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说自画

卧石先生

<p>书卷气。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应该明白,读书是生命的美容。书卷气自有一种过人的优雅,拥有了书卷气,便消除了傲气,娇气,霸气,粗俗气,增加了静气,秀气,灵气和泱泱大气。读书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书法的一种基础。 </p><p>`惟书有色,艳于西子,惟书有华,秀于百卉。'</p> <p>在临习古帖墨迹的过程中,虽不能穿越时空去体会古圣先贤们当时的书写状态和心境,但可凭隐约的想象,从先贤的碑帖中去感受他们内心的宁静和书法于他们而言的一种纯粹。没有功利的成分,没有夸张的喧染,也没有躁动的虚荣。好比小河流水一样自然地悄然无声地流动出一种美,让人向往,使人陶醉,给人以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这正是所谓,在心灵上与古人的约会。</p> <p>书法中的静与动是相辅相承的,一种相互的补充,才不至于使书写显得呆板。干净洒脱的书法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能具备精,净,静,动这四字的意境,书法也就达到了一种高层次的境界。</p> <p>初学运笔,务必记住六个字,藏起,涩行,紧收。是谓运笔不二之法也。</p> <p>书为心画,此乃旧说,应是有理。更无真相有真魂,明心见性,尤觉可亲矣。</p> <p><br></p><p> </p><p> 有人问我,说先生画一幅画需要多长时间呵? 我说五十年。这不是在砍大山,写字画画,是需要用毕生精力去求索,去修行的。</p><p>有投机者,写画了一两年,自以为了不得,拉虎皮,扯大旗,到处以大师自居,与书圣平起平座,全不把古人放在眼里,更有甚者,吹嘘前五百年,后五百年未敢有超越者,其实,这些人连书画大门都未入,此生也未必能入。是谓当下书画界之悲哀也。</p><p> 写字画画,不要过早地形成风格,风格是需要用一生的学习去积累的。过早地有了所谓的风格,其实是一件可怕的事,此道唯远见者知之。</p><p>每个人学习书画到一定层次,那怕是同一个老师带出的学生,每个人都会显示出不同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只能称做个性而不能称为风格。</p><p>个性较易获得,风格则需建立在长期修为的基础上,对形式,审美的准确把握,同时,包括本人的综合修养,悟性,世界观,都是影响风格的重要因素。</p><p>现实中,有个性的作品很多,而有风格的作品却很少。</p><p> 不以悦目为能事,逸笔草草,神情毕现,要处在于直抒心意,无意于佳乃佳,此乃中国文人画之精髓所在。</p><p> 鱼之乐在相忘于水,人之乐在相忘于空气。明白此理,艺术便获自由。画人时,从不画空气,则画鱼大可不必画水。 有才无情,不可谓真才。有才有情而无学识,不可谓大才。要有大理想,大间架,大学问,大才情,再加上不厌不倦,方可得古人之皮毛。</p><p> </p> <p>画至神妙处,必有静气。 </p><p>古人称,偶然欲书,先散诸怀抱。散者,减也,减去杂念,舍去蛮力,含清思而不轻发,化奇崛方为万顷,走笔处身畔微风未觉,收毫时天际密云方开,是谓一静字,殊难得也。 </p><p>静者,春江花月夜在耳焉。</p> <p>作品欣赏</p> <p>书法创作离不开书写者个人的综合素养及性情,这种性情从何而来?还得从古人碑帖中去寻找。王羲之的妍美流畅,颜真卿的磅礴大气,杨凝式的清丽脱俗,苏东坡∴的浑厚凝重,黄庭坚的荡漾灵动,米芾的痛快淋漓,赵孟頫的文气典雅,文征明的遒美俊爽,王铎的果敢沉着,无一不滋养着后学,让我们从中吸取丰厚无尽的营养。</p> <p>案头花草,胸中真情。古人说,所谓闲人,便是这山水草木的主人。实则,花草何须倚主? 实乃草木无意,人自多情也。 </p><p>画画,自然需这个情字,只有把深情蕴寄于笔墨的人,才可具备和拥有与整个自然对话的能力,这是一种难得的契缘和修为。</p> <p>王日照,字明公,号卧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