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讲课教师:夫子学堂石全义</p><p><br></p><p>文字浅析:王媛</p> <p>《增广贤文》是中国明代时期编写的儿童启蒙书目。书里集结中国从古到今的各种格言、谚语。后经明清两代文人的不断增补,成为现在的文本。</p><p> 今天,石老师讲到如下内容:(1)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p><p> (2)有酒有肉多朋友,急难何曾见一人。</p><p> 讲的都是为人处事的分寸及原则。</p><p> 听后,受益匪浅。的确是那样:一个人处事成功与否,关键就在于分寸之间。</p><p> 两个人若是伯牙、子期高山流水的相遇,那必然是分寸恰好,相交甚欢。这样的相遇,即便一生仅有一次,已是太美,已是奢求!</p><p> 但若是一场三观不同的相遇,就要清楚彼此的底线,掌握必要的分寸,那才是相处之道吧!</p><p> 无论是哪种相遇,都应以尊重对方为前提,没有尊重,也就失去了分寸!</p><p> 《红楼梦》中《栊翠庵茶品梅花雪》那段,讲到贾母带着大观园的姐妹们去妙玉的栊翠庵吃茶。妙玉亲自烹了茶,捧与贾母。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道:“知道,这是老君眉。”</p><p> 这就是《增广贤文》里说的“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了。贾母那样的身份和阅历,必是饮茶高手,深解茶性。她从茶汤透绿的颜色来判断是六安茶。六安茶属于绿茶,在酒肉之后,饮了容易停食,闹肚子。所以,她说她不喝六安茶。妙玉当然也知道贾母是行家,精于茶道的她赶紧解释说:“知道,这是老君眉”。意思是告诉贾母,这不是绿茶。两个懂茶的人,简单几句,如同高手对弈,不露声色,却精彩至极!!</p><p> 贾母吃了半盏以后,把那剩下的半盏转身递给了同去的刘姥姥。刘姥姥一口吃尽,笑道:“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老君眉品的原就是那种汤色清亮,香气高爽,显然,刘姥姥不是懂茶之人。但贾府上下只是笑笑,并没有刻薄的言辞嘲笑于她。她们用善良和悲悯,给了这个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农家老太太最起码的尊重。所以,才有了后来贾家败落,刘姥姥出手相救巧姐的后续!</p><p> 可见,人心所向,得道者才能多助!</p><p> “有酒有肉多朋友,患难何曾见一人” 一句话,道尽了世态的炎凉。</p><p> “朋”字,两月相昵,彼此辉映,肝胆相照!困境中,他会雪中送炭,急难时,他会拉住你的手。他可以在相处中和你相爱相杀,但你需要他的时候,他都在…… 这样的朋友,才是属于你的那盏茶,你在任何时候与之相逢,都是恰到好处。</p><p> 至于那些泛泛之交,酒肉之朋,则不是你的茶。他对你是冷是热,实在不与你相干,你也不必纠结,分寸之间,挥手告别,不带一片云彩!</p><p> 生命里,来来往往都是缘。我们为人处事,要以善念为先,广种善因,广结善缘,世间的风景,不必一日看倦……</p><p>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呢?</p><p> 愿国学智慧指引我们,一路遇见知心的朋友!</p><p> 致谢石老师!!</p><p> </p><p> </p><p> </p><p><br></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