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了一条朋友圈: 其实原本是想发个圈仅自己可见,因为觉得这是我和内心最直白的对话,属于私密内省的部分。但是后来码字的时候,出来很多的正能量,觉得,还是和大家一起看吧,也是一种连接。 <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333333">这个“老古董”的原文如下:</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333333"><br></font></div><div style="text-align: left;"><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以前的自己/希望能找回的自己:</span></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相信爱. 愿交心. 向善</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踏实. 明白自己需要成长</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勤奋. 不计报酬</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耐心. 隐忍. 沉得住气</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虚心. 无傲</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干练,雷厉风行,时刻提醒自己提高效率</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求知若渴,READ,语言,摘抄...</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皮肤保养,面膜,淡妆,学习...</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工作计划、工作日志、工作总结、流程化反醒.....</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敢于挑战. 不怯懦.</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不要孤僻. 不要沉默. 不要独自躲在角落.</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right;">不要依赖老公</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持续自醒,思变,努力....</div><div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text-align: left;"><br></div><div style="text-align: right;"><font color="#333333">右上角的黄色字体:</font><font color="#39b54a">如何加强记忆力、敏锐度</font></div><div><br></div> 发圈之后得到了一些朋友的点赞,这让我得到鼓励之余,也多了一份更深层次的思考。<div><b><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div><b><font color="#39b54a">一,我为什么会写下这些?</font></b></div><div><br></div><div>这段文字其实是充满了对自己的不满,理想中的自己和现实中的自己存在着不可逾越的鸿沟。</div><div><br></div><div>开启了自我成长之后我常回忆自己的过去,也开始找到一些答案。</div><div><br></div><div>2008.3.12,我走进了瑞江的大门,这是一个植树节,对于我来说更是一个种下希望、放飞梦想、意义非凡的一天!</div><div>很长一段时间,我觉得那是“铆足了劲大干一场”的第一天。</div><div>的确,在瑞江一待就待了十年。</div><div><br></div><div>前五年,我动力十足,眼里只有工作,确切地说只有“赚钱”。正是因为满脑子的赚钱,我义无反顾地拒绝了父母要求继续考研的要求,觉得期待已久的“自主”就要来临。</div><div><br></div><div>于是我沉下心来,最喜欢师父让我做事,打杂都很开心。</div><div>晚上加班到10点甚至11点,是常事。</div><div>我还记得有一次,很晚了,骑着自行车回家,路上灯光昏暗,除了我,和稀疏的汽车,没有其他人。。。忽然有个男人出现,紧紧跟在我后面,并且说一些猥琐的话,我恐惧至极,拼了命地蹬自行车。。。后来怎么摆脱的我记不清了,只记得喘着粗气到家,这件事带来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div><div><br></div><div>或许,前五年里我得到了一些物质上的回馈,得到了公司领导和同事的刮目相看。</div><div>但是貌似从第六个年头,我开始“飘”。不是因为得到的多骄傲了,而是因为突然发现,自己得到了,却依然觉得“没意思”,曾经觉得赚钱越多自己的幸福指数越高,可是当我的银行卡里数字跳动的时候,却没有了想象中心动的感觉。。。</div><div><br></div><div>而此时,我的生活其实已经开始荒草丛生了,但我没有丝毫的觉察。</div><div>因为我只顾着工作,和身边的朋友、亲人几乎零交流零社交。和远在家乡的父母也几乎不主动打电话。节假日了也只是宅在家里,我看不到大自然有什么吸引力。</div><div><br></div><div>有一天我怅然若失地发现,因为对着电脑过多,视力也下降了,腰酸背痛坐的时间不如以前了。。。</div><div><br></div><div>原来所有的获取,都是要付出代价的。那时候我并不知道。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还有很多比“钱”更重要的东西。</div><div>因为钱,我失去了好多更宝贵的东西。在人生最美的十年里。</div><div><br></div><div>后来,我行尸走肉地度过每一天,快乐很难,满足很难,觉得这个世界没有任何吸引力,每天机械地度过,虽然想得到成绩,希望自己表现卓越,虽然我的运气似乎也不差,但总觉得无力,乏力,太累。。。</div><div><br></div><div>生活是什么?</div><div>人生的意义在哪里?</div><div>成功又是什么?</div><div>什么才是我追求的?</div><div>.....</div><div><br></div><div>无数个如此纠结徘徊无趣的日子里,我写下了上面那段话吧。</div><div>这是一个灵魂在这样的痛苦里寻求出口,每个生命都渴望绽放,但是那么多年她是如此压抑、灰暗、求而不得。。。</div> 有句话说,<font color="#ff8a00">如果一个人还没有选择觉醒,那一定是因为他还不够痛。</font><div>是的,或许那时候的我痛得还不够深吧,日复一日麻木地继续着所谓的痛苦,就像一颗乒乓球还没有触底反弹,只能继续下落。</div> <font color="#39b54a"><b>二,救赎的机会只有自己把握!</b></font> <div>昨天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突然领悟到:“不生个孩子我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熊样!”</div><div><div>是的,有很多的父母,在自己身上找不到希望,于是把希望都寄托在了孩子身上。</div><div>而所有的问题和矛盾都因为有了这个小生命而变得可见、激化、放大、无处遁形。。。</div><div><br></div><div>所以,后来,因为女儿,我选择了走进课堂,2017年的3月。在女儿2岁的时候。<br>《父母专业课》,500元,交一次钱上无数次课。<br>那时候的我根本不懂得自我投资,更不知道什么“自我成长”的鬼话,但是我真的已经被逼到了悬崖,交钱的时候我只有一个念头:“500块钱就算是仍在水里,我也要找出答案!”,“死也要死得瞑目”!</div></div> 《父母专业课》就像一把钥匙,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可能。<div>原本,我只是想学点东西去对付孩子、对付老公。但后来,我明白,所有的根源都在我自己身上。</div><div>这一路,我一直往前坚定地走着,一路找到了很多以前困惑的答案。每一次的上课都给我不一样的启发或是领悟,就好像一个坏死的内心在一点点地重生,一点一点地从黑暗爬向光明。</div><div><br></div><div>蜕变是不容易的,用“应该的模式”去替换“老的模式”亦不是一朝一夕的。但相比于那一点一点的希望,我觉得一切都值得。</div><div>还在公司的时候也会因为请假上课而被领导嫌弃;在家里也会因为去上课而让老公、婆婆承载更多。后来婆婆回老家了,我还会把我的老妈搬来当救兵,甚至有一次我爸还来过帮我照顾樱桃,就为了我能去上课。。。</div><div><br></div><div>从知道到做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以前的“毛病”会反复,会有“复发症”,从一开始的上一次课管一个星期,到后来的管一个月。。。从一开始的上课成瘾、依赖输入,到后来领悟到成长的精髓,及时输出不断精进。。。</div><div><br></div><div>就像一座高山,如果说我们向往的生活在山顶,那么或许不同的人在不同的起点,有人在山脚,有人在半山腰,那么每个人经历的旅程有长有短。但无论起点在哪里,都不是放弃到达目的地的理由。无论起点在哪里,每一天都想着进步一点点,都不忘觉察,总有一天,会到达。</div> <div><b><font color="#39b54a"><br></font></b></div><b><font color="#39b54a">三,这段文字透露出来的渴望,背后是什么?</font></b> 其实,这些渴望,这些向上,只是一个表面。<div><br></div><div>这个世界上,一个人取得的成就并不完全取决于他的努力。你会发现,有些人做一件事情轻而易举,有些人却费老大劲。</div><div><br></div><div>因为或许我们身上还绑着看一些看不见的<font color="#ff8a00">“沙袋”</font>,这些沙袋来源于:情绪度、价值感、自信心、性格、品格、格局。。。它们向下拖拽着我们,让我们虽然很努力,却依然跑不快飞不远......</div> 在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做的所有的事情、承担的所有的社会角色--学生,工作者,为人父母...其实都只是这份内在生命动力、内在世界的外在显现而已。<br><br>而这些性格,品格,格局....大部分都是在一个<font color="#ed2308"><b>家庭</b></font>里面塑造的,是在过往的成长环境中慢慢形成的,所以家庭是一个人一生的底色。<div>当我们和别人赛跑时,表面上我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但其实,每个人身上绑着的不同数量和重量的沙袋,看不见,却足以决定一个人的速度和位置。<br><br>回忆我们的原生家庭,哪些是给你动力的,哪些又是给你绑上沙袋的呢??<br><br>我们如此,我们的孩子亦是如此。<br><br><font color="#ed2308"><b>做一个觉醒的父母,给孩子“松绑”!</b></font></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