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蓝天同城上都艺术幼儿园</p> <h3>亲爱的爸爸妈妈,疫情还没结束,除了继续防范新冠肺炎疫情外,居家安全也要时刻注意!</h3></br><h3>爸爸妈妈们,如何在家陪伴幼儿度过一段安全的防控时光呢?小编在此为您整理了幼儿宅家安全小常识,让我们在陪伴小神兽的同时,一起安全“宅家”吧!</h3></br> <h3><strong>一、家庭消毒小常识</strong></h3></br> <h3>疫情期间,很多家庭每天都会对家里进行消毒。目前家居生活中常用的消毒剂有含氯消毒剂,比如大家熟知的84消毒液,这种产品在超市就可以买到,可以用来消毒餐具、桌椅、厕所洁具等物品。</h3></br><h3><strong>在家庭中使用消毒剂要注意以下几点</strong><br></br></h3></br><h3>✔ 家长首先教孩子认识消毒液,让孩子牢记“不能喝”!除此之外,最重要的防护是家长要将消毒液安置好!</h3></br><h3>① <strong>不要将消毒液放在饮料瓶中:</strong>儿童常常对瓶瓶罐罐的东西充满好奇。在幼儿时期,许多孩子特别喜欢用嘴来“认识”事物,而饮料对于孩子的吸引力超强,因此在家中千万不要用饮料瓶装消毒剂。</h3></br><h3>② <strong>要放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strong>不仅是消毒剂,还有家中的药品、农药、杀毒剂等物品,一定要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特别是针对年龄小的宝宝。不要小看孩子开瓶的能力。把不安全的东西放在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搁置这些物品要高而远。</h3></br><h3>③ <strong>分瓶装时要做好标识:</strong>家长在装消毒剂的分装瓶时,一定要做好标识,以防混淆,防止误服。</h3></br><h3>✔ 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严格按照消毒药物使用浓度、使用量及消毒作用时间操作。配制消毒剂时,要戴口罩、防护眼镜(或游泳眼镜)和手套,不要用手直接接触原液。</h3></br><h3>✔ 进行空气消毒需在室内无人的状态下进行,为了保证消毒效果,消毒时要关闭门窗,家里人离开房间,消毒完成后应打开门窗通风,待气味散尽后家人再进入。</h3></br><h3>另外,还要提醒各位家长:消毒剂一般稀释后使用,常规消毒用量不多,大家不要在家里囤太多的货。疫情期间,一般家庭以日常清洁为主就可以了,不必要过度消毒。</h3></br><h3><strong>发生上述情况应如何处理呢?</strong></h3></br><h3><strong>误服</strong>——立即口服100-200毫升的牛奶或生蛋清,马上去医院就诊。</h3></br><h3><strong>吸入</strong>——如果有呼吸困难,立即去医院就诊。</h3></br><h3><strong>眼睛</strong>——溅入眼睛后,马上使用大量清水冲洗15分钟,如果仍有持续的疼痛、畏光、流泪症状,就近去医院就诊。</h3></br><h3><strong>皮肤接触</strong>——接触高浓度消毒剂后彻底使用清水冲洗,仍有疼痛或者刺激症状就近去医院就诊。</h3></br><h3><strong> 二、家庭火灾小常识</strong></h3></br> <h3><strong>家庭防火要在做到以下几点:</strong></h3></br><h3>1、不玩火,不玩弄电气设备。</h3></br><h3>2、不乱接乱拉电线,电路熔断器切勿用铜、铁丝代替。</h3></br><h3>3、家中不可存放超过0.5公升的汽油、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h3></br><h3>4、明火照明时不离人,不要用明火照明寻找物品。</h3></br><h3>5、离家或睡觉前要检查用电器具是否断电,燃气阀门是否关闭,明火是否熄灭。</h3></br><h3>6、切勿在走廊、楼梯口等处堆放杂物,要保证通道和安全出口的畅通。</h3></br><h3>7、发现燃气泄漏,要迅速关闭气源阀门,打开门窗通风,切勿触动电器开关和使用明火,并迅速通知专业维修部门来处理。</h3></br><h3>8、不能随意倾倒液化气残液。</h3></br> <h3><strong>家庭灭火小常识 </strong></h3></br><h3>1、发现火险迅速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时要讲清详细地址、起火部位、着火物质、火势大小、报警人姓名及电话号码,并派人到路口迎候消防车。</h3></br><h3>2、燃气罐着火,要用浸湿的被褥、衣物等捂盖灭火,并迅速关闭阀门。</h3></br><h3>3、家用电器或线路着火,要先切断电源,再用干粉或气体灭火器灭火,不可直接泼水灭火,以防触电或电器爆炸伤人。</h3></br><h3>4、救火时不要贸然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加速火势蔓延。</h3></br><h3><strong> 三、家庭用气小常识</strong></h3></br> <h3><strong>用气通则</strong></h3></br><h3><strong>保持空气流通:</strong>管道气完全燃烧时,需消耗的空气量是该气体的4倍以上,应保持厨房、燃具周围良好的通风状态。</h3></br><h3><strong>注意人走熄火:</strong>用气完毕,要关闭阀门。临睡前,外出前应检查确认燃气管道、液化气罐和灶具阀门已经关闭。</h3></br><h3><strong>使用燃气要照看:</strong>勿在无人照看的情况下使用燃气具。汤、粥、牛奶等烹煮时容易溢出,要多加照看,以免汤水淋熄炉火,造成燃气泄漏。同时避免儿童接近燃气具。</h3></br><h3><strong>打不着火应停顿:</strong>如果连续三次打不着火,应停顿一会儿,确定燃气消散后,再重新打火。燃气多次释放,遇到明火极易燃爆。</h3></br><h3><strong>燃气管使用规范:</strong>家用的燃气管一般有三种,一是软管,这种管子容易老化而出现断裂、漏气等危险因素,使用超过18个月就要更换。二是金属波纹管,这种管子用6至8年是可以的。三是铝塑管,这种管子使用年限为50年,但要定期检查接口处。</h3></br><h3><strong>使用燃气管要注意:</strong>燃气胶质软管的长度,不能超过2米;燃气管不要靠近炉面,以免被火焰烧烤;不要穿越墙体、门窗;不要压、折胶管,以免造成堵塞,影响连续供气;脱落漏气。</h3></br><h3><strong>四、家庭食品安全小常识</strong></h3></br> <h3><strong>保持清洁</strong></h3></br><h3>一般来说,在备制食物时应清洗餐具,以免细菌的生长。特别要注意用于吃饭、饮水和烹饪而又接触生食物和嘴的餐具。准备好食物后,别忘了消毒接触了生肉、海鲜等的案板和餐具;以及清洗、干燥清洁设备,以防细菌滋生。餐后应将剩余食物送到垃圾桶中;用热水和清洁剂一起清洗餐具,用干净布或刷子清除食物残渣及油腻;用干净热水冲洗餐具;用开水和消毒液消毒餐具;以及将盘子和炊具在空气中自然干燥,或用干净的干布擦干。有些动物(老鼠、小鼠、鸟、蟑螂、苍蝇及其它昆虫)也会将病菌带到食物和厨房台面上。宠物(狗、猫、鸟等)的爪子、毛皮、羽毛携带细菌。</h3></br> <h3><strong>生熟分开</strong></h3></br><h3>生的食物,特别是肉类、禽、海产食品及其汁水,可能含有病菌,在备制和存放食物时可能会污染其他食物。因此,生熟分开不仅仅是在烹饪过程中,而是在整个食物备制过程的所有环节,包括宰杀过程,都应保持生熟分开。</h3></br><h3><strong>彻底加热食物</strong></h3></br><h3>适当烹调可杀死几乎所有的危险细菌。研究表明,烹调食物达到70℃有助于确保安全食用。需要特别注意的食物包括:肉末、烤肉、大块的肉和整只的禽。整块肉的中心部分往往不滋生细菌,大多数细菌是在肉的外表面。但是,对肉末、烤肉或禽来说,它们的内外部分都有细菌。因此,我们应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肉、禽、蛋和海产品。在制备汤或炖菜(煲)时要煮沸,确保汁水是清的,而不是淡红色。最好使用食物温度计来测量温度。熟食二次加热时,要彻底热透。</h3></br> <h3><strong>在安全的温度下保存食物</strong></h3></br><h3>如果在室温下存放食物,细菌可以(可能会)迅速繁殖。冷藏或冷冻食品不能杀死细菌,但能限制其繁殖。把温度保持在5℃以下或60℃以上,可使细菌生长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h3></br><h3><strong>使用安全的水和食物原料</strong></h3></br><h3>“安全”是指水和食物中不含可以致病的病菌和无有毒化学物。因此,我们在购买或使用食物时应注意:挑选新鲜和卫生的食物,在食用前需要清洗是很关键的。如果蔬菜和水果有变质或擦伤的部分,应立即切除。用水清洗蔬菜和水果,尤其是生吃时。不食用超过保鲜期的食物。不要买破损的、膨胀或氧化的罐头。注意食物的保质期,不要食用过期的食品。</h3></br> <h3>居家期间,孩子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家长一定要和孩子讲清楚。一些容易引起安全事故的食物,家长一定要小心了!</h3></br><h3>比如果冻,孩子吞食果冻容易发生意外,不能轻忽大意!建议家长给孩子吃果冻的时候,不要一整颗给,可以先弄碎后再给小孩食用。还有花生、瓜子、坚果很多家长会觉得孩子长牙了、能咬了,就可以吃坚果了。</h3></br><h3>医生提醒,实际上3岁以下的小宝宝不易嚼碎坚果,而且吞咽反射还未发育完善,即使能咬动坚果,也不能充分咀嚼,大颗粒仍然容易卡住气管。</h3></br><h3>而且堵住气管后若抢救不当,短短几分钟就可能丧命。尤其像夏威夷果、开心果这种圆形的坚果,宝宝吃在嘴里时,大人一逗,就更容易滑进气管里。</h3></br> <h3>除以上四大类外,生活中还有很多其他的安全隐患需要我们注意。</h3></br><h3><strong>①防窒息:</strong>客厅和房间不要有长绳等装饰物,避免孩子玩耍时缠绕窒息;衣柜等大的柜子,要有通气孔,防止孩子玩耍被困窒息。</h3></br><h3><strong>②防坠楼:</strong><strong>阳台安全防护要做好</strong></h3></br><h3>孩子在家宅久了,难免向往窗外的世界,如果孩子喜欢趴在窗户边,或是扒阳台栏杆,家长一定要多多留心了!务必做好阳台安全防护。</h3></br><h3>家长们注意,阳台和窗台附近不要放置矮柜、凳子等可供攀爬的家具,阳台围栏应定期检查与维修,以免老旧松动。</h3></br><h3>教育孩子不能攀爬阳台,窗户等危险地带;家中有幼童时一定要安装防护栏,栏杆要尽量密集而且设计非横向,以免孩子被卡或误导儿童攀爬。</h3></br> <h3><strong>③防烧伤烫伤:</strong>儿童是烧烫伤的高危人群,而多数儿童烫伤发生在家中,被热水、热饭菜、取暖设施烫伤。因此这段时间家长要细心看护好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远离热水、热锅、煤炉、暖气等容易发生烧烫伤的物品。</h3></br><h3>孩子如果发生了烧烫伤,家长要按照“冲、脱、泡、盖、送”原则及时处置。</h3></br><h3>“冲”指用缓缓流动的冷水冲15-30分钟。需注意:水流不可过急,以免冲破伤口。<br></br></h3></br><h3>“脱”指用冷水充分泡湿伤处后,小心脱掉或剪掉衣物。要注意的是衣物粘在创面上,保留粘住的部分不用力撕脱。</h3></br><h3>“泡”指受伤处浸泡在15-20℃冷水容器中15-30分钟。需注意:儿童避免浸泡时间过长。</h3></br><h3>“盖”指用清洁干净的毛巾、纱布覆盖伤口。需注意:千万不要涂抹外用药物或“民间偏方”。</h3></br><h3>“送”指除面积小、程度轻的烫伤外,最好前往医院治疗。</h3></br><h3><strong>④防碰撞:</strong>玻璃制品少用,家具和装饰品边角倒圆,避免孩子跑动时碰撞受伤,特别是墙上不要有裸露的钉子,越小的地方越要注意。</h3></br><h3><strong>⑤宠物安全:</strong>家中有宠物的,务必给宠物做好接种疫苗、定期驱虫等工作,同时要告诉孩子不要和宠物过于亲密,以防意外被咬、被抓。</h3></br> <h3><strong>⑤防危险物品伤害:</strong>刀具、玻璃瓶、尖锐的工具等要放到孩子不能触及的高处。</h3></br><h3>儿童在家庭易发生的外伤主要是由剪刀、注射器、激光笔、玩具枪、弹弓等锋利、尖锐物品导致,家长注意这些东西要远离儿童。</h3></br><h3>考虑到孩子们在家学习、玩耍,可能会出现拿剪刀做手工、在家进行体育活动等场景,在这些情况下,家长一定做合格的监督者。</h3></br><h3>注意:儿童不要拿着剪刀、刀或筷子奔跑!</h3></br> <h3>危险无处不在,家长要及时发现那些不安全隐患,确保孩子平安度过这段特殊时期。</h3></br><h3>同时,疫情期间,父母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孩子了,宝贝们也要和爸妈多沟通说说心里话,和爸妈做一些有趣的游戏,还要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比如帮他们整理整理屋子,帮他们做一些家务……</h3></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