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曾说过: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由此可见,路是人走出来的,路是供人走的。 既然路是供人走的,在人口密集的地方,为了行走方便和路面经久耐用,也就有了不同的筑路材料。从人类使用道路的历史看,道路修筑大致经过这样的历史进程:土路—砂石路—石头路—柏油路。今天世界各国道路修筑普遍使用沥青作为主要材料,主要还是考虑修筑便利,道路平坦,经久耐用,且防水防腐蚀较强。 用沥青铺设路面,是欧洲人的发明。查有关资料,1838年在普鲁士的汉堡就出现了第一条沥青路。1851年,从 Travers 到巴黎的公路上有78米长的路面铺上了沥青。仅仅20年后,巴黎街道几乎都铺上了沥青,不久之后此风蔓延到欧洲所有的大城市。 19世纪之前,在沥青还未广泛使用于道路修筑时,城市道路修筑的主要材料是经过打造的长条石。用石头铺路比用土夯、碎石子修筑有多种优点,一是耐用,二是防水,三是干净,四是美观。所以在欧洲很长一段时间,城市道路基本上都是用石头铺路。 漫步于欧洲城市街头,很多道路还是保留了几百年前的老样子,石头路随处可见,即便是巴黎的标志性大道香榭丽舍大道依然还保留原来的老样子,全部都是石头铺就,可以说是巴黎的标志。在欧洲其他城市,这种石头路并没有随着城市的现代化而改变,反倒是保留原来的老样子。 巴黎如此,罗马如此,伦敦如此,柏林如此,莫斯科也是如此。在欧洲的其他城市,这种石头铺就的道路依然不少见,尽管沥青铺就的道路越来越多,但石头路面还是被刻意保留、刻意保护着。 走在沥青路上,当然比走在石头路上要舒服。石头路面,光溜溜,高低不平,没有脚感,走的时间长了脚会提意见。如果在这样的道路上行车,上下颠簸,更是让人很不舒服。如果司机开得快一点,更是要命,不仅颠簸得厉害,而且噪音很大,真不知道这样的路面欧洲人为何还要保留? 石头马路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给城市美容师——清洁工带来麻烦。欧洲马路也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干净整洁,虽然尘土不多,但垃圾还是不少,尤其是烟头随处可见。很多烟头残留在石头缝里,打扫起来很不方便。欧洲城市的石头马路,都有很长的年代,光溜溜、油乎乎的,它告诉人们这些道路有些年限了,我真不知道到了冬天,如果漫天大雪,冰冻三尺,走在光溜溜的街道上,会不会摔倒,尤其是那些穿高跟鞋的女士,会不会因此崴了脚。 在欧洲的城市中,为什么还要保留石头道路?的确让人费解。用沥青铺路是欧洲人的发明,既然柏油路比石头路行走舒服,为何欧洲人还要固守、保留这些石头路呢?在现代化与传统的选择中,欧洲人还是对传统有一种深深的敬畏,保留传统,是对历史的记忆,不同时期的建筑完美的保留,也是对民族历史的一种保护。难怪我们走在欧洲城市大街上,几百年前的老建筑比比皆是。 一座城市,最让人自豪的是它的历史。历史不是写在史书上,而是他的历史底蕴,历史底蕴就体现在他古老的建筑上。 古老的建筑看上去并不现代,也可能和现代人的审美相去甚远,但历史的美不是现代美所能比拟的。尤其在一座城市,千篇一律的建筑很容易让人产生审美疲劳,也只有现代和古老相互交错,互为辉映,这座城市才能给人厚重与现代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