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通化市二十一中学语文组参加全市语文学科线上教学研讨课记实</h3> <h3> 2020年春天,一个最特别的春天。窗外阳光和暖,在这闲暇的时光里,我们终于可以宅在家里,可内心总想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 <br></h3><h3> 那不妨让我们来一次不同寻常的山水旅行。 <br></h3> <h3> 2020年4月7-8日第二十一中学语文组全体老师参加了通化市直初中网络研讨课及线上线下教学衔接研讨活动。 <br></h3><h3> 4月7日听取了外国语孙君老师和八中姜海哲老师的研讨课。 <br></h3><h3> 4月8日下午1:00--1:45分,我组王颖会老师进行了《小石潭记》大市研讨课汇报,给通化市县区近200位领导、老师带来了一次特殊的山水之旅。 <br></h3><h3> 通化市教育学院田文波主任、徐炳霞教研员、王桂梅教研员深入课堂,为授课教师带来暖心的支持和科学的指导。<br><br> <font color="#ED2308"> 请看王老师的课堂展示 </font> <br></h3><h3><br></h3><h3> 整堂课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课程设计。情境任务“如何拍好一部文化旅行大片”开启了这次特殊的山水旅行,以视频《航拍中国》激趣,使学生快速进入学习情境,又将大任务划分为四个子任务。本节课进行的是前两个任务——游,在文字;游,在画面。 <br></h3><h3> 钉钉平台云课堂上,师生积极互动,共同探讨每一幕的镜头的拍摄画面及拍摄方法,从而梳理了文中所写的景物及特点,明确了写景方法。</h3> <h3>央视《航拍中国》节选</h3> <h3>请看课前暖场视频: 王老师的视频关注社会、关注生活。</h3> <h3> 王老师自制视频《中国抗疫图鉴》</h3> <h3> 网络歌曲《2020,致人海的一封信》</h3> <h3>请看我们可爱的学生:</h3> <h3> 举止大方,好学上进,赞! <br> <br></h3> <h3> 满屏的赞,是对孩子们最诚挚的肯定!<br><br>请看王老师的备课手记: </h3> <h3> 详案+说课稿,共计5600余字,一遍手写,一遍打印,诠释了二十一中学语文人对教学的热忱。<br></h3> <h3> ❤️💚收获满满的课后教研💚❤️</h3> <h3> 听课后,组内老师对三堂课做了精彩独到的点评。<br>赵青老师评八中姜海哲老师《我们仨》名著分享课:</h3><h3>临场能力强,使用钉钉软件熟练;对学生读书兴趣的激发,有独到的见解;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展示空间。老师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给学生做了好的榜样!<br>孙莹老师评外国语孙君老师古诗词复习课:</h3><h3>整堂课就一个“美”字:老师美,导入美,结语美,师生的朗诵更美。对意象的分析,非常到位,更能注重教授学生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br>朱慧老师评我校王颖会老师《小石潭记》:</h3><h3>用一个词来说,就是“赏心悦目”。课前视频运用,紧扣疫情,对学生的德育渗透非常到位。《航拍中国》视频有画面美,创设美的情境。PPT设计精美,每个画面都起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名字。师生活动频繁,运用钉钉到位。</h3> <h3> </h3> <h3> 与会的各校老师,对王老师的课做了精彩点评:<br>二中卢静老师:</h3><h3>整堂课别具匠心。善于激趣,避免单调;问题引领到位,切入点新颖;知识点迁移得好;钉钉回复方式简洁明了,节省时间。</h3><h3>五中李培培老师:</h3><h3>师生面貌好,课堂流程好。课程设计有创意,拓展延伸到位,学生参与度高,PPT设计直观大方。</h3><h3>实验中学司清琳老师:</h3><h3>王老师有思想、有情怀。运用音频、图像,课堂感染力强;善于组织课堂教学;问题引领到位,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热情;以生为本,抓住教学重点。是一堂好课。</h3><h3>八中胡亚杰老师:</h3><h3>整堂课非常有语文味,让我们在古人的文章遨游。</h3><h3>十三中桂丹老师:</h3><h3>课程设计彰显文化气质;老师语言典雅优美;课堂气氛活跃,多而不乱;老师具有亲和力,非常有魅力。</h3><h3>外国语 曲磊老师:</h3><h3>采用情境任务式教学模式,设计新颖;勾连旧文,拓展新知。并提出能否采用拍摄手法分析课文,感谢曲老师宝贵建议。</h3><h3>20中学孟晓春老师:</h3><h3>实——思路清晰,抓住重难点。新——导入形式新颖;课堂高效;老师功底扎实。</h3><h3>通钢2中杨月老师:</h3><h3>探究活动中,学生动手动脑,令人耳目一新。三个“一”:一份新意;一份轻松;一份收获。多学科巧妙融合:感受文章魅力,感受美。</h3><h3>通钢3中王丽静老师:</h3><h3>三大突破:教学模式——老师开启直播,成为主播;感悟突破——注重情境设计;德育突破——热爱祖国大好河山。<br> 在这里,感谢各位同仁的精彩点评。</h3> <h3> </h3> <h3> 教育学院三位教研员老师评课:</h3> <h3> 田文波主任对授课教师给予肯定评价。语文人应有语文味。在新时代,语文老师应为人师表、素质高。王老师的课注重文体出发,拓展适度,有张有弛。整堂课设计新颖,旧文新讲,令人耳目一新。并提出建议:老师应注意语速,讲的多,应学会放手,让学生去做。<br> 徐炳霞教研员指出,王老师这堂课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倡导深度学习,是线上授课的尝试。主要采取大单元教学之情境任务式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线上教学的优势。<br> 王桂梅教研员对授课教师给予了肯定与鼓励。勉励新时代教师,应多读书,读好书,将居家与读书结合起来,提高自身修养,更好地应用于教学,给学生起好榜样作用!<br> 感谢三位教研员老师的辛苦付出!</h3> <h3> <font color="#39B54A">张华老师做了二十一中学语文组线下衔接计划说明</font></h3> <h3>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 <br></h3><h3> ——二十一中学语文组线下衔接计划 <br></h3><h3> 今年是人类历史上最特殊的一段里程,是我们一生都难以忘怀的一段最特殊的经历。我们尝试了很多,感受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 <br></h3><h3> 重返校园之后,我们语文组先作如下打算。</h3><h3> 一、线上精耕细作,线下守成验收。</h3><h3> 1.继续以年级组为单位,集思广益,集中反馈,集体改进。</h3><h3> 2.用思维导图,手抄报等梳理,用课堂笔记评比等形式检查假期网课的收成情况。</h3><h3> 3.加强考查强化假期所学。</h3><h3> 二、线上经验,线下延伸。</h3><h3> 1.继续加强预习环节的完成。</h3><h3> 2.课上分享完善,共同提高。</h3><h3> 3.继续以钉钉的形式检查作业。</h3><h3> 三、不负苦难,培养家国情怀。 <br></h3><h3> 麻木是语文的天敌,冷漠是成长的毒药,身处苦难,安然无忧,要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所生活的这个时代的不易与伟大,明白岁月静好的真正内涵,从而和时代同呼吸共命运。</h3><h3> 1.利用课堂这个主阵地,让文字与时代同呼吸。</h3><h3> 2.写心情日记,养成用文字来记录生活的良好习惯。</h3><h3> 3.以活动来营造氛围,潜移默化中呵护生命阳光成长。 <br></h3><h3> 总觉得,这么大的一场人类的劫难,淡化冷漠都是一种极大的辜负浪费与犯罪,如果能让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也算是这场劫难的别样价值吧。 <br></h3><h3> 2020.4.8</h3> <h3> 今天,我坐在书房的灯光下,写下的这些文字,带着我掌心的温度,寄予奋战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愿你们:平安喜乐,一世安好!愿春暖花开时,我们再相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