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潘思生带领他的团队一年做了近200台手术,收到病人送来的旌旗十多面。他说:“只有做一名纯粹的医生,不忘治病救人之初心,设身处地站在患者角度,完全地为患者考虑,才能使精神变得纯粹、收获真正的成就感。”28年里,他正是把这种纯粹幻化成无瑕的爱心与真情,一次又一次地以最大的努力为患者解除病痛,给患者心灵慰藉。</h1><p><br></p> <h1>潘思生,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副主任医师,现任分宜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副主任,江西省整合医学会委员,江西省创新医学会普外科精准学会委员,曾先后在江西省医学院附属一院、江西省人民医院、上海华山医院进修深造。</h1> <h1><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他从医28年,醉心于治病救人,从阑尾炎、腹股沟疝、大隐静脉曲张等手术的得心应手、驾轻就熟,到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胆囊息肉、胆囊结石,胃、十二指肠穿孔、阑尾炎等疾病的手到擒来、 游刃有余,到后来做乳腺、胃、结直肠肿瘤手术的不断成熟,再到现在的在腹腔镜下做腹股沟疝修补、胆总管切开取石、直肠癌根治等先进的微创手术。普外疾病患者经潘思生副主任之手都能取得最佳的治疗效果。</span></h1><p><br></p> 没有什么比成功的手术更具说服力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分宜县人民医院普外科</b>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h1><p><br></p> <h1>一、颈部疾病,如颈部损伤、甲状腺疾病等。</h1><h1>二、乳腺疾病,如乳腺癌、乳腺囊肿、乳腺脓肿、乳腺纤维瘤等。</h1><h1>三、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静脉曲张等。</h1><h1>四、腹壁疾病,如腹股沟疝、脐疝、切开疝等。</h1><h1>五、腹部急症,如外伤、腹膜炎、消化道出血等。</h1><h1>六、胃肠疾病,如胃穿孔、阑尾炎、肠梗阻、胃癌、结肠癌等。</h1><h1>七、肛管直肠疾病,如肛瘘、结直肠癌等。</h1><h1>八、肝胆胰脾疾病,如胆囊炎、胆道结石、胰腺炎、脾肿大等。</h1><p><br></p> <h1>潘思生带领他的团队一年做了近200台手术,收到病人送来的旌旗十多面,医生办公室墙面挂不下,只好平整地放在抽屉里。仅2020年初,他就成功新开展了全县首例腹腔镜下腹股沟斜疝修补术(TEP)、首例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术、首例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他每每看到病人送来的旌旗,就有一种特满足的成就感。</h1><p><br></p> “纯粹”指引梦想前进的方向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坚决杜绝不必要的检查</b> 潘思生对所经管的病人,在开检查之前,他会先和患者聊聊,了解和评估患者发生病变的危险因素有多少,与需要了解的相关疾病的各种指标,需要了解做手术的患者身体应对手术和麻醉时身体脏器所能承受的能力等方面去考虑。除了会开一些常规检查外,还会开一些针对个人疾病相关的一些特殊检查,而不是每个病人都要如此按部就班。对于症状已经非常典型的病人,他则采用更加快速的诊断程序明确诊断并进行治疗。</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该做的手术不做</b> 对于病人是否需要做手术,潘思生则会严格按照《普外疾病诊治指南》去执行,如病人所犯疾病是否达到手术指征,病人身体是否能承受麻醉与手术打击等,经过与病人及家属沟通及手术告知后,一般会尊重病人和家属的选择,全盘考虑最后决定是否做手术。</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拒绝收受病人红包</b> 从医28 年里,他也曾在物质需求和精神追求上摇摆过。但每当患者备受病痛之苦的情景映入眼帘,当年要做个好医生,做个纯粹治病救人的好大夫的初衷在潘思生心里变得愈发清晰。</h1><p><br></p> <h1>潘思生说:“常能遇到病人及家属在手术前给我送红包,但我态度坚决,拒绝收受。然而有些病人还比较难缠,考虑到病人担心医生不会尽心做手术,产生心理负担,我只好先收着,待手术完病人病情稳定后再返还给病人。这时,病人都会由衷地表示感谢,慢慢地在病人心里就有了很好的口碑”。一面面写着“手到病除、妙手回春”、“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感谢旌旗送到潘思生手中。</h1> <h1>他说,尽管医生诊疗行为都会受到医疗质量监控体系以及保险机构的监督,但他还有自己做人,做医生的准则,他只想以病人为中心,让患者对他的医疗技术和诊疗行为放心,只想做一个纯粹的医生,以患者的生命、健康、疾病为己任,不负病人,不负医生这个称号。他不但要求自己这样做,他还要求他的团队也这样做。</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这就是潘思生从医的风骨。</b></h1><p><br></p> 以诚待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以诚待人</b> 潘思生对待患者,问诊时絮絮叨叨,就像是在对待自己的孩子,耐心而仔细,又像是对待自己的父母,尊重而不失礼节。耐心地聆听患者的主诉,认真地给病人做体检;全面系统地分析和解释病情,合理优化地制定诊疗方案,甚至给予生活及饮食的调整和指导。这样,让每个病人都有一种“依靠”感,这恰恰也是医患之间相互信任的基石。</h1><p><br></p>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朋友之交</b> 为了方便患者及时联系到他,他将自己的微信号公布给大家,在下班之后,还放弃休息时间,只要有空就会第一时间回复手机上患者们的提问和咨询,</h1><p><br></p> <h1>“我追求纯粹、真实的东西。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应该是真诚、纯粹的,如果戴着面具或有很多目的,就容易产生矛盾。你是否真诚,95%的病人是能感觉得到的。”这是潘思生的肺腑之言。</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信任是成功的基础</b> 要知道医生不是神仙,医疗不是百分百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有的病人生性多疑,总怀疑医生有不轨目的,不愿做检查,不愿做手术,要求医生一定要把他的病治好。如果对医生的怀疑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即使医生有5%或者10%的不足,也会被放大。这对患者就医,对医生放开手脚治病都不利。医患相互信任其实很重要,相信医生,会增加患者的免疫力,也会更好地配合治疗,医生也会更有信心,病人恢复也就更快。</h1><p><br></p> <h1>“有时能治愈,大多是安慰”这是医生界流传的一句话。对于不能完全治愈的患者,潘医师也会陪他们一起面对失望、难过的情绪。会用病人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疾病、需求和期望值,以及医生能做到什么。</h1> <h1>最后用清代郑燮的《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来作为潘思生一个纯粹医生的真实写照。</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