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故乡》

彭先生

<p>风景如画丶气候怡人(仅旱/雨两季)丶民风纯朴的中原小镇一一一我的第二故乡!</p><p> 夫于少年时代/响应红司令的号召一一一随县一中《红鹰长征队》步行长征往韶山丶井岗山接受红色洗礼,日行程百里以上。</p> <p><br></p><p> 后响应红司令的指令/接受贫下中农的教育,走向上山下乡之路,成为垅坪公社七里桥大队的农民一一一从犁田丶挑粪丶插秧丶割禾开始,日出而作丶日落而息(自已种菜丶自已搞饭填肚皮),是地道的农民。</p><p> 三线建设开始/乡下农民的我有幸成为:县副食品加工厂的一名工人。从此吃上了国家粮一一一日日天天奋战在炙热的炉火前,为大众生产糕点头,逢年过节得加夜班至深更半夜,但每月22.5元的工资,为家中的年迈的外祖母(照看/关怀我等兄妹几人长大)及几个年幼妹妹,确增色不少。</p><p> 从此风风雨雨一路走来一一一算起来/混过了近半载光阴!</p><p> 甲子之年一一一干不动了。取下了头上的花帽儿一一一从此即为一街头老汉!</p><p> 由于老天爷安排一一一从娘肚子即肝囊肿(从2006年单位组织体捡始),医疗部门均鉴定:须手术根治。天知道一一一开膛破肚的后果如何?</p><p> 加之相守相依的老伴(亦近古稀),家传风湿性关节炎(到冬天就痛的无法入眠)。</p><p> 这对有疾相依的古稀之人一一一只好遵从医嘱:到南方温暖之地避寒冷冬季,只得远离故土一一一来到孤岛海南渡日。</p><p> 好在虽人生地不熟,但沐神卅东风一一一是过日月的地方也!</p> <p><br></p><p> 小镇不大(新中国成立时海南为广东省辖之地级市)是原琼海县县治所在地。</p><p> 植被物产不少:香蕉、菠萝、及海产品极丰富。</p><p> 说来你不信:香蕉五角一斤丶菠萝一块一个丶淡水鱼三/五块钱一斤丶家乡的较高档食材一一一侨科〈读音/芷江方言〉有时也仅几块钱斤。</p><p><br></p><p><br></p><p><br></p><p><br></p>