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4年宜昌同事上海聚会

涓涓细流

<p> 前言 </p><p> 今年(2020年)11月18号在宜昌的老同事要搞个有规模的大聚会了。我们因为疫情只能遥想聚会一定热闹又温馨,预祝聚会成功。</p><p> 我们回上海稳定以后,每年过年后几位宜昌回来的老友总要聚会一次。一年一年聚会人数越来越多。下面是2014年聚会的小记,当时写在QQ日记里的,今转到美篇里。与大家分享聚会之快乐。</p><p> 2020年11月15号</p><p><br></p><p> 刚吃过元宵汤圆,我们在宜昌工作生活过的一帮老朋友就盼着一年一度的聚会了。大家商议定在十六号,因是星期天股市歇业、孙儿辈休息。为了照顾老同志比较集中方便,就选在上海的东北角杨浦区黄兴公园附近。不曾想天公不作美早上出门时就下起霏霏小雨,天气预报还说下午有中雨,我想今天可能来的人不会很多吧。</p><p> 一出地铁“黄兴公园”站,耳边有一个熟悉的声音在打听饭店的方位,回头一看是在宜昌工作了一辈子的德高望重的总会计师吴六如老师。当得知年已八旬,步履蹒跚的吴老师是从上海西南角奉贤西渡由儿子专程送过来时我非常感动。为老人的念旧,也为他儿子的孝心。到饭店门口已经有好几位早早等候着的老同志迎了上来,在雨中驻足握手相谈。陆陆续续一对一对似曾相识又陌生的面孔,在互相介绍后惊呼着拥抱握手••••••。到十二点开饭前来了五十一位啦,打破了前年三十一位的记录。真是出人意料,原定的三桌一加再加。</p><p> 这些老同志中有七十年代末就回沪的,有一半是在八、九十年代相继陆续回沪的,坚持到二00二年工厂转制有一半吧。有年过八旬的建厂首任领导、老工程师、老会计师、老师、医生、工人师傅等等。不论以前干什么,也不问现在拿多少。不谈艰辛坎坷,荣华富贵。谈得是命运把我们牵在一起的,远在千里的湖北宜昌。当年的开山挖土、运砖建厂。还有每月一次上班时间广播通知排队分肉,过年时,从大本营---上海拖来的大白兔奶糖、巧克力、年糕、带鱼等等稀罕物。当年的那个香甜仿佛还留在嘴里,绕在心头。那是呀,红旗电缆厂当年在宜昌市是响当当的赞。还有每天早上军号声声催你起床,又在号声中收工回家。那时不仅是各家飘出的菜香是一样的,我们笑称连每家下水道也是一个味。遇到老邻居啦,哈哈,这个说“我家的沙发还是你帮着打的呢”。那个回应“你挺着大肚子还帮我做睡裤哦”……。这些陈年小事你忘记了,他还记着呢。它滋润着来自五湖四海远离家乡的人们,让当年清贫的日子到现在还念念不忘。这些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的生活工作经历,是没有去过外地的朋友不能体会和分享的。这也是最初由我们几个老朋友春节互拜,慢慢发展到现在的大聚会的缘由吧。聚会的压轴戏是合影留念,今年对摄影颇有心得的王行还把三脚架带来了。一张具有专业水平的二0一四年合影记录了我们今年现在的模样,若干年后我们又会感叹当年我们还蛮精神的哦。</p><p> 一顿饭的时间叙旧不够,远远不够。我们相约春暖花开时到浙江长兴三天农家乐,到那时好好叙叙,唱唱跳跳痛快地开心一把。把我们的宜昌情谊发扬光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