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游洞

涓涓细流

三游洞<br>三游洞我去过N次,还是百看不厌。第一次去是72年团组织春游,那时我刚从上海到宜昌不足半年,心里满满的离愁和哀怨。每日从车间到家,业余时间足不出户,那一次被要求必须参加活动。当时三游洞没有大门,我们是坐厂里的登陆艇直接到三游洞江边,沿悬崖边小路攀爬进洞。洞里住满了修缮的民工和毛驴,岩壁上倒是有些题词,没有塑像、至喜亭、张飞擂鼓台•••,残垣断壁、乱草丛生一派破败,心里就更堵闷了。没有继续去参观正在建设中的尘土飞扬的葛洲坝水利工程,当即随船返回。<br>当时是真正的原汁原味的古迹,而且是攀爬上山更具野趣,在现在是求之不得,正所谓境由心生。记忆中印象深刻的是85年秋和电大经济类班学生骑自行车游洞野餐,途中骑车的飒爽、游戏中的欢声笑语自不待说,还巧遇了大作家丁玲,我们大胆要求还和她合影留念,那张小小的120黑白照还在我的相册里。后来领孩子、陪远方来客、带学生、带离退休职工•••去洞,三游洞也一次比一次的完善、宜人,也越来越喜欢这个既有故事又风景优美地处三峡第一峡西陵峡峡口至高点的三游洞。<br>去年秋天我俩回宜昌和老朋友们游了链子崖、三峡人家、竹海五叠泉、车溪•••。我们俩在朋友们上班时间又单独重游三游洞,中午时分游人稀少、秋风习习、天高气爽,攀上爬下那些至喜亭呀擂鼓台呀就像久别的老朋友那么欢喜。其中遇到两位河南美美因相机没电大呼遗憾时,我们立刻主动帮他们照了几十张,回来后不厌其烦地发给她们,就是让她们留住对宜昌的美好记忆。<br>想想当年来宜昌时的无奈,而现在把它当故乡般的厚爱,有点不可思议。也许是它变了,也许是我变了,也许是在这个变化的时代完成着被变化。而这种被<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