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城的那些日子

顺子

<p>  2020年春节的武汉,注定成为世界的焦点。</p><p> </p><p> </p> <h3>  春节前夕,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危及到了所有人的生命安全,也打乱了所有人的正常生活。</h3><h3> 电视、网络上关于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消息搞得人心惶惶,可武汉人淡定自若,生活依旧。当钟南山院士郑重宣布该病毒“人传人”后,我们果断取消了回老家过年的计划,同时极力劝阻远在深圳的外甥不要回湖北过年了。现在想来这个决定是无比的正确。巧了,过去连续三年我们都在海南过冬过年,恰好今年打算回老家与哥姐几家团聚一下,深圳的外甥早早就在老家订好了团年饭,我们也在网上订好了酒店,几家正在家族群里策划汇合时间及春节几天的活动事宜,结果……</h3><h3> </h3><h3> 好吧,我们全家人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政府,听从专家建议:武汉人不外出、不聚会。</h3> <h3>  我默默地戴上了口罩 。路上行人及超市、集贸市场大部分人也开始戴上口罩,路过药店发现口罩己断货。</h3> <h3>  1月22日(武汉封城前一天)凌晨两点,女儿带着我大姐外孙女从柬埔寨旅游完飞回武汉。</h3><h3> 23日一大早天还没亮,惊闻武汉将于当日上午10点封城!我们一下傻眼了,亲戚小孩还在我们家呢!无论是她家长来接还是我们送都来不及了,搞不好连我们自己都回不来了。一通紧急联糸得知小孩大伯是客车司机,这会儿正好在武昌汽车站准备返回,我们连洗漱都没来得及连忙开车将她送到客运站交给她大伯。谢天谢地,总算赶上了!庆幸的是,她手上刚好还有一包女儿给她的口罩,便反复叮嘱她千万要戴好口罩不与人说话,就这样我还是焦虑不安了一整天。因为逃离武汉的车辆多到爆,一路拥堵,平时3小时的车程硬是用了7个小时才到家。好在有惊无险,能赶在封城之前将小丫头送出武汉真是万幸!否则留在我这里就麻烦了,她父母担心,我们责任也大。现在想想都后怕。</h3><h3>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们一家四口将坚守武汉,同舟共济,共克时艰。</h3> <p class="ql-block">  1月23日10时整,武汉正式实施疫情防控1号通告,即关闭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p><p class="ql-block"> 大武汉毅然悲壮封城!</p><p class="ql-block"> 此后的两个多月里,拥有千万人口及百年沧桑历史的大武汉与来势凶猛的新冠病毒展开了前所未有的没有硝烟的战斗。 </p><p class="ql-block"> 英雄的武汉人民不畏牺牲作奉献,只为保全国人民安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封城第二天是除夕。不管怎样,年还是要过的,非常时期,仪式感也不能少。女儿女婿认真贴好对联,一家人举杯,心中默默祈祷:家人平安健康、武汉快快好起来!</p><p><br></p><p><br></p> <h3>  今年的春晚格外让人动容,同时也给身处疫区的武汉人民带来了温暖和抗疫的信心。</h3><h3> </h3><h3><br></h3> <h3>  城市染病,风雨袭来,武汉无法如往年一般轻盈美丽地走进春天。在全世界紧张的注视下,在14亿人无声的呐喊中,这里将展开一场艰苦激烈的抗疫之战。</h3> <p>  除夕夜,中国军人出征了!来自人民军队的医务工作者从多个方向出发,驰援武汉。</p> <p>  国家按照“省包市”的对口支援举措,共派出援鄂医疗队员4万余名。</p><p> 雷神山、火神山建设者们争分夺秒,创造奇迹。</p><p> 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下沉干部、公安干警英勇奋战,栉风沐雨。外卖骑手、各类志愿者作为城市守护者,坚持不懈,日夜奔忙……</p> <p>  形势越来越严峻。2月11日,武汉政府下令对全城所有住宅小区封闭管理。</p><p><br></p><p><br></p> <p>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城中的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听从号令,宅在家里,隔断传染,就是我们所能做的贡献。</p> <p>  无论是守在家中,还是奔赴一线,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同一个目标,都有同一个愿望:众志成城,驱走疫魔。</p> <p>  在我们小区活跃着一群逆行者,他们舍小家保大家,无畏风险,仅靠单薄的口罩护身,日夜守护着邻居们的平安生活。他们就是由小区几位热心快肠的业主自发组成的自愿者服务队,他们联系多条团购渠道,为独居老人买菜送药,跑前忙后,想尽办法让小区千余户业主能吃上便宜实惠的放心肉和蔬菜。在他们的感召下,又陆续有业主加入进来,这支队伍在不断壮大。</p> <p class="ql-block">  两个多月来,他们顶寒风、冒雨雪,不分昼夜,轮流值守小区大门卡口,严格落实进出登记、测体温、扫健康码,帮助分发救灾物资、代取快递等服务,为小区居民搭起一座生活物资保障的桥梁,筑起了一道防控疫情的坚强防线。</p><p class="ql-block"> 因此,直至武汉解封,拥有千余户居民的小区只有3名确诊病例。经过大家的积极配合和自愿者的无私奉献,所在社区也被纳入无疫情社区。</p> <p>  志愿者为小区居民免费理发</p> <p>  这些都是通过志愿者的努力一次次团购回来的菜,还有政府补贴物资和免费爱心菜。</p> <p>团购回来的牛奶、面包和蛋糕</p> <h3>  在封闭的日子里,最危险的活当属下楼倒垃圾和到小区门口取团购物资。本人是家里唯一的党员,危险面前肯定是当仁不让。疫情初期,每回出门都是全副武装,进门又各种消毒,这一出一进至少要花上半个小时时间。</h3> <p>  随着中央举全国之力驰援武汉的强力推进,抗疫形势开始向好,家里的几位已经开始安心在网上工作了。</p><p><br></p> <h3>  工作之余,看电影、追剧、刷抖音、上网课、室内踱步、讨论疫情成为日常。闲侃中老公总是三句不离本行,向两个年轻人大量灌输历史方面知识,还有生活常识、社会经验。女婿说这次宅家生活真是受益匪浅。</h3> <h3>  宅久了难免有时会心情郁闷,那就摆弄摆弄仅剩的几盆花草,听听音乐,或上“全民K歌”唱唱歌,借此舒缓一下低落的情绪。</h3> <p>  闲置多年的跑步机在这次封闭生活中派上了大用场。</p> <p class="ql-block">  女婿留起了胡子,说是待到解封的那一天当作新冠一样铲除,后因胡子拉碴太显颓废还影响吃饭,最终没熬得过漫长的疫情。</p><p class="ql-block"> 实在没想到封闭时间会这么久。</p> <p>  百无聊赖中一家人玩起了同学推荐的“卖油翁”游戏。第一次玩游戏的老公居然得了高分。</p> <p>  一只孤独的小狗在小区漫无目的的游荡,应该是一家关门多日的快递公司所养,也不知道这些日子怎么在活。</p> <p class="ql-block">  从1月23日封城至今长达近3个月的时间里,全家人的吃饭问题全由我负责,老公负责做卫生,两个年轻人整理好自己的内务,其它不作要求,毕竟他们做事我们也看不上眼。女婿有时帮做一些重活,如将米油扛上楼等。 做饭是个系统工程,从最初的一日两顿(1、2月份天冷起床晚)到 3、4月份春暖花开恢复一日三餐,每天打理四个成年人的生活,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网上流传的一个调侃段子:请善待家里做饭的同志,照顾好对方情绪,不要惹对方生气,毕竟到目前为止,对于做饭的人来说,依然还看不到出头之日……</p><p class="ql-block"> 事实也的确如此。</p><p class="ql-block"> 好在年前老公从外面弄回来不少肉类鱼类等硬菜作后盾,加之小区各种团购热火朝天,生活物资是不用发愁。就这样,做着做着也就顺手了习惯了。</p> <h3>  虽然本人不擅长做饭,但还是想办法尽心尽力照顾好一家人的肚皮。因为专家说了,抗疫需要增强身体免疫力。或许是人闲光想着吃,还是照顾我的面子?总之顿顿饭菜都扫光光!几月下来,个个喊着要减肥!</h3> <p>  网上流传的段子,充分体现了武汉人坚强乐观向上的心态。</p> <p class="ql-block">  突然想到很久没吃到馒头了。自己动手,对照视频里的步骤尝试着做吧,居然一次就成功了!后来又做了几次。真应了那句话:办法总比困难多!</p> <h3>  不记得包了多少次饺子了。</h3> <p>  居家达50多天时,老公的头发长到实在看不下去了,还是自己动手吧!于是将家里那套宠物剪毛工具消消毒后试着给他剪剪看,居然也没让人失望,还比想象中好很多,又让我得意了几天。看来平时给小狗剪毛也积累了点剪功。</p> <p>  理完发,人立马精神了!有人调侃说再练练手我也可以做自愿者了。</p> <h3>  3月12日,老公的生日。女儿亲手为老爸做了生日蛋糕(称发糕更合适),虽做的不太成功但特别用心,早几天就在网上看视频研究如何做。 </h3><h3> 生日年年过,但大疫中的这次生日一定不会忘记。</h3> <h3>  封闭期间最适合干的活就是织毛衣。于是,从宅家二十天开始为女儿织一件打底毛衣,希望织完时,大武汉的“暂停键”变为“重启键”!</h3><h3> 结果毛衣完工时武汉还未解封。</h3> <h3>  窗外樱花悄然盛开了,春天的气息扑面而来。</h3><h3> </h3> <h3>  3月15日,借着下楼取团购菜的机会,顺便偷瞄了一眼小区里的春天。</h3><h3><br></h3> <p>  花儿开了,柳枝己发芽,沉睡的大地在慢慢苏醒。</p> <p class="ql-block">  忍不住举起手机拍一拍。在以往看来很平常的事物如今却显得弥足珍贵和美好。</p><p class="ql-block"> 疫情也随着春天的脚步正稳步向好发展。</p> <h3>   封闭52天老公第一次下楼,也是第一次戴口罩,居然还戴反了,被我一眼发现给纠正。</h3> <p>  小区景色依旧,阳光下的湖面平静而秀美。</p><p><br></p> <p>冬去春归,</p><p>我们得以再次拥抱暖阳。</p><p>然而有些人却没能穿过黑暗,</p><p>永远留在了冬天。</p> <p>  想想那些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医护人员,再想想正与疫魔抗争的患者以及那些失去亲人和家庭的人,我们还能享受到春天的阳光,还能看到秀美的湖景,是多么的幸福。</p><p> 世上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负重前行!</p> <p class="ql-block">  3月17日,援鄂医疗队开始踏上归途。临别时的场面令人震撼和泪目!所幸4万多名援鄂医务人员无一感染。</p><p class="ql-block"> 感谢为武汉拚过命的白衣战士!你让一座城化险为夷,你让无数人浴火重生。</p><p class="ql-block"> 英雄的武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你们!</p> <p>  3月18日,一个必须铭记的日子,武汉终于迎来了首“0”!</p><p> 人见人爱的这张0分卷哦,是多少人用血水汗水泪水答成的啊!</p> <p>  4月4日,全国哀悼日。我们一家人同全国人民一道怀着悲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在新冠肺炎疫情中牺牲烈士和逝世同胞。</p> <p>  4月8日0点,武汉市正式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p><p> 武汉打开城门!</p><p> 这一天距离1月23日武汉封城整整77天!</p> <p>  惊心动魄、百感交集的77天,将成为刻骨铭心的记忆!</p><p> 过去的这两个多月,我们亲历了历史,见证了历史。</p> <h3>  解封不等于解防。为巩固防控成果,小区将继续封闭管理,居民发放通行证,三天外出一次。出门在小区岗亭扫码、测体温、出示证件。</h3><h3> 继续配合防疫,等待“除星扫雷”大捷的那一天。 &nbsp;</h3><h3> 祝福武汉!<br></h3> <p>  允许下楼在小区活动了。家里的跑步机也完成了使命,我们开始每天早晚两次在小区走路运动。</p> <h3>  网上也可以买到花了。</h3><h3> 生活需要装点,宅家也能营造诗和远方!</h3> <h3>   到女儿居住小区将她停放在车库2个多月未动弹的车准备开回我们小区停放,结果发现电池耗尽打不着了,找人帮忙打着后必须上路连续跑两小时才能续上电,于是我们上二环高架绕市区转了一圈。</h3> <h3>  过江来到汉口,远远看到同济医院、协和医院,这里曾是抗疫的主战场,是白衣战士与新冠病毒展开殊死搏斗的地方。</h3> <p>  在这里,白衣战士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以生命践行医者仁心,从病魔手中抢救回来一条条生命,托起了无数生命的希望。</p> <p>  既要搞好防疫,也要慢慢恢复正常生活。</p><p> 人间四月天,阳光灿烂时,一家人开车先后去到郊外的梁子湖大道、东湖绿道、江夏环山绿道拥抱大自然,感受春天的味道。</p> <h3>  &nbsp; <span style="-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东湖,好久不见!</span></h3><h3> 大劫后的今天,我们终于与美丽的东湖再次相遇!<br></h3> <h3>  经历风雨后的武汉,终于等来了春暖花开,等来了云散月明。</h3><h3> </h3> <h3>  百转千回后,没有被打垮的武汉人的烟火气日子回来了!</h3> <p>  一家人在东湖边合影留念。</p> <p>  体验了一次郊外奥特莱斯实体店购物。为控制人数,店前排队,隔段放行,扫码、测体温后进入。</p> <h3>  我家两个多月没出门的狗狗兴奋地四处张望</h3> <p>  到梁子湖大道溜车,在龙湾停下留个影。</p> <p>  家里的两个年轻人即将复工,于是我们又趁着好天,驱车来到远郊的江夏青龙山环山绿道,沐浴春光,感受大自然。</p> <p class="ql-block">  4月16日晚饭后两个年轻人就要回到自己的小家了。回顾我们四个人在一起生活的85天,经历了从最初的不习惯到慢慢适应的磨合过程。试想,过去从来没有在一起待过这么长时间,彼此生活方式、作息时间、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加之整天近距离接触,缺点被放大,不自由不习惯是肯定了。但大疫当前,每个人都作出了努力,最大限度体现了包容。</p><p class="ql-block"> 最最关键的是:大家都平安健康!这比什么都重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4月9日起草、4月16日完成于武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