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衔接构想

踏浪(七星镇学校于显发)

<h5>  经过全国人民和广大医务工作者不断艰辛的努力, 疫情防控已趋于稳定,我市历时一个多月的线上教学也逐步结束,多所学校不同年级,不同学段的复课逐渐临近,广大的教职员工和学生又可以重返校园,沐浴久违的阳光,走进温馨的课堂,面对满园桃李,可以抛砖引玉,可以促膝交谈,春风化雨,滋润心田,共同享受为师传道解惑的校园之乐......</h5>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保证线上线下教学的有机衔接,保证多数学生不落伍,不掉队,我和大家一样,冥冥之中进行了许多复课教学的构想,有的符合实际,有的可能超脱了现实,如“腾讯会议”“钉钉”“优学派”等软件能否继续免费使用?学生线上线下学习习惯和效果怎样精准对接?思前想后,归根结底都是致力于构建开放富有活力的教学体系,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全面提高每一个学生的自身素养。</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根据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和完成课后作业情况,有的同学线上学习的兴趣较浓,基础知识和能力掌握较好,能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多数学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也有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随意性强,无论是听课还是作业都不认真,应付了事,即便父母跟在身边监督也无济于事;还有的同学因为家庭条件较差,手机或电脑配置不到位,经常掉线或脱离课堂,真假难辨,无法考证,让教师也无可奈何;教师不在学生身边,家长也要忙碌工作,常常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失去了监管;也有极个别的学生,由于家庭无人监管,他们常常以掉线为由,离开课堂,下线去打游戏了,诸多此类的现象,给线上教学带来了无法估量的损失,也给教学带来了诸多不便,这些让老师很头疼很为难。</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我们每位教师要认真评估线上教学的效果,实事求是,妥善处理好线上学习和复课教学的衔接工作。采取相应的具体措施以摸清学生学习的底细,提前梳理好线上学习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找出教师线上教学过程中疏漏的地方,不足的地方,容易出现错误的地方,了解每堂课重点难点的掌握情况,对知识的理解运用情况,了解掌握每一位学生的基础情况,反省自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没有施教不当的方面,要经常问问学生在学习时遇到了哪些问题,看清学生,摸清底牌,查清原因,澄清问题,做到胸有成竹,有的放矢。&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线上教学的时间如白驹过隙,而学生探求知识的空间则浩瀚无垠。没有教学时间的保证,就无法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无法保证教学质量。因此,复课后教师要充分利用晨读时间、自习时间、业余活动时间,对学生学习加以辅导,力求把线上教学损失的时间夺回来,抢回来。教师还可以采用线下课堂教学,线上微课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弥补时间上的不足,这就要求教师时不待我,只争朝夕,全力以赴,勤恳耕耘力求短时,高效,有序,保质地完成教学任务。</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真心的付出与努力,终将收获真挚的回报,我们在惜时如金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现场抽查,课堂提问,单元小考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综合分析检测,找出学生间存在的共性问题和个性化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复习检测等方式找出个人学习上的失误,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必要时,我们可以适度增加考试摸底的次数,保证一周一小考,半月一大考,查找问题,及时补漏,全面迎接学校复课后的期中考试,力求教学质量稳步提升。</p> <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全力做好线上教学与复课后课堂教学密切衔接,坚持线上线下教学相结合,要采用低起点小步伐的教学策略,不能一口吃个胖子,急于求成。要关注效率效果,全面推动教学工作有序进行。要建立建全教师课程开发机制,使集体备课,学科教研有效合作,集思广益,互通有无,提升效率。教师要关注教材,关注效果,努力做到心中有学生,手中有方法。做到精讲精练相结合,精批精评相结合,整合优化教学资源,为努力实现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学合作,为实现高质高效的合理对接,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