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踏春走胡同

青青

<p>百花盛开姹嫣红,万物复苏润无声,草长莺飞二三月,拂提翠柳春意浓。</p><p>阳光明媚天气正好,花香鸟语沁人心脾,溜娃是我的必修课,更是孩子沐风沐阳放飞自由的必要作业。专职带娃兼职跟拍,逛一逛就近的胡同,换一换疫情憋闷的心情,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也记下我带娃的美好记忆和我眼中的美景。</p><p>北京胡同起源于元代,至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京城有名的街巷有6074条,习惯上,人们把街巷之类统归于胡同。古人曾用“有名胡同三百六,无名胡同似牛毛”。它是城市的脉络,交通的衢道,也是北京普通百姓生活的场所,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它记载了历史的变迁,时代的风貌,蕴藏着京城文化的气息。所以,北京胡同是久远历史的产物,是北京历史的面貌,也是北京文化的象征。</p> <p>北京十大胡同分别是南锣鼓巷、烟袋斜街、帽儿胡同、国子监街、琉璃厂、金鱼胡同、东交民巷、西交民巷、菊儿胡同和八大胡同。</p><p>我今天只粗浅逛一下就近的国子监街和附近的风情异域的小胡同,由于疫情关系胡同进入必须出示小区出入证等手续,而且大多不开放,只能在红墙外面看一看厚重大气的恢宏建筑。</p> <p>国子监街,在北京市东城区安定门内,是一条东西向的胡同。清代名“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又称国子监胡同。2008年6月14日,有着700多年历史的国子监古街重新以“旧面容”示人,经过修缮后的孔庙和国子监已经恢复了历史上的格局与规制,正式对外开放。但今年的春天是多事不平静的春天,由于疫情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不开放。</p> <p>国子监是在元、明、清三个朝代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也被称为“太学”、“国学”。</p> <p>博物馆闭馆</p> <p>进入国子监官员等人在此下马🐴</p> <p>孔庙疫情期间闭馆</p> <p>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始建于元代,合于“左庙右学”的古制,分别作为皇帝祭祀孔子的场所和中央最高学府。两组建筑群都采取沿中轴线而建、左右对称的中国传统建筑方式,组成了一套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群。</p> <p>疫情期间的国子监街</p> <p>特色建筑,胡同的风景线!</p><p>我眼中的每一处风景都是名胜古迹,都是北京文化的符号,都是珍贵的礼物!</p> <p>护城河边内面的城市公园和风情的特色建筑</p> <p>娃很认真的欣赏每一处特色风景</p> <p>神秘的雍和宫不开放</p> <p>夕阳下的护城河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