2个生产队的238亩和2个队外面(1973年市围垦)的170亩土地,共4158亩划给五七农场今芦潮港农场);1974年10月,又将插网港以北至清家泓的11个生产队、1个工程队,546亩土地划给朝阳农场。1984年8月,朝阳农场并东海农场,改名为东海农场朝阳地区。1985年1月,成立朝阳实业公司,隶属于东海农场。1988年4月,朝阳实业公司与东海农场分开恢复朝阳农场建制。</p> <p>12/ 芦潮港农场</p><p>芦潮港农场由原属五四农场的8个生产队和原属东海农场2个生产队合并筹建起来的。于1973年12月定名为五七农场,1981年5月改名为芦潮港农场。农场位于上海市原南汇区西南端。全场总面积9.4平方公里,1989年,全场土地总面积为13650亩,其中耕地7015亩。建场初,有固定职工3602人,1977年为8063人,1990年底为2863人,其中,知识青年739人。1973年至次年1月,从市围垦办公室统一组织围垦中划分出1769.5亩给芦潮港农场。1974年冬,农场自己组织职工围垦了400亩,形成了1990年芦潮港农场的规模。</p> <p>13/ 五四农场</p><p>五四农场位于原奉贤县东南的杭州湾畔。创建于1954年,曾名奉贤农场、国营奉贤机械农场、海滨农场。1963年10月,上海市农垦局正式决定,以创建年份命名为“五四农场”。</p><p>五四农场经过五次围垦扩场,多次划并。1974年1月,划出8个大队,7092亩土地,3571人建立上海市五七农场(后改名芦潮港农场)后,由原跨南汇、奉贤两县沿海境地变为纯属奉贤县境内。总面积为28.15平方公里,可耕地17792亩。1990年五四农场总人口1094人,职工6998人,其中,上海知识青年2034人,占29.1%。设农业和工业两个公司,分别管辖52个家庭农场、6个畜牧水产单位、2个果园队和25个场办工厂。</p> <p>14/ 燎原农场</p><p>燎原农场1974年6月成立,位于上海市原奉贤区境内东南沿海,1990年总面积为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900亩,人口4688人,职工3161人,知识青年598人,占</p><p>34%。</p><p>1974年2月筹建农场,6月正式成立,因西有星火农场,取“星火燎原”之意,定名为燎原农场。燎原农场土地有两部分组成,东南部是1973年冬围垦的新垦区。西北部1974年1月从星火农场划出青年河以东6个农业队、1个砖瓦厂、1个机耕地的土地。农场下属31个单位。</p> <p>15/ 星火农场</p><p>星火农场创建于1959年6月,由奉贤县人民委员会组织围海造田建场,9月定名为奉贤县海滨农场,1961年4月,与奉贤农场(后改名五四农场)合并,称奉贤海滨农场。1963年3月,又以原场界两场分开。同年4月,闵行区畜牧场并入海滨农场。1966年7月,改名为星火农场。1973年冬,在农场外海涂进行了扩围,造田11171亩。同年,将青年河以东的近2万亩土地划给新建的燎原农场。</p><p>星火农场位于上海市奉贤区境内,位于杭州湾畔。1990年占地面积21.26平方公里,可耕田20020亩。人口10193人,固定职工6616人,40%是上海市区知识青年。</p> <p>16/ 黄山茶林场</p><p>上海市黄山茶林场位于皖南山区黄山脚下,黄山市黄山区谭家桥乡境内,临近旅游胜地黄山风景区。前身是安徽省地方国营黄山茶林场,建于1955年,隶属安徽省公安厅。1965年10月,移交给上海市管理,上海付出300万元。是年12月,建立了上海市黄山茶林场,隶属于上海市农垦局。1966年12月,经安徽省和上海市协商,把原从黄山茶林场划出的部分土地建立的安徽黄山林场,又划给上海,改名为上海市黄山林场。1968年8月,上海市黄山茶林场与上海市黄山林场合并,仍称上海市黄山茶林场。共有土地约9.5万亩,其中,茶园面积4180亩,职工6400人,上海知青占90%以上。</p><p><br></p> <p>17/ 练江牧场</p><p>练江牧场地处皖南山区,位于以产歙砚徽墨闻名天下的歙县境内,东临练江,西望黄山,是一片临山傍水的丘陵地带。以当地水系练江命名。</p><p>练江牧场始建于1966年3月,原是安徽省徽州农场,1965年底撤销,为建立上海市“三线”奶牛乳品生产基地,1966年3月,从市郊农场和牛奶公司抽调干都工人70余人在虹口区、闸北区招收社会青年839人,与原留场20多名干部,建立了上海市练江牧场,先建立了4个农业队和1个畜牧队,调进奶牛197头,年底固定职工926人,总人口1019人。隶属于上海市牛奶公司,1974年改隶属于上海市农场局。“文革”期间,安置了大批城市知识青年,又建立了3个农业队和一些场直属单位,1978年职工人数达到3500人。1971年至1978年,大批知青来场,共计3774名。</p><p>全场有土地4300亩,耕地2385亩,水面积100亩。</p> <p>18/ 海丰农场</p><p>海丰农场建于1973年3月,原是上海市劳改局所属上海农场一部分,即元华分场(含现在的新华管区)、下明分场,隆丰和安丰两地区、盐场以及未围南盐场草荡。从1973年3月~1975年3月,上海农场将上述地域分三次划给海丰,土地总面积为182275亩。其中,元华分场、下明分场、隆丰和安丰两地区构成了海丰的老垦区,土地面积为11405亩。</p><p>1975年,上海市在江苏盐城地区配合下,从老垦区向东围黄海滩涂24.2万亩。其中2.2万多亩划给江苏大丰县,4.6万亩划给上海农场其余17余万亩归属海丰,构成了海丰农场的新垦区。1980年,将下明分场划给上海农场,老垦区面积减少4万亩。至1990年,海丰农</p><p>场新老垦区共有土地36.06万亩。</p><p>海丰农场地处江苏省大丰县境内东部黄海边。</p><p>海丰农场职工大部分来自上海市的初高中毕业生,到1980年,农场共有职工33649人,是年年底知青和郊县来的职工全部迁到郊县农场,留下二三千人都是从市区、当地和外地调入的干部、技术人员和及其家属子女。1982年,从新疆农垦系统转到海丰农场上海支疆青年9715人,1987年起,部分新疆上海知识青年转移到郊县农场。1990年全场有职工7284人。</p> <p>(备注:海丰农场前身是上海农场的一个分场。上海农场因为在江苏省大丰县,当年知青称其为大丰农场。)</p> <p>注:文字资料部分选自《上海农垦志》、上海农场知青网等有关资料。照片部分选自《上海市属农场知青老照片》等</p> <p><b style="font-size: 20px;"> 预订信息:</b></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摘录“预订通知”主要内容)</span></p><p><br></p><p>《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史册,在上海知识青年历史文化研究会指导帮助下,在编委会和编辑部全体同仁及各农场知青联络员齐心努力下,即将由上海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了。(定价约288元,预计在今年6、7月份发行)</p><p><br></p><p>《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征集并且精选收录了1989年底前的上海市属农场知青工作、生活、学习等方面的老照片,共收录了1300余张老照片,精装本画册厚达430页;这是一部有较高观赏、纪念和收藏价值的史料性文献,将被许多有关的图书馆和档案馆收藏。</p> <p>《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编委会已成立《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征订发行小组,即日起开展预订工作,发行组:</p><p>蔡超英:手机号13391151889</p><p>陈 战:手机号13651849035</p><p>负责具体联络。</p><p>1、即日起至2020年5月5日前预订预付款的人,《知青老照片》史册以130元/册的优惠价(包含本市快递费)提供,可通过你熟悉的各农场知青召集人(联络人),用支付宝或微信红包形式预付款,同时将你的姓名、快递地址及手机(电话)号码发至预收款人。如有什么疑问,可以发Email至619997944@qq.com邮箱,发行组将在24 小时内答复。在画册印刷装订交货后,发行组将用快递发送至各位预订人确定的地址。</p> <p>2、没有在2020年5月5日前预订,但需要购买的人,可以在史册发行仪式上,以150元/册的内部价现场购买。发行仪式的具体日期将另行通知,请大家及时关注上海农场知青网公众号。</p> <p>3、本次接受预订款以及预订者姓名地址手机(电话)信息的知青活动召集人(联络员)名单如下:</p><p><br></p><p>李凤吾,王贵林,李玉棠,李亚飞,包纯福,吴树鸿,蔡超英,陆华祥,陈战,束有为,洪镇青,严伟珉,俞荣斐,严国基,孙佟君,梅国华,刘建民,徐良正,丁文安,姚凤英,杜爱月,潘文莲,章德祥,朱琪,徐静芳,何玉明,刘建民,温文沛,朱建强,朱兆麟,徐祖威,令悟聪,严嘉德。</p><p><br></p><p>《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编委会发行组</p><p><br></p><p>2020年4月15 日</p> <p>这是一本上海市属农场知青的珍贵史料。上海市属农场知青老照片,笔者认为可能是绝版,以后再也不会出类同的史册了。参加编委会的人员基本上都是年龄在七十岁上下的老年人,都是志愿者,无私奉献者。</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上海市属农场知青朋友们:《知青老照片——上海知青在市属农场》史册肯定有你所属的农场照片;或许也有你所在连队(单位)的照片;惊喜的话,说不定有你认识的场友甚至你本人的照片。</b></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答案尽在史册里……。</b></p><p><br></p> <p>这是一本<b style="font-size: 20px;">上海市属农场知青的珍贵史料</b>。</p><p>上海市属农场知青老照片是一幕我们这代人经历中的青春年华回放,也是一道刻在我们这代人脑海里的难忘岁月记忆。</p><p>回放产生怀念,记忆足以珍贵。祝愿我们这代人青春不老,幸福常在!人生苦短,友情永恒!</p> <p>向关心、支持、帮助这本史册出版的所有单位团体和个人表示由衷的感谢!</p> <p>感谢李凤吾、王贵林等老师对美篇的指导帮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