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已至,不负韶华,我们是最美的主播——记赤峰市红山区小学语文五年级线上教研活动

刘莉莉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柳丝垂,莺声娇,</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心中有梦,不负韶华。</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暖阳四月,</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听见春风的喜悦,静待思考的芬芳。</p> <p>&nbsp; 窗外春意盎然,但疫情尚未解除,为了把“停课不停学“工作落到实处,为了帮助老师们更好地使用教材,落实每一单元的语文要素,解答网上教学的疑惑,2020年4月8日,在红山区教育教学指导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边作琴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全区小学语文五年级“空中课堂”线上教学研讨课活动。接到通知后,红山区第十七小学教育集团校领导高度重视,缪振杰校长、李春侠副校长通过电话、微信等形式进行安排部署,要求五年级组各位语文教师发挥集体的力量,保质保量的完成此项工作。</p> <p>  在十七小学教育集团孔德芳主任的指导下,五年级语文教研组进行了线上集体备课。大家认真解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根据线上教学的特点确定了教案的流程。</p> <p>  本次活动有全区十几所学校部分五年级语文教师参加。4月8日上午9点,活动正式开始。活动第一项,由刘莉莉老师出研讨课《杨氏之子》。刘老师的课堂以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为出发点,紧紧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以学生语言的积累与运用为目的,使本课教学成为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信息交流、心灵对话的过程。刘老师教学过程中注重通过品析语言,指导朗读,为学生营造一个“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展示的课堂”把语文课上的有情有趣。&nbsp;“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渔”刘老师课堂上还特别注重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猜意停顿”“字断音连”“字意正音”等读好文言文的方法,及“联系上下文”“看注释”等理解文言文的方法,使学生读得更好,理解的更深。</p><p> 整个课堂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有品词析句,迁移运用的过程,有抑扬顿挫、入情入境的朗读,再加上教师的点拨指导,这节课如春风化雨,点点滋润着学生的心田。</p> <p>  活动第二个环节,全体参会教师进行线上评课,交流研讨。</p><p> 十七小学教育集团孔德芳主任诠释了这一课的设计理念:紧紧围绕边老师本学期教材培训会中提出的“以要素为统领,进行单元整体教学”和“以能力提升为目的,进行有重点有目的地训练”进行设计,从课堂效果看,有效地达成了目标。</p> <p>  回小马筠梅老师认为本节课刘老师的教学设计注重多种方法的指导,这些方法让第一次教学文言文的老师有抓手,让第一次接触文言文的学生不光学会还懂得如何会学。马老师还对刘老师班级的课堂氛围和学生的学习状态给予了高度评价,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有规有矩,老师提问的方式、学生的回答、读书的方法,都能看出学生学习习惯好,课堂效率高,可见与老师平时上课的训练和培养是分不开的。</p><p> 其他老师也纷纷表示,刘老师的课堂技巧非常值得网课老师们学习和借鉴。</p> <p>  会议第三个环节,教研员边作琴老师进行评课和活动总结。边老师对刘莉莉老师的课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认为这是一节高效的课堂,直观整个课堂,学生学习的状态好,习惯好,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培养得好。还从三个方面对这节课的教学给予了肯定。1、文章核心恰当、兴趣为主,关注方法的渗透。边老师告诉老师们,学习古文,兴趣是第一要素,尤其学生第一次接触古文,老师一定要把兴趣作为核心,方法渗透其中,再加上入情入境的朗读,才能让学生在古文中真正的有所收获,这些也是刘老师这节课的亮点。2、注重学生的积累与运用。边老师认为,刘老师的课堂学生思维没有空闲时间,积累了其他文言文,学习了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并且还让学生自己创作一两句古文。学生在学得过程中有收获,有成就感,发挥出了他们无限的潜能。3、由课内走向课外。刘老师由《杨氏之子》引出《徐孺子赏月》,给学生学习的渠道,将课内习得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4、抓住“文眼” ,理解文章。通过抓住“甚聪慧”,把学习引向深入,教学设计巧妙。</p> <p>  病毒无情,教育有爱,每一位教师心中都坚信这一点。这次教研活动是老师们一次心与心的碰撞,老师们会在每一次集体教研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做最美丽的主播。春以至,情永在!</p> <p>监制:边作芹</p><p>撰稿:刘莉莉</p><p>编辑:刘莉莉</p><p>审核:李春侠</p>

老师

课堂

刘老师

学生

教学

语文

文言文

学习

方法

刘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