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今天是2020年4月8日,是武汉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的日子。为期76天被封的“九省通衢”的武汉已按下重启键,从此恢复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景象。</p><p> 76天的封城,900多万人口的隔离,瞬间把一座原本生龙活虎的大都市定格在悄无声息,寂静可怕的空城。不知道这段日子人们是如何熬过来的,日常的生活被打乱,过去习以为常的逛街,购物,遛弯,甚至想来碗热干面都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事情。从凄风寒冷的冬天,到如今的春暖花开,我们度过了痛彻心扉的日日夜夜。无数个医护工作者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众多的同胞在凶猛的病毒下最终没能拥抱春天的到来。</p><p> 身处重灾区的武汉,在这场百年不遇的瘟疫面前,我和困守在武汉900万同胞一样,经历了人生最刻骨铭心的日子。</p><p> 1月23日武汉的突然封城,我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否则怎么到了要封城的地步?因年前,我出门太多,由此生起了很多担心。我迅速把1.23日之前自己出行的轨迹在大脑过了一遍,比较危险的节点有3个:到水果湖公证处办事,1.18日去中南医院做一个筛查,1.21钟点工来家做事。祈祷自己千万别中枪!更倒霉的是,大年三十晚上,我突然牙疼,头也闪电般的牵扯着疼痛,弄得一晚上都没睡好,春晚当然更没有心思去看。好在家里有点药,吃了几天稍微好了一点。可悬着的心,老是使人忐忑不安。哎,担心受怕的日子,度日如年!过了漫长的14天,好在我安然无恙,一块石头落地。</p><p> 一月下旬到二月初是武汉疫情最为严峻的时候。各大医院病人爆满,医生疲惫不堪,防护设备短缺,不少医护人员被感染,武汉的整个医疗系统处于崩溃的边缘。没有交通,病人去医院成了天大的难题。由于病毒核酸检测能力严重不足,很多病人未等到确诊就挂了。不能入院治疗,轻症拖重症,重症拖危重症。居家隔离,导致全家感染。疫情初期,社区人员工作异常辛苦,穿着简陋的防护服,奔波在千家万户之中。每天焦头烂额,工作不堪重负。居民就医的交通,住院的床位都得找他们,而这些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是很难解决的事情。不是他们不努力,而是心有余而力不足。</p> <p>封城后的武汉东湖(20200131,下同)</p> <p>中南医院在这次疫情中,成为治疗新冠肺炎的主战场之一。</p> <p>往日见缝插针的停车场,如今变得格外的冷清。</p> <p>熟悉的街道空无一人</p> <p>各种消息铺天盖地:红会管理混乱;武汉中心医院多名医务人员感染;120急救中心电话被打爆,得不到及时救治倒在医院长廊的逝者;鸣锣救母的绝望女子;用透明胶粘贴的防护服,用垃圾袋做的鞋套;撕心裂肺追赶灵车的家属……这一切的一切冲击着人们的神经,更增加了大家的忧虑。</p> <p>汉街</p> <p> 突如其来的疫情犹如一块试金石,她即折射着人间的大爱与丑陋,也扎扎实实考验了我们的执政能力。我们在赞叹宁波市长在新闻媒体面前的自信和信手拈来的各种数据的同时,不禁为我们自己父母官的表现感到遗憾。由于封城的突然,而后续的很多工作都没能跟上,比如:没有交通,病人怎么去医院?上班的医生上下班怎么办?他们的吃饭问题如何解决等等,武汉人民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p><p> 除上述这些,我更大的不安和牵挂是来自家人。家里有几个亲人都在医院工作,其中3位是一线医生。疫情发生以后,他们一直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加班加点,周末也不能休息,极度的身心疲惫。他们每天都有感染新冠病毒的危险,心里压力很大。尤其是我媳妇,身体累不说,还要忍受着思念自己儿子的痛苦。有时甚至要借助安眠药才能入睡。太想儿子了,就抽空匆匆跑回,隔在铁门外看一下。有时实在忍不住也抱一下他。我们在旁边看到这些,心里也非常难过。只期盼疫情快点过去,人们也好恢复正常的生活。</p> <p>在中南医院工作的媳妇</p> <p>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工作的侄女(照片由本人提供)</p> <p>侄儿(左二)2.9日在雷神山医院。左一为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2.8日雷神山开始收治新冠病人。(照片来源于网上)</p> <p>侄媳在进入隔离室工作之前(照片由本人提供)</p> <p>我可爱的孙子,西西。</p> <p>西西满21个月时,媳妇回来看儿子。</p> <p> 我所在的病毒所在这次疫情中也多次被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我自然也成了群里的“新闻应答人”。我对病毒所有着深厚的感情,当然不希望她被谣言所中伤。我用那可怜的病毒学知识为朋友做解释。在朋友圈里,我也突然变得高调起来,凡有关病毒所的官方消息和相关的科普知识我都立刻转发,原来十天半月都不发朋友圈,现在一天甚至发几条。我为我所石正丽研究员感到冤屈和气愤。我是了解她的为人和科研水平的。可是你能向所有不了解真相的人说清楚吗?原来谣言是这么的可怕!</p> <p>我学习工作过的地方——中国科学院****研究所。</p> <p>封城以后,这个小小的凉台成了西西的活动天地。</p> <p>带孙子是我的主要任务,西西是我们的开心果。为沉闷的日子增添了一丝乐趣。</p> <p>非常时期度过了我的生日。</p> <p>天天看着窗外的西西,安静的像个小大人。他一定很想知道为啥不能出去玩了?</p> <p> 关心疫情成了我每天生活的大事。清晨一觉醒来就是了解武汉和湖北被感染新冠肺炎人数。焦点访谈,新闻1+1,新闻调查,面对面,湖北经视伴随我度过了最艰难的时光。有些节目,我看着看着就流下眼泪。这里面既有伤心的泪,也有感激的泪。我从中了解疫情,同时也获得了战胜它的力量。</p><p> 在党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包括军队)纷纷驰援武汉。他们不计生死,拼死相助,为武汉数万名患者带来生的希望。人民警察,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各行各业的力量也火速集聚武汉。武汉有救了,我们看到了希望!火神山、雷神山、方舱医院拔地而起,四类人员应收尽收,应治尽治。有效的阻断了病毒的传播。2.13日,武汉换帅,为期3天的大排查,单位干部下沉社区,公交车征用接送医护人员和送居民所需生活用品。一切慢慢走上了正轨,抗疫的局面一天天好转起来。武汉人民不再恐惧,对打赢这场抗疫战有了信心,我们看到了光明。</p> <p>2月下旬,中南医院为新冠病人又扩增近2000个床位,真正实现了床等人的局面。4号楼住院部完全收治新冠病人。停车场更显得空荡了。</p> <p>3.10日,工作人员在帮助病人转院</p> <p>出院的病人高喊着:“武汉加油”!</p> <p>椰岛的理发师为医务工作者理发(照片来源于网上)</p> <p>驰援中南医院一共有9只医疗队。他们来自天津,浙江,辽宁,吉林,山西,河北,广东,江西,其中有一只为河南心理队。</p> <p>中南医院在这次前所未有的疫情中,充分展现了他的专业、勇敢和担当。从1.21日进驻武汉市第七医院,到2.6日接手武汉客厅方舱医院,直至2.8日接管雷神山医院,拼尽全力为抢救每一个武汉人的生命争分夺秒。成为武汉最大规模新冠肺炎定点医院。</p> <p>2020年2月2日20点,先生为我拍下这张照片,尽管武汉还处在艰难之中,但已经一天天好起来,我自己也充满着信心和希望。</p> <p> 4.4日举国哀悼。深切悼念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的烈士和逝世的同胞。这是对逝者的缅怀,生者的慰藉。上午10时整,防空警报响起,公交汽车齐鸣,山河呜咽,大地同悲。一想到失去生命的同胞,武汉的苦难,默哀的我,不禁潸然泪下。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国家不再有灾难。</p><p> 4.8日我们终于迎来武汉“解封”的日子。我们不会忘记:祖国——坚强的后盾,不惜一切代价去拯救每一个国人的生命,我庆幸自己是一个中国人!2个多月的日子里,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事让我们感动:42000多名逆行的白衣战士,把生的希望留给武汉人民,把最大的危险留给自己!他们大爱无疆,仁心仁术,是武汉人民的救命恩人;3万多名建设者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赶来,不计报酬,不分昼夜,以中国速度,在10天内建成了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创造了中国奇迹,让世界为之惊叹;5万多本土的医护工作者,在最艰难的时期,克服恐惧,冒着危险一直坚守在抗疫的前线,有些牺牲了宝贵的生命;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王辰院士,他们是武汉人民的大功臣;志愿者汪勇,社区干部田霖,4天3夜骑车返回武汉参加战斗的小姑娘甘如意,骑手老纪,网格员丰枫,环卫工人满彩美,眼镜老板陈庆丰,将在火神山雷神山结算的工钱7000元全部买牛奶等送个医院工作人员的农民工;全方位服务于民的公安干警;还有一直坚持在抗疫一线报道的记者董倩。他们只是千万个抗疫战士中的一个缩影。正是这些一个个普通人的无私奉献,筑起了战胜一切困难的中国脊梁。</p><p> 没有哪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哪个春天不会到来。2020年的冬天是漫长的,也是悲伤的。但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经过了生与死的淬炼与考验,她仍将充满着勃勃生机。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我相信,武汉的明天会更加美好!</p> <p>武汉人民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救命恩人。共有42000多名白衣战士在武汉坚守战斗。(照片来源于网上)</p> <p>4.8日武汉重启!(此照片来源于网上)</p> <p>西西也终于回到了阔别2个多月的家中,回到妈妈的身边。</p> <p>西西和妈妈沐浴在久违的阳光下</p> <p> 写下这篇文章,是为了永远记录2020年这个刻骨铭心的春天里,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永远缅怀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牺牲烈士和罹难同胞。永远铭记武汉76天封城的日日夜夜。衷心祝愿我的祖国,山河无恙,国泰民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