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课堂之《朱子治家格言》

夫子文化媛媛老师

<p>讲课教师:夫子学堂石全义</p><p>文字浅析:王媛</p><p><br></p> <p>  今天这节课,石老师是以清代朱用纯经典格言中的一句“勿贪口腹而恣杀牲禽”为主线,举实例,讲道理,明利弊,来传承一些科学的饮食理念。</p><p> 谈到饮食,我想起了一位讲艺术美的老师曾说过的话:我们的饮食种类非常丰富,但饮食的最高境界止于文化,很难提升到艺术的层面。</p><p> 他认为:餐饮作为一种文化,没法像其他领域一样,可以完全作为艺术来欣赏。因为,它对动物的那种血腥杀戮,永远不可能带来艺术上的赏心悦目--杀戮不是美,不择手段的杀戮,更不是!</p><p> 深以为然。人与猴子同宗,但人会把猴子的脑子挖出来生生吃掉,美又在哪里呢?</p><p> 我们老祖宗的饮食起源是从狩猎、采集开始的,他们在长期的实践经验中,总结出一系列的饮食价值观。</p><p> 老祖宗认为:人要与土地连接,要与动物同理。吃五谷杂粮,豆类,以及少量的肉食,足矣!</p><p> 可是,他们的后世子孙又是怎么做的呢?</p><p> 所有天上飞的,地上走的,水里游的,没有不想拿来猎个奇,尝个鲜儿的。我们热衷于控制和占有的快感,开始远离土地,远离自己作为自然生命而与土地产生的亲情链接。为短期利益而疯狂地占有和开发。手是越深越长,凡是能抓到的,都想弄过来满足一下口腹之欲。</p><p> 结果呢??</p><p> 土地沙化,雾霾,稀有动物灭绝,气温升高,南极冰融,乃至当前的病毒滋生,变异,疫情骤起。</p><p> 大自然轻轻反击,人类早已溃不成军!</p><p> 万物皆有灵性。一花一叶自有它的开落,一莺一燕亦有它的疼痛和悲喜。我们都是地球的孩子,要是能彼此善待,在时光里共唱一首自然的歌,该有多好!</p><p> </p><p> 道法自然。知行合一。我们既然懂得了道理,就要实际践行。</p><p> 《随园食单》的作者,清代诗人袁枚有两个诗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就是说,任何再微小的个体生命,只要有了正知正念,都将打破樊篱,拥有自己生命的春天。而国学经典智慧,正是帮助我们打破苔花微小的那个正知正念,它必将帮助我们放眼未来,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p><p> 感谢石老师的国学课堂,致敬!</p><p><br></p><p> </p><p>PS:感谢所有关注“国学伴读”笔记的朋友,石老师所传承的正知正念,带给了我们生命的阳光。我愿与你同在,沐浴在那片知性的阳光里--每一天!……</p> <p>PS:感谢不染师妹:一首励志的诗文,一段同学的故事……让我们记住今天,携手明天,相信明天会更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