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视角观疫情,小课题研究在行动

羽翼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课题的确立</b></p><p><br></p> <p>这个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病毒把每个人带入到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数据每天都在更新,日益增长的数据牵动着所有人的心。我们发现这些变化的数据里蕴含着很多数学问题。所以针对疫情,我们决定开展一次疫情下的数学专题小课题研究,既有时效性,又和生活紧密结合,还能提升学生的应用能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课题的实施</b></p><p><br></p> <p>一、因为线上学习的特殊性,我先选了6名同学担任本次小课题研究的组长,并召开了组长视频会议,由组长自主申报研究课题,在充分讨论之后,最终我们确定了《利用全国疫情地图和折线统计图调查新冠肺炎发展情况》、《调查疫情期间山东向武汉捐助情况》、《疫情期间部分国家疫情数据的调查》、《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所需要费用的调查》、《调查疫情期间家庭一周的生活物资》、《疫情期间小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调查》六个主题进行有关的课题研究。</p><p>接到任务后,6位组长第一时间开始行动,选择组员成立了各自的调查小分队,并及时召开小分队视频会议,进行了沟通和分工。他们通过网络、电视、广播等多种途径,搜集整理疫情变化数据、防控物资调配等信息,或者在全班范围展开调查,了解最准确真实的相关数据。然后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动手制作统计表和统计图,对疫情数据进行分析和思考。</p> <p>二、期间,我们召开了2次阶段性成果展示会,汇报阶段性进程和研究成果,沟通调查中遇到的问题。在交流中大家达成共识:必须确保收集数据的准确性,要以权威媒体公布的数据为准;在调查过程中,发现统计图的种类有很多,不只是我们学过的条形统计图,还有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有直观反映数量多少的特点,折线统计图可以更好的反映数量的变化趋势,扇形统计图能更清楚的表示部分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绘制统计图的时候,可以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结果。</p><p>各小分队的调查整理进入收尾环节时,我们又召开了一次视频会议,指导组长们完成自己的调查报告,为了让报告更清晰准确,大家摩拳擦掌,纷纷表示要跟家长学习制作电子版统计图。很期待大家的调查报告出炉。</p><p>各组的调查报告初步完成之后,我们接着又召开了3次视频会议,让组长分别展示各自小组的报告,其他组长提出疑问后,汇报的组长要在线解惑答疑。然后,组长根据大家的建议修改完善本组的调查报告,最后由组长选择合适的方式在班级微信群展示本小组的调查成果。</p><p>通过一次次的数学调查,数据分析和问题的探索,孩子们能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18px;">研究成果</b></p><p><br></p> <p><b>萌芽小分队(高晨组)</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利用全国疫情地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新冠肺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p><p><br></p> <p>一、活动内容</p><p>利用折线统计图和全国各省疫情地图对新冠肺炎发展情况的调查与分析</p><p>二、活动成员</p><p>组长:高晨 </p><p>组员:岳晓 张涵 赵怡然 孙辅良</p><p>三、活动时间</p><p>2020年3月13日—2020年3月23日</p><p>四、活动开展过程</p><p>(一)确定主题和小组成员</p><p>3月13日,我很高兴加入到《疫情下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小组,厉老师引导我们从数学的视角对这次疫情进行观察和思考,并让我们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研究主题,我想到了一个我喜欢的角度,通过当晚的视频会议,在厉老师的帮助和分析下,我明确了自己研究的主题和方向,那就是利用全国疫情地图和折线统计图对新冠肺炎的调查与分析。</p><p>3月14日,以认真负责、善于思考、团队意识强为原则,我通过微信邀请了4位小伙伴和我一起探究,我给我们的小组起名为“萌芽小分队”,因为初次以线上形式进行探究,我们就是一株株小嫩芽,希望通过这次调查研究,在发现、提出疑问、探索、思考的滋润下,我们都能茁壮成长!</p><p>(二)小组共同制定研究计划</p><p> 3月15日晚,我们“萌芽小分队”进行了第一次视频会议,我心里有些紧张,但组员们都十分配合,慢慢地我也放松下来,跟大家说明了我们研究的主题和目的。讨论了如何更好的开展调查研究,我们从哪几方面进行研究的问题。我们小组成员都积极发言,最终我们确定从每日新增人数、每日治愈人数、每日疑似人数、每日死亡人数这四个大方面来进行。结合我们的调查方向,我们商讨研究疫情时间为1月20日—3月21日,我们将结合疫情地图,从疫情的数据统计、绘制折线图分析疫情情况、并对防控类疫情提出合理化建议与思考这四大方面,来完成我们的主题研究。我们将要开两次视频会议,不明白的地方,及时在微信群里探讨,突然出现的好点子,及时在微信群里分享,我们计划在10天内完成我们的调查分析。</p><p>4.2.1 探究主题任务:</p><p>①统计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统计表(小组人员分工合作)</p><p>②绘制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折线统计图(小组人员分工合作再汇总)</p><p>③查找各省疫情地图(小组人员分工合作)</p><p>④分析疫情情况(小组人员分工合作再汇总)</p><p>⑤对防控类似疫情提出合理建议与思考(小组人员分工合作再汇总)</p><p>4.2.2 探究具体任务分工:</p><p>高晨统计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统计表(1.20----2.3)并绘制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折线统计图,汇总折线统计图</p><p>岳晓统计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统计表(2.4----2.16)并绘制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折线统计图</p><p>赵怡然统计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统计表(2.17----2.29)并绘制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折线统计图</p><p>孙辅良统计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统计表(3.1---3.10)并绘制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折线统计图</p><p>张涵统计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统计表(3.11----3.21)并绘制每日确诊、疑似、治愈、死亡的折线统计图</p><p>(三)探究及交流过程:</p><p>4.3.1 收集数据</p> <br><br> <br>4.3.4 调查数据及绘制的折线图展示 5.2 1月20日—3月21日疫情数据折线统计图 5.3 借助疫情地图认识疫情 5.4 数据探究分析<br>①从全国新增确诊趋势看,2月4日即春节,达到一个小高峰3905例;2月12日达到最高点15137例,通过百度查询知道,临床诊断新冠肺炎的依据是肺部有感染即为确诊,所以数据达到高峰;春节之后,反复波动,3月2之后趋于平缓。<br>②新增治愈人数在2月27日达到峰值,3429例。在2月2日,新增治愈呈上升趋势。<br>③整体死亡趋势是平缓的的,新增治愈人数呈上升趋势。<br>④根据全国疫情地图可以看出,疫情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湖北省最为严重,尤其是武汉市;距离湖北省越近,疫情越严重;经济越发达的地区,人口密集,疫情越严重;从疫情开始到全面爆发,再到3月17日,全国感染99人以下的有9个城市, 感染9人以下有10个城市,全国已有13个城市完全治愈。相信不久后,疫情就彻底地消失了。<br>六、活动体会<br>1.疫情长假,我们宅在家中,通过这次调查活动,我们收获了很多,感受到了很多。我们小组成员团结互助,不会的大家一起研究,有好的建议及时发群,大家一起分享。边学数学边了解疫情,我们学到了条形统计图有直观反映数量多少的特点,折线统计图有反映数量变化趋势的特点。我们在一起不仅学会了如何画折线统计图,而且会分析折线统计图,并对我国的地图中各省的分布位置也有了更深的认识。<br>2.目前,国内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这离不开全国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他们不顾自己生命安危,舍小家为大家,他们是疫情中逆行的最美使者。<br>3.为了战胜疫情,全国人民都在共同努力。作为小学生的我也要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出门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不聚餐、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回家即时用75%的酒精消毒液对手以及衣物进行消毒。由于疫情延迟开学,我在家要自律,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多读书,长大后我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br>4.我们人类与动物们要和谐相处,拒绝吃野生动物。<br>5.数学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只要敢于动脑,敢于提出问题并想办法解决问题,我想它也是很有趣的。<br>6.我要改正拖拉的坏习惯,做一个今日事今日毕的小学生。 <p><b>孙博语小组研究报告</b></p> <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疫情期间部分国家疫情数据整理及分析</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调 查 报 告</div> <p>一、活动内容</p><p>部分国家疫情期间数据整理及分析</p><p>二、活动成员</p><p>组长:孙博语 </p><p>组员:杨俊熙 徐梓朔</p><p>三、活动时间</p><p>2020年3月13日~2020年3月25日</p><p>四、活动开展过程</p><p>(一)确定主题和小组成员</p><p>3月13日,厉老师给我们召开了一次数学小课题研究专题会议。并让我们自己选择研究主题。通过我们的自由发言及商讨,最后我选择了“疫情期间部分国家数据整理及分析”这个研究主题,决定主要研究意大利、伊朗、西班牙、韩国四个疫情相对严重国家。</p><p>确定主题后,厉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成员,原则上一个研究团队研究成员人数为3~6人。我选取了我们班认真学习、有团队精神的杨俊熙、徐梓朔两位同学。经过与他们单独电话沟通,他们也很感兴趣,非常愿意参加。我们组建了数学小课题研究团队,并创建了“孙杨徐小课题研究群”。</p><p>(二)制定研究计划和商讨研究对策</p><p>3月17日我们召开了第一次数学小课题研究视频会议安排分工。本来以为很简单,只需要分配任务就行了。但是第一次会议中出现了“如何用统计表来收集数据”这个问题,统计表的格式出现了分歧。为了以后开展调查研究顺利,我们决定回去自己考虑如何设计统计表更合理再开会。这期间我找老师和家长求助,经过老师的语音解答,我终于有了一点头绪。</p><p>3月18日,我们小组召开第二次会议。我们解决了用统计表收集数据的问题。可是在把统计表整理成统计图的过程中,发现之前学过的条形统计图并不能很好的展示我们的调查结果。我再次找老师求助,在老师的解答中,我明确了思路,可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的形式,这样会更直观。于是我们开了第三次小组视频会议,我拿手机对照我的本子,一边画一边讲解怎么统计数据、怎么绘画复式条形统计图。我的小组成员都特聪明,一点就透,很快学会了。</p><p>根据分工,杨俊熙收集13日、14日的数据,我收集17日、18日、19日的数据,徐梓朔收集29日、21日的数据。并随时将整理好的图表发我们的小组群。</p><p>(三)汇总研究过程材料并形成总报告</p><p>3月23日开始,在老师的指导下,参照之前我们参与的小课题调查报告的基本格式,我们把这几天整理的数据及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总结,完成了我们的调查报告。</p><p>1.我们搜集的数据材料。</p> 2.我们的分组数据及结论。 3.我们把数据汇总,并根据统计表制成了复式条形统计图。 五、活动成效<br>我一直觉得数据统计完是很慢的,一是因为我开视频会议有点晚,时间少;二是因为视频里不好讲解怎么做,他们也表示没有怎么听懂。但是我的组员都不差,脑子里灵活,在我发了一个例子后,就以最快的速度开始收集、整理、汇总。不但速度快,质量也很高,数据清晰、图表直观,没有错误。这样我们组就可以提前完成调查报告。<br>六、活动体会<br>1.通过这次调查和研究,我们学会了怎样用复式条形统计图来统计大数据。也知道了每种统计图各有优势和劣势,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选用合适的统计图。<br>2.通过数据统计,我们了解到各个国家疫情防控的情况,知道了在我们调查的四个国家中,伊朗和西班牙的防疫效果是比较好的,同时感受到我们中国的防控力度和国家管控能力都超级棒。<br>3.在这次调查研究中,我们学会了很多数学知识,发现统计在生活中非常有用,让我们懂得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也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p><b style="font-size: 18px;">陈梦璇组调查报告</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疫情期间家庭一周生活物资数据整理及分析调查报告</p><p><br></p> 一、活动内容<br>疫情期间家庭一周生活物资数据整理及分析<br>二、活动成员<br>组长:陈梦璇 组员:郑睿泽、李光达、范宣州、王雨晨、崔雯惠<br>三、活动时间<br>2020年3月8日~2020年3月22日<br>四、活动开展过程<br>(一)确定研究主题和小组成员。<br>3月13日,非常荣幸地加入到了厉老师的《疫情下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团队。通过我们的自由发言及商讨,明确我们小组研究的主题是:疫情期间家庭一周生活物资数据整理及分析。厉老师让我们自己选择成员,原则上一个研究团队研究成员人数为3~6人。于是我就从我们班选取了我认为成绩优秀、善于思考、思维缜密、有团队精神、数学综合素养比较高的,并且志同道合的5位同学,经过和他们单独电话沟通,在他们非常愿意参加的前提下,组建了我们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团队,并创建了2016级3班数学小课题研究群。<br>(二)制定研究计划和商讨研究对策。<br>3月15日我们召开了第一次数学小课题研究视频会议。作为主持人的我,向大家说明了《疫情期间家庭一周生活物资数据整理及分析》课题研究的背景及目的。就是希望我们通过统计一周家庭生活物资数据,从数据中发现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增强我们对数字的敏感度,提升我们对数据的整理及分析能力,增强我们的动手能力及思考能力,从而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及价值观。我们计划两周内完成我们的报告,数据每周进行一次整理,整理好的数据及时发在群里,便于汇总。计划在两周内召开三次视频商讨会议,每次会议都有记录员,会议结束后将我们会议的主要内容发到我们的群里,并且成员做的比较好的成果都及时分享在群里。<br>(三)阶段性研究成果展示和改进完善研究计划。<br>小组成员间的沟通过程及阶段成果展示。 第一周的阶段成果我们主要从品种、金额、数量等方面通过表格、条形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的形式对数据进行了整理和描述,并且得到了一些结论,形成了阶段成果报告分享在了群里。通过我们的思考及召开视频会研讨,我们发现,用条形图可以使我们能够一眼看出数据的大小、易于表示数据之间的差别。扇形统计图的优点是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之间的关系。但是还缺乏数据的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所以我们改进了我们数据的统计形式,加上了日期这一栏,这样第二周的报告中就可以用折线图来看一周购买数额及购买品种增减变化情况了,我们得到的信息也就更多。为了便于我们对数据的汇总整理,在第二周我们制作了统计模板,所有成员根据模板进行数据整理,并在中间过程召开一次视频会议,小组内进行心得分享,为整体报告的梳理做好准备工作。<br>(四)搜集汇总研究过程材料并形成总报告。<br>通过对一周和第二周数据的整理及同学们通过对数据分析得到的结论,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们做成了电子版的成果,就是我们的总报告。<br>五、活动收获 <br>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们用表格进行数据整理,并用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及折线统计图进行数据的描述。在对数据整理和描述的过程中,我们学会了计算百分比及求百分比所占圆心角的度数,这可是高年级数学的内容噢。下面就是我们小组近两周对家庭日常开支数据收集后进行综合汇总后的结果:<br>首先展示的数据是近两周小组成员家庭购买各类物品合计总金额,具体内容见下附表一;其次我们针对近两周小组成员家庭购买各类物品种类进行了统计分析,具体内容见附表二;最后我们结合第一周的总结分析,在第二周种类和金额的基础上增加了时间维度分析,看看每天花费的金额有什么不同,具体内容见附图三。<br>1.附表一:近两周小组成员家庭购买各类物品合计总金额 1.1条形图展示各类物品总金额 2.附表二:近两周小组成员家庭购买各类物品种类占比统计 2.2扇形图展示各类物品种类占比 3.附图三:第二周小组成员家庭每天花费金额变化趋势图 4.数据阐述:从两周的统计数据来看,在金额方面:肉类占比最大(615.%),其次为水果类(13.4%)、零食类(11.8%)以及蔬菜类(11.5%),头饰类、豆制品类以及玩具类占比最低,分别为(0.04%、0.2%和0.3%)。在物品种类方面:蔬菜的种类最多,占比达23.4%,其次为零食类(17.1%)和水果类(16%)化妆品类、陶瓷类、头饰类以及粮食类占比最低(均为0.3%)。每天金额方面:3月17日(周二)整体花费553元金额最高,3月20日(周五)整体花费343元金额最低。<br>5.分析结论:<br>①水果和蔬菜是我们日常最喜欢购买的物品也是生活的必需品,多吃不同种类的水果和蔬菜有助于我们的身体更加健康。<br>②零食的金额和数量对于我们来说得需要进行控制,因为零食中会添加一些添加剂,多吃对我们的身体没有好处,还增加父母的生活成本。<br>③肉类的种类不多,但金额很高,因为肉价一直居高不下,所以增加了我们的生活成本,我们可以多吃素食,不仅节约开支还有助于减肥呢。<br>④第一周和第二周相比,增加了洗化类、陶瓷类、医用类、化妆品类以及干货和豆制品类,尤其是医用品类中口罩的购买数量增加明显,现在随着疫情的好转,防疫类物品市场供应量逐步增加,以前紧俏的口罩等物资,现在都可以购买了。<br>六、活动体会<br>1.我们通过这次课题研究和数据分析,学会了如何计算百分比还学会了一些理财的知识。也知道了什么可以多买一些,比如蔬菜。也知道了什么可以少买一些,比如零食。<br>2.体会到了父母挣钱不容易,一周要用这么多钱,没有必要的物品也可以少买。<br>3.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能获得一些有价值的信息和结论,有利于我们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我们还体会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原来数学一直就在我们身边,我们每天都在用着数学,在和数学打着交道。<br>4.我们知道了原来做数学小课题研究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激发了今后研究数学课题的激情。<br> <p><b style="font-size: 18px;">张述然组调查报告</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疫情期间山东向武汉捐助情况的调查报告</h3> 一、活动内容:<br>疫情期间,山东向武汉的捐助情况。<br>二、活动成员:<br>组长:张述然<br>  组员:马唯一、孙畅、何金晓、李鸿琪、寇然然<br>三、活动时间:3月13日----3月25日<br>四、活动开展过程:<br>(1)3月13日,我非常高兴的加入了厉老师的“疫情下的数学小课题研究”小组。厉老师召开了视频会议,让我们讨论自己的想法,我最后确定“调查疫情期间山东向武汉的捐助情况”作为我的调查主题。<br>(2)3月14日,我确定了5名组员,创建了“疫情下的数学小课题研究(2)”调查小组,并召开了第一次视频会议,向他们讲解了活动的内容、研究的主题,并让他们自己选择了任务,再由我记录下来。就这样,第一次视频会议结束了。<br>(3)3月17日,我们又开了第二次视频会议,我们先互相讨论问题,把不明白的问题都梳理了一遍,接着我们讨论了要调查这些数据的目的,理解了“需要什么就送什么”的意义。<br>(4)等他们把调查数据都发过来后,我召开第三次视频会议,我们共同把这些数据梳理一遍,进行了数据分析。<br>五、活动成效:<br>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我们从网上或者新闻中了解并调查了相关的数据,通过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整理数据,下面是各成员调查的数据。 数据分析:从条形统计图中可以看出第八批派出的医疗人员最多。疫情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为武汉加油,为中国加油。其中有我们的白衣天使勇敢无畏,救死扶伤,截至目前我们山东一共派出了1775名医护人员驰援武汉,还得到了一个响亮的名字“鲁大壮”。 数据分析:从部分山东企业向武汉捐款的数据上来看,不管是赫赫有名的大企业,还是默默无闻的小企业,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都会尽到自己的一份力。其中山东鲁花集团捐款数量最多。 数据分析:1.在疫情期间,最紧缺的就是医疗物资。缺物资咋办?山东来兑现。山东作为口罩生产大省,开足马力扩大生产,日产264万只口罩,每天平均向湖北省输送最少100万只。2月9日晚,2万套护目镜空运武汉,一同到达的还有5300万个医用隔离面罩。<br>2.山东是一个热情的省,真的做到了“缺啥给啥,有啥给啥”。我们山东省是蔬菜大省,“中国马铃薯之乡”滕州捐赠了66吨土豆,寿光身先士卒,菜农们连夜采摘,第一时间向武汉无偿捐赠350吨新鲜蔬菜。此后的10~15天,还持续向武汉每天提供600吨优质廉价蔬菜。从以上的数据来看,山东捐助湖北的确是拿出了惊人的架势!但咱家底厚,咱不怕捐!<br><br><br><br>六、活动体会:<br>1通过我们的这次小课题研究,真的学到了很多,知道了团队合作的意义性和重要性。因为是第一次以视频的形式来进行小课题研究。第一次跟小组的成员视频的时候,还是很紧张,也是因为我在视频之前没有做好准备,还有几个组员有事没来,所以刚开始收集数据不是很顺利。经过我们小团队的努力,再开了两次视频会议和数次的语音,终于收获了一份份的调查数据。<br>2.在调查的过程中,我们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的形式来整理数据的,我们觉着有的数据用统计表来展现比较直观,有的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现更直观。所以,我们学会了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来整理数据,使数据变得简单明了。<br>3.现在,全国的疫情已经得到基本控制,这离不开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她们是最美的逆行者,将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哪里有需要就去哪里。所以,我也要好好学习,长大了也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br>4.通过这次疫情,山东做出的种种贡献,我作为一个山东的小学生是很自豪的。<br>5.每次的数学小课题研究都会有新的收获,只要认真细心,运用好所学的知识,遇到问题一定能得到一份满意的答案。 <p><b style="font-size: 18px;">郑皓轩组调查报告</b></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疫情期间小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调查报告</h3> 一、活动内容:<br>调查疫情期间对小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一天的作息及体育锻炼等方面的影响。<br>二、活动成员:<br>组长:郑皓轩 <br>组员:于凯旭、韩丰旭、赵方庭、王泽远、韩顺宇<br>三、活动时间:3月15日——3月22日。<br>四、活动开展过程:<br>1.老师召开视频会议,让我们自主选择主题、组员。<br>2.和组员讨论并决定主题的详细内容,把内容制作成调查问卷。,并发给每一位同学。<br>3.把调查的问卷收集起来,进行全班的数据统计,并作出数据的分析与结论。<br>4.将成员的数据分析,整理成电子稿件,并写出调查报告。<br>五、活动成效:<br>  我们对7个方面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根据组员的数据整理与分析,形成了电子版成果。<br>(一)上网课情况的数据整理与分析(赵方庭) 3.数据分析<br>疫情前上网课人数较少,疫情后上网课人数多在疫情前上网课人数不多,随着疫情的发生,上网课的人数增加,说明上网课的增加与疫情的发生有关。<br>(二)上网课科目的数据整理与分析(郑皓轩) 3.数据分析<br>从上网课科目来看,上语文课的人数最少,上数学课的人数最多。这和老师布置的作业形式也有关系。虽然语文的网课比较少,但是要引起我们的重视,课后多加练习。<br>(三)每周上网课时间的数据整理与分析(韩丰旭) 3.数据分析<br>上网课时间在5-10小时的人最多,10小时以上的人最少。上网课时间比较少的可以从其他途径学习,上网课多的要注意按时做眼保健操,到阳台远眺,保护眼睛。<br>(四)上网课效果的数据整理与分析(郑皓轩) 3.数据分析<br>从上网课的效果来看,感觉不理想的人数较少,感觉一般的人数最多。上网课效果好的人数才5人,人数太少。不管是在学校里听老师讲课,还是在家里上网课,我们都要好好听课,疫情期间,扎实学好知识就是我们最有力的防“疫”行动。<br>(五)作息时间的数据整理与分析(王泽远) 3.数据分析<br>起床时间段在6:30-7:00的人最多,在7:30以后的人最少;睡觉时间段在8:30-9:00的人最少,在9:30以后的人最多。我们要早睡早起,按时休息。休息好才能提高免疫力对抗疫情。<br>(六)早读的数据整理与分析(于凯旭) 3.数据分析<br>不早读的人数最多,早读的人数次之,偶尔读的人数最少。早读还是要读,大声朗读能帮助我们提高阅读水平。<br>(七)疫情期间体育锻炼的数据整理与分析(韩顺宇) 3.数据分析<br>做仰卧起坐的人最多,跳舞的人最少;运动时间在0.5-1小时的人最多,运动大于1小时的人没有。我们一天要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不能运动太少,也不能过度运动,要适量运动。 <br>从以上七个方面,我们可以得出:<br>1.疫情发生后,上网课的人数占了85%,说明网课人数的增加与疫情发生有直接关系。其中上数学网课的人数最多,约占85%,每周上网课时间在5——10小时的人数占52%,但是上网课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感觉效果很好的仅占10.87%。我们不管在学校里听老师上课,还是在家上网课,都必须认真听讲,只有这样才会有收获。疫情期间,扎实学好知识就是我们最有力的防“疫”行动。<br>2.从起床时间段看,大多数人在7:30前起床,完全可以有时间进行早读的。但是坚持早读的人数占46%,不到总人数的一半,我们应该坚持早读,养成良好的习惯。同学们9:30后睡觉的人数占57%,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我们应该早睡早起,按时作息。身体好才能提高免疫力对抗疫情。<br>3.我们在家跳绳、跳舞的人数很少,这说明我们的运动变得比较安静了,不能随便跑跳,因为我们住在楼房里,不能影响到楼下的居民。我们的运动时间也明显的减少了,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运动项目,适当增加运动量。<br><br> 六、活动体会:<br>  1.调查问卷共49份,疫情期间线上收集数据的工作量比较大,而且大部分家长都已经复工复产,给我们们的调查带来了难度,我们发挥小组团队的力量,共同努力完成了调查任务。<br>  2.调查问卷收回,要对全班数据进行汇总统计。因为要画表格统计,既要准确又要美观,所以花费了一下午时间。看起来简单,但是做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应该有耐心。<br>  3.在进行数据分析的时,我们要按照调查的数据来进行,不能随便改变数据,不然调查就失去了意义。 <p><b style="font-size: 18px;">孙镇晓组调查报告</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救治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所需要的药物、器械、医务人员的费用的调查研究报告</p><p><br></p> <p>一、活动内容:调查救治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所需要的药物、器械的费用。</p><p>二、活动成员:组长:孙镇晓 组员:徐琳淑、厉一诺、刘潞瑶、王浩硕。</p><p>三、活动时间:3月15日—3月22日</p><p>四、活动过程:</p><p>  (1)3月15日厉老师召开视频会议,问我们愿不愿意加入一个研究小组研究这次疫情中的数学。我们很高兴地加入了,我们组建了自己的小组,并确定了我们小组研究的问题——救治新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所需要的药物、器械、医务人员的费用。并建立了我们的研究群。</p><p>(2)我们围绕研究主题确定了研究的内容和研究的方法。我们的内容是各大新闻网站公布的信息里的相关内容。我们决定通过制作统计表绘制统计图的方法进行研究。</p><p>(3)我们的分工:徐琳淑、厉一诺、刘潞瑶、王浩硕分别搜集数据并制成统计表,孙镇晓担任组长,负责把收集来的数据进行整理汇总。最后根据统计表徐琳淑、刘璐瑶、王浩硕每人一个项目的统计图。然后共同分析得出结论。最后由孙镇晓和厉一诺汇总整理形成报告。</p><p>(4)把已经分析过了的数据整理成电子稿,并作出调查报告。</p><p>我们所有的讨论和交流都在小组群内完成。</p><p>五、活动成果:</p><p>通过调查我们知道了从2020年1月22日,我们国家连续6天连发了3文件,确定“新冠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的医救费用由国家买单。2月7日,国家明确了患者治疗费用:对确诊患者个人负担费用实行财政兜底,中央财政补助60%,余下40%由地方政府统筹;对疑似患者,由就医地制定财政补助政策,这解除了患者对医疗费用的后顾之忧。</p><p>一、国家兜底后治愈新冠肺炎还要多少钱呢?</p><p>我们通过查阅网上的信息,收集到了很多有用的资料,并进行了整理,下面我们就了解一下不同的城市轻症患者治疗新冠状病毒肺炎所花的费用吧。</p><p>新冠肺炎轻症感染者的治疗费用,基本在几千到上万不等。 根据每位患者病情不同,具体产生的医疗费用也有差异,治愈患者全部实现“无自费”。我们整理了一些城市患者医疗费用情况:</p> 1.我国部分城市轻症患者治疗所需的费用: <p>通过观察我们发现:</p><p>1.患者在肇庆市治疗所需的治疗费用最高,患者在滕州市治疗所需的治疗费用最少。</p><p>2.患者在不同的地市治疗所需的治疗费用数额相差很大,患者在肇庆市治疗所需的治疗费用是在滕州市治疗费用的6倍多。</p><p>3.下面是某市的一位重症患者在不使用ECMO情况下治疗所需的治疗费用:在实际治疗的过程中并不是每位重症患者都需要ECMO治疗,一位叫 BIGWUGOD 网友确诊康复后,晒出自己的费用。</p> <p>说明:这位患者住院初期打了32瓶人免疫球蛋白,全部自行外部购买,所以算自费。一般来说,对于新冠重症患者,需要注射人免疫球蛋白以及人血白蛋白进行治疗,用于增强免疫力。 这两种药物,市场价一瓶在700元左右,重症患者平均一天要打3-4瓶,这部分费用需要患者自己承担。</p><p>通过观察我们发现:</p><p>1.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一共产生了34530元的费用,其中使用人免疫球蛋白所花的费用最多。</p><p>2.患者在CT、血常规、拿药、输液等方面花的费用最少。</p><p>3.除患者使用人免疫球蛋白费用之外国家几乎承担了所有的治疗费用。(人免疫球蛋白不在国家药物报销清单里)</p> <p>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国家几乎承担了所有的费用。通过前面的信息我们估计一下重症患者在使用ECMO情况下治疗所需的治疗费用。</p><p>首先科普一个小知识:什么是ECMO?</p><p>ECMO的中文全称是体外膜肺氧合,俗称“叶克膜”、“人工肺”,是一种医疗急救技术设备,主要用于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提供持续的体外呼吸与循环,以维持患者生命 。本质是一种改良的人工心肺机,最核心的部分是膜肺和血泵,分别起人工肺和人工心脏的作用,可以对重症心肺功能衰竭患者进行长时间心肺支持,为危重症的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ECMO是目前针对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最核心的支持手段。</p><p>ECMO治疗所需费用</p><p>• 开机费:4-6万,主要是穿刺管路和膜肺的费用,这些耗材都依赖进口;</p><p>• 当天使用:约1-2万,包括患者的穿刺操作费用、化验、药物等;</p><p>• 每日应用:2000元/天,包括维持机器运转、化验和药物的费用;</p><p>• 医护人员成本:外科手术医生1名,体外循环灌注师2名,人工肺治疗技术人员 1名,重症监护室医生1名,专科倒班护士3名。</p><p>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一次ECMO的治疗费用肯定难以承担,好在国家针对新冠患者治疗,已承担这部分费用。</p><p>人工肺一般使用20日左右,整体核算费用核算下来仅ECMO的治疗费用就需要大约10万多元。</p> <p>通过观察我们发现:ECMO在使用当天所产生的费用最多。</p><p>现在我们看一下重症患者在使用ECMO情况下治疗所需的治疗费用:</p> <p>通过观察我们发现:1.重症患者在使用ECMO情况下进行治疗所产生的费用主要来自ECMO的使用。</p><p>2.国家报销了重症患者的绝大部分治疗费用,患者个人只需要承担小部分的治疗费用。</p><p>3.轻症患者、重症不使用ECMO和重症使用ECMO治疗医疗费用的对比。(轻症患者治疗所需的费用取九个城市的平均数)</p> <p>通过观察我们发现:</p><p> 1.重症患者在使用ECMO情况下进行治疗所需要的费用最多。</p><p> 2.轻症患者治疗所需要的平均费用比重症患者少得多。</p><p>六、活动体会</p><p>1.通过这次调查和研究,我们学会了怎样在网络上搜集信息和整理数据。也知道了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我们做到了学以致用,把课本上学习的统计图的知识用到了课题研究中。</p><p>2.通过数据统计、整理和对比我们还知道了,新型冠状病毒对人类的健康危害非常大,需要花费很多资源和费用进行治疗,因此我们要加强疫情防控,也理解了我们国家采取的一些防控措施的必要性。</p><p>3.通过研究,我们还懂得了国家的富强对我们个人是多么重要。很多重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需要巨额的医疗费用,我们个人根本承担不了,在这个时候国家给这些患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除人免疫球蛋白的费用外,报销了所有的治疗费用,解除了患者对医疗费用的担忧。这是多么人性化的政策啊。我们为自己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国家感到幸福和自豪。</p><p> 4.通过这次调查,我明白了,因为这次疫情,为了保护人民,国家花费了巨资。我们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应该为此感到无比的幸福与骄傲!我敢说中国是最强大的国家!能生活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我感到无比的自豪!</p> <p>在这次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疫情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通过自主研究,收集资料,学会了用数据说话,深切体会到数据是有力量的,能够给我们提供决策,帮我们养成正确的消费观和健康的生活方式。透过数字孩子们感受到了生命和健康的可贵,感受到了疫情当前,大家团结互助,齐心协力的中国精神。</p> 文末,是陈梦璇同学展示的调查报告。

疫情

统计图

我们

数据

研究

小组

视频会议

折线

整理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