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上海留影之三 隧道篇

志明兄

<p>早在1960年代未,跟随邻居隧道公司吊车司机的姚国勤到热火朝天打浦路隧道施工现场看热闹,得知这条隧道是项保密工程。1971年隧道竣工后,作为国防通道,由“三国四方”管理:军队驻守、公安交管和消防、隧道设施管养。1980年代未,入职上海市政后,得知打浦路隧道是打破洋人“黄浦江底建隧道犹如豆腐里打洞,是不可能”的告诫,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中国第一条水下工程。那时,外国元首到访上海,必进隧道参观,以示中国不唯迷信、不惧封锁,自力更生、发奋图强精神典范。几年后,隧道准许公交和沪牌车辆凭证通行。</p> <p>这本《打浦路隧道大事记》真实记录了当年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等中央领导陪同外国元首访问打浦路隧道。郭沫若还在隧道里吟诗:人在江底走,船在江上行。由于隧道为国防工程,新华社等媒体不作报道。</p> <p>1990年,李鹏总理在上海宣布浦东开发。打浦路隧道开放沪牌车通行,却禁止外牌车通行。居家后门陆家浜路上,自小就见惯货运车绵延数公里排队待渡黄浦江南码头过江,车渡一次耗时半天。此见此景,很是理解车渡人。于是,走访诸人,了解外牌车禁行理由:1、不熟悉隧道内景,行车易出事故;2、外牌车大多装载汽油桶,进入隧道易成火灾。经多方调查,一条《在切实做好安全检查后,隧道应逐步解禁外牌车,以适应浦东开发开放》的“建议”便拟定。为使“建议”尽快得以实施,以个人名义通过文汇报、市政建设报等媒体的“内参”,直通上层。不久,由谢丽娟等多位副市长和办公厅陈正兴秘书长等新组建的“上海市政委员会”第一次例会就将“建议”列为议题。并通过各方协调,外牌车过隧道终于解禁。如今,黄浦江14条隧道犹如水下巨龙横卧江底,在建3条也将成龙。浦江天堑变通途,两岸劲吹魔都风!</p> <p>1980年代打浦路隧道</p> <p>1990年代打浦路隧道</p> <p>2010年世博会前改建后的打浦路隧道</p> <p>10多年前,经打浦路隧道工程技术人员指点,深入隧道内层,摄下了这张工人正在防水堵漏作业留影。由此,看到这条当年超标设计和施工的防原子弹爆炸爆炸辐射的战备隧道,在运营半个多世纪后,依然厚实坚固。</p> <p>正在建设的第二条越江隧道——延安东路隧道浦西段</p> <p>1988年12月28日,延安东路隧道竣工通车。</p> <p>当年从新建的金茂大厦楼层摄下了这张延安东路隧道浦东收费广场的留影,成了今天的历史。</p> <p>延安东路隧道建成后拥堵的浦东道口景象</p> <p>1994年1月18日,这条隧道的南线在风雪中奠基。这是上海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后,第一个用外资和盘活市政资产存量合作建设的市政交通设施,2年建成后,形成南线由东向西,北线由西向东的双向4车道,极大缓解了市中心交通过江难。</p> <p>从国外进口的自动侧壁清洗车正在作业</p> <p>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超大型城市的应急管理和快速处置已刻不容缓地摆在了城市管理者面前。多年来,隧道火灾消防、事故抢险、防控反恐等应急演练不断,应急技能不断成熟。应急方案不断完善。</p> <p>2000年5月1日零时,在延安东路隧道浦东道口举行撤卡仪式。黄浦江隧道大桥全部取消设卡收费,有力缓解了浦江两岸排队过江的拥堵,进一步改善了浦东开发开放的投资环境和城市交通形象。</p> <p>凌晨,第一辆公交夜宵车无票过隧道。</p> <p>2003年5月,即将建成通车的外环隧道:这是上海第一个用沉管施工法隧道:在陆上浇灌一个个巨大箱式钢筋混凝土 ,以卫星定位在江底拼接,成为8车道的宽式隧道,依据朝夕车流,可变车道,适应外环线巨大的交通流量。</p> <p>正在施工中的长江隧道。这是G40沪陕高速公路南隧北桥的组成部分。崇明开始迈向世界级生态岛建设进程。</p> <p>一张张标有价格隧道过江票,记载了上海城市交通一段难忘历史。</p> <p>2004年,开设在复兴东路隧道监控大楼上的“隧道科技馆”,是国内市政行业第一个科技类展馆,展现了上海隧道科技60年不平凡发展历程。盾构法、顶管法、沉管法施工,超宽隧道、双管隧道、上下层隧道等形状不时展现在国内外大地下。此馆还成为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p> <p>上海隧道科技发展引起国家建设部、交通部、海外国家和市领导极大兴趣。上海隧道工程科技已走向了世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