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鲈鱼养殖技术、 鲈鱼养殖的水温条件:

渔经谭华

<p>淡水鲈鱼养殖技术 鲈鱼养殖的水温条件:</p><p> 淡水鲈鱼顾名思义就是生活在淡水中的一种鲈鱼,它有着一定的食用价值,近些年在市面上很畅销,因此吸引着很多人的养殖。不过在养殖的过程中,除了要掌握养殖的技巧之外,水温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步。</p><p>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淡水鲈鱼养殖技术1、池塘建造。池塘面积5~8亩,长方形,南北走向较好。要求池底平坦,沙泥底质,池岸牢固,池深2米。池底埋设进排水管道,配备增氧机。放养前对池塘清淤消毒。施肥培养基础饵料,使池水呈油绿色或茶褐色。2、苗种培育。从海区捕捞的鲈苗(体长1.5~2厘米),经过淡化至盐度4;~7l;后投入暂养池(盐度1;)。暂养池放养密度控制在每亩1~2万尾,经常对池塘冲水增氧。下池第二天开始投喂浮游动物、红虫等鲜活饵料,以后逐渐用鱼浆、浮性颗粒配合饵料与鲜活饵料混合投喂,驯化至可投喂鱼糜、浮性颗粒饲料为止。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15%,分3次投喂。在开始投饵前3天,用大蒜素加肠胃舒加电解多维或好水宝,拌入饲料每天投喂一次,连喂3次。经过20多天,鱼苗长至4~6厘米时分入大池饲养。3、饲养管理。将鲈鱼过筛后按大小分池饲养,放养密度为每亩2500~3500尾,保持水深1.5米以上,池水肥度适宜,适明度30厘米,呈油绿色。每天投饲两次,主要饲料为鱼糜和浮性颗粒饲料,饲料中添加维生素B、C,日投饵量为在池鱼体重的60%。每月用大蒜素、电解多维、肝胆利康、渔经120等拌饵料投喂2次,每次连喂3-5天。每天巡塘,在夜间或天气闷热、气压低时开机增氧,及时换水,保持池水清新。</p> <p>  鲈鱼养殖的水温条件鲈鱼生存水温为1℃~36℃,最适水温为20℃~30℃。喜欢清新水质,尤其是缓慢流动的清新水体。pH值6~8.5,淡水或盐度10‰以下的咸淡水中均能生长,以动物性食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掠食性强。在天然水域中,主要捕食各种水陆生昆虫、虾、小鱼和蝌蚪。大口黑鲈生长较快。刚出膜仔鱼全长3mm,26日龄幼鱼全长可达33.8mm,体重0.51g。在我国南方,当年3月~4月孵出的鱼苗,养殖至春节期间体重可达500g~750g。加州鲈以1龄~2龄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逐年减慢。&nbsp;鲈鱼在水温14度度以上可以正常觅食生长。鲈鱼为底栖性鱼类,喜欢在清洁、溶氧量较高(每升4~6毫克、透明度在30~40厘米)的水体中生活,应根据水色和透明度灵活及时加注新水。前期由于鱼小温度低,水质容易控制,加水、换水周期可长一些。随着鱼体的生长和鱼池生物量增加,应做到勤巡塘,经常注入新水,合理使用增氧机增氧。</p> <p>鲈鱼吃什么</p><p> 1、鲈鱼的捕食对象根据成长期有所变化。幼鱼吸收2周左右的卵黄后吸取浮游生物,长到2cm后捕食水中的昆虫或小虾;长到8cm时候成为捕食小鱼的肉食性鱼类。到20cm成长期的时候捕食一切可以控制的猎物。如蚯蚓、虾、青蛙、小鸟等。鲈鱼的好奇心和欲望是非常强烈的,能捕食自己身体体积10-70%的猎物。2、一般主要的猎物是自己身体体积30%-40%的猎物,鱼类的猎物中则偏好细长的小型鱼类。越是成熟的鲈鱼越喜欢动作幅度小的捕食行动,鲈鱼大多想要一次能得到很多营养,因此喜欢捕食较大或者容易捕食的猎物。另外一方面鲈鱼有调整群体数量的本能,这是食物链最上层动物的特性,栖息区域内的鲈鱼个体数量过多的话也可能捕食自己的幼鱼,据研究表明有45%的鲈鱼幼鱼是长到3cm以前被其他鲈鱼吃掉的。鲈鱼常见的病害及防治1、肠炎病。内服氟苯尼考加肠胃舒加电解多维,连续投喂5~7天。并外用聚碘溶液、水吾加愈血停消毒。2、锚头蚤病。用B灭1号、混特1号、全池泼洒,隔3天再施药一次,一般两次用药可治愈。注意杀虫后再用二氧化氯粉、聚碘溶液等消毒。3、水霉病。更换新水,保持良好水质,用水吾加愈血停、硫醚沙星消毒。4、烂身及诺卡氏菌。外用水吾加愈血停、红消、硫醚沙星等消毒,内服多西环素加肠胃舒加肝胆利康加应激灵,连用5-7天。淡水鲈鱼的水温一般不能低于14度,所以要控制好。在养殖的时候要对养殖地进行消毒,然后了解它喜欢吃什么,进行合理的喂食。淡水鲈鱼也会受病害的侵袭,所以防病害也是很重要的。</p> <p>产品联系人:谭华13974238921</p>

鲈鱼

养殖

捕食

淡水

水温

猎物

饵料

消毒

幼鱼

投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