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贺涛的纯真年华

環球美摄

<p>贺涛,我的老同学。同学们钦慕的诗人,著有《春天.大地.情歌》《北纬四十三度半》《中国古代发式史》《中俄文学二百年之比较》等作品。原就职于大同市人民银行,曾任大同市滑冰协会主席,空竹协会主席。他把滑冰与抖空竹运动完美结合,造就养心健身文化,用儿时生活把一代人的时光年轮、记忆碑文,融诗情与日子,享纯真与友谊,花甲归来仍是翩翩少年,堪称岁月静美,生命与诗意同在!🙏</p> <p>【四合院速写】</p><p>小时候的冬天是那般寒冷</p><p>最冷的时候土地都裂开了缝子</p><p>而且,还经常刮风</p><p>风大的时候转着旋打着唿哨</p><p>于是,一到冬天</p><p>四合院里的人就忙活了起来</p><p>家家户户窗台下堆着黑呼呼的煤炭</p><p>家家户户的门上吊着棉门帘</p><p>家家户户的窗外挂着棉布帘</p><p>到了晚上,人人都窝在家里</p><p>守着热炕头喝茶聊天</p><p>这时,只有院子里的风铃</p><p>在乐此不疲地发着“叮叮”的声音</p><p>还有屋檐下的透明的冰凌</p><p>在寒冷的月光下闪着亮</p><p>到了下大雪的时候</p><p>大片大片的雪花像杨树叶一样往下落</p><p>四合院里里外外是一片白</p><p>当然,也有风停雪住的时候</p><p>那时,四合院就像画家笔下的静物</p><p>恬静、安宓,一切静悄悄……</p><p>现在人们都住了高楼大厦</p><p>对当年四合院情景难以记清</p><p>想想,当年那种景象也非常美好</p><p>冬天就应该是风雪飞舞的季节</p><p>冬天不冷,怎么能体会到夏天的炎热</p><p>没有冬季雪花怎么会有夏季的雨点</p> <p>【火炕】</p><p>亲爱的,当你老了,</p><p>当你腰酸腿痛,走路困难时,</p><p>你就会思念起一条暖呼呼的火炕,</p><p>以前的北方老人,</p><p>越到十冬腊月的时候,</p><p>越到冰天雪地的时候,</p><p>越到南方人冻得受不了的时候,</p><p>越热恋着自己家的火炕,</p><p>躺在暖呼呼的炕上温暖如春,</p><p>躺在暖呼呼的炕上长久不愿醒来,</p><p>火炕是北方人记忆中的太阳</p><p>温暖了一代又一代的北方人</p><p>火炕又仿佛是一些人的伊甸园</p><p>在这个特殊的伊甸园里</p><p>释放着一个又一个美丽的梦……</p><p><br></p> <p>【席子】</p><p>那时候人们都住着小平房</p><p>家家户户炕上铺着一领席子</p><p>席子用竹子、苇子、或者高粱秆编成</p><p>质量好的可以用上十几年</p><p>年复一年,日复一日</p><p>席子陪伴着北方人过着春夏秋冬</p><p>尤其到了寒冬腊月</p><p>席子铺在炭火烧得很旺的炕上</p><p>一家人躺在上面温暖无比</p><p>席子上有一家人的喜怒哀乐</p><p>席子上有一家人的辛酸苦辣</p><p>后来,有了油布,有了塑料布</p><p>席子慢慢退出了历史舞台</p><p>再后来,油布和塑料布也销声匿迹了</p><p>哦、随着社会的前进</p><p>床上的铺得东西更换了一差又一差</p><p>只是,对铺过的席子不应该忘记</p><p>因为,我们的先人在席子上躺过了多少代</p> <p>【回忆白菜】</p><p>假如让老百姓为天下蔬菜排坐次</p><p>我相信多数人首选的肯定是白菜</p><p>白菜,百菜之首,白菜,平民之菜</p><p>困难时期白菜以它的廉价</p><p>填饱多少中国人的肚皮</p><p>当时,北方多少个家庭</p><p>上顿白菜,下顿白菜</p><p>一棵白菜,一圈一圈地吃</p><p>从立冬吃到春暖花开……</p><p>就是现在,一到天凉的时候</p><p>人们仍然要忙活着</p><p>一袋袋,一堆堆买着白菜</p><p>买回来的白菜整理晾晒</p><p>仍然有吃一冬一春的架势</p><p>人们在白菜身上作足了文章</p><p>上汤白菜、醋溜白菜,鸡丝白菜、豆腐白菜……</p><p>以前人们用白菜填饱肚皮</p><p>现在人们用白菜点缀着餐桌</p><p>啊,多姿多色的白菜</p><p>打发着一代又一代人的美丽日子</p> <p>贺涛的生活充滿热情与诗意,他把滑冰与抖空竹运动完美结合,造就养心健身文化,用儿时生活把一代人的时光年轮、记忆碑文,融诗情与日子,玩儿得风生水起,活色鲜香!</p> <p>【葵花向太阳】</p><p>小时候妈妈常做一道菜</p><p>我给它起名叫“葵花向太阳”</p><p>就是把大白菜剥去帮子</p><p>留下里面的菜心</p><p>菜心切成若干个小墩</p><p>然后用开水一焯</p><p>摆在白色的磁盘里</p><p>最大的一个放在中间</p><p>四周围一圈些小的</p><p>上面点缀着辅料</p><p>再淋上红红的辣椒油</p><p>看上去就像“葵花向太阳”</p><p>这道菜好看好吃还开胃</p><p>时光虽然过去了多少年</p><p>它始终开放在我家餐桌上</p><p>几十年前妈妈做给我吃</p><p>几十年后我做给我女儿吃</p><p>但愿“葵花向太阳”</p><p>能世世代代地传下去</p> <p>【不要忘记豆腐】</p><p>这个发明,哪个发明</p><p>豆腐是最大的发明</p><p>好吃,容易消化,人人又都买得起</p><p>嫩生生的豆腐,生吃、熟吃</p><p>千百年来,人们对它做足了文章: </p><p>小葱拌豆腐、麻辣豆腐</p><p>海带炖豆腐、肉沬炒豆腐</p><p>就连豆腐渣也能做成美味佳肴……</p><p>袁枚有一本《随园食单》</p><p>他说,“豆腐得味,远胜燕窝”</p><p>可见,豆腐是多么了不起</p> <p>【网虾捞鱼】</p><p>小时候,我家旁边有一个池塘</p><p>池塘,就是我们经常网虾捞鱼的地方</p><p>用竹子和纱布做成一个小网</p><p>在上面再系一根绳子</p><p>逆着水,扔了下去</p><p>一网能拉些什么</p><p>当时誰也不清楚</p><p>有时候能拉起来一些小虾</p><p>有时候能拉上几尾小鱼</p><p>有一次,运气好,遇到了一条大鱼</p><p>左拉,右拽,两脚没有站稳</p><p>最后,险些掉在池塘里</p><p>在池塘边网虾捞鱼</p><p>现在来看是冒险游戏</p><p>不过,当年的情景</p><p>还是经常出现在我的梦中</p> <p>【玉米面糊糊】</p><p>为了让我放学以后</p><p>能喝到一口热呼呼的糊糊</p><p>妈妈总是提前把水烧开</p><p>把金黄的玉米面倒入瓢中</p><p>然后,用勺子一下一下搅均</p><p>等到我放学回到了家里</p><p>妈妈已经将熬好的糊糊端在了桌子上</p><p>玉米面糊糊真甜真香</p><p>我转着大大的海碗</p><p>“呼噜”“呼噜”,一圈下来能喝掉大半碗</p><p>我想,很多像我一样大的孩子们</p><p>在困难年代里都有过喝糊糊的经历</p><p>现在,他们肯定还想喝一口妈妈熬得糊糊</p><p>但是多数人只能是美好的记忆</p><p>多数人只能在想着糊糊中热泪涟涟……</p> <p>【磨面】</p><p>说起磨坊,现在很多人都不了解</p><p>那时,每隔几条街就有一两家</p><p>小时候,通常在吃饭前</p><p>把妈妈淘洗晾晒好的杂粮背到磨坊</p><p>磨坊一般又黑又脏</p><p>里面的空气也非常污浊</p><p>磨机上面有一个进杂粮的漏斗</p><p>下面是一条长长的帆布口袋</p><p>磨工把要磨的杂粮倒进漏斗</p><p>然后,很熟练地合上电闸</p><p>随着隆隆马达声,也就是几分钟的样子</p><p>漏斗里的杂粮就变成了面粉</p><p>小作坊磨出来的东西不是那么精细</p><p>但是,货真价值,吃起来放心</p><p>这样的事情,请你千万要相信</p><p>如果有疑问,问问你的爷爷和奶奶</p><p>我想,他们肯定和我一样</p><p>有过难以忘记的磨面的经历……</p> <p>【告别粮柜】</p><p>以前,家里有一个专本放粮食的柜子</p><p>柜子用厚木板做成,</p><p>长长的,中间还有七八个格子</p><p>每一个格子都用白麻纸裱糊</p><p>当年,人们吃粮,都要拿着粮本到粮店里去买</p><p>买回来的粮食就放在粮柜里</p><p>白面一个格,小米一个格</p><p>玉米面一个格,豆类放一个格</p><p>只是,白面供应的少</p><p>家里省下来要等到过年过节吃</p><p>今天,国家取消了粮食供应</p><p>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精细的粮食</p><p>粮柜也就自然地退出了历史舞台</p><p>只是,那段历史人们千万不要忘记!</p><p>有位哲人学得好:</p><p>忘记过去,就意为着背叛!</p> <p>【拉风箱】</p><p>小时候,在妈妈做饭的时候</p><p>我通常坐在小板凳上</p><p>“呼塌”、“呼塌”,一下一下地拉着风箱 </p><p>随着拉风箱的动作,</p><p>火苗在忽高忽低地往上蹿着</p><p>炉灶前的烟火映着妈妈的笑脸</p><p>在“呼塌”、“呼塌”的声音中</p><p>铁锅里可口的饭菜熟了</p><p>一家人和和美美地坐在了炕桌前 </p><p>如今,听不到了拉风箱的声音</p><p>风箱也从久远的年代</p><p>慢慢走出了人们视线</p><p>只是,偶尔间还想找个风箱拉一拉</p><p>因为那“呼塌”、“呼塌”的声音</p><p>让我一辈子难以忘掉</p><p>但是,找个风箱并不容易</p><p>因为风箱一下子走得那么彻底</p><p>城市和乡村都很难再见它的踪迹</p> <p>【忘不了的小吃】</p><p>小时候,抵不住对各种小吃的诱惑</p><p>拿着平时省下的零花钱</p><p>站在各色小吃的摊位前</p><p>果蛋皮、糖杏干、莲花豆、粘花生</p><p>酸乍糕、棉花糖、炒瓜子、爆米花……</p><p>什么都眼馋,什么都想尝一尝</p><p>只是手中的零花钱没有那么多</p><p>偶然间,买一块自己最想吃得东西</p><p>几个小伙伴共同分享着</p><p>分得少的还要埋怨和嘟囔着……</p><p>多少年后,大家谈起小时候的情景</p><p>都是一脸的温馨,一脸的满足</p><p>好在,时下什么都能买到</p><p>只是,多数小吃,吃了消化不了</p><p>因为,缺少了一个儿童时期的胃</p><p>多数小吃也再没有当年那个味</p><p>如果可能,把哪些小吃</p><p>分给天下有胃口的小朋友</p><p>以免他们到了没有胃口的时候</p><p>吃什么也没有味道</p> <p>【风筝】</p><p>小时候,经常和同学们在城墙上放风筝</p><p>风筝在我们手里比赛着高低</p><p>有蝴蝶、有蜻蜓、有黑老鹰</p><p>当然都是自己用纸和竹棍扎成的</p><p>风和日丽的时候</p><p>风筝能稳稳地在空中飘动</p><p>我们跟着它想象着有一天也能天上飞行</p><p>起风了,长长的风,来回乱刮</p><p>这时候,手中的绳子一旦跑偏</p><p>风筝就会像喝醉了酒的流浪汉</p><p>东倒西歪,最后一头栽子下来</p><p>放风筝是小时候最喜爱的活动</p><p>长大了这项活动便少了</p><p>现在又重新拾了起来!</p><p>每一次放它,童年的记忆就拉了回来</p><p>而且,次次都是如此。</p> <p>【粘知了】</p><p>有一种绿色的小蝉</p><p>能发出“吱吱”的叫声</p><p>老人们都叫它“知了”</p><p>唐诗宋词里有对它的描绘</p><p>《帝京景物略》也有对它的记载</p><p>只是,记不清小时候粘过多少只这样的小虫</p><p>现在一想起来,耳边</p><p>还响着知了“吱吱”奏鸣声</p><p>清晨,在太阳的瞳孔下</p><p>三五个小伙伴便聚在一起</p><p>我们扛着长长的竹竿</p><p>竹竿头上还涂着黏黏的粘胶</p><p>在绿色的田野里</p><p>在高高低低的树林间</p><p>随处都能听到知了的唱歌声</p><p>接着,便弯下腰蹲在草丛里</p><p>伸出手中的长长的竹竿</p><p>运气好,还真能粘住知了</p><p>啊,美丽的童趣</p><p>现在回想起来还历历在目!</p> <p>【除四害打麻雀】</p><p>当年国家提倡除四害</p><p>为了完全这项政治任务</p><p>学校也给每个学生下达了指标</p><p>女同学走站拿着一个脸盆</p><p>男同学手里拿着一张弹弓</p><p>只要看到飞着的麻雀</p><p>女同学就敲打脸盆</p><p>男同学瞄准了弹弓</p><p>当年,我是打麻雀的高手</p><p>我被评为除四害的先进少年</p><p>可惜,后来麻雀越打越多</p><p>而且还有人说麻雀是益鸟</p><p>再后来,每到清晨</p><p>当我还在梦乡里的时候</p><p>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那么的麻雀</p><p>站在你窗外,“叽叽喳喳”叫个不停</p><p>这可能就是对我当年打麻雀时的回报……</p> <p>【掏蛐蛐】</p><p>秋天来临的时候</p><p>在绿色的田野里</p><p>经常能听到一种</p><p>“唧唧”的叫声</p><p>这是蛐蛐在对田野唱着歌</p><p>这时,也是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候</p><p>他们用小棍拨开草丛</p><p>在草地上寻找蛐蛐窝</p><p>找到以后,用一根扦子松动旁边土石</p><p>然后,把缝好的白布口袋往上一罩</p><p>会唱歌的蛐蛐就被逮住了</p><p>多少年以后,梦中还依稀能听到它的叫声</p><p>只是,当年掏蛐蛐的情景</p><p>再也不会重现……</p> <p>【带响的风葫芦】</p><p>是什么样的能人</p><p>用去多少的时间</p><p>粘出了那么多迎风而响的风葫芦</p><p>春天,在有风的日子里</p><p>卖风葫芦的老汉推着自行车</p><p>车后衣架上绑着一个大大的木架</p><p>木架上插满了五颜六色的风葫芦</p><p>风一吹,所有风葫芦轰然而响</p><p>而且,风越大,响声也越大</p><p>风葫芦吸引了无数的孩子们</p><p>以前很多孩子喜欢着它</p><p>今后,我想孩子们也不讨厌</p><p>它的声音好听,又没有危险性</p><p>孩子们拿着它追逐春风</p><p>既练了身体,又找到了快乐</p><p>这么好的一种玩具</p><p>怎么会淘汰呢?</p><p><br></p><p>【旋转的陀螺】</p><p>有一种玩具</p><p>流行了好几百年</p><p>而且,许多男孩子都喜欢它</p><p>找一根小圆木,劈劈砍砍</p><p>在下面再摁上一颗滚珠</p><p>然后,找一块平坦的地方</p><p>甩动着手中的鞭子</p><p>一下一下,陀螺就转了起来</p><p>陀螺在转动中找到了平衡</p><p>孩子们又在陀螺转动中得到了快乐……</p><p>无论岁月怎么流逝</p><p>陀螺始终是孩子们喜爱的玩具</p><p>只是,现在陀螺有了专本的加工厂</p><p>而且,越做越精细,越做越离奇</p><p>配上了声、光、电,还有摇控器</p><p>陀螺转动起来亮光四射</p><p>还会发出“呜哇”“呜哇”的声音</p><p>我想,这些都失去了玩陀螺的本意</p><p>孩子们自己制作自己加工</p><p>再到室外经风雨见世面</p><p>本来是一顶很好活动</p><p>怎么流传到今天就变了味!</p><p><br></p><p>【一种叫不上名字的玩具】</p><p>小时候一到过年</p><p>大街小巷的孩子们</p><p>吹着一种用玻璃做得玩具</p><p>深褐色,很薄,样子像小喇叭</p><p>嘴对着小喇叭一吹</p><p>马上发出了“咯叭”“咯叭”的声音</p><p>这种玩具不是乐器</p><p>它吹不出任何音调</p><p>而且,吹得稍微一使劲</p><p>“叭”地一声,就会爆裂</p><p>一堆碎玻璃片丢在你的面前</p><p>就是这么一种玩具</p><p>很多小孩子都喜欢</p><p>只是,我到现在也叫不出它的名字</p><p>当时,只记得有些孩子叫它“咯棒”!</p><p><br></p><p>【五分钱】</p><p>小时候,非常渴望得到</p><p>妈妈奖励的零花钱</p><p>得了五分,奖励五分钱</p><p>拿上奖状,奖励五分钱</p><p>我多次慷慨地支配着五分钱!</p><p>一分钱买一块糖果</p><p>一分钱买两根猴皮筋</p><p>二分钱买一支铅笔</p><p>还有一分钱存在了小钱罐</p><p>妈妈奖励的五分钱</p><p>让我潇洒和满足过许多次!</p><p>现在好了</p><p>五分钱丢在地上很少有人弯下腰检起它</p><p>不知是以前人们困难</p><p>还是现在人们有钱</p><p>反正,我看到地上躺着的硬币</p><p>一定会弯下腰身,拣起它</p><p>并用手指擦去上面的尘土</p><p>因为,硬币对我有着特殊的情结!</p><p><br></p><p>【捏泥人】</p><p>一团泥巴,在手上捏来捏去</p><p>渐渐活了起来</p><p>高鼻子、丹凤眼、樱桃嘴</p><p>瞬间捏出了一个美人</p><p>此刻,我想起了上帝</p><p>假如他能在泥人身上吹口气</p><p>泥人瞬间变成了大活人</p><p>那时送给哪些娶不起媳妇的汉子</p><p>让他们也有和和美美一个家庭</p><p>就在我想得时候</p><p>一失手,泥人掉在了地上……</p><p><br></p><p>【给金鱼加水】</p><p>大冬天,卖金鱼的挑着两个大盆子</p><p>盆子里游着各种各样的金鱼</p><p>有龙晴,黑尾,花红,灯泡……</p><p>盆子里的水漂着薄冰</p><p>金鱼在冰冷的水里不停地摆动</p><p>也可能是怕金鱼冻死</p><p>卖金鱼的不时向盆子里添着清水</p><p>处于怜悯,我买了几尾</p><p>拿回家把它放在洗脸盆里</p><p>它太冷了,需要加些温度</p><p>我将竹皮暖壶里的水倒了进去</p><p>最后,几尾可怜的金鱼全部翻了肚皮!</p><p>几十年的时光已经过去</p><p>现在我依然养起了金鱼</p><p>只是,小时候那一幕经常出现在脑中!</p><p><br></p> <p>【小时候最喜爱吃得早点】</p><p>我的一个邻居是打烧饼的</p><p>每天,他都要站在自己的案子前</p><p>不停地和面、揉面、揪剂子</p><p>再用擀面杖把剂子擀成圆饼</p><p>最后一个个贴在冒着蓝火的炉子里</p><p>通过火烤,通过手翻</p><p>做好的烧饼不仅好看还好吃</p><p>厚厚的,像一面小鼓</p><p>前面金黄,后面金黄</p><p>中间的白瓤松松软软</p><p>冒着热气,冒着清香</p><p>一碗豆浆,一个烧饼</p><p>中间再夹几片猪头肉</p><p>请允许我这样说</p><p>它是我小时候最喜爱吃得早点</p><p><br></p><p>【金丝发糕】</p><p>热呼呼、香喷喷、甜丝丝</p><p>妈妈把一块刚出笼屉的金丝发糕递给了我</p><p>我目睹了妈妈蒸金丝发糕的精彩过程</p><p>把白面、玉米面、小米面掺和均匀</p><p>加上白糖、蜂蜜、鸡蛋、桃仁和芝麻</p><p>尔后,装入笼屉大火蒸熟</p><p>一块金丝发糕,再来一碗小米稀饭</p><p>哈哈,舒服、甜蜜、温馨</p><p>现在,把对妈妈的情思又传承给我的女儿</p><p>可能,很多地方的小吃</p><p>就是这么一代一代传承下去的</p><p>就当你们也经历过一回</p><p><br></p><p>【儿时的记忆是那么美好】</p><p>年岁越大那种记忆越亲切</p><p>那时我是孩子们中间的头儿</p><p>常常带着他们</p><p>捉虫、摸鱼、捕蛇、粘鸟</p><p>如今,都变成了美好的回忆</p><p>只是,为时下的孩子们感到可怜</p><p>现在孩子们金贵,都是温室里的花朵</p><p>绝对不会经历以前的哪些事情</p><p>不过,没关系,看过我写得诗歌</p><p>就当你们也经历过一回。</p> <p>【网蜻蜓】</p><p>经常想起小时候</p><p>和蜻蜓玩耍的游戏</p><p>那时,举着一个用竹篾做成的圆网</p><p>看见蜻蜓后就拼命地追</p><p>追上去,在空中一网</p><p>运气好,一下能网往好几只</p><p>那种有黄有黑的叫“老膏药”</p><p>那种全身都是红色的叫“红秦椒”</p><p>那种尾巴来回颤抖的叫“推轱辘车”……</p><p>蜻蜓喜欢绕着有水的地方飞</p><p>有时候只顾追蜻蜓</p><p>不小心,连人带网掉在水里</p><p>这样的情景多少年没有了</p><p>留下的只是脑海中</p><p>追逐蜻蜓疯跑的场面</p><p>好在,一想起小时候的事情</p><p>马上就忘记了眼前的烦恼事</p> <p>【快乐琴】</p><p>小时候弹过一种琴叫“快乐琴”</p><p>琴身长长的,横着几根琴弦</p><p>通常是把琴放在桌子上</p><p>左手指尖摁压着琴健</p><p>右手用一块小铁片拨动着琴弦</p><p>“快乐琴”发出“叮玲”“叮玲”的声音</p><p>说实话,这种琴弹不出高山流水</p><p>也很难表达出弹琴人的感情变化</p><p>它的声音根本无法和金石之器相比</p><p>但是,它是那个时代很多人的知音</p><p>当时,很多家庭吃饱饭都很困难</p><p>高雅的乐器人们根本不敢问津</p><p>快乐琴便宜,很受大众的欢迎</p><p>再加上名字起得好,“快乐琴”</p><p>人们似乎一弹起它就忘记了烦恼</p><p>我想,就是现在!那种“叮玲”“叮玲”的声音</p><p>还会深深藏在一些人的心里!</p><p><br></p> <p>【口琴】</p><p>有一种乐器很小</p><p>可以随身携带</p><p>有些人还把它装在衣兜里</p><p>它就是谁都能吹响的口琴</p><p>那时,吹口琴的人很多</p><p>公园的湖边、街巷的路灯下</p><p>学校的操场上、宿舍的过道里</p><p>随处都能听到欢快的口琴声</p><p>当时,很多人喜欢吹苏联歌曲</p><p>《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p>《三套车》、《山楂树》……</p><p>人们似乎对这些歌曲特别亲切</p><p>现在,口琴声已经喑哑了</p><p>一些更复杂的乐器取代了它</p><p>但是,很多人不应该忘记</p><p>当年口琴给我们带来过欢乐</p><p>哪些“哇哇”的口琴声</p><p>还时不时地在耳畔回响……</p> <p>【挑水】</p><p>当年,我在弟兄姐妹中间排行很小</p><p>所以,家里分工干活也是最轻闲的</p><p>每天只管往水瓮里挑水</p><p>一天两担,挑满水瓮为止</p><p>水管子在离巷子二百米的地方</p><p>每天晚上那里都会聚集很多的人</p><p>有上了岁数的,有年轻人</p><p>还有少儿少女用扁担抬水的</p><p>有时候,水管子里的水流得很慢</p><p>流满一桶水需要很长时间</p><p>当时,我就瞎想</p><p>假如,这水是玉液琼浆多好</p><p>人喝一口就会长生不老</p><p>人喝一口就会得道成仙</p><p>再不用担着水桶来挑水</p><p>也不用排队去等水</p><p>过后,人们是不用挑水了</p><p>但是仍然天天离不开水</p><p>不过,不挑水也算是一大进步……</p> <p>【买煤】</p><p>小时候家家都不富裕</p><p>要隔三差五地去煤厂买煤</p><p>买到的煤装在麻袋里或者用车子来驮</p><p>或者放在两个筐子里用扁担去担</p><p>当时一斤块煤只有几分钱</p><p>一担也只就是几毛钱</p><p>买一次,家里可以温暖十天半个月</p><p>煤燃烧后,料炭还可以再次使用</p><p>当时,家家都是这样</p><p>家家都在节衣缩食</p><p>就是这节衣缩食的生活</p><p>让人们回想起来温暖</p><p>让人们心里是甜滋滋的!</p> <p>【一幅画想到了妈妈】</p><p>一幅油画让我感触很深</p><p>一位老妈妈盘腿坐在炕沿上</p><p>她面前是一个针线笸箩</p><p>笸箩里有碎布、顶针和剪刀</p><p>她旁边是一张小炕桌</p><p>炕桌子亮着一盏微弱的小油灯</p><p>油灯下,老妈妈在做着针线活</p><p>这幅油画让我流下了热泪</p><p>她多像我的妈妈!</p><p>在漫长的岁月里</p><p>妈妈不止一次地在灯下</p><p>给我们缝补着衣服</p><p>哦,看了这幅画</p><p>我想,很多人都会和我一样</p><p>肯定会有着同样的感受</p><p>慈祥的老人不止是一个人的妈妈</p><p>她是多少北方老人的妈妈。</p><p><br></p><p>【捶打衣服的青石板】</p><p>小时候,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槐树</p><p>树下有一块方方正正的青石板</p><p>黑紫色的青石板像上了油漆</p><p>清洁光亮,平滑无比</p><p>奶奶经常在青石板上</p><p>用一根比她还要老的红木棒锤</p><p>把浆洗过的衣服反复捶打</p><p>另外,在捶打衣服的时候</p><p>她身旁还要放一个针线笸箩</p><p>里面有针、线、剪子、顶针……</p><p>几十年过去了</p><p>再没有看到过这样的情景</p><p>也没有听到过奶奶捶打衣服的声音</p><p>现在想想,当时情景多么珍贵</p><p>奶奶浆洗衣服那么有文化内涵</p><p>又是那么安逸闲适!</p><p><br></p><p>【妈妈的酿造】</p><p>自家酿造食物的年代完全过去了</p><p>留下的只是无穷无尽地思念</p><p>小时候,每当燕子在屋檐下筑巢的时候</p><p>妈妈便把院子里的大缸洗净晾干</p><p>又把一些坛坛罐罐倒腾出来</p><p>里面装上粮食、麸皮、曲糟</p><p>之后,便天天忙碌了起来</p><p>揭盖、加料、注水、晾晒……</p><p>让阳光和里面的东西充分发酵</p><p>在她精心呵护下</p><p>秋天,满院子便飘出了香味</p><p>妈妈酿造的东西变成了一坛坛米醋</p><p>一坛坛酱油一罐罐好酒</p><p>一缸缸黄酱</p><p>妈妈酿造的东西</p><p>足足可以让全家人醉上一年!</p><p>现在看来,她实在是了不起</p><p>应该是这个世界上最能干的母亲</p><p>如今,一切都可以从商店里买到</p><p>只是,厂家加工出来的东西</p><p>无论怎样精细,无论怎么讲究</p><p>都不如妈妈酿造出来的有味!</p> <p>【邮票】</p><p>邮票像很多地方的邮筒一样</p><p>静静地空空地呆在那里</p><p>现在人们交谈有计算机</p><p>有手机,还可以发微信</p><p>誰还在写信、寄信、买邮票呢</p><p>字和纸已经分了家</p><p>信和邮筒已经名存实亡</p><p>邮票退出历史舞台是迟早的事情</p><p>不过,请你珍藏好现有的邮票</p><p>这是历史见证会勾起你许多美好回忆</p> <p>【我珍藏着一双土布鞋】</p><p>我珍藏着一双土布鞋</p><p>鞋面有两道鼻梁</p><p>鼻梁中间是皮脸</p><p>鞋面由妈妈亲手设计</p><p>鞋底也倾注她针针心血</p><p>这双鞋,我一直珍藏在箱子里</p><p>每当想妈妈的时候</p><p>就拿出来看看</p><p>瞬间,仿佛妈妈就坐在我面前</p><p>白发苍苍,穿针引线</p><p>于是,身上温暖起来</p><p>纵然遇到天大的困难</p><p>也会烟消云散……</p> <p>【图章】</p><p>证明自己的身份</p><p>防止被别人的侵害</p><p>一枚小小的图章</p><p>进入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p><p>领工资、领福利</p><p>到邮局汇款取款</p><p>写各种证明材料……</p><p>都要按上自己的图章</p><p>后来,发生了巨大的变化</p><p>身份证取代了图章</p><p>图章也退出历史舞台!</p> <p>【蜡烛】</p><p>在没有电灯的年代里</p><p>它确实是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p><p>但是,它在流泪的过程中</p><p>哪些点蜡烛的人也在流泪</p><p>它刺鼻的气味夜夜污染着人们的睡眠</p><p>多少年过去了</p><p>蜡烛并没有在人们记忆中完全熄灭</p><p>烛光酒宴,烛光晚餐</p><p>烛光酒吧,烛光舞会</p><p>在烛光微弱的光亮里</p><p>有人似乎在寻求着什么</p><p>只是,它还是那般无力</p><p>无论自己瞳孔怎么放大</p><p>发出来的光依然是那么微弱!</p> <p>【书签】</p><p>我喜欢在读书过程中</p><p>将书签夹着书里</p><p>书读到什么地方</p><p>书签就夹在什么地方</p><p>所以,在我读过的书里</p><p>很多地方都夹着书签</p><p>我的书签,大部分是向大自然索取</p><p>香山红叶,长城脚下的小草</p><p>还有小鸟和燕子漂亮的羽毛</p><p>把这些大自然的馈赠寄放在书里</p><p>每当我和书籍交谈时</p><p>总能体会到一种淡淡的温馨</p><p>还要感谢这些简简单单的书签</p><p>能让我准确地找到自己想读的章节</p><p>只是,近来朋友送我一套子金属书签</p><p>书签精致唯美,又是专业厂家生产</p><p>这让我多少有些不理解</p><p>书签就是书签</p><p>简单实用,起个夹书的作用</p><p>用贵重金属和高档材质去做它</p><p>书签的价格高于了书籍</p><p>人们舍不得用它来夹书</p><p>那它是不是完全选错了路</p><p>但愿,这种书签不要泛滥!</p> <p>【卖冰糖葫芦的老汉】</p><p>卖冰糖葫芦的老汉</p><p>戴着顶破旧的毡帽</p><p>肩扛着一根长长的竹竿</p><p>竹竿头用稻草绳圆乎乎的缠着</p><p>一串串透亮的冰糖葫芦插在上面</p><p>俨然成了一个红彤彤的世界</p><p>怕这鲜红的果实没有孩子们来索取</p><p>他摇动着小鼓,迎着春风:</p><p>“冰糖葫芦儿!冰糖葫芦儿!</p><p>又脆又甜的冰糖葫芦儿喽!”</p><p>从一条街扛到了另一条街</p><p>他肩头始终是红彤彤的一片</p><p>有时很多小孩跟在他的后面</p><p>也有的花钱买上一串两串</p><p>而且,这个啃一点透明的糖皮</p><p>那个抢一颗酸甜的山楂红果</p><p>哪些没有吃到的小孩</p><p>只能流着口水把舌头伸出老长</p><p>多少年了,一想起那时的情景</p><p>眼前就会出现老汉卖冰糖葫芦的场面</p><p>嘴里也是酸甜酸甜的……</p> <p>【吹糖人】</p><p>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手艺</p><p>据说,宋朝就有了吹糖人的</p><p>一个肩挑担子走街穿巷的汉子</p><p>他全部家当就是一个小方柜</p><p>一个小炭炉和一个大铁勺</p><p>先把饴糖加热揉成圆球</p><p>然后拉长用嘴吹出各种造型</p><p>直到现在也弄不明白</p><p>为什么单凭一张嘴</p><p>就能吹出大千世界百般人物</p><p>有时候,吹糖人的为了兜揽生意</p><p>还要把铜锣敲得震天响</p><p>很多孩子们经不起这种诱惑</p><p>便跟着走街串巷吵吵嚷嚷</p><p>买到糖人的还把糖人举得老高</p><p>好在这种温暖孩子们记忆的手艺并没有绝迹</p><p>现在偶然间还能看到吹糖人的</p><p>只不过再不敲打铜锣和高声叫卖了!</p><p><br></p><p>【卖槟榔】</p><p>仿佛是一枚会唱歌的槟榔</p><p>货郎一边摇着八棱小鼓</p><p>一边挎着竹篮子!</p><p>在“不楞,不楞楞”的鼓声里</p><p>他卖出了篮子里面的各种槟榔:</p><p>“生槟榔”、“熟槟榔”</p><p>“胡槟榔”、“盐水槟榔”</p><p>现在这样的情景已经看不到了</p><p>人们吃槟榔可以到商店里去买</p><p>甚至还可以从网上邮购</p><p>当年,货郎卖槟榔的情景</p><p>随着流失的岁月已去得很远很远</p><p><br></p><p>【嚼槟榔】</p><p>小时候,每当嘴馋的时候</p><p>就磨着妈妈要上二分钱的硬币</p><p>买一枚槟榔含在嘴里</p><p>想不到卖槟榔的大叔</p><p>能把槟榔加工的如此神奇</p><p>咸、酸、甜、苦、辣</p><p>五种味道同时勾着你的馋虫</p><p>槟榔在嘴里一点一点地嚼</p><p>肉嚼光了,核还舍不得吐掉</p><p>直抿到槟榔核也没有半点味道……</p><p>现在,还经常吧唧着舌头</p><p>回味着小时候嚼槟榔的味道</p><p>嚼槟榔就像一条看不见的线</p><p>永远栓着我小时候的情节!</p><p><br></p><p>【百花稍麦】</p><p>“百花稍麦”</p><p>是很多老人们喜爱吃得食物</p><p>在所有面点里也数它最好看</p><p>雪白的皮子上还镶着花边</p><p>再配上好听的名字</p><p>“百花稍麦”多美</p><p>光听名字就增加食欲</p><p>不过告诉你,小伙子</p><p>吃它时,千万不能心急</p><p>更不能一口吞下</p><p>先用手轻轻提一提</p><p>然后,再慢慢咬一口</p><p>肉香汁美,保证让你一辈子忘不掉</p><p><br></p><p>【中秋话月饼】</p><p>中秋以前,有一种“混糖月饼”</p><p>用胡麻油和混糖做成!</p><p>饼子中间还要打一个红色的印记</p><p>“混糖月饼”不但好看还好吃</p><p>吃了,让你难以忘掉</p><p>一到做月饼的时候</p><p>家家户户不但要做</p><p>而且,还要相互去送</p><p>十个一摞,十个一摞</p><p>用白麻纸包好</p><p>上面盖一张红油纸</p><p>红油纸上印着“月宫图”</p><p>然后再用纸绳梱住……</p><p>这就是一种文化</p><p>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p><p>这种文化已经流传了上千年之久! </p><p><br></p><p>【消失的木器厂】</p><p>多年以前,我家旁边有一家木器厂</p><p>家里生火做饭用的木柴都出自那里</p><p>工厂的木工车间没有大门和窗户</p><p>冬天为了保暖门框上吊着厚厚的棉门帘</p><p>车间车床下面堆得都是碎木头</p><p>刨花和锯沫五毛钱一袋碎木头</p><p>三毛钱一袋刨花</p><p>两毛钱一袋锯沫</p><p>小时候经常帮妈妈买刨花</p><p>大一点是自己来买刨花</p><p>有了这些刨花家里生火做饭就方便了许多</p><p>以后,这家工厂倒闭了</p><p>再以后,我们住上楼房</p><p>有了煤气,再不用刨花生火做饭了……</p><p><br></p><p>【弹棉花的夫妻】</p><p>他们在棉花絮里生存</p><p>租来的房子没有窗户和床铺</p><p>用几块木板搭成了工作台</p><p>白天在上面弹棉花</p><p>晚上在上面睡觉</p><p>工作时,男的弯着腰</p><p>有节奏地弹着一张长弓</p><p>女的戴着口罩用手垫着棉絮</p><p>一些棉絮在他们眼前乱飞</p><p>不知每天要呼入多少棉絮</p><p>也不知道他们的肺部有没有毛病</p><p>他们一年四季都干着这种工作</p><p>弹出的棉被棉褥温暖了千家万户</p><p>至今,弹棉花的时代还没有过去</p><p>只不过,很多老夫妻不见了</p><p>取而代之的是一对对小夫妻</p><p>使用的工具仍旧是一张长弓</p><p>发出的声音仍然是“嘣嘣”的。</p><p><br></p><p>【给扁担打箍】</p><p>誰会想到当年还有这么一种手艺</p><p>专门修理扁担,给扁担打一个“箍”</p><p>这种手艺现在已经到了另一个世界</p><p>但是一些老年人还依稀地记着</p><p>誰家的扁担出现了裂缝</p><p>就要请是一个专业打箍匠</p><p>用细藤条编一个箍套在扁担上</p><p>现在一些人可能弄不明白</p><p>裂了就裂了为什么还要打箍呢</p><p>买一条新扁担也没有多少钱</p><p>这些人只是不知道</p><p>当年每家每户都用扁担</p><p>扁担是家家户户离不开的好朋友</p><p>买来的新扁担硌肩膀不好用</p><p>而且,适应一条好扁担又需要很长时间</p><p>正因如此,才产生了专业的扁担打箍匠</p><p>而且,这些扁担打箍匠生意源源不断</p><p>不信,你听听他们的吆喝声就知道:</p><p>“爱打不打,不打就折了!</p><p>爱打不打,不打就折了!”</p><p>只是,后来人们都住上了楼房</p><p>不住楼房家里也通上了自来水</p><p>再不用扁担担水挑炭打箍匠从此也就绝迹了……</p><p><br></p><p>【铜器挑子】</p><p>所有的铜器都拴在他的挑子上</p><p>脸盆、勺子、铜锅、铜瓢、铜壶……</p><p>为了招揽生意</p><p>还“咣咣当当”地敲打着铜盆</p><p>听到这声音,很多人便围了过来</p><p>这个要买水瓢,哪个要买铜勺</p><p>也有拿自家货物换他的东西</p><p>除了这些,他也把坏了铜器带回家去修理</p><p>另外,他还收着哪些废旧的铜器</p><p>收购后,再重新回炉,重新打造</p><p>把生意做得这样活泛</p><p>就是想把自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p> <p>【打炕的】</p><p>以前,在一些低档的茶馆里</p><p>有许多等着揽活的手艺</p><p>其中,有一种手艺人</p><p>专门给人家打炕和掏烟囱</p><p>那时,人人都睡着一条暖呼呼的火炕</p><p>火炕时间长了炕洞就会被烟灰和黑霾堵塞</p><p>这些打炕人掀开黑咕隆咚的炕板</p><p>掏去炕洞里堵塞黑霾和烟灰</p><p>炕洞通了,打炕的人却变了模样</p><p>黑眉凹眼,灰头土脸</p><p>过后,人们都住上了楼房</p><p>社会也慢慢忘记了这些人。</p> <p>【染坊】</p><p>当年很多女人们爱美</p><p>一件衣服当成几件的穿</p><p>一件衣服要染好多遍</p><p>一件衣服要染出好几种颜色</p><p>先染绿色,再染红色,最后变成黑色</p><p>为什么这样</p><p>因为当时日子穷</p><p>女人们追求色彩缤纷的生活</p><p>但是太阳又没有给她们色彩缤纷的颜色</p><p>于是,只能借助染坊</p><p>到染坊里染布、染线、染衣服</p><p>那里支着好多口大铁锅</p><p>一口大铁锅就是一种颜色</p><p>先煮、后漂、再晾干</p><p>进去是白色,捞出来就是:</p><p>赤、橙、红、绿、青、蓝、紫</p><p>日后,社会色彩丰富了</p><p>染坊也就自然消失了……</p> <p>【大花布】</p><p>那时候人们生活都不富裕</p><p>穿不起锦罗绸缎</p><p>大红大绿的花布</p><p>就成千上万个家庭</p><p>编织美丽生活的必须品</p><p>花布被窝,花布枕头,花布褥子</p><p>红红绿绿笼罩在人们的房间里</p><p>绸布店的柜台上也堆满了花布</p><p>货架上整整齐齐摆着一匹又一匹</p><p>高高的横杆上也吊着轻轻舞动的花布</p><p>红花、粉花、绿花,大花、小花、碎花</p><p>走进布店</p><p>似乎走进了紅红绿绿花的海洋</p><p>时光一晃,过去了多少年</p><p>布店里那独特的扯布声</p><p>偶尔间还会在人们的耳边回响</p><p>在一代又一代人温馨的记忆中</p><p>大花布的世界渐渐发生了变化</p><p>它从人们温暖的亲情中慢慢退出</p><p>最后又像落花一样不知飘游到了何方……</p><p>现在,一些女孩子似乎又钟情与它</p><p>她们把大红大绿的花布穿在身上</p><p>让美丽的花布陪伴着自己的青春</p><p>迎接着一个更明媚更绚丽的春天!</p> <p>【照相馆】</p><p>把一个大活人装在木匣子里</p><p>瞬间,没有了生气</p><p>瞬间变成了黑白相片</p><p>据说,这种光和影的技术</p><p>曾经遭到过很多人的反对</p><p>有人说这是妖术是迷幻术</p><p>但是,禁不住有人爱美</p><p>就连慈禧老佛爷也喜欢照相</p><p>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发展了起来</p><p>当年,城里有很多照相馆</p><p>每家玻璃窗里都挂着大尺寸的照片</p><p>有美人照、明星照、团体照</p><p>照像的程序也基本延续了下来</p><p>昏暗的摄影室,七八个灯盏</p><p>照相师傅摆弄着一个大大的木架</p><p>木架上面蒙着一块黑布</p><p>摄影师把头蒙在黑布下面</p><p>安装底版,调整焦距</p><p>然后,微笑着伸出一只手</p><p>对着镜头前正襟危坐的顾客:</p><p>“来,笑一笑,不要眨眼!”</p><p>说着,另一只手捏动了皮球</p><p>感谢这些人留下了可贵的老照片</p><p>老照片又折射着多少人当年的影子</p><p><br></p><p>【澡堂子】</p><p>一池子死水</p><p>却做的如此公平</p><p>不以衣冠取人</p><p>不以贫富取人</p><p>不以尊卑取人</p><p>对誰都一样的热情</p><p>对誰都一样的平静</p><p>对誰都有一颗滚烫的心!</p><p><br></p><p>【小酒铺】</p><p>小酒铺不大</p><p>门上挂着两个红灯笼</p><p>还吊着自己独特的幌子:</p><p>一面杏黄色的酒旗</p><p>上面有一个大大的“酒”字</p><p>小酒铺,几百年来就是一个模式</p><p>进门是半人高的柜台</p><p>上面摆满各种下酒的小菜</p><p>煮花生米,卤豆腐干,熏鱼儿</p><p>有甜、有酸、有咸、有辣……</p><p>酒铺老板通常坐在柜台里</p><p>身后是一溜黑黝黝的酒坛子</p><p>坛子上都盖着红绸子沙包</p><p>肚子上还贴着各种酒名的红纸条</p><p>当地产的老白干、高粱酒</p><p>占据了小酒铺白酒的半壁江山</p><p>它的醇香,吊着几代人的胃口</p><p>讲究一点的用锡壶温酒慢慢品咂</p><p>常年喝酒的则用瓷碗自饮自酌</p><p>“何以解忧,惟有杜康!”</p><p>酒,叫多少人悲伤!</p><p>又叫多少人快乐</p><p>为此,一些人经年累月泡在小酒铺里</p><p>一碗散酒,一碟花生米</p><p>醉在酒里,醒在酒里</p><p>从年轻喝到年老</p><p>从古代喝到了现在……</p><p><br></p><p>【卖油郎】</p><p>你见过油篓吗</p><p>黑黑的用柳条编制</p><p>外面涂抹着厚厚的桐油</p><p>里面专门盛放着油和酒</p><p>有人说,用油篓放油不会变质变味</p><p>至今,还依稀地记着</p><p>卖油郎推着两个轱辘的小车</p><p>车上放着大大小小的油篓</p><p>里面装着胡麻油、豆油、菜籽油</p><p>卖油郎通常有自己的榨油房</p><p>把收来的胡麻、菜籽榨成油</p><p>再推着车把油送到城里</p><p>卖油时,有些卖油郎要耍些小聪明</p><p>通常在提坝里留下几滴空油</p><p>要不在油中掺些小米汤</p><p>或者在提油时有意晃上几晃</p><p>但是,不管如何</p><p>他们毕竟丰富了城里人的餐桌</p><p>用自己榨出来的油滋润着人们的生活。</p><p><br></p><p>【在绷子上绣花的姑娘】</p><p>姑娘们坐在灯下</p><p>一手拿着绣花绷子</p><p>一手捻着绣花针</p><p>绷子上绷着白布</p><p>白布上画着各种绣花样式</p><p>姑娘们绣起花来文文静静</p><p>通常是跷着兰花指</p><p>用绣花针在绷子上扎来扎去</p><p>绣呀绣,绣呀绣</p><p>绣台布,绣枕套、绣鞋垫</p><p>绣一对鸟儿天上飞</p><p>绣一对鸳鸯水中漂</p><p>绣来绣去绣出了美好心事</p><p>绣来绣去重复着母亲和祖母的故事</p><p>时间在绣花针下一天一天流逝</p><p>她们用五彩丝线绣出了一个个美好黎明</p><p>可惜,这种情景现在很少看到……</p><p><br></p><p>【列宁装】</p><p>这种服装</p><p>诞生在中苏关系最好时期</p><p>那时,大街小巷到处可以看见</p><p>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p><p>很多女人们以新的服装面貌</p><p>迎接着新社会的每一个日出日落</p><p>她们穿着类似男人一样的服装</p><p>西服领、双排扣、还有两个兜</p><p>有的腰间还束着一根宽布带</p><p>当兵的女子再背上绿书包</p><p>这种服装,就是“列宁装”</p><p>好像“列宁装”</p><p>和伊凡.伊里奇没有任何关系</p><p>但它确实是那个时代女人们最时尚的服装!</p><p><br></p><p>【布拉吉】</p><p>“布拉吉”就是连衣裙</p><p>当年也是由苏联传进来的</p><p>“布拉吉”的面料五颜六色</p><p>也是当年受女人们欢迎的一种服装</p><p>女人们直着腰身</p><p>留着齐耳的短发</p><p>穿着“布拉吉”</p><p>手里拿着小手袋</p><p>再迈着轻盈的脚步</p><p>这成了当时城里的一道亮丽风景线</p><p>几十年过去了</p><p>好像现在还有姑娘们喜欢着它!</p><p><br></p><p>【中山服】</p><p>男人们身上的长袍大褂消失以后</p><p>另一种严肃认真的服装出现了</p><p>它就是“中山装”</p><p>很多男人都有过穿着它的经历</p><p>这种服装四个兜</p><p>兜有明暗之分</p><p>颜色有黑、有蓝、有灰</p><p>“中山装”穿在身上</p><p>给人一个一本正经的感觉</p><p>又因为一个伟大的人物经常穿着它</p><p>所以很受一些吃皇粮男子的青睐</p><p>还有一些小伙子为了表明自己干部身份</p><p>在自己中山装的口袋里</p><p>插上一支或者两支钢笔</p><p>并在兜盖前别着一两枚徽章</p><p>“中山装”在社会上流行了几十年</p><p>因为太一本正经</p><p>便被休闲服、西服取代了……</p><p><br></p><p>【金光灿灿】</p><p>在城市的街头</p><p>曾经出现过这么一种时尚</p><p>这种时尚从何而来</p><p>不知是否有人考证过</p><p>当时,有一些妙龄女郎</p><p>穿着各色的华达呢外套</p><p>脑袋烫着菊花头</p><p>戴着两个金耳环</p><p>镶着两颗大金牙</p><p>手指箍着几个金鎦子</p><p>手腕上还套着金鐲子</p><p>她们行走在大街小巷</p><p>碰上相识的男子</p><p>一笑,满嘴金光灿灿</p><p>挽起胳膊,伸出手</p><p>还是金光灿灿……</p><p>只是,这种时尚很快就离去</p><p>而且,去得没有一点痕迹</p><p>不过,现在城市的街头</p><p>又出现了一些拜金的女子……</p> <p>【黑压压的车流】</p><p>这个城市</p><p>曾经有一个庞大的自行车队</p><p>这支队伍载着一个城市从贫穷走向了富裕</p><p>当时没有五彩缤纷的车型</p><p>都是黑压压一种颜色</p><p>“飞鸽”、“永久”、“凤凰”</p><p>“红旗”、“长城”、“燕山”</p><p>黑压压的车流把各色人群连在一起</p><p>上班下班,清晨傍晚</p><p>上班时像流动的河流</p><p>下班时泛起的潮水</p><p>清晨唤醒了一座城市</p><p>傍晚带出了满天星辰</p><p>有了黑压压的车流</p><p>大地才显得生机勃勃</p><p>有了这黑压压的车流</p><p>人们才方显舒畅和自由</p><p>这黑压压的车流</p><p>在城市里待续了半个世纪之久</p><p>但愿人们永远不要忘记它</p><p>它和我们的过去有着分不开的情结……</p> <p>【一种人最可恶】</p><p>一种人最可恶</p><p>就是街头巷尾给人算命和相面的人</p><p>凭着一块破布,一个杯子</p><p>几个铜钱,或者几张纸牌</p><p>就当起了巫师和先知</p><p>这些连自己命运都看不清的人</p><p>却给别人看前世今生</p><p>还要拨弄人家的前程和命运</p><p>这些人骗骗私人的钱也就罢了</p><p>现在连单位的钱也骗</p><p>商店开业,单位搬家,领导升迁</p><p>这些七色野鬼都要跑来凑红火</p><p>啊,对于这种人国家应毫不留情地</p><p>彻底砸掉他们的饭碗!</p> <p>诗作: 贺涛</p><p>制片: 凌风</p><p>音乐: 好人一生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