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喀哒喀哒”中引人入胜——读绘本《喀哒喀哒喀哒》有感

全会耶🍡

<p>  阅读《喀哒喀哒喀哒》这个绘本的时候,让我想起了在开展《我是服装设计师》主题时,我们给孩子们买了一台儿童缝纫机,现在回想起来真是让人汗颜,机器买了,但因为要插电操作,考虑到孩子的安全问题,所以孩子们的尝试是寥寥无几,完全形同虚设。我们在引导孩子们了解做衣服的工具时,只是对设计师的百宝箱进行了认识。当时,孩子们的真正兴趣点也只是在手缝的基础上。看到今天的这个绘本后,反思当时我们为什么没有把这么符合主题实施的教学活动挖掘出来呢?</p><p> “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 “喀哒、喀哒喀哒、喀哒……” “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这多么诱惑人的节奏,多么让人想去玩玩的声音怎么会为让孩子们拒之门外呢?如何与孩子们共读这本富有魔力声音的图画书呢?如何让这个跟当下孩子不同代的脚踏式缝纫机产生共鸣呢?我们不防可以一起在“喀哒喀哒喀哒……”声中引人入胜,一起去观察、倾听、猜测、想象与表达吧!</p> <p>  导入环节可以播放 “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声音,让孩子们猜猜这是模拟什么的声音?结合封面,引出图中一个黑色的物件是什么?有的孩子或许已有经验,知道是一台老式的缝纫机。当然我们可以用直接的图片或视频给孩子们介绍一下脚踏式缝纫机的构造与操作的方法,再次播放缝纫机工作时的声音,激发孩子们的探究兴趣。</p><p> 接着让孩子们仔细观察封面,结合“喀哒喀哒喀哒……”的声音,猜想一下你觉得这本书会写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封面上小女孩那俏皮可爱又带有小邪恶的模样,可以让孩子们联想到很多的可能……眼尖的孩子还会发现封面上有一条线,这又是什么呢?在绘本阅读中,通过图像来猜测、想象绘本的故事内容是非常重要的。</p> <p>  观察扉页:让孩子们说说发现了什么?画上一个个小女孩的形象原来都是小女孩自己的涂鸦作品,紧扣故事内容。这样的涂鸦作品也让我们的孩子们可以联想到自己设身处地的感觉。 </p><p> 出示第一页,伴着成人的文字配音,让孩子们来找找都有哪些声音?找找时钟在哪里,发出了什么声音?为什么画了三辆摩托车?离我们最近的时候它发出的声音怎么样?最远的时候是怎么样的?书又发出了什么样的声音?在共读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来学一学这些有趣的声音。再看小女孩在干什么?睡觉的时候还听到了什么声音?一点点“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这声音真是让人着迷,伴随着小女孩睡觉与起床,这声音也伴随着她成长。</p> <p>  原来就是阿嬷的玩具发出的声音。图片中有那么多“喀哒喀哒”,可以让孩子们和小女孩一起随着阿嬷缝纫机的声音来唱出不同的节奏与音乐。因为这富有神奇魔力的声音实在是让人着迷。随着“喀哒喀哒”的歌声,来到阿嬷的房间,看到了什么?猜测一下阿嬷在干什么?原来是阿嬷要给小女孩做一个超级的大袋子。 </p><p> 图上除了蹲在缝纫机脚旁边的小女孩以外,数数图上还有几个小女孩?都表示了什么?这喀哒喀哒喀哒还给小女孩带来哪些快乐呢?有装星星的袋子、笔袋、小猫抱枕、小鱼跨包、漂亮的花裙子、可爱的小包包…… </p><p> 原来阿嬷的玩具这么厉害,这么神奇呀!如果是你的话,想不想玩玩这个神奇的玩具呢?答案一定是肯定的。再引导孩子观察图片,小女孩是怎么做的?为什么图上出现了四个小女孩?这又表示了什么意思呢?因为对阿嬷的大玩具有强烈的好奇,小女孩决定偷偷玩玩儿这个玩具。首先是偷偷躲在柜子后面观察旁有没有人会被发现,慢慢一步一步爬到书柜跟前,悄悄站起身挪到缝纫机边,围着大玩具观察,小女孩还真费了不少心思啊!这时可以引导孩子们角色转换: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候?当孩子们想偷偷摸摸玩的时候,当时的心理在这里是可以达成共鸣的。</p> <p>  读到这一页,可谓是书中的经典之处,最能引起孩子们阅读的情感共鸣。小女孩要开始玩了,我们也一起跟她玩一玩吧:咦!为什么踩不动?啊,可以动了!嗯……怎么又停不下来?这三句话一下就能感受到小女孩偷玩缝纫机时的各种心理变化。三张黑色的小图也正是三个步骤的解读。在这个环节,成人与孩子可以一起来合作游戏,把使尽全身力气还踩不动时的质疑,终于可以动了时的喜悦,停不下来时的惊慌……呈现出来,这样的互动是不是更能让孩子们的阅读感同身受呢。 </p><p> 正当小女孩大喊:“完蛋,线爆炸了”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同样的“爆炸”在这一页里又出现?现在是什么要“爆炸”了?阿嬷为什么要“爆炸”了?阿嬷和小女孩之间在说些什么?这时,成人与孩子之间的角色对话能帮孩子们更好地理解故事的内容。体会小女孩因为自己的闯祸而担惊受怕,阿嬷担心小女孩受伤时的情感流露,感受阿嬷给予小女孩的关心和浓浓的爱。</p> <p>  在接下来的环节中,这幅图是共读的关键点,仔细观察一下图上的字,满页节奏不同的喀哒喀哒: “喀哒喀哒喀哒不停地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哒哒哒……”不一样的喀哒声,有长有短,有连贯的,有停断的,这时我们可以让孩子们一起来试着说说满页每句的喀哒声,在这样的感染下能让听故事的孩子非常直观地预测到缝纫机慢慢出了问题,快要坏了。 </p><p> 观察图上的小女孩的表情与神态,孩子们在阅读表达的时候自然会有很多的话想说。如果你是图中的小女孩,你会怎么想?怎么说?在角色转换中,孩子们更多体会到的是故事角色的心理变化。</p> <p>  这时,没有了“喀哒喀哒喀哒”,阿嬷只好连夜手工缝制小女孩特别的演出服。虽然没有“喀哒喀哒喀哒”声伴随小女孩入睡,但小女孩才知道真正厉害的不是阿嬷的大玩具缝纫机,而是自己的阿嬷啊! </p><p> 之后,小女孩和她爸爸瞒着阿嬷,悄悄将报废的缝纫机改装成了一张特别的新桌子。阿嬷可开心了。仔细观察画面,在最后一页里,又出现了“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的声音,引导幼儿猜测这是为什么呢?我想到了故事的结局,伴随着有节奏的“喀哒喀哒喀哒……”我们的孩子们一定会有很多的话想说,一定会给我们带来一个个惊喜……</p> <p>  这本《喀哒喀哒喀哒》或许对于我们成人来说能勾起很多的儿时记忆,从中产生不少的共鸣,也回想起了自己玩弄缝纫机时被缠线、断线时的惊慌失措,针头歪了不会装,只能偷偷地把它藏起来不被人发现时的小恶作剧。而对于我们现在的孩子这些老式的机器虽然很难产生链接,但绘本的作者用了很多的“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喀哒……”。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语言,小孩子最喜欢这样的喀哒喀哒,这样富有童趣、童真的语言,深深吸引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也符合儿童的心理和视角。</p><p style="text-align: right;">本部 朱丽萍</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2.7</p>

小女孩

孩子

阿嬷

缝纫机

声音

玩具

可以

图上

绘本

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