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p><p> 又是一年清明时,柳绿花红,春光明媚,气候易变。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节日,到处是扫墓、祭祀、踏青、插柳的民俗活动。</p> <p> 关于青团的来历其实要从“寒食节”的典故说起。</p><p> 春秋时期,晋国的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十九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重耳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p><p> 但介子推不求利禄与功名,与母亲归隐绵山(今山西介休市),晋文公为了迫其出山,而下令放火烧山,介子推最终被火焚而死。</p><p> 后来,晋文公为了感念忠臣之志,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以寄哀思,这就是“寒食节”的由来。</p> <p> 在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节日里,有一种油绿如玉,软糯香甜,清香扑鼻的青团美食备受人们喜爱。今天,让我们一起寻找关于青团的故事吧。</p> <p> 据考证,青团始于唐代至今已1000多年的历史。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是在清明这天用作祭祀,拜祭祖先及逝去的长辈。现在己淡化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名小吃,春游小吃。</p> <p> 民间流传最广的青团来历,据说出自太平天国将领李秀成的一名大将陈太平的传奇故事。有一年的清明节,他被清兵追杀,慌乱之中化妆为与农民一起干活的农人。清兵为了捉住他,下令所有村庄不准给种地的农人送饭,其中有位农人回家踩上艾叶绊了一跤,脚上染了很多跟青草一样颜色的艾汁。他灵机一动,采了很多艾叶回家与米粉做成青团,藏在装有青草的竹篮里给陈太平送去。到夜幕降临时,陈太平终于成功脱险。后天李秀成下令清明节这天大家都要吃青团,以感激不失爱将之恩……</p> <p> 青团是汉族传统节日食品,流行于江南一带的清明节。在南方又称为艾粄,艾米果,艾糍,毛香粑等等。它富有春天的味道,百病不侵,食用后具有驱寒,驱蚊,祛湿,温经止血的功效,深受乡村及城镇的人们最为喜爱的一道舌尖上的美食。</p> <p> 以下是关于做青团的食材,山坡上,田间地头居多。这是南方地区做青团的鼠曲草(棉菜),俗称毛香草。味道也很香,仅次于艾草,具有较好的药用功能。</p> <p> 草头(苜蓿),除了做青团以外,可当野菜食用,有的地方还专门栽培供酒店当特色菜品。</p> <p> 浆麦草。</p> <p> 混胡菜(像荠菜),能入药,清热气,消肿,降火。</p> <p> 刺儿菜(学名小蓟),苦中回甘,有凉血作用,古时候老人们很喜欢。</p> <p> 苎麻嫩叶。</p> <p> 当然,菠菜,南瓜叶也可以做青团。认识这些食材和野菜后,下一年的清明节便于采摘,口味更多样,以增添对大自然的一份亲近,让亲子活动更具好奇和享受。</p> <p> 芙蓉花开,春意盎然。爱生活,爱游学。在田野里尽情嬉戏,在春天寻找最美乡愁。下面让我们一起感受“春潮阁”师生给我们带来的“2020乡愁记忆-青团美食秀”精彩瞬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