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学生发展,教师先行;学校发展,教研先行。为了进一步提高我校数学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在研修网的支持和校领导的指导下,禹州市第四实验学校小学部数学组老师积极参与到“基于深度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行动研究”中。</p> <p> 2020年4月9日下午2点,我们在专家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数的运算”主题下加减乘除运算等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与贯通的教研活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研五环节</p><p> 第一环节是来自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小学数学教研室的贾福录老师,对于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实践与思考做微讲座。他在如何理解《课标》提出的运算能力,如何理解运算教学的“承重墙”与“隔断墙”,以及发展学生运算能力的实践探索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运算教学的关键是:探索算法、理解算理、感悟联系。数的意义、运算的意义是学生探索算法、理解算理的基础。并通过讲解案例《万以内数的认识》、《小数的初步认识》等来阐述在运算数学中让学生感悟运算方法之间的联系。</p> <p> 第二个环节是《20以内退位减法》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研究。分别由北京丰台纪家庙小学郭亚锋老师,郑州市管城区外国语牧歌小学刘方老师和漓江路小学童欣老师,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回民第二小学苏陶铃、王琦老师对本单位进行具体的说课。从指导思想中与理论依据。教学背景分析。单元教学总目标及重难点,分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教学设计特点六方面生动形象的进行说课。分析算法算理,重视学生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p> <p> 第三个环节是《运算定律》单元整体教学说课研究。分别由深圳市光明区光明小学周烨、谢泽暖老师,青海省西宁市城北区祁连路小学高洁、张桓滋老师进行具体分析。通过梳理不同版本教材,分析学生对运算定律的掌握程度,以枚举归纳为载体。构建教学模型,从算式到图形再到字母,使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引发猜想,验证猜想,归纳概括”的建模过程,形成模型思想、类比迁移、拓展应用的思维力。以运算意义为基础。建好运算律的承重墙。以方法结构为核心,打通运算定律的隔断墙。以感悟数学思想为目标,推动运算律学习向深度发展。</p> <p> 第四个环节是专家互动评课。贾福录老师朱凤书老师点评。吴正宪老师总评。点评中先指出了运算律教学存在的三个误区:1,在学习中对运算意义,运算顺序,解决问题的关注不够,会使学生学习出现僵化。2,重视规律的发现,不够重视运算律存在的道理。3,老师非常重视分配率和结合律的教学,忽视乘法交换律和加法交换律的教学。然后从《课标》角度分析的老师的做法,从课标的要求中两位老师提到了探索,了解运算律,会运用运算律。值得我们学习。最后综合退位减法和运算定律进行点评,重视运算方法的多样性,浅谈“承重墙”的核心问题,支撑学生学习的关键。</p> <p> 最后一个环节是线上交流互动。专家针对老师们在线上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针对于“承重墙”核心问题,对“破十法”,退一当十,数的意义过渡到数的运算,让我们认识到核心要素支撑着孩子们学习数的运算的承重墙。进一步对承重墙做出深度解释。</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研学成长中</p><p> 在专家的指导、老师们的交流中,四实验小学部数学老师们对“数的运算”领域有了更深入的认识。</p> <p> 结束2个多小时云教研活动后,四实验小学部数学老师们在交流群里纷纷展示了自己认真学习记录的笔记。并且规划整理的新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力争在以后的教研路上越走越远。</p><p><br></p> <p> 这次云教研活动的意义发挥到了极致,看得出大家对专家的指导以及说课老师的精彩分享都受益匪浅。</p><p><br></p><p> 在本期“深度学习”教学研讨活动中,我们看到了网络联研联教强大的跨区域功能,看到了未来教研的发展态势,看到了“数与代数”领域的课堂样态与趋势发展。四实验老师们将继续行走在“深度学习”课堂研讨的路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