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将消失的李寨

老宋

<p>  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期间,为了完成“保发电保供热”任务,不能离开工作岗位,随时应对可能出现的问题,在电厂院内吃住一个多月,随着疫情得到控制,管控逐步放宽。</p><p> 周末,从厂区出发一路向北,漫无目的,只为了透透风。路上行人稀少,两旁是盛开的油菜花,每个村口都有检测站,检查出入的村民。</p> <p>无意中发现道路右边绿树掩映之中有一个村落,青砖灰瓦点缀其间。</p> <p>村口无执勤人员,便顺着小路往里走,村里静得出奇,能听到自己沙沙的脚步声。疫情当前,而这里好像是被遗忘的角落。</p> <p>老汉蹒跚的身影在村口一闪而逝。</p> <p>青砖瓦房,是典型的豫派建筑。</p> <p>大部分房屋侵蚀风化严重,有些除了椽子之外,看不见屋盖,其间有几枝横档,仿佛骨架上的骨排。</p> <p>院子里种满了油菜。</p> <p>门、窗上眉有精致的雕花,屋沿、屋脊的雕花更为精致美丽。</p> <p>通往后村的小路上匆匆的身影。</p> <p>路两旁绿树成阴、蒿草呼应,仿佛置身另一个世界。</p> <p>聋哑村民在比划着向我问好,表示欢迎。</p> <p>村民在采摘榆钱。</p> <p>据村民说,在宋代以前李寨村就已经存在,最早是李姓村民居住,顾名“李寨”。因这里地势低洼,周边稻田水倒灌,村里道路经常泥泞难行。10年前,全村就整体搬迁到了西侧高台上,老村落无人居住,才得以保存。村里的建筑大多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豫东民居建筑。</p> <p>据村民讲,李寨村还是祥符调的发源地,一个豫剧流派,号称豫剧之母,为标准的中州正韵。过去这里的关帝庙会经常唱大戏,陈家帮与周边的戏班唱‘对台戏’,都是这种曲调, 祥符调才得以流传延续。</p> <p>羊群在废弃的院落里吃草。</p> <p>李寨村,地处中原腹地,北邻黄河、世世代代被黄河水哺育的田间村落,以农耕为主,种藕养鱼为辅。现在,这样的生活方式已发送巨大变化,这样的居住环境已时过境迁,这样的灰砖瓦房也面临消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